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当然好。有钱能挣来联合国席位
中国的联合国席位是买来的吗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9-9-22 10:09 | 提问者:匿名
毛曾经说过,"是非洲人民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可非洲与中国很远,何以如此相惜?想到当年共将钱物人全面援助非洲,是否是钱在使鬼推磨?
最佳答案
这个很符合我们中国的”智慧”
呵呵,非洲国家有的虽然小,虽然穷,但是一票同样是一票,在被列强冷落的第3世界里.中国抓住了机遇~~
不得不佩服老一辈领导人的远见和魄力!
我顶周总理!
11
回答时间:2009-9-20 19:06 | 我来评论
回答者: 生肖王者 | 七级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那与台湾金援外交无异了,外国人的智慧则是将中国人的财富变成自己的
其他回答 共5条
用经济换政治也是一种手段,既然是手段就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是否达到目的。
回答者: cho1105 | 六级 | 2009-9-20 18:47
联合国5大常任理事
正好是世界最大的5个军火贩子
回答者: Tim_14 | 五级 | 2009-9-20 19:05
楼主这么说 还真可以这样理解 。。。
回答者: 踢地球玩 | 六级 | 2009-9-20 19:48
吴建×民来我们学校做过讲座。非洲国家都是无赖~ 给了钱有的还在联合国投中国的反对票,比如中~国 人权问题,tai湾问题等,以便再敲中国一笔,有时候上边预算实在不够高,硬着头皮给了非洲小国的国王,他们收下后根本不买中国的账,处处跟中国作对,外交~部的人也没办法,钱就算打水漂了。
中国依然不够强硬啊!!!
回答者: LEE商隐 | 六级 | 2009-9-20 21:44
其实这也是中国当时那么穷的主要原因之一。
回答者: yanqilong | 十二级 | 2009-9-21 04:2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8114586.html?fr=qrl&cid=166&pt=360se_3_dg&index=4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表决的结果是,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当电子计票牌显示出表决结果后,会议大厅迅雷般的掌声轰鸣,持续达两分钟之久。
http://news.ifeng.com/special/60nianjiaguo/60biaozhirenwu/renwuziliao/200908/0817_7766_1306169.shtml
对外援助曾是“严肃的政治活动”
中国的对外援助,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起就已启动。
据解密的外交档案显示,某某国“要求中国提供”、“请求中国援助”、“请求我给予”、“要求我援建”、“要求我派”,是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一些驻外大使馆来电及外交部上送报告中的常见字句。
1950年7月,我国首任驻蒙古国大使吉雅泰到任不久,蒙古总理乔巴山就向他提出“要求帮助解决劳动力的问题”。这大概是向我国最早提出的外援请求。当时,中方的答复是:“因为国内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动员工人出国是有困难的,这个问题容后考虑。”
1955年4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首批8200名工人赴蒙。
在标明1951年5月15日的一份材料上,越方的要求开门见山:“我们正处在青黄不接期间,如无援米必告断炊。因此,恳切要求你们再帮助我们1500吨至2000吨大米,以渡过此难关。”
到1960年底,中国提供援助的国家还有:朝鲜、柬埔寨、尼泊尔、缅甸、马里、乌干达、刚果、喀麦隆、伊拉克、叙利亚、埃及、阿富汗等,一共22国。
1960年7月1日,时任外贸部副部长的李强向全国外事会议提交的报告称,从1950年起至1960年6月底,中国同某些兄弟国家和亚非民族主义国家达成协议,由中国提供无偿援助和贷款总额为40.28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接近1953年到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基建投资计划427.4亿元的1/10。
1960年1月,与外交部、外贸部平行的中国对外经济联络总局成立,专门负责向外国赠送现款、食品等。就在大饥荒最严重的年份,外援激增。
古巴的切 格瓦拉1960年11月访华,中国给了6000万美元的“贷款”,周恩来特别告诉格瓦拉,这钱“可以经过谈判不还”。
1961年1月,中国和苏联分裂,中国希望阿尔巴尼亚帮忙骂苏联的赫鲁晓夫,给了五亿卢布,还用外汇从加拿大买小麦送给阿尔巴尼亚。靠著中国的食品,阿尔巴尼亚人不知“定量”为何物。这一切都发生在大饥荒时期。阿尔巴尼亚跟北京谈判的主要代表希地(PupoShyti)说:“在中国,我们当然看得到饥馑。可是,我们要什么中国就给什么,我们只需要开开口。我感到很惭愧。”
这段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数额非常之大。1967年我国对外经济援助占国家财政支出的4.5%,1972年达51亿多元,占财政支出的6.7%,1973年更是上升至7.2%,超出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的国家对外经济援助的比例。
这些援助,都是作为严肃的政治活动进行的,美其名曰“国际主义”。
http://view.news.qq.com/a/20100816/000040.htm
2008年3月18日,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在华盛顿举办了一场以“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为主题的听证会。应邀出席的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在会上对中国“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对外援助政策提出质疑,称中国的政策可能阻碍美国、欧盟等援助方“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发展、保持政治稳定”方面的努力。
柯庆生表示,中国近来通过提供“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援助,在经济领域“大举进犯”第三世界,尤其在非洲、拉美和太平洋地区,并通过经贸手段加深与这些地区国家的政治关系。中国的政策与美、日、欧、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援助方“以外援为杠杆,促进受援国改善人权、进行改革”的政策完全相反。
他说:“我们很担心与国际社会不协调的中国外援项目,将抵消其他援助方促进良政、提高透明度的努力。我们认为,提供附带这些条件的援助项目才是促进第三世界保持长期经济增长和稳定的最好方式。”
外界中国对外援助不考虑人权的指责,集中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苏丹政府受到众多联合国决议的谴责,中国对苏丹给予了积极的对外援助,但由于中国注重平等、互利、透明和不排外的经济合作,并坚持不干涉它国内政的原则,一开始并没有对苏丹的人权状况予以特别的关注,后来苏丹人道主义危机升级,中国非常被动,奥运前夕,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宣布放弃奥运会闭幕式艺术顾问角色,引发全球舆论界哗然,原因就是中国对达尔富尔的人道主义危机“不作为”。
http://view.news.qq.com/a/20100816/000040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