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看完了《舌尖上的中国》。好话我就不说了,专说些坏话






扣扣 又扣人帽子,歪楼歪到 老华侨本人在买自己红烧肉的广告。




“红烧肉”又出来了~~

“买”“广告”也拱出来了,尽管我知道你不会在我的贴中找到这三个字,但我不想刁难你,让你的舌头在你的口腔里飞吧。:blowzy::p:D

我重贴一下当时有“红烧肉”的那个贴吧~~明白一下我为什么提那“红烧肉”
~~~~~~~~~~~~~~~~~~~~~~~~~~
“舌尖上的中国”尽管,我只看了第一集,而且是在人们用布,包小豆腐那里就停止看了,我想那是一部介绍中国各地风俗的饮食系列片。

“人们的全部收入,几乎都用在吃上。”那是因为吃是人们生存的第一需要,第一需要满足了才可奢谈第二需要,也就是“与鸟类不同的,人们需要娱乐和文化。”只有,有了这样的举足轻重的概念,才可以不本末倒置,因此人们就设法在食物上赋予了“文化”的内容,时尚的说法就是饮食文化。大概这部片子想讲解,告诉大家的,就是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不是“没有别的选择,”是必须这样选择~~民以食为天~~

56个民族,大概就有56种饮食习惯,同一种东西就有可能吃法不一样,做法不一样,有的地方可能是用一把刀做十道菜,有的地方可能是十把刀作一道菜,又如何呢~~有的地方人们喜欢这么吃,有的地方喜欢那样吃,有的地方会把有些东西当上品,有的地方就会把有些东西扔垃圾~~就像你喜欢吃松花蛋,对没见过的人来说就吃不下,你喜欢吃红烧五花肉,对有的人来说就腻呼呼的咽不下~~还觉得胆固醇这么高怎么可以当美食,因此,请我们尊重彼此的爱好,风俗习惯,,,~~别因为你爱吃红烧五花肉就认为它的烧法最科学,营养价值最好,就得设为各地的桌上菜~~其他的就不入流~~
 
难得同意老华侨一次,俺看了半集就看不下去了:D
 
难得同意老华侨一次,俺看了半集就看不下去了:D
我只看了几眼就没看下去,但不是因为老华侨说的原因~~是我不爱吃那个东西~~

:blowzy::p:D
 
小朋友怎么不给我回贴了,我还有话没说完呢~~

:(:blowzy::p
 
我在旅馆看了一集,个人而言,我很喜欢这样的 美食+故事
 
扣 扣

小朋友怎么不给我回贴了,我还有话没说完呢~~

:(:blowzy::p



请上台说,幼儿园的小朋友多听听就好。。。




 
片子很好嘛,当然缺点也有,但不影响是个非常好的纪录片
 
把本文寄给了方舟子的《新语丝》。有幸被采纳:

www.xys.org



寄之前有些犹豫,因为本文多少有些轻松和渲染的成份,写得也太快、不是很仔细。但愿不会有太大争议。



恭喜:cool:

我没看这个片子, 准确点讲看了3分钟就打住了, 我的发言是真对老华侨文章来的

一片叫好之声, 老华侨的另一种声音会引起大家另一种思考. 放在CFC可惜鸟的. 通过新语丝会传播开了, 会被很多媒体引用的

中国传统上有药补食补吃什么补什么之神话, 基本就是来自中医的忽悠
换个角度看, 西方及其他民族没吃这些个骗人的大补, 在人的寿命及健康上并没看出比中国人差在哪里
极端点,中医还迷信说吃胎盘是大补呢, 这不就是在吃人肉吗:o
 
写的不错。
建议你把下面这段话去掉,我认为这是败笔。感觉是你随口说的,经不起推敲。

世界其它主要文明地域也有饥荒(例如欧洲爱尔兰的土豆灾荒等), 但其频度、烈度、范围、和持续时间,都比中国小得多。在大多数的时段里,他们是不用为食物而犯愁的。食物消费,始终处于比较低的消费层次
 
I agree we should eat simply and less. (I am not saying I am doing that or I am able to do that, but that's a noble goal:p). it's better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ourselves.

:cool:这个简版的说的更好.
 
反对老华侨一稿多投(还改换笔名)的HH行为。:crazy::D
 
看完了老华侨的精华文章。好话我也不说了,专说些坏话。

关于前言
说“吃”是中国头等重要的大事,没错,但对于西方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未尝不是如此。按照马斯洛总结的人类五个层次的需求来讲,吃属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一种,在满足了这个层次的基础之上,才有其他更高层次的需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吃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人而言,都可以说是头等大事。

“客人招待、朋友关系、业务交往等, 吃是极其至关重要的一环。给予食物,那是最高的尊敬,因为给‘吃’的,就等同于给予‘命’。”这话说得有点夸张,但即便如此,也不至于诟病良多吧?西方传统的弥撒仪式上,不是也以葡萄酒和面包象征耶稣的血肉吗?西方人的客人招待、朋友关系和业务交往也有吃的内容。到一个地方,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是人之常情,全世界皆如此。奥巴马来渥太华,吃了哪家店的beaver tail,加拿大人民不也津津乐道吗?当然,有一点不同的是,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正事,西方人喜欢在会议室里谈,不过谈之前或之后,他们往往也喜欢在酒会上或酒吧里联络或者加深感情。可以说,中国人是把吃喝谈放到一起进行了,西方人是分开进行的,但也一样没少。:D

关于(一)追求荒诞、怪异、玄虚

不知老华侨有没有听说过欧洲美食三宝:鹅肝、鱼子酱和松露。鹅肝,直白地说就是鹅的脂肪肝。:(松露,和松茸差不多,就是一种野生菌,但是因为稀少,所以价格高过黄金。这三样,比起老华侨所说的松茸、鲍鱼、海胆来,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它们受西方人追捧的程度,决不亚于中国人对松茸、鲍鱼和海胆的热爱。老华侨您说的“有些东西也许具有某种特殊的风味,但对风味的追求不应夸大到超过食物本身”,听起来是有一定道理,但现实是在市场经济社会,物品的价格由供给和需求的比例决定而不是它的风味决定,而且这是放之四海皆准而非中国独有的。
另外还要提一下,真正促使松茸声名鹊起身价倍增的始作俑者是日本人而不是中国人。日本人最爱吃松茸(他们称之为matstake),但日本本国少有松茸,所以他们就出高价到中国去买。直到现在,丽江等地出产的松茸也是绝大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

“《的中》有意或无意省去了一些更有名的‘食物’。例如:蝎子、鹿鞭、果子狸、胎盘、鱼翅、张悟本绿豆粥等等”--首先吃蝎子好像不是中国独有的,其他国家也有,只是具体哪些国家我忘了。其次这些食物“有名”并不等于它们是中国食物中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我认识的中国人里,除了鱼翅和绿豆粥以外,吃过或者想吃其它几种食物的很少,大概十之一二而已。至于说怪诞,不知老华侨有没有吃过苏格兰的羊杂碎(haggis) 和法国的蜗牛,这两样东西,怪异程度不亚于上面那几种中国食物吧?可却是苏格兰和法国人民深爱而且引以为豪的美食。

至于说到《本草纲目》的两个药方,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的确荒诞,但《本草纲目》是500年前写的书,而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谁都难以保证今天我们认为有道理甚至很科学的东西,几百年后仍然如此。西医也一样有过荒诞的东西,比如放血疗法,华盛顿就是这一西医疗法的牺牲品,而那还只是200年前。我相信现在在中国的正规的中医,没有哪个还会开出那两个药方来,中医学院的学生读《本草纲目》,也不会把它里面的每个药方都当经典照搬。

总之就是,“荒诞怪异”的食物哪里都有,见惯不怪,少见则多怪。说中国文化追求荒诞怪异,有些言重了。看看西方街头在身体各个部位穿刺的年轻人、美术馆里的后现代艺术,听听重金属音乐,老华侨您说说看,西方追求的荒诞怪异,是不是不比吃个蝎子、鱼翅什么的轻微?


关于(二)避简就繁

“大道至简”,本来是个哲学概念,它是讲事物的规律或本质可以用高度概括的方法总结和理解,这并不等同于在实际生活中追求极简主义--老华侨您的蒸螃蟹,真是有极简主义的味道了,再简下去,就是鸭子说的直接吃蛋白质药丸得了。

“中国人把所有看家的“繁复”的本事,全部用到“吃”上了!”--这一“指控”,真的言重了。理由如下:
第一,中国人繁复的本事,未必都在吃上,比如精细到一丝一发的工笔画和刺绣、比如美轮美奂的京剧行头、比如卷轶浩繁的《二十四史》......

第二,将繁复的本事用到吃上的,不是只有中国人。西方人在吃上面,一样有繁琐的地方。文思豆腐的刀工,让我想到西点制作中筛面粉的工序--在烤制蛋糕前将面粉一点一点地筛入配料盆而不是直接倒进去,为的是这样做以后烤出来的蛋糕更蓬松有入口即化的口感。如果您认为烹饪过程繁复没有意义的话,那烹饪之后吃的过程很繁复,恐怕就更无意义了吧?而西方人偏巧在吃的形式上比中国人还繁复--在欧洲,几乎每吃一道菜就至少用一个盘子,刀叉勺子也按大小各司其职轮流用,再加上餐前、餐中、餐后的酒杯、水杯,一顿正餐下来,一个人所用的餐具一大堆,费时费事不堪,吃到的内容、营养呢?也许就是五花肉加土豆。:D
再举个喝的例子,法国的干邑(cognac),由政府规定了必须是哪几个山头产的葡萄、用什么材质的蒸馏器蒸馏的、再用什么材质的木桶装的,才能叫作cognac,否则就只能是白兰地。其中的繁琐和细致程度,比文思豆腐有过之而无不及吧,按照您老华侨的观点,法国政府搞什么啊,不都是葡萄酒吗?:D 可是好像世界人民对法国人的这套游戏,还是很服气的哦。:cool::p

关于(三)方法原始、手段落后、思想混沌

中国从满清以来在技术上的发展比较滞后,这是事实,但现代的“智慧”不是一点没有。中医治疗非典的效果有目共睹,中医针灸的功效得到全世界很多国家的认可,用现代技术从传统中药材里提纯出有效成分制成的药品,也得到广泛运用。中医的很多理念,对于现代西医的发展也是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的。比如中医重“养生”,西医现在不也常建议人们勤锻炼,补充维生素D什么的吗?中医讲究针对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同病不同方,据说未来西医的发展方向,也将往这个方向走:也许在我们有生之年,将看到针对每个人的不同基因而设计的治疗方案。

再回到食物上来,谁说中国人真的不注重创造发明呢?只不过让人比较悲哀的是,最近这些年的主要“发明”,大多是害人的,比如苏丹红和三聚氰胺。:crying:


关于(四)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无法商业化、无法品牌化

从现代商业的角度来讲,做大做强的确是努力的目标。但是,就美食而言,恐怕这不是唯一出路,更不见得是条好出路。当今世界,做得最大最强的餐饮业,恐怕就是麦当劳了吧?可是麦当劳真的是世界人民心中的第一美食吗?法国美食闻名全球,可哪一家顶尖级的法国餐馆,会走规范化、商业化的做大做强这条路?
还是不多说了,我们就做个假设吧。
假如在你面前放着两碗面,一碗是标准化模式工厂生产出来的快餐面,一碗是现煮的手擀面,两碗面的配料完全相同,你更愿意吃哪一碗?;)

关于(五)和(六)我完全同意老华侨的说法,所以太遗憾了,没有坏话可以说了。:p:D


最后想给老华侨提个建议:老华侨您推崇科学和逻辑,这是好的,但是搞成唯科学论,那就不太好了,因为
第一,对科学的极端追求,恐怕实际上将导致对科学精神的背叛。
第二,除了科学,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和科学一样重要的东西,比如艺术。-如果你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这部片子、欣赏中国的食物和中国人对食物的追求,也许你看到的积极之处会比现在多得多。而如果这世界只剩下了科学,把你这篇文章的“画皮”揭开,所剩的也不过是一堆0和1而已。
;)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