数据说话,加拿大没必要把土共当根葱

两段打某人脸的历史新闻 (时间分别发生在2006和2012):
http://www.windsor8.com/canada/prime-minister-2.html
加拿大总理对中国放狠话 遭加拿大媒体猛批
2006-11-18 目录:加拿大中文新闻
 遭“冷遇”,哈珀撂狠话

  哈珀遭中国“冷遇”的事情是他的发言人自己说的。14日晚,这名女发言人表示,加中双方在此次APEC峰会期间将不举行首脑会晤,因为两国之间对于人权问题有不同看法,会晤“最终被取消”。

  此前加拿大各界对这次可能会弥补一段时间以来有所降温的加中关系的会晤寄予厚望,哈珀自己也在一个月前接受当地华文媒体的专访,表示非常期待这次会晤,现在会晤又“突然取消”,立即引起一片哗然。加通社的报道说,中国是“故意怠慢冷落”哈珀政府。

  11月15日,哈珀乘飞机前往越南首都河内参加APEC峰会。在飞机上,随行记者问他:“是不是因为保守党政府对中国采取的强硬政策,才导致哈珀本人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冷遇?”哈珀借机对中国放出了一连串的“狠话”,他说,加拿大不会因为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而降低抨击中国人权状况的声音。他说,尽管遭到中国的冷遇,他的政府也不会放弃“重要的加拿大价值观”。他甚至用上了“我们不会向万能的金钱出卖自己”这样口号性的话语。

  分析人士注意到,无论是认为受“冷遇”,还是放“狠话”,都是加拿大政府单方的说法。16日下午,中国外交部举行例行记者会,记者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APEC会议期间,胡主席是否会见加拿大总理?加拿大总理称加拿大不会出卖民主、人权和自由来换取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你对此有何评论?”我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中方重视中加关系。据了解,胡锦涛主席将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与加拿大总理哈珀见面。我们一贯主张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对话,扩大共识,缩小分歧。但是,我们也坚决反对对别国事务说三道四及干涉别国内政的错误做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骥如认为,在其他国家降低对华人权状况调门的同时,哈珀“赤膊上阵”,着实让人感到意外。如果按照加拿大媒体的报道,他要跟中国领导人在APEC会议上谈人权问题,也是不合时宜的。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主要探讨经济话题的场所,谈人权未免是干扰会议主题,更有干涉别国内政之嫌。哈珀这种做法无疑是保守党的一次“政治作秀”,也有可能是为别国火中取栗,替某些国家当“试探气球”。

  沈骥如还表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经表明了中加双方在哪些方面可以谈、哪些方面不适合谈的态度,这是一种灵活的处理方法,也是中国政府的高姿态,毕竟不能因为所谓人权问题把双方探讨共同利益的渠道堵死了。

  反对党猛批哈珀

  哈珀的言论在加拿大引起震动,几乎所有加拿大的主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渥太华国民报》担忧地称“加中关系将崎岖不平”,并在报道一开始就以嘲讽的口气说,哈珀政府以一个在人权方面的所谓的“原则性强”并且好斗的言论,让加中关系更加糟糕。加拿大CTV电视台的报道则称,“哈珀的对华政策有待检讨”;《多伦多星报》不但用了一个“哈珀去中国的路不好走”的大标题,还专门做了一个副标题,题目是“保守党人的政策短视简直混蛋”;专注于加拿大外交政策的周刊《大使》杂志更是直截了当,以“加拿大在APEC会议上的损失”为题做了报道,认为加拿大有可能无法搭上东亚经济飞速前进的火车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哈珀口口声声都是加拿大人民要求他如何如何,实际上,就在哈珀参加APEC峰会的前夕,一个由加拿大国防外交研究所委办的全国性民意调查显示,56%被访者不支持哈珀上台后的新外交政策;明确表示支持者只有37%。这次调查还显示,民众对加拿大外交部长麦凯也不太满意。

  哈珀的强硬谈话同时还遭到反对党的猛烈抨击。加拿大自由党外交事务发言人此前就已经在一周内三度公开抨击保守党漠视加中关系,现在更是愤怒地表示:“两国交往的原则是双方都需要彼此尊重,而哈珀却将这些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扔进了垃圾桶”。

  加拿大最大的报纸《环球邮报》的报道称:“一年前在一次隆重的典礼上,加中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北京给予友好国家的最高级政治关系。但几个月后,哈珀总理的对华政策已滑向深渊。”在另外一份报道中,该报还说,加中无法进行有关谈判,已经给加拿大旅游业带来严重损失。因为加拿大本来希望每年能接待70万名中国游客,其中每个人预计将在加花费1800美元用于住宿和购物。

  事实上,即便在哈珀政府内部也传出了不同的声音,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部长戴维·埃默森就对哈珀的言论很不以为然,他在当天的一个论坛上表示:“我认为我们真的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努力促进我们的经济上,但显然我们的政府更喜欢在外交政策上立场鲜明。”

  对华两手政策使两国关系的不确定性增加

  加中关系一直是加拿大主流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在保守党政府上台之后,这个话题更有日渐升温的趋势,因为主流媒体、学者和普通民众都担心保守党政府的对华政策会影响加拿大的经济发展。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一名高级研究员撰写报告说,种种迹象显示,“加拿大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方面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如果再倒退,对商业发展非常不利”。

  对于这些呼声,哈珀政府并不是没有听到,哈珀也的确做了一些对华裔示好的举动。例如6月底,哈珀在议会发表正式声明,代表政府就“人头税”向全加华人道歉。同时哈珀也表示愿意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促进中加贸易发展。但保守党政府也采取了不少刺激加中关系的动作。

  加拿大的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美国因素在加中关系中的分量不可忽视,因为加拿大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高达85%,哈珀政府亲美是现实的外交需要,需要呼应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另一方面,此前执政的自由党和中国的关系良好,而保守党在时隔12年重新夺得政权后,似乎处处强调与前政府要有所区别,更注重修补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对中国却不太重视。在政府向国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及墨西哥等国并列为加拿大“有必要开发全方位国与国之间外交策略的新兴国家”,加中关系在加拿大今后数年外交的七大重点政策之中,被排在倒数第二位。

  这样的大环境也就决定哈珀政府的对华政策必然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哈珀的确希望能够促进中加贸易,并加强良好的对华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哈珀又在人权等问题上表现出刺激中国的动作。但正如加拿大自由党外交事务发言人所言,两国交往的原则首先是双方必须互相尊重,哈珀政府的两面政策必然会导致与中国的摩擦不断,使两国关系的走向更加模糊和不确定。

来源:环球时报

http://dw.com/p/13y3w
加拿大总理访华 以经贸问题为中心
德国之声中文网 日期 06.02.2012

本周二,加拿大总理哈珀将抵达北京开始正式访问。此行重点据悉将是双边经贸合作。而总理发言人也不忘强调,哈珀总理并没有淡忘人权议题。

0,,3701059_4,00.jpg

加拿大总理哈珀

(德国之声中文网)加拿大总理哈珀(Stephen Harper)周二将访问中国。此行重点是请求中国开放能源市场,允许加拿大向中国出口石油。此前,美国已经婉拒了加拿大的类似请求。

而不少专家则预计,哈珀此行还会提及中国的人权问题。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章均赛此前强调,中国方面非常重视此次访问,哈珀总理也非常清楚深化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

这也将是哈珀总理的第二次访华。一道随行的,除了哈珀的夫人劳琳,还有多名内阁部长、议院及40名商界领袖。总理发言人麦克杜格尔(Andrew MacDougall)说,他希望此行能进一步拓展两国经贸合作,加拿大正需要更积极地参与亚太事务。麦克杜格尔还强调,此行的目标是丰富加拿大的市场机遇,这一目标与美国最近的决定不无关联。

麦克杜格尔指出,当前加拿大的出口贸易绝大多数是流向美国。就在今年1月,美国拒绝了修建管道将加拿大的油砂输送到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提议,加拿大方面对此异常失望。如按原定计划,这条石油管道能够为加拿大带来可观的石油出口收益。

而现在,加拿大则正在举行听证会,论证修建石油管道到西海岸的可能性。大型油轮可以从西海岸的港口将原油继续运往亚洲。

哈珀降低抨击中国人权的力度

麦克杜加尔特别强调,亚洲地区是如今全球经济的增长点。而渥太华大学经济学教授孟德斯(Errol Mendes)则说,哈珀总理起初对中国态度强硬,但他在2006年开始担任总理后,他逐渐减小了抨击中国人权的力度,经济议题则愈显重要。孟德斯强指出,加拿大的石油工业亟需开拓市场,这些生意价值数十亿美元。

近年来,加拿大与中国合作密切,部长级高官累计访华达46次。同时,加拿大还对太平洋沿岸的温哥华及鲁珀特王子港进行了升级改造,完善了该地区的公路及铁路交通,以适应与亚洲船运业务的增长。最近,加拿大和美国还签署了协议,允许从亚洲进口的货物在加拿大口岸查验后直接转运到美国。美国港口业务量可能会受此影响。

中国不是灵丹妙药

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最近发布研究报告还称,对中国的原油出口量有望大幅增长。目前,由于油田基础设施所限,每天出口原油仅1万桶。但该报告同时也强调,中国不是解决加拿大石油业困难的灵丹妙药。报告指出,综合考虑中国的能源需求、美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及漫长的运输距离,加拿大不大可能成为中国的主要能源供应国。

目前,中国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0年两国间双边贸易额为577亿加元。哈珀总理本次访华,预计将签署一些双边投资协议。此外,还将商谈租借大熊猫事宜。而总理发言人麦克杜加尔则强调,哈珀总理在推进经济合作时,依然会关注人权议题。

来源:法新社 综合编译:文山

责编:叶宣
 
http://www.time-weekly.com/html/20090910/5187_1.html

  • 石油转动政治 中加关系“阴转晴”
    全球 > | TIME WEEKLY - 2009-09-10 00:36:04


    20090910024607976.jpg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丰富的油气资源吸引了包括中石油在内的几大企业的垂青

    4个月内,加拿大外长、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先后访华,受到中国高规格接待。作为回应,8月底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也在温哥华会见了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双方往来之频繁在保守党上台后实属罕见。9月1日,更传出中石油投资17亿美元与加拿大共同开发油砂项目的消息。种种迹象显示,处于“霜冻”状态的两国关系有望在近期回暖。
    加拿大全国性报纸《环球邮报》的专栏作家曾说:中国有钱,加拿大有能源。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蕴藏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中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因此两国关系的改善,对于双方都是一个好消息。

    9月初,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与加拿大贸易部长见面的第二天,传出消息称,中石油公司投资17亿美元,和加拿大阿萨巴斯卡油砂公司联合开采油砂。

    一时间加拿大石油界一片欢腾。因为油砂是资本密集型的长期项目,在传统股票市场融资不容易,且美国长期以污染环境为由反对。如果国际油价不上涨到80美元一桶,开发油砂也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加拿大公司已经向阿尔伯塔能源资源保护委员会提交了两个项目的申请,加总理哈珀尚未就此事发表直接评论,只是表示将依照关于外国投资的有关法律行事。

    中加关系坚冰开始消融,回想过去,这一悄然变化让人感到甚是意外。

    保守党上台关系结冰

    2006年初,加拿大保守党少数政府上台,多年友好的中加关系几乎一夜之间跌入谷底。保守党在野期间,就攻击自由党政府把对华贸易置于人权之上,上台后更强调其价值观的正确性。

    可能曾为反对党副主席的外交部长彼得·麦凯不太适应角色的转变,在4月的公开谈话中不谈外交谈情报:“中国在加拿大有1000名间谍,窃取经济情报,给加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树民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这种指责无助于双边关系的发展。但哈珀坚决支持麦凯的表态,说他将于适当的时机向中国政府提出此事。中国大使请求和麦凯会谈,但争取了几个月都未能如愿。

    保守党政府一直高调攻击中国的人权纪录,并中止了自由党政府时期每年一度的加中人权对话。保守党还在议会里多次举行关于中国人权的听证会。

    2006年,加拿大议会授予14世达赖喇嘛“荣誉公民”称号。2007年10月达赖再度访问加拿大,保守党政府红地毯欢迎,并让其与总理哈珀会面。

    另一方面,“玉山江案”也使双边关系更加恶化。玉山江是东突组织成员,该组织被中国和联合国列为恐怖组织。2005年玉山江被加拿大收为“难民”,随后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被抓,接着被引渡回中国。2007年玉山江被新疆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消息公布后,时任加拿大外长的麦凯,立即发表一份措词严厉的声明,指责判决“令人难以接受”,并说加方会因此重新检讨《中加领事协定》。总理哈珀更表示:“加拿大政府有义务公开仗义执言,维护这个加拿大公民。”

    对于加拿大的抗议,中国外交部指出,玉山江是中国公民,《中加领事协定》不适用于此案。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树民在温哥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不承认玉山江是加拿大人。他在逃出中国前从事了分裂国家的活动,并组织、领导、参加了恐怖组织。既然他是中国人,那么中加领事条约当然对他不适用。”

    在玉山江事件后不久,加拿大外长麦凯于2007年4月29日-



    5月1日对中国进行了访问,表示要谋求一种“全面的建设性的关系”。

    2005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加拿大,双方一致使用“战略伙伴关系”来定义双边关系。但这一词汇在保守党上台后被丢弃。

    保守党上台前,加中正就加拿大作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的协议进行谈判,保守党上台后,这项谈判处于停滞状态。大批中国游客到加拿大消费的计划成空,加拿大工商界非常失望。中国政府一直希望能将在逃走私犯赖昌星遣返回国,但加拿大法院一直以多种理由拒绝。

    2007年8月麦凯转任国防部长,继任外长的是来自魁北克省的政治新星贝尼耶。一年不到,贝尼耶黯然辞职,原因是他把高级机密档案扔在与黑社会有牵连的女友家中。在他任外长期间,中加关系毫无起色。

    三年来,加拿大媒体一直用“霜冻”描述中加关系。哈珀更于2008年夏天拒绝出席北京奥运会,当时《环球邮报》发表社论说:“连布什都去北京了,哈珀却一个人寂寞地待在家”。

    连换外长带来转机

    加国内工商界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且发展迅猛,和这样一个国家搞僵关系极不明智。哈珀面临来自工商界的压力,反对党批评保守党政府连和中国最起码的接触交流都没有。

    2008年6月,哈珀任命了第三位外长—埃默森。埃默森被认为是中国问题专家,夫人还是华裔。他来自于自由党,此前担任国际贸易部长,被认为具有实干精神。他的任命被看成是加拿大希望改善中加关系的一个信号。

    在2008年10月的联邦大选中,哈珀挑选多伦多郊区一个华裔家庭作为选战揭幕式,并许诺若当选会尽快访问中国,显示出对中加关系的特别重视,对华裔选民在加国的作用也表示了积极的肯定。此举吸引了华裔选民的眼球,赢得移民社团的欢迎。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09年2月访问中国,明显传递向中国示好的信息。相比之下,加中关系严重滞后。加政府官员在2月接受电视台记者质询时表示,只要接到中国正式邀请,总理哈珀便会前往。

    今年4月,加拿大在中国6个城市开设贸易办事处。5月,接任埃默森的加拿大外交部长坎农访华,受到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接见。5月12日,坎农表示,哈珀将于今年访问中国。8月,加拿大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访问中国,参加中加政府与经贸界人士共同举办的高层金融论坛。加官员表示,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加中两国更应加强经贸合作。

    “干美国不喜欢的事”

    回顾历史,中加两国友谊来得比美国更早。1971年2月1日加拿大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比美国早了近8年。当时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是个魅力非凡的人,加拿大人至今仍认为他是过去30多年来最受欢迎的总理。他在出任总理时即表示,在对华关系上,加拿大已经等了美国15年了;他要“干一些美国不同意和不喜欢的事情”。

    特鲁多在出任总理前,曾两次造访中国。第一次是1948年,在结束伦敦经济学院的学习后,他来到中国旅行。第二次是1962年,前一年中国与加拿大做成了第一笔小麦买卖。特鲁多从罗湖桥进入中国,足迹遍布北京、上海、西安、广州等地。1965年,他决定从政,并于3年后当选为加拿大总理。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已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小麦买主。经济上的联系使政治关系的改善变得更加紧迫。同时,特鲁多的个人经历和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决定了他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而不受制于国内政治。1973年10月,特鲁多访问中国,和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当时《环球邮报》报道说,中国和加拿大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包括中东问题,意见显然对立,但不妨碍双方的友好关系。

    70年代至今,中加关系一直平稳发展。在自由党政府执政期的1993-2006年间,总理克雷蒂安和马丁更将双方关系推到了最高点。克雷蒂安多次访问中国,并带着庞大的企业家团队,为中加企业的合作寻找机会。其间,中国领导人也多次访问加拿大。

    加中关系的发展与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有关,同时也由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决定。加拿大是个资源大国,而中国先是在60年代成为加拿大的最大小麦进口国,现在更是其投资的来源地和能源的进口国。在加拿大试图摆脱其对美国经济严重依赖的情况下,中国无疑是个绝好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交恶显然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有智慧的领导人能充分利用对手的失误用不着这么气急败坏。当年美国炸完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后不久中国就入了世贸。王毅欺负了加拿大人一把,中国赢了面子自然要在里子作出补偿,土豆的表态很恰当,江泽民在使馆被炸后也没跟美国人翻脸而是以此向美国人施加压力以获得更大的利益是土豆学习的榜样。
 
最后编辑:
楼主说歪了,生意没有嫌小的,赚钱没有嫌少的。真正的问题是象哈巴哪一类的家伙太拿加拿大当根葱了。 加拿大这么一个小国,如果去操心十几亿中国人的人权问题,平均下来每个加拿大人要操心30个中国人的人权,那真是吃的太饱了
 
最后编辑:
楼主说歪了,生意没有嫌小的,赚钱没有嫌小的。真正的问题是象哈巴哪一类的家伙太拿加拿大当根葱了。
加拿大这么一个小国,如果去操心十几亿中国人的人权问题,平均下来每个加拿大人要操心30个中国人的人权,那真是吃的太饱了
那应该谁来操心?美帝,苏修,小日本,党和政府? :tx:
 
典型的逢中必反,毛意思都没有。加拿大改善与中国的贸易,是必由之路。
你要数据,我举个加拿大的支柱产业原油的例子。2015年出口美国占97%,而这个量只占美国进口的40%,但这个比例萎缩是肯定的,因为美国国内页岩油的产能已经上来了,这对加拿大是致命的,你应该能理解小土豆的焦虑了。那么开拓新市场势在必行,除了美国,还有谁消化这个产能,唯一的成熟市场就是中国和日本了, 并且中国刚刚成为原油第一进口国。
有意思的是,加拿大的民主导致Alberta修个通往太平洋港口的原油管道遥遥无期。
有些人就是看到数据还要死舔着可爱的党。石油有NYMEX交易所定价,到哪里不是卖?都没常识
 
一举真实数据出来,很多五毛/自干五都慌了,就开始谩骂不足为奇了。也是,挺可怜的,拿一本中国护照在加拿大游荡
然后就把中国和中共混淆一谈,说什么逢中必反之类可笑的话
 
有些人就是看到数据还要死舔着可爱的党。石油有NYMEX交易所定价,到哪里不是卖?都没常识
别无知了,石油还真不能”到哪里不是卖“,一是要能大量运出去,二是各地原油成分不一样对炼油厂的要求不一样,加拿大原油并不好卖。反共无所谓,反中就无聊了。
 
2015年,加拿大与中国贸易逆差$17,447.3 million。加拿大有必要与中国搞好关系,扩大出口。
从中国的角度讲,有哪个国家对中国贸易有顺差么?韩国?台湾地区?:D 香港行政区?
 
加拿大原油岂止是不好卖,根本就不可能随意卖,只有米国一个大买家。价格完全控制在米国手里,一桶油相对于 WTI 的 discount 可能高达 50%。 加拿大现有的基础设施就把市场限死了。只有修好西线管道,才有可能参与中日韩这些亚洲市场。但是想修管道是空想。各种NGO铺天盖地的搅和,加拿大政府根本玩不转。

别无知了,石油还真不能”到哪里不是卖“,一是要能大量运出去,二是各地原油成分不一样对炼油厂的要求不一样,加拿大原油并不好卖。反共无所谓,反中就无聊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