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这里是自由论坛,表说我了,版主也没有禁止您自由表达呀?您表达您的,我提醒一下其它看法不正是言论自由吗?你不要转移讨论主题。我说的是如果安省这种固定收入项目发給低收入和没有收入的居民(加拿大公民或langding移民)。那我说的情况就符合条件(我当然认识这样的人,否则我也不会无根据地说)。他们如果拿到13500加元的固定收入,政策上是合理的,你觉得就有意思了?我们来到加拿大靠的自己打拼,没拿过政府一分钱救济。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努力学习英语,努力工作。所以不赞成无原则的养懒人的福利政策。你如果认为这是心胸狭窄,对不起,人各有志。而去我有表达自己看法的自由。不管你是否觉得有没有意思。我可以预言,安省如果实行全民固定收入政策,并大规模涨税,富人/中产阶级(工作能变动的话)/退休群体会用脚投票,移出安省。
请你不要把我想象得苦大愁深。你并不认识我。我活的非常快乐逍遥,自在满足。![]()
说这些,“您觉得有意思吗?”大哥,这里是自由论坛,表说我了,版主也没有禁止您自由表达呀?您表达您的,我提醒一下其它看法不正是言论自由吗?
赞同!我觉得富翁必定是少数,那种一拿低保好几年的家庭更是少数,因为和你居住的地点不匹配。交税也是双刃剑,交的多投资时利用的杠杆才会大,你不交税干什么都得一次性付清!这个政策真的实施起来,是那些就知道生孩子的来自贫穷国家的人最受益。他们的物业是要交市府税的, 消费也是要交税的。
这个问题和加拿大本地富翁积累了大量资产之后不工作了, 但是他们还是符合申请社会保障金的情况一样。如果他们已经移民了, 那这是他们合法得到的。
但是可以从移民这个角度去卡, 象川普的政策那样。那么对于本地的富翁, 这样做合不合理, 可以摆数据出来讨论。我倾向于这种情况不符合资格申领更高的补助金。
老实说, 从加拿大使用税的百分比来看, 医疗保健是最大头。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改善, 我会很支持。
我自己希望国家对于教育和科研的投入还应该增加,并且能更好地和美国教育机构合作。就是说对于适龄可劳动的居民, 能不能用加钱的方式鼓励他们学习技术, 重新更快地融入社会。
不少天朝的千万/亿万富翁的孩子在安省上学,老婆来陪读。买了几套房产。没有收入,更不上税。将来也能拿这种低保收入。这是穷人受益,还是富人揩油?
他们的物业是要交市府税的, 消费也是要交税的。
这个问题和加拿大本地富翁积累了大量资产之后不工作了, 但是他们还是符合申请社会保障金的情况一样。如果他们已经移民了, 那这是他们合法得到的。
但是可以从移民这个角度去卡, 象川普的政策那样。那么对于本地的富翁, 这样做合不合理, 可以摆数据出来讨论。我倾向于这种情况不符合资格申领更高的补助金。
老实说, 从加拿大使用税的百分比来看, 医疗保健是最大头。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改善, 我会很支持。
我自己希望国家对于教育和科研的投入还应该增加,并且能更好地和美国教育机构合作。就是说对于适龄可劳动的居民, 能不能用加钱的方式鼓励他们学习技术, 重新更快地融入社会。
照顾残疾人是应该的,贫困家庭需要帮助,几年内需要上学、培训,完成再就业的过程,也应该支持。但是对于健康的适龄工作人群长期不工作吃福利,需要有所约束,不能只是多发钱。除非执政的脑袋进水了,否则肯定有细节条款控制。我觉得不可能是个人就符合条件,否则都不工作了。小企业更难以生存。但是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老实巴交的阶层,就上班拿工资的,不管中产低产,都不是政策照顾的主要目标。
成人不上班能领到多少福利?我还真没有听到周围人谈论这个。就说孩子上学吧,上私校的都是自己交钱没占国家便宜,没上私校的,孩子的各种课外班,私教辅导,客观上解决了部分当地人的就业。外加买吃的,装修,旅游,制备大件,因为强有力的消费水平,也客观上支持各个行业。就身边的投资移民,几乎家家有公司,不管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最低都在交着15%的公司节余税。除了个别家庭孩子有残疾领的补助多,基本没人领到什么钱。当然交的税也不如这里双职工交的多。国内也一样,交税主体都是工薪阶层,有生意的有很多摊成本的方法。照顾残疾人是应该的,贫困家庭需要帮助,几年内需要上学、培训,完成再就业的过程,也应该支持。但是对于健康的适龄工作人群长期不工作吃福利,需要有所约束,不能只是多发钱。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移民,单身母亲带一个很小的孩子。她的经历让我对现在的福利制度,有了深一步的了解。她以前接受政府的福利和支持计划,小孩子送到幼儿园(政府出托儿费),自己去参加培训,希望将来可以拿证书,自己开个private daycare。她说当时一个班级(人数不少),只有她一个人是想以后工作的。其他所有人都想千方百计拿不到证书,继续领福利,而且她班上的同学们都恨她,因为她坏了规矩。她说我是在同学们仇恨的眼光下,完成学业,拿到证书的。
我们的政府在制定扶贫计划时,需要有细则和约束。这样大多数安省居民才会支持新的计划。
你说的这个是骗补助的。这个是可以通过细则来约束。比如,某项培训如果按时毕业给补助,不按时毕业取消培训资格和补助。照顾残疾人是应该的,贫困家庭需要帮助,几年内需要上学、培训,完成再就业的过程,也应该支持。但是对于健康的适龄工作人群长期不工作吃福利,需要有所约束,不能只是多发钱。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移民,单身母亲带一个很小的孩子。她的经历让我对现在的福利制度,有了深一步的了解。她以前接受政府的福利和支持计划,小孩子送到幼儿园(政府出托儿费),自己去参加培训,希望将来可以拿证书,自己开个private daycare。她说当时一个班级(人数不少),只有她一个人是想以后工作的。其他所有人都想千方百计拿不到证书,继续领福利,而且她班上的同学们都恨她,因为她坏了规矩。她说我是在同学们仇恨的眼光下,完成学业,拿到证书的。
我们的政府在制定扶贫计划时,需要有细则和约束。这样大多数安省居民才会支持新的计划。
一个人不上班领不了多少钱,一对夫妇不上班而且有一堆孩子领的多,另外政府提供房子、汽车、家具、电器。这不是关键问题,只要社会可以承受,没多少人会在意。问题是排队申请这些福利的家庭越来越多,资源没有增加,所以排队的队伍越来越长,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却得不到帮助。成人不上班能领到多少福利?我还真没有听到周围人谈论这个。就说孩子上学吧,上私校的都是自己交钱没占国家便宜,没上私校的,孩子的各种课外班,私教辅导,客观上解决了部分当地人的就业。外加买吃的,装修,旅游,制备大件,因为强有力的消费水平,也客观上支持各个行业。就身边的投资移民,几乎家家有公司,不管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最低都在交着15%的公司节余税。除了个别家庭孩子有残疾领的补助多,基本没人领到什么钱。当然交的税也不如这里双职工交的多。国内也一样,交税主体都是工薪阶层,有生意的有很多摊成本的方法。
对。看几位反对试点的发言,讲这样会养懒人,鼓励他们不工作,我觉得未必是这样。相反地,这个试点就是尝试一下新的解决方案,看能不能避免一些现行福利制度低效和养懒人的弊端。
现在的福利制度主要两个缺点:第一是福利和收入挂钩,低保人群如果找一份初级中级工,他们的福利就会减少甚至取消,这直接降低了他们接受一份低薪工作的意愿。比如拿2万福利找3万的工,可能福利没了,相当于收入只增1万。试点的话就脱钩拿5万,低薪工的吸引力就大了。
现制度的第二个缺点就是要雇一帮政府工来审核福利申请人的收入,不用多解释这帮政府工的成本也很高的,装穷的人也是不少。试点的话那些人不用一直装穷,审核的工作量和开支也大大减少。
全民发垫底钱可能是个未来的趋势。教育和医保已经是这个性质了,低保这部分走全民福利至少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