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的证据

HH同届不同班同学的证据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401363.shtml

先说一下我自己。 我和韩寒是同届,但不同班。当时我们01届时候有十个班,韩寒在七班,我在另外一个班。事实就是地说,我和韩寒并不熟。当然他当时高一下半学期就成为学校的名人,不认识他的还真没多少,不过他认不认识我就难说了,估计看我只是看着面熟而已。不过,我当时有个很好的朋友也在七班,直到现在也经常有联系。因为当时韩寒差不多是松江二中的名人了,而且我的那个朋友也算半个文学爱好者,和韩寒有一定接触。所以,我听说的韩寒的事情基本是从他那里了解到的。
  再说一下为什么写这个东西。韩寒最近的这件事情搞得很大。韩寒是否有无代笔,我不晓得。但是我从我朋友那里得知的,是韩寒有些话说得并不符合事实。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说出来。但是我也不想这件事打扰我现在的生活。所以请原谅我不想露出我的真名实姓。 大家读完后,自然会自己做出判断。
  好了,不说废话了,开始进入正题吧。
  韩寒前不久在谈到他写作《三重门》的时候说:“17岁的我为了这本书,花费了整整一年多,也荒废了学业,白天到深夜,课内到课外,周一到周日,甚至连体育课都逃了,和一帮来例假的女生一起窝在教室里不停的写”和 “《三重门》这么(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坐在我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中发白的同学们都知道是什么情况,我几乎是写一页给要好的同学们传看一页的,尤其是我的同桌陆乐,他是从第一页看着我写到最后一页的。”
  韩寒这段话想说《三重门》书很多部分都是在课堂上创作成型的。但是,我当时从朋友那里听说到的确不是这样。朋友当时知道韩寒在创作《三重门》,曾将向韩寒要过几页来读,读完之后颇觉有趣,便想了解后面内容。但是韩寒每次都是早晨的时候才把写完的文字交给他看,他也未曾见过在课堂上写作。因为他曾经跟我抱怨过此事,说看得不过瘾。所以我对此印象极深。
  后来我问过他韩寒上课时都做些什么,他回答说大部分时间是看书,发呆和回信。看书当然不必说了。发呆也许是在构思,回信说得是当时韩寒因为新概念作文大赛拿到一等奖之后,因为媒体宣扬,一时名声大噪,很多人给他写信。韩寒花了很多时间用在回信上。说起来信,当时朋友还给我讲了一个事情,就是当时有很多女孩子在信中还附上自己玉照。有一次韩寒在课间曾经把这些照片摆出来,然后给周围的人说这个可以当后,这个可以封妃,那个只配当嫔等等。
  另外给我一件印象比较深的事情是我朋友有一次跟我说其实韩寒也挺能装的。我问为什么,他说有次他去韩寒宿舍找别人,看到韩寒床上很多杂书,但是很大部分书侧面看着洁白如瑕,感觉根本就没有被翻过。

  另外一件事情是我不久前才听到的,发生在韩寒退学之前,说韩寒给别的班上一位女生写情书,结果被女生家长知道,直接找到了校领导。也不知道韩寒最后退学是否与此有关系。
 
这个值得转过来:


要多傻才能把这不相关的东西拼凑到一块儿,还自我欣赏?
又得多傻才给别人提鞋。
打个简单的比喻,有人问你,吃饭了吗?你说:没吃。
又有一次有人问你,吃饭了吗?你说:吃了。

有人列出来
颗粒屎:吃了        CHRISS:没吃 。

:D:D
 
。。。
时间将会证明一切,基本上是这样吧。说得极端一点,如果帮韩寒代笔的真是一个集团,那这个集团不可能永远都坚如铁筒,总有个别环节会暴露的时候,一旦有一个环节暴露(集团中的任何一个人出来为方舟子的指控作证),那就是整个集团的暴露了。如果帮他代笔的是他父亲(我觉得这个更令人不可思议,因为以他父亲的年龄,居然既能写故事会文风的文章,又能写体现80后中学生的潮流小说和文章,这样大跨度的全才怎会一直默默无名呢?),那他总要比韩寒先衰老至无法再写作或至少是写作量下降的时候,而那时韩寒的写作量也将能说明真相。

你好像对那个录像里面韩寒亲口说的“代写”视而不见啊。:)

至于你提到的体现80后中学生的潮流小说和文章,我有兴趣读读。如果真是跟那些<<小镇生活>>等一样好的文笔,并且是80后中学生潮流的,那可能会让我改变我的印象。能否麻烦给个链接?谢谢。

其实我对于韩寒被代笔的判断,不需要那么多的证据和推论,而仅仅凭下面这些就足够了:
1。韩寒的中学语文成绩不怎么样,可能很差。这是没有多少异议的事实。
2。韩寒说他不读中外名著。这是没有异议的事实。
3。韩寒在公开场合回避谈论他的作品。这是没有多少异议的事实。
4。署名韩寒的<<小镇生活>>我读过了,文笔很好,很老练,不象是一个中学生的口气写的。
5。署名韩寒的<<三重门>>我没有读过,但是别人指出那小说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绝不是一个中学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可以写出来的。
6。方质疑韩被代笔之后,韩寒发了几篇文章或短信出来,其中的文笔极差,我说是极其差,不是一般的差,语无伦次。虽然有韩粉坚持那是伪造的,但是好像韩寒并没有否认那些是出自他的手笔。如果是伪造的,韩寒会出面否认的机会有90%。所以,我基本相信那些是韩寒写的。这也是我认为韩寒不是那些<<三重门>>和<<小镇生活>>等作品的真正作者的最直接证据。

如果,韩寒在跟方舟子的辩论中,跟朋友的通信中,能够跟方舟子一样,在喜笑怒骂中展现出大作家的文采,我会真正认为他是个少年文学天才。可惜,韩寒反而暴露出非常幼稚的、语无伦次的文字功底。
 
这个值得转过来:
。。。

神父啊,别人可以这样断章取义,你是不可以的。否则你怎么能用同样的态度,来面对别人把圣经中出现在不同章节的话放在一起向你求证啊?

真正有宗教精神的,不是象你这样的。“教皇本人也不这样,我在电视上看到过他,笑眯眯的,说话很和气,遇到难以教化的人,他只是说:我为你祷告,求上帝启示于你。”
 
嗯,也恭喜你体现出了你所试图鄙视的思维水平。:D:cool: 我们都是在对自我的否定中进步的。:p



“集团”或曰“团队”之说,不是我提出来的,是在你们方家军中广为流传并且为一部分斗士们所信奉的。看看这个:



看你写了不少,不过坦白地说,我真的都没看,就是我引用的那个太近了,瞄了一眼。再仔细看你这个帖子,发现你是和自己的无知在搏斗。
“集团”和“团队”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你需要恶补一下汉语知识,要不太HH了。
 
嗯,也恭喜你体现出了你所试图鄙视的思维水平。:D:cool: 我们都是在对自我的否定中进步的。:p

“集团”或曰“团队”之说,不是我提出来的,是在你们方家军中广为流传并且为一部分斗士们所信奉的。看看这个:

韩寒有代笔是方家军的共识. 哪些文章由谁代笔只是进一步的推测, 对这些细节的还原是有分歧的, 这很正常, 至少说明方家军是无组织的.

韩的早期文学作品, 最大的代笔嫌疑人是韩父, 这个现在是争论的焦点. 后来的博客文章之类, 许多人认为是路金波, 这些没有被方舟子证实, 也暂时没有成为论战的焦点. 团队不只是可以用于写文章, 也用于策划选题, 分析市场, 媒体联系, 财务经纪, 所以韩寒一方至少不应否认有团队帮助事务性的工作和对文章改错把关之类, 如果文章中有什么关键的创意来自韩寒本人以外的团队成员, 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韩寒声称"我的每一个字都是我亲手写下的". 有趣的是韩阵营对"团队"这个词的态度像阿Q对头上的癞疮疤, 一触即跳.
 
韩寒有代笔是方家军的共识. 哪些文章由谁代笔只是进一步的推测, 对这些细节的还原是有分歧的, 这很正常, 至少说明方家军是无组织的.

韩的早期文学作品, 最大的代笔嫌疑人是韩父, 这个现在是争论的焦点. 后来的博客文章之类, 许多人认为是路金波, 这些没有被方舟子证实, 也暂时没有成为论战的焦点. 团队不只是可以用于写文章, 也用于策划选题, 分析市场, 媒体联系, 财务经纪, 所以韩寒一方至少不应否认有团队帮助事务性的工作和对文章改错把关之类, 如果文章中有什么关键的创意来自韩寒本人以外的团队成员, 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韩寒声称"我的每一个字都是我亲手写下的". 有趣的是韩阵营对"团队"这个词的态度像阿Q对头上的癞疮疤, 一触即跳.

这个假越打越有意思了. :)
 
HH同届不同班同学的证据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401363.shtml



先说一下我自己。 我和韩寒是同届,但不同班。当时我们01届时候有十个班,韩寒在七班,我在另外一个班。事实就是地说,我和韩寒并不熟。当然他当时高一下半学期就成为学校的名人,不认识他的还真没多少,不过他认不认识我就难说了,估计看我只是看着面熟而已。不过,我当时有个很好的朋友也在七班,直到现在也经常有联系。因为当时韩寒差不多是松江二中的名人了,而且我的那个朋友也算半个文学爱好者,和韩寒有一定接触。所以,我听说的韩寒的事情基本是从他那里了解到的。

  再说一下为什么写这个东西。韩寒最近的这件事情搞得很大。韩寒是否有无代笔,我不晓得。但是我从我朋友那里得知的,是韩寒有些话说得并不符合事实。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说出来。但是我也不想这件事打扰我现在的生活。所以请原谅我不想露出我的真名实姓。 大家读完后,自然会自己做出判断。

  好了,不说废话了,开始进入正题吧。

  韩寒前不久在谈到他写作《三重门》的时候说:“17岁的我为了这本书,花费了整整一年多,也荒废了学业,白天到深夜,课内到课外,周一到周日,甚至连体育课都逃了,和一帮来例假的女生一起窝在教室里不停的写”和 “《三重门》这么(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坐在我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中发白的同学们都知道是什么情况,我几乎是写一页给要好的同学们传看一页的,尤其是我的同桌陆乐,他是从第一页看着我写到最后一页的。”

  韩寒这段话想说《三重门》书很多部分都是在课堂上创作成型的。但是,我当时从朋友那里听说到的确不是这样。朋友当时知道韩寒在创作《三重门》,曾将向韩寒要过几页来读,读完之后颇觉有趣,便想了解后面内容。但是韩寒每次都是早晨的时候才把写完的文字交给他看,他也未曾见过在课堂上写作。因为他曾经跟我抱怨过此事,说看得不过瘾。所以我对此印象极深。

  后来我问过他韩寒上课时都做些什么,他回答说大部分时间是看书,发呆和回信。看书当然不必说了。发呆也许是在构思,回信说得是当时韩寒因为新概念作文大赛拿到一等奖之后,因为媒体宣扬,一时名声大噪,很多人给他写信。韩寒花了很多时间用在回信上。说起来信,当时朋友还给我讲了一个事情,就是当时有很多女孩子在信中还附上自己玉照。有一次韩寒在课间曾经把这些照片摆出来,然后给周围的人说这个可以当后,这个可以封妃,那个只配当嫔等等。

  另外给我一件印象比较深的事情是我朋友有一次跟我说其实韩寒也挺能装的。我问为什么,他说有次他去韩寒宿舍找别人,看到韩寒床上很多杂书,但是很大部分书侧面看着洁白如瑕,感觉根本就没有被翻过。



  另外一件事情是我不久前才听到的,发生在韩寒退学之前,说韩寒给别的班上一位女生写情书,结果被女生家长知道,直接找到了校领导。也不知道韩寒最后退学是否与此有关系。



这一点, 其实在"差生韩寒"里已经暗示了. 通篇陆乐等一班同学并没有说过看过韩寒写三重门的手稿, 只能由记者拼命发挥往这方向靠.
 
潜水有时了,忍不住回一下 小 篆 兄:

[ame="http://www.youtube.com/watch?v=MaY-nKnvtQc&feature=related"]http://www.youtube.com/watch?v=MaY-nKnvtQc&feature=related[/ame]

视频1:25左右:HH号称每天看过三重门稿子的陆乐是韩寒第二个高一的同桌,三重门已经写完了


[ame="http://www.youtube.com/watch?v=7_PFZlgJ6G0&feature=related"]http://www.youtube.com/watch?v=7_PFZlgJ6G0&feature=related[/ame]

视频 5:45,关于HH的语文成绩,二中另一个同届不同班的作证:如果在二中语文能考80-90分,那是超高水平。那么HH和他老爸前后不一所说的,HH的语文成绩如何?
 
证明一个命题为假,只需证明其某一点为假即可,文科生可能不太明白这个道理,Jjww个不停。举个简单例子,就像这几年拍的那些谍战片中,地下党可以装十几年没人发现,但只要某天一个细节出错,脑袋就没了。明白了吗?

另外不要试图把所有韩黑都归为方粉,这当不了HH的救命稻草的。
 
潜水有时了,忍不住回一下 小 篆 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aY-nKnvtQc&feature=related



视频1:25左右:HH号称每天看过三重门稿子的陆乐是韩寒第二个高一的同桌,三重门已经写完了



补充一下哈, 有新的说法, 陆乐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高一的同学尚需进一步的证据, 韩寒第一次高一时的同桌是男是女也不明确. 根据"差生韩寒"的说法, 陆乐被明确地指为第一个高一的同学.
 
证明一个命题为假,只需证明其某一点为假即可,文科生可能不太明白这个道理,Jjww个不停。举个简单例子,就像这几年拍的那些谍战片中,地下党可以装十几年没人发现,但只要某天一个细节出错,脑袋就没了。明白了吗?

另外不要试图把所有韩黑都归为方粉,这当不了HH的救命稻草的。

:cool:

文科生也应该学过逻辑课的。不一定是文科生不懂这个道理,也可能是诡辩的需要故意装不懂,跟你绕圈子的。

如果真是不懂,考托福的时候,里面也有很多逻辑考题。为了普及逻辑知识,老华侨大力提倡过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我也很早就在这个论坛上转贴过这里法学院入学考试的逻辑试题,供需要的同学练习。:)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5/thread916589.html
 
:cool:

文科生也应该学过逻辑课的。不一定是文科生不懂这个道理,也可能是诡辩的需要故意装不懂,跟你绕圈子的。

如果真是不懂,考托福的时候,里面也有很多逻辑考题。为了普及逻辑知识,老华侨大力提倡过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我也很早就在这个论坛上转贴过这里法学院入学考试的逻辑试题,供需要的同学练习。:)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5/thread916589.html

你说的是早期的GRE,不是托福吧?:p
法学院的叫LSAT。
看来老闹你这两种试都没有考过。;)

我现在可以确认老闹子的专业一定不是人文学科类的了。:D
 
HH同届不同班同学的证据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401363.shtml

先说一下我自己。 我和韩寒是同届,但不同班。当时我们01届时候有十个班,韩寒在七班,我在另外一个班。事实就是地说,我和韩寒并不熟。当然他当时高一下半学期就成为学校的名人,不认识他的还真没多少,不过他认不认识我就难说了,估计看我只是看着面熟而已。不过,我当时有个很好的朋友也在七班,直到现在也经常有联系。因为当时韩寒差不多是松江二中的名人了,而且我的那个朋友也算半个文学爱好者,和韩寒有一定接触。所以,我听说的韩寒的事情基本是从他那里了解到的。
  再说一下为什么写这个东西。韩寒最近的这件事情搞得很大。韩寒是否有无代笔,我不晓得。但是我从我朋友那里得知的,是韩寒有些话说得并不符合事实。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说出来。但是我也不想这件事打扰我现在的生活。所以请原谅我不想露出我的真名实姓。 大家读完后,自然会自己做出判断。
  好了,不说废话了,开始进入正题吧。
  韩寒前不久在谈到他写作《三重门》的时候说:“17岁的我为了这本书,花费了整整一年多,也荒废了学业,白天到深夜,课内到课外,周一到周日,甚至连体育课都逃了,和一帮来例假的女生一起窝在教室里不停的写”和 “《三重门》这么(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坐在我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中发白的同学们都知道是什么情况,我几乎是写一页给要好的同学们传看一页的,尤其是我的同桌陆乐,他是从第一页看着我写到最后一页的。”
  韩寒这段话想说《三重门》书很多部分都是在课堂上创作成型的。但是,我当时从朋友那里听说到的确不是这样。朋友当时知道韩寒在创作《三重门》,曾将向韩寒要过几页来读,读完之后颇觉有趣,便想了解后面内容。但是韩寒每次都是早晨的时候才把写完的文字交给他看,他也未曾见过在课堂上写作。因为他曾经跟我抱怨过此事,说看得不过瘾。所以我对此印象极深。
  后来我问过他韩寒上课时都做些什么,他回答说大部分时间是看书,发呆和回信。看书当然不必说了。发呆也许是在构思,回信说得是当时韩寒因为新概念作文大赛拿到一等奖之后,因为媒体宣扬,一时名声大噪,很多人给他写信。韩寒花了很多时间用在回信上。说起来信,当时朋友还给我讲了一个事情,就是当时有很多女孩子在信中还附上自己玉照。有一次韩寒在课间曾经把这些照片摆出来,然后给周围的人说这个可以当后,这个可以封妃,那个只配当嫔等等。
  另外给我一件印象比较深的事情是我朋友有一次跟我说其实韩寒也挺能装的。我问为什么,他说有次他去韩寒宿舍找别人,看到韩寒床上很多杂书,但是很大部分书侧面看着洁白如瑕,感觉根本就没有被翻过。

  另外一件事情是我不久前才听到的,发生在韩寒退学之前,说韩寒给别的班上一位女生写情书,结果被女生家长知道,直接找到了校领导。也不知道韩寒最后退学是否与此有关系。

谢谢转贴。
不过你说你穿个全新的马甲,发一个无名无姓无从考证的人的“证词”,可信度能有多高呢?:p
 
看你写了不少,不过坦白地说,我真的都没看,就是我引用的那个太近了,瞄了一眼。再仔细看你这个帖子,发现你是和自己的无知在搏斗
“集团”和“团队”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你需要恶补一下汉语知识,要不太HH了。

你还是有自知之明的。:cool::D

“集团”和“团队”的差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Chiffon 先统一好思路:到底代笔的是韩父还是其他人,还是韩父+其他人。否则你们再驳斥我帖子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要互相扇到耳光。: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