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履历存疑 方舟子刨根问底

:cool:

无论大家喜欢方舟子也好,讨厌方舟子也罢
谁都否认不了方舟子的存在,让后来的唐骏们李开复们在吹牛在行骗时,心里多少有点忌惮
唐骏被方揭穿后,多少牛人们在网上修改自己的履历啊

老魏, CFC上灭绝师太, 师爷这么多, 顺便问一句, 你给扫个盲. 除了上面说的正规的助教, 副教,教授以外, 还有什么客作教授,副教授这一说吗?
 
老魏, CFC上灭绝师太, 师爷这么多, 顺便问一句, 你给扫个盲. 除了上面说的正规的助教, 副教,教授以外, 还有什么客作教授,副教授这一说吗?

啥意思啊:blink: Typo吧,怎么2次副教授啊:blink:
客座教授,就是Visiting Professor吧
Visiting Professor:A professor invited to serve as a member of the faculty of another college or university for a limited period of time.
 
啥意思啊:blink: Typo吧,怎么2次副教授啊:blink:
客座教授,就是Visiting Professor吧
Visiting Professor:A professor invited to serve as a member of the faculty of another college or university for a limited period of time.

明白了... 俺这回回去, 人家哭着喊着要给一个副教授. 可你知道的,俺是一个大白丁, 脸皮还薄... 心里想副教授不值钱, 忒没诚意了, 至少教授啊, 就推了..;)

现在看看人家老李, 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D

俺就是想搞清楚这大学里面都是些啥名堂...:p
 
看闹兄一席话把大家说哑巴了,老闲的好贴就这样沉了,俺再发挥一下出手闹事的风格,跟闹兄闹腾两下。 :p

这件事应该怎么看,仁者见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论是闹兄的观点,还是出手的观点,都只能是猜测,咱们谁也不知道开复当时真正是咋想的。所以这里面都有主观的成分。 但是呢,凭主观猜测去相信一个人是可以的,凭主观猜测去指控一个人就不妥了;正如同法律上,被告by default 是无罪的,要说他有罪,必须有确凿的证据。

那俺就暂时客串一下开复的辩护律师,跟闹兄 argue 一下啊。注意啊,俺是辩方,不是控方,所以,俺不需要说明事实是什么样(何况俺根本不知道),俺只需要说明控方证据不足。
。。。

先回答你的问题。

1.1 在唐骏事发后开复注明了英文注解,是不是一定因为唐骏的原因呢?
答:不一定。

1.2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答:有。

(注意啊,一般疑问句,回答yes/no 就可以了,yes/no之外的回答请陪审团忽略啊 :p)。

Question 2.

2.1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场合下给出不同的解释是不是可能?
答:是。

2.2 如果开复本人认为两种说法的区别无非是刚才说的”电脑“和”hard drive“ 的区别(or a difference of similar nature), 那我们是不是能够说开复造假呢?
答:不一定。


也问你两个Yes/No的问题。

1。法院根据陪审团的投票结果判定被告有罪。你认为这种判决,能够肯定100%的犯罪事实(绝对事实)吗?

2。你认为陪审员这样对罪犯的犯罪事实进行投票,是否包含任何主观判断的成分?

3。即使陪审员对罪犯的犯罪事实进行投票是包含了主观判断的成分,这样得到的法院判决,是否有必要执行?


下面的问题供有兴趣的朋友们思考,不必回答。
1。法院对罪犯的犯罪事实不可能做到100%的绝对事实认定,也就是说,法院虽然力求基于证据进行合理推论,以求接近和还原事实真相,但并不可能完全排除所有的主观推测成分。为什么这样包含了某些主观推测成分的法院判决,依然是社会必要的?

2。虽然社会允许某种主观推测成分在法院判决中存在,正常社会中如何避免滥诉和无端猜测?(反诬告罪,道德评价,人格价值)

3。那种是非不分、正不压邪、价值混乱的社会,其社会特点是什么?
 
泛泛地说, 要是老李"忽悠"一个"教授", 不写"副", 是不是错误还小点?:p

比如, 别人一般不关心你Y是省长,副省长,还是省长助理, 通称为: 闲省长... 可你Y明明是省长助理, 偏写成闲副省长, 错误就大了.

教训啊...:p

如果李当初说自己是CMU的教授,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教授,尤其是英文的professor,经常是用于大学教师的统称。

估计李开复知道,如果他说自己一毕业就做了大学教授,其实没有什么亮点,不如说做了副教授(让人以为跳过了助理教授)更让人刮目相看。

同样,那些所谓的“破格”之说,也尽是胡扯。

如果他那些就是破格,我们之间的很多人也“破格”过吧。学校没毕业就被公司录取的,按照他的逻辑也就是破格了。进入公司之后不是拿最低级工资的,也算破格了。
 
先回答你的问题。

1.1 在唐骏事发后开复注明了英文注解,是不是一定因为唐骏的原因呢?
答:不一定。

1.2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答:有。

(注意啊,一般疑问句,回答yes/no 就可以了,yes/no之外的回答请陪审团忽略啊 :p)。

Question 2.

2.1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场合下给出不同的解释是不是可能?
答:是。

2.2 如果开复本人认为两种说法的区别无非是刚才说的”电脑“和”hard drive“ 的区别(or a difference of similar nature), 那我们是不是能够说开复造假呢?
答:不一定。


也问你两个Yes/No的问题。

1。法院根据陪审团的投票结果判定被告有罪。你认为这种判决,能够肯定100%的犯罪事实(绝对事实)吗?

2。你认为陪审员这样对罪犯的犯罪事实进行投票,是否包含任何主观判断的成分?

3。即使陪审员对罪犯的犯罪事实进行投票是包含了主观判断的成分,这样得到的法院判决,是否有必要执行?


下面的问题供有兴趣的朋友们思考,不必回答。
1。法院对罪犯的犯罪事实不可能做到100%的绝对事实认定,也就是说,法院虽然力求基于证据进行合理推论,以求接近和还原事实真相,但并不可能完全排除所有的主观推测成分。为什么这样包含了某些主观推测成分的法院判决,依然是社会必要的?

2。虽然社会允许某种主观推测成分在法院判决中存在,正常社会中如何避免滥诉和无端猜测?(反诬告罪,道德评价,人格价值)

3。那种是非不分、正不压邪、价值混乱的社会,其社会特点是什么?


答闹兄:

1。法院根据陪审团的投票结果判定被告有罪。你认为这种判决,能够肯定100%的犯罪事实(绝对事实)吗?

当然不能。



2。你认为陪审员这样对罪犯的犯罪事实进行投票,是否包含任何主观判断的成分?

经常包括。

3。即使陪审员对罪犯的犯罪事实进行投票是包含了主观判断的成分,这样得到的法院判决,是否有必要执行?

有必要。在没有正义的时候,程序正义就是正义。
 
先回答你的问题。

这个世界变化阵TMD快啊...

俺原来以为资本家NB, 后来发现资本家不满足于政协委员,人大代表, 我靠,还要入党, 入共产党...

俺刚以为共产党NB, 却发现共产党当官的都得整一身博士马褂, 他大爷的, 学士硕士都不好使了...

俺才以为博士,博士后NB, 又开始流行教授,副教授, 灭绝师太和五大掌门都不好意思出头了...

NND, 等老闲老飞请回毛老人家, 把这帮Y的全弄成黑五类, 看你们Y的牛扒..;)
 
NND, 等老闲老飞请回毛老人家, 把这帮Y的全弄成黑五类, 看你们Y的牛扒..;)

TNND,毛老人家在阴间,你叫老闲老飞怎么去叫毛老人家啊?你以为老闲老飞通灵啊?:confused::confused::confused:
 
下面的问题供有兴趣的朋友们思考,不必回答。
1。法院对罪犯的犯罪事实不可能做到100%的绝对事实认定,也就是说,法院虽然力求基于证据进行合理推论,以求接近和还原事实真相,但并不可能完全排除所有的主观推测成分。为什么这样包含了某些主观推测成分的法院判决,依然是社会必要的?

2。虽然社会允许某种主观推测成分在法院判决中存在,正常社会中如何避免滥诉和无端猜测?(反诬告罪,道德评价,人格价值)

3。那种是非不分、正不压邪、价值混乱的社会,其社会特点是什么?

关于3), 俺不是想回答闹兄啊,俺只是想知道,所谓的“是非”,“正邪”,由谁说了算?

特别是在李开复这件事上, 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不一定是其中一方就是“是”,另一方就是“非”或者“不分是非”;也不一定其中一方就是“正”,另一方就是“邪”或者“不分正邪”。

很多事情是不能简单地黑白两分。

就好像正态分布的东东,距离均值几个标准差之外算变态? 当然这个不是发问了,只是感慨一下统计学的博大精深,其实应该属于哲学范畴。。。。 相信有人懂俺在叨叨啥。。。 :D:D
 
开复兄终于栽了,哈哈
 
我猜开复兄当年在CMU最多是导师给他一个研究助理教授,不入学校体制的,根本就没学校院长/校长的聘书,就如同许多弟兄在大学让老板给个adjunct assistant prof or adjunct associate prof.

他把 CVP (corporate VP)翻成资深VP, 其实在在500强大公司中CVP好几百个。

开复兄除了语音识别做点东西外,其他基本上都是忽悠人的。

开复兄比较耐人寻味的是不回台湾混而去大陆忽悠,可谓“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开复兄在1998半年给许多海淀区的师兄弟姊妹打过电话,话语亲切之至可记否
 
开复兄终于栽了,哈哈

同意,如同唐老师嘴巴再硬,他还是栽了
李老师,也是栽了,至少青年导师的光环不在了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两位老师都是人精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