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看一场中国电影,有人骂你是五毛,你不反抗。下次你看一场中国歌舞,有人骂你是五毛,你依然不反抗。再下次你说一句中国话,有人骂你是五毛,你还不会反抗,而且到那时候,没人救得了你。

因为我坚定地表示不去看, 老向就要看两遍坚持把这张票的 GDP 补回来, 哇这是什么样的自干五精神啊:jiayou:
 
大几十亿的票房。
真不缺你一个。


再说了,你赚点美分容易吗?
一次电影差不多10美刀,如果开场前吃点什么。就20刀了。那得多努力才能赚回来啊:D

你应该反过来想啊 我省下看垃圾电影两个小时 得多赚啊:D
 
最后编辑:
数学加分题:
如果靠五毛们把票房顶到100亿,一共需要发多少贴?
你忘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中国电影票房造假闻名天下,票房注水到100亿甚至1000亿都不是太难的事:evil:
 
来温习一下旧闻。:monster: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6/05-26/7883422.shtml
揭秘电影票房造假:院线等三方合谋 获利可翻十倍
公开的秘密
。。。伴随国内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票房造假问题一直层出不穷。。。。
一位从事电影发行超过20年的业内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在《阿童木》事件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喜欢“乐观”预测票房的电影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仍大量存在。作为制片方的一种宣传手段,“战略性”地虚报票房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此后,票房造假开始变得越来越有“技术含量”。。。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票房造假的原因无非是制片方、发行方和影院,想通过不同的手段,为各自获取最大利益。因此,才会出现从最简单的直接虚报票房,到目前的“买票房”和“偷票房”等不断翻新的造假手段。
事实上,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近年来“买票房”和“偷票房”的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且相应的造假手法也不断翻新。。。目前,业内对于“买票房”态度暧昧,而对“偷票房”则更是态度复杂。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偷票房”就是通过虚假售票的方式,将一部电影的票房“转移”到另外一部电影名下。在电影发行中,发行方和院线均会根据最终的电影票房进行分成,但往往发行不同的电影,发行方和院线的分成也会不同。因此,就有部分发行方和院线,相互串通,将分成少的电影的票房转移到分成多的电影名下,以此获得更多的利益。
 
这儿还有一篇有意思的文章。看了这篇文章,收到骂人QQH的都安了吧,你挨骂是因为你让人家觉得真情实感都被喂了狗,但是至少,就像给豆瓣打一星的人其实是无法忽视豆瓣的权威性,渴望得到豆瓣的承认一样,你挨骂也是因为骂你的人太看重你。。。:tx: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80232.html
你给《流浪地球》打一星,我就给你豆瓣一星好评。


《流浪地球》拥趸与豆瓣的决裂,比《流浪地球》科幻,比现实魔幻。


有人说,因为一部电影就上纲上线,非蠢即坏。《战狼2》之后,相似的情节又发生在了《流浪地球》的身上,有人称后者为星际版《战狼》,“战狼”吴京出演了这两部电影。


一言不合就一星


从《流浪地球》上映到现在的7天时间里,它经历了“中国科幻拓荒之作”“中国科幻元年”“流浪地球一小步,中国科幻一大步”的褒奖,和与之相差甚远的1星差评。豆瓣评分从8.4滑落至7.9,评价两极分化:好评率68%,差评14%,这直接导致了一场对战——


《流浪地球》的粉丝涌入App Store给豆瓣打一星,同时安卓端也被攻陷。目前,豆瓣App的评分跌至4.8分,恶意差评还在不断增加。


042223815257.jpeg



更有甚者,已经开始卸载豆瓣:


063542254841.png



最近有一个截图流传于各个公众号,说给《流浪地球》打一星的评论,并不是针对电影本身就事论事,而是扯上了爱国情怀和吴京,如——


  • 中国科幻电影不容易,一星鼓励一下。

  • 有吴京的一律一分。

  • 这个电影8.4分,良心不会痛吗?

  • 这部电影集齐了我所有讨厌的演员,必须0分……

042221066863.jpg



针对评分异常和“五星短评改一星”的传闻,豆瓣今天(2月12日)这样回应:经查,并不存在“高赞好评被收买改为差评”的情况。据其工程师统计,昨天(2月11日)确实有一例用户由四星改一星的情况,后来该用户删除了评分。


昨天,@豆瓣 微博在其评论区表示:评分大幅修改属于非正常评分,不会计入总分。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我们也在紧急优化产品功能,修改评分后,修改前的“有用”(点赞)数据将被清零。


那么目前在豆瓣,热门好评和差评都是怎么样的呢?


好评:


  • 达到了一定的电影工业水准,特效牛逼;

  • 算的上是中国首部硬科幻,弥补了该类型片的市场空缺,实现了从0~1的突破。

042223825793.png



差评:


  • 灾难片,非科幻片。脱离原著,甚至被改得面目全非;

  • 从科学设定、剧本,到人物刻画、表演都有严重漏洞及不足;

  • 对价值观不认同,或者说是对电影中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反感。

042223110439.png



正反双方的观点都非常鲜明。而最后这一点——对价值观不认同,或者说是对电影中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反感——才是这场“饭圈撕裂”的导火索。


短短7天,关于《流浪地球》的讨论已经突破了“硬科幻还是灾难片”的范畴,逐渐走上了一个新的方向:政治正确、道德绑架、战狼精神。


除了网友之间的割裂,媒体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果然,能拯救地球的,只有中国人》无疑将民族主义推向了高潮,它突出了“流浪地球”的中国特色:“在拯救地球这个经典到甚至有些烂俗的母题上,欧美人的思路往往是派出探险队寻找新家园,而《流浪地球》则体现出中国人安土重迁的老传统——对生活了300万年的‘祖宅’不离不弃”,“中国科幻的内核一直有别于欧美科幻,《流浪地球》体现的是一种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因此,虽然《流浪地球》是一部中国科幻电影,但丝毫没有刻意凸显中国的地位,恰恰相反,电影弱化了中国人的身份,将整个人类当做一个命运共同体,这是其区别于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之处,而‘天下大同’也是中国人对美好社会的一个共识和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与之对比,《纽约时报》在《<流浪地球>:中国电影业加入“太空竞赛”》一文中的评价更加中立:“与《红海行动》和两部英雄痛打西方恶棍的兰博式《战狼》不同,《流浪地球》并不带有沙文主义色彩,尽管该片中也有《战狼》系列的主角吴京。”


《新京报》下的公众号“沸腾”在《<流浪地球>虽好,但“降维打击”了原著的价值观》一文中,作者宋金波指出,改编之后的《流浪地球》在其内核上其实是“反刘慈欣”的:“在原著中,角色的种族、国家属性被淡化。原著中,主人公娶了一位日本妻子,而最后,由于不信任联合政府而产生的叛军,以及被处死的五千名地球派,都直指人性的弱点,也是对人性之恶的无情拷问。由此可见,原著是在努力做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尺度上进行叙事。而在电影中,叙事的视角和情感被拉回到“国族荣辱”的层面,通过黑化其他国家小分队的形象来反衬主角的英雄主义。”


公众号“枪稿”则认为:“在齐声赞美《流浪地球》的同时,网络上出现了大量以检索恶评并加以批斗为职责的红卫兵。上至权威媒体,下到私人公号,媒体和宣发的日趋同化,让中国电影批评仿佛只允许有一种声音。只有‘正确’,没有理性,这就像我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根本上是按照‘虽远必诛’的逻辑进行普及的,只是为了激发‘战狼情绪’和民族主义狂热”,“和《战狼2》相似的是,很多人也被感动,然而这感动的原因并不是来自电影剧作本身的感染力,而是一种荣誉感,是那种中国式集体主义所常年灌输的东西”。


隐藏在价值观对峙背后的,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和现象——


否定我的五星好评=拿我的真情实感喂了狗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给豆瓣刷低分的人不会因为为其他电影打分急眼?


这里提供两个思路:


  • 和同类平台比,猫眼的评分普遍偏高。比如《流浪地球》在猫眼的评分高达9.3,《战狼2》高达9.7。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对豆瓣的“着急上火”,其实还是对其权威性的认可。


  • 和非同类打分平台比(比如大众点评、淘宝京东),因为被评价的对象背后映射的内容不同,相比餐厅、酒吧、商城或生活用品等等,豆瓣汇集的是人们对于影视文学作品的评价,它体现了个人爱好,以及个人品味和价值取向,是带有个体情感的、主观的“内容产品”。当《流浪地球》中的好评被否定时,就相当于否定了一个人心中的“佳作”,等于否定了他/她的价值观,换句不好听的话,这是“拿我的真情实感喂了狗”。

103014568420.png


目前App Store的豆瓣打分还是4.7分,但在某些手机的应用商店已经被拉到了1.5分


为什么是豆瓣,为什么老是豆瓣?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老是豆瓣?


“碰瓷豆瓣”已经成为这一两年来中国电影圈形成的一股“风气”。从毕志飞到《战狼2》,总有一些群体以各种理由甩锅豆瓣。对豆瓣的声讨也非常有规律性,是以一种政治运动的口吻进行讨伐攻击。


而此次《流浪地球》粉丝大战豆瓣的内核,其实是大众趣味和豆瓣主流用户的价值观冲突。


这虽然不是豆瓣第一次激怒大众,但却再一次揭示了豆瓣长此以往“脱离群众、脱离大众趣味”的状态。豆瓣用户的普遍观影品味让许多人,或者说大众审美遭到鄙视,这一点早在《战狼2》就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观察者网发表的《<流浪地球>意外成了中国崛起的试金石》文章就写道:“在以‘豆瓣’为代表的社区,一批疑似具有某种应激创伤障碍的群体,以近似集体无意识的方式,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站在西方教科书的立场上,以近似原教旨主义的虔诚和狂热,做出了明确的回答:不允许、不可以、不要想;现实中不能做,电影中不能拍,科幻里不要想。‘想都不要想’‘想都不应该想’,就是这批回答的基本共性。”


它甚至还给批评者打了一个标签,称《流浪地球》的批判者相当程度上严格的扮演着原著中叛军的角色。


而实际上,由于豆瓣的“用户画像”比较特殊,可以说,他们绝非大多数,这意味着,这种用户画像并不能代表中国普遍观众的欣赏水平、品味和观影感受,更无法代表某个影视作品的精准受众的审美趣味。


在多年的发展中,豆瓣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用户群体,这与涵盖尽可能多的群体样本有直接冲突。这就造成了一种既尴尬又难以改变的现状:人们依赖豆瓣,但不同意就与之对立。


“枪稿”作者杨时旸曾在《到底是什么人想干掉豆瓣》中写道:“无论电影、电视剧抑或书籍,几乎所有文化精神产品在豆瓣的评分都被媒体广泛引用;某种程度上说,相较而言,豆瓣的评分已经成为了国内唯一值得公众信赖的出处。”这个时代,少有人再愿意做一个提供外部价值,却不怎么赚钱的项目。与豆瓣打分一体两面的,就是它的“穷酸感”。


与豆瓣对峙将会是大众唯一的选择吗?那些攻击豆瓣主流用户群体价值观的用户,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豆瓣”,这将是整起口水战中,唯一能够产生正向价值的可能。


最后一点忠告:理性爱国,文化自信。
 
你也没闲着啊。五十步笑百步。

我是近来看评论的, 您去看过电影了? 您去看过我就真佩服您啊
 
我是近来看评论的, 您去看过电影了? 您去看过我就真佩服您啊

您可以进来看评论,别人不可以么?

看不看这电影,我听您的精辟指示:

咱也没看过这电影, 所以不吹不黑。

但是我这个人不爱因为半价便宜就去看电影, 那人挤得我受不了,更不喜欢在贸易不公平的时候给厉害国GDP做贡献, 就是不去看
 
您可以进来看评论,别人不可以么?

看不看这电影,我听您的精辟指示:


您多评论, 我闪了:D
 
您是高人,上面那评论不能再精辟了。您继续!

请问啥精辟评论让您这么关注啊,是不是我不想给土共GDP做贡献您有点不开心不舒服啊
 
请问啥精辟评论让您这么关注啊,是不是我不想给土共GDP做贡献您有点不开心不舒服啊

你那几刀算个屁。真把自己当根葱啊!~:tx:
 
看华语电影,看汉族歌舞表演,说汉语。应该没问题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