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minecold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14-08-18
- 消息
- 578
- 荣誉分数
- 72
- 声望点数
- 38
付出绝不是随便出点力那么简单。有时候,付出意味着整整一生。下文中的父亲,连朱镕基也曾给出评价:“深受感动”。
2
这是上海的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
父亲丁尚彪
母亲陈忻星
女儿丁琳
1996-2005年,华人导演张丽玲耗时十年之久
记录下这一家三口的聚散离合
制作成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创富士电视台历史记录
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
荣获“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纪录片大奖
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访问日本时
曾给与了这样的评价
“我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深受感动。”
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学生意外地“发现”了它后
投资帮助《含泪活着》走进电影院
上映后,几乎场场爆满
影院大厅里
《含泪活着》影片海报旁贴满了日本观众的观后感
2
含着泪看完《含泪活着》,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影片!
无论是谁,看了这部作品,都无法不为之动容。
咬紧牙关的坚强父亲,是真正男人。
片中有许多我们日本人已忘却或失去的美德。盼主人公一家幸福!
这究竟是怎样的三口之家?
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
让这么多日本人为之感动?
父亲:丁尚彪
1
丁尚彪出生于上海
初中毕业后作为知青下乡到了安徽农村
后来回到上海
发现自己年纪已大
没有半点技能
成了上海的底层人
想为家人提供更好生活的他
决定去日本读书深造
1989年
已经35岁的他揣着借来的42万日元学费
去了日本
就读于北海道偏远山区的一所语言学校
1
学校附近是一个废弃了的煤矿
人烟稀少
一年有半年因寒冷封山
连当地的人都说
“我不知道当时中国是什么情况
可要在这种偏僻的地方
生活下去也实在是困难”
1
丁尚彪逃离北海道
来到了东京
因签证过期
成了黑户口
来日本几年后
他改变了目标
放弃了之前念大学的想法
而是决定好好赚钱
全力栽培女儿
一个人打数份工
每天清晨就出门工作
到凌晨末班车都没有了
才步行下班回家
1
1
为了省钱
住的是最便宜的不带浴室的单人房
每天回家后
就用一个塑料布围起来洗澡
这样的生活
一过就是7年
丁尚彪是黑户口
不能回国
因为一旦回国就意味着不能再来日本
于此同时还受到家人的质疑
以为他在这边过得很好
有了新的家庭
直到拍摄人员去到他的家中
将他的生活放给妻女看
误会才消除
女儿顺利考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后
他干得比以前还多
以此支持女儿留学的学费和生活
0
为防止失业
他一口气考了五个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就这样
又做了7年
0
如此拼命打工
只是为了有能力培养自己的孩子
堂堂正正做人
才四十出头的丁尚彪
因为常年的辛勤劳作
一口牙齿稀稀松松
掉了好多
0
在日15年
他总共和妻女见过一次面
和女儿的见面是去日本的第8年
女儿考上美国的大学
作为中转站
可以在日本逗留24小时
丁尚彪却不能去机场接机
因为去机场要用身份证
他们相约在一个“日暮里”的站点碰面
两父女有些生疏
丁尚彪离开上海时女儿才读小学
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
两人说着简单的话
“长高了,头发怎么白了”
“你要好好减肥了”
“用不着减肥”
“你开双眼皮了”
“你不讲,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段等下减掉”
两父女相处不过十几个小时
分别的时刻已悄悄来临
父女在地铁上各自无言
丁尚彪在机场的前一站必须下车
父女一窗之隔
都哭得一塌糊涂
和妻子的见面是去日本的第13年
妻子去美国探望女儿
中间可以停留日本72小时
去接妻子的地铁上
丁尚彪亲自策划了路线
要陪妻子出去逛逛
0
见到妻子后
目不转睛地微笑看着妻子
眼神中都是满满的爱意
但离别很快来临
他依然只能送到机场前一站就下车
和当初送女儿时一样
这15年
支撑他熬过来的信念
是墙上贴着的这张女儿的照片
0
他说
“就像赛跑一样,
这个接力棒我已经拿了这么远,
我的目标是把这个接力棒最后交给女儿。”
母亲:陈忻星
陈忻星出生于上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在下乡的时候与丁尚彪相恋
0
她一直守在上海的家中
送走丈夫
送走女儿
丈夫走的时候
她说不习惯
以前男人做的事她是不做的
现在断电修保险丝什么的都要自己做
她勤俭持家
一个人打工供母女生活
丁尚彪寄回的钱
她都用来还债和存下来给女儿留学用
她也是个坚韧的女人
从女儿去美国开始
申请签证被拒
她就再申请
又被拒
一年只能申请两次
她每年都会去
连续5年被拒
一次次拒签
她都没有放弃
终于在第12次申请成功
女儿:丁琳
丁琳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医生
她的梦想背后是全家的支撑
我们也可以通过这10年
看到丁琳由一个胖乎乎的
满脸是痘的高中生
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的大学生
0
再蜕变为一个美丽的儿童医院医生
让人感动的是一家人都在感恩彼此
丁尚彪说
谢谢妻子支持他的理想
陈忻星说
女儿最应该感谢的是父亲
丁琳说
没有父母就没有她的今天
这个纪录片之所以命名为
《含泪活着》
是因为这15年来
三人都在离别和思念的泪水中度过
但最后
他们终于赢来了大团圆
0
丁尚彪直到女儿医学博士毕业才决定回国
回国之前
他特地去了当初到日本的第一站
北海道的语言学校
现在
一家人都已拿到绿卡
定居美国
丁琳成了一名出色的妇产科医生
也已结婚生子
有了幸福的家庭
0
从他们的日常照来看
他们现在过得十分富裕
0
但丁尚彪还是没有闲下来
凭着自己的技能
在某大型酒店当厨师
并成功在纽约中文报纸上发表文章
有很多人
生活安逸却天天叫嚷着无聊
丁尚彪却用15年的含泪坚持
不抛弃,不放弃
直到改变了家族的命运!
为了一个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奋斗
这种人类才有的精神,永远让人感动
平凡如你我的人们
更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
都能健健康康
家人能团聚在一起。

2
这是上海的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
父亲丁尚彪
母亲陈忻星
女儿丁琳
1996-2005年,华人导演张丽玲耗时十年之久
记录下这一家三口的聚散离合
制作成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创富士电视台历史记录
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
荣获“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纪录片大奖
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访问日本时
曾给与了这样的评价
“我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深受感动。”
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学生意外地“发现”了它后
投资帮助《含泪活着》走进电影院
上映后,几乎场场爆满
影院大厅里
《含泪活着》影片海报旁贴满了日本观众的观后感

2
含着泪看完《含泪活着》,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影片!
无论是谁,看了这部作品,都无法不为之动容。
咬紧牙关的坚强父亲,是真正男人。
片中有许多我们日本人已忘却或失去的美德。盼主人公一家幸福!
这究竟是怎样的三口之家?
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
让这么多日本人为之感动?
父亲:丁尚彪

1
丁尚彪出生于上海
初中毕业后作为知青下乡到了安徽农村
后来回到上海
发现自己年纪已大
没有半点技能
成了上海的底层人
想为家人提供更好生活的他
决定去日本读书深造
1989年
已经35岁的他揣着借来的42万日元学费
去了日本
就读于北海道偏远山区的一所语言学校

1
学校附近是一个废弃了的煤矿
人烟稀少
一年有半年因寒冷封山
连当地的人都说
“我不知道当时中国是什么情况
可要在这种偏僻的地方
生活下去也实在是困难”
1
丁尚彪逃离北海道
来到了东京
因签证过期
成了黑户口
来日本几年后
他改变了目标
放弃了之前念大学的想法
而是决定好好赚钱
全力栽培女儿
一个人打数份工
每天清晨就出门工作
到凌晨末班车都没有了
才步行下班回家

1

1
为了省钱
住的是最便宜的不带浴室的单人房
每天回家后
就用一个塑料布围起来洗澡

这样的生活
一过就是7年
丁尚彪是黑户口
不能回国
因为一旦回国就意味着不能再来日本
于此同时还受到家人的质疑
以为他在这边过得很好
有了新的家庭
直到拍摄人员去到他的家中
将他的生活放给妻女看
误会才消除
女儿顺利考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后
他干得比以前还多
以此支持女儿留学的学费和生活

0






为防止失业
他一口气考了五个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就这样
又做了7年

0
如此拼命打工
只是为了有能力培养自己的孩子
堂堂正正做人

才四十出头的丁尚彪
因为常年的辛勤劳作
一口牙齿稀稀松松
掉了好多

0
在日15年
他总共和妻女见过一次面
和女儿的见面是去日本的第8年
女儿考上美国的大学
作为中转站
可以在日本逗留24小时
丁尚彪却不能去机场接机
因为去机场要用身份证
他们相约在一个“日暮里”的站点碰面
两父女有些生疏
丁尚彪离开上海时女儿才读小学
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
两人说着简单的话
“长高了,头发怎么白了”
“你要好好减肥了”
“用不着减肥”
“你开双眼皮了”
“你不讲,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段等下减掉”
两父女相处不过十几个小时
分别的时刻已悄悄来临
父女在地铁上各自无言
丁尚彪在机场的前一站必须下车
父女一窗之隔
都哭得一塌糊涂

和妻子的见面是去日本的第13年
妻子去美国探望女儿
中间可以停留日本72小时
去接妻子的地铁上
丁尚彪亲自策划了路线
要陪妻子出去逛逛


0
见到妻子后
目不转睛地微笑看着妻子
眼神中都是满满的爱意

但离别很快来临
他依然只能送到机场前一站就下车
和当初送女儿时一样
这15年
支撑他熬过来的信念
是墙上贴着的这张女儿的照片

0
他说
“就像赛跑一样,
这个接力棒我已经拿了这么远,
我的目标是把这个接力棒最后交给女儿。”
母亲:陈忻星
陈忻星出生于上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在下乡的时候与丁尚彪相恋

0
她一直守在上海的家中
送走丈夫
送走女儿
丈夫走的时候
她说不习惯
以前男人做的事她是不做的
现在断电修保险丝什么的都要自己做
她勤俭持家
一个人打工供母女生活
丁尚彪寄回的钱
她都用来还债和存下来给女儿留学用
她也是个坚韧的女人
从女儿去美国开始
申请签证被拒
她就再申请
又被拒
一年只能申请两次
她每年都会去
连续5年被拒
一次次拒签
她都没有放弃
终于在第12次申请成功
女儿:丁琳
丁琳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医生
她的梦想背后是全家的支撑
我们也可以通过这10年
看到丁琳由一个胖乎乎的
满脸是痘的高中生

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的大学生

0
再蜕变为一个美丽的儿童医院医生

让人感动的是一家人都在感恩彼此
丁尚彪说
谢谢妻子支持他的理想
陈忻星说
女儿最应该感谢的是父亲
丁琳说
没有父母就没有她的今天
这个纪录片之所以命名为
《含泪活着》
是因为这15年来
三人都在离别和思念的泪水中度过
但最后
他们终于赢来了大团圆

0
丁尚彪直到女儿医学博士毕业才决定回国
回国之前
他特地去了当初到日本的第一站
北海道的语言学校
现在
一家人都已拿到绿卡
定居美国
丁琳成了一名出色的妇产科医生
也已结婚生子
有了幸福的家庭

0
从他们的日常照来看
他们现在过得十分富裕

0
但丁尚彪还是没有闲下来
凭着自己的技能
在某大型酒店当厨师
并成功在纽约中文报纸上发表文章
有很多人
生活安逸却天天叫嚷着无聊
丁尚彪却用15年的含泪坚持
不抛弃,不放弃
直到改变了家族的命运!
为了一个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奋斗
这种人类才有的精神,永远让人感动
平凡如你我的人们
更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
都能健健康康
家人能团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