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我是歌手

陈明和尚文婕(剧透)都出局了。那一个内地女歌手接着上呢?得是有实力,又有点过气,又爱热闹的才最适合这个舞台。
孙悦,韩红,毛阿敏?
 
陈明和尚文婕(剧透)都出局了。那一个内地女歌手接着上呢?得是有实力,又有点过气,又爱热闹的才最适合这个舞台。

孙悦,韩红,毛阿敏?

孙悦,毛阿敏彻底过气,

韩红正当红呢

孙悦的实力不行,毛阿敏还行,不过唱法太老套。

假如有韩红来,那就牛逼了,同黄pk青藏高原,看谁飚的高:D

很多人对高音不感冒,殊不知比赛就是比这个。

当初超级偶像杨宗纬pk萧敬腾,大家唱一首歌,新不了情,高低立现。

当然后来萧敬腾走势明显好于杨宗纬,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pmimi 哥,转一个你爱看的。

《The power of love》黄绮珊版听后有感
慕容雨轩2012
http://tieba.baidu.com/p/2189347393

刚刚看完《我是歌手》第七期的直播节目,还怀着非常兴奋的心情以及对本期优美旋律的回味,却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对本期节目的评价,什么样的评论都有,主要是质疑本期排名的公平性,以及到底谁的演唱会更好一点,关于这点,自己也忍不住想说上两句。
本期争议最大的就是黄绮珊和林志炫的现场演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问题,以及到底谁能够获得第一的排名的问题,很多网友认为林志炫的唱功要比黄绮珊好的多,应该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现场的听审团的投票有黑幕,没有公平性和公正性。果真如此嘛?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我们看电视直播的感觉和现场的差异那么大,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个人的音乐素养和自己的综合艺术审美观的问题。同样的一首旋律,不同的人聆听,感觉会有不同;这个里面既有专业层面的聆听习惯的问题,比如研究声乐的会特别关注人声和唱法以及演唱技巧,做编曲的会特别注意配器和和弦的走向以及织体的编排,做录音缩混的会特别关注音质和各种音源的声像摆位以及加了什么效果器;也有主观情绪方面的因素;更有人生阅历和感悟对音乐的理解的问题;当然也有听歌的环境和当时的心情。这些都被别人说到太多了,我也不想多说什么。

但是有一个因素,始终不是被大家特别重视,就是监听设备的问题。我想这个也是决定了很多人听音乐的感觉的问题。我们要听到最优质的音乐,当然对监听设备的回放能力,保真度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以为自己为例,我自己从来都不看电视直播,因为听到的音质太差了而且严重失真,我自己听音乐的监听设备是两套监听系统;一套是Prism sound的Orpheus加Genelec 1031A,另一套是Prism sound的ADA-8XR-PTHD加KH 310的音箱。音频接口都是Prism sound家的,其ADDA的质量算是全球最好的厂商,而两对箱子是我自己平时做缩混监听的,也是国际业界蛮有好评的监听音箱。反正在20多万的监听设备里,算是不错的了,毕竟是专业的监听设备而不是一般的发烧音箱。但即便是在这样的监听设备上,也只有在官方微博上发布的无损音频里,才能略略感受到现场的精彩气氛,而看网络的电视直播也都和大家一样,听得都是严重失真的声音。因为,电视节目都是单声道的,没有完整的声场和声像的概念,音质也远远不能达到CD的音质16Bit44.1KHz。和现场的聆听效果,是完全没法比的。
而且看现场的live秀,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一点,所以的表演都是一次性过的,而不像我们在录音棚里制作唱片是录音,是很多人唱很多遍剪接出来的音频,也没有任何太复杂的后期处理效果,完全都是靠乐器的摆位和乐手的现场表现来决定一切的,更没有任何Master的处理。所以,不要用听出版级CD的态度来听现场录音。平心而论,《我是歌手》栏目在Live秀栏目里的表演效果的确是国内顶级的,很多实力不够的歌手和乐手,在这样的舞台和设备面前根本就没有一点自信的,很少有电视类的现场表演录音能达到这样的音质和综合艺术表现力。所以,歌手们在这样的舞台上,接受的考验是相对比较公平的,而很多选秀类的节目在这点上也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我自己听无损音质的视频的感受是蛮震撼的,因为所有的细节和动态还原都非常优秀,在国内的电视类栏目里,很少能见到这么大动态的现场录音。

第七期的《我是歌手》的表演非常精彩,特别是林志炫、黄绮珊、辛晓琪的表演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所以破天荒的在同一个晚上分别用两套监听设备看了两遍单声道的网络直播,这在我自己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真的是非常精彩的表演。可惜,官方的无损音质视频还要等几天才能听到。
在这里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个人的主观的听评感受啦,仅限于今晚的冠亚军歌手的现场演唱部分,而不想涉及太多的东西。毕竟在《我是歌手》这个舞台上,歌手才是主角,歌手最重要的就是现场演唱技巧。
林志炫今晚演唱的《Opera》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的,很梦幻的意境在现场的演奏中轻轻蔓延,如流水般灵动的歌声缓缓流入我们的心田,勾起我们心中最唯美的画面和最优雅的旋律。我特别喜欢这个版本的编曲,配器和织体的铺陈非常符合这首歌的意境,画面感十足,是我听过的最好的一个现场演奏的版本,而林志炫今晚的演唱,我认为是他参赛以来现场演唱发挥的最好的一次。但我并不认为,他个人在这首歌的演唱上,会超过原唱维塔斯,毕竟维塔斯在高音区上音色的纯度和充满光泽的泛音,很少有男歌手与之相比。林志炫的演唱今天晚上让我比较失望的是用假音用的比较多,而不是以他最漂亮的半假音来作为高音区的主体,而且感觉高音区上的焦点做的不够小,声线也放的比较宽,失去了他自己最漂亮的声线和音色部分。而且,这样唱的最大的问题是过分追求现场演唱中声音的宽度导致了半假声和假声转换的地方出现了不是很明显的换声痕迹,而且感觉让声音在有些转音和滑音上听起来不够柔。也许是今天他的状态不是自己的最佳状态的原因吧。

黄绮珊今晚演唱的《The power of love》让我自己觉得特别震撼。因为这首歌真的是太脍炙人口了,在国内国外基本上可以算是家喻户晓,而我的声乐老师潘乃宪先生更把这首歌列为我们学习关闭唱法的必练曲目之一,我自己也唱了不下几百遍,而更重要的是我自己至少也现场聆听了席琳迪翁的现场演唱足足有三次。虽然很喜欢,但是真的听得没有多少感觉了,而这次重新聆听黄绮珊的现场演唱,让我最直接的感觉就是两个字——震撼。也许这么说,可能很多人又会骂我脑残,但是真的,这是我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这首歌的编曲我觉得还不错,最出彩的部分是加了一些非常能烘托气氛的配器比如像砂锤之类,而和弦的走向也让我非常有感觉,包括人声的和声部分都非常用心,让人感觉很华丽,特别是再高潮部分,有一种辉煌璀璨的感觉。但是,我个人觉得美中不足的是太精致也太匠气了,不能真正完全突出黄绮珊的人声,而且受之前很多版本的编曲影响很大。
黄绮珊的演唱技巧真的是梦幻级的,这首歌听起来让我觉得特别震撼的是她的处理方式,动态的对比、音色明暗的对比、不同AB段的风格对比,让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动态(响度)上的对比,将近三个半八度的音域跨度上,实现从PPP到fff的自如转换,这样大的动态对比是很多歌手在录音棚里也做不到的,更不要说现场。席琳迪翁的现场版本是让我感觉非常有Power的一个版本了,但是没想到黄绮珊在B2段副歌的处理上最强音唱的比席琳迪翁还要响,动态在我的Prism sound ADA-8XR-PTHD上竟然达到了最高,116dB,天呀,就算是在做完Master的CD上我都没听到过这么大的动态,以至于听的很入神的我真的被这一句给吓到了,要知道她唱的最轻的地方就只有20dB左右吧。人声的动态跨度将近100dB,在现场演唱中出现,这是什么情况,有谁可以告诉我,我自己到底是不是在做梦呢!
而这样的演唱技巧在配上她那动人肺腑的乐感,对歌曲每一句每一个字独有的处理方式,让我很难找到形容词来描述,唯一剩下的词汇就只有震撼这两个字了。

很多人也许会质疑,难道唱歌就只有会唱高音大音量的歌手在《我是歌手》这样的舞台上才有优势嘛?当然不是,如果唱歌只是比谁的声音高音量大,那还有什么专业性可言呢?而黄绮珊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就是她不仅有出神入化的演唱技巧,一流的乐感,更重要是她那发自内心的独特的歌曲处理方式,让她声音里的优点完完全全的发挥出来,而且可以化作一种特地的情绪,轻易的感染到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这个是她最大的优势。她的声音可以打动最冷漠的人心里最细微的地方,让我们不自觉的涌起某些情绪,这才是真正动人心弦,慑人心魄的声音。我自己一向认为,最伟大的歌手,并不是最会唱歌的人,也不是拥有最华丽嗓音的人,而是真正可以在每个人的内心和灵魂深处打下烙印的人。而黄绮珊无疑是这样的歌者,只要她开口发声,就可以轻轻易易的用那一个个音符在你的灵魂深处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而这样的歌手,很多人却还在质疑她的唱功和音乐素养,让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也许很多人对黄绮珊头上的“亚洲第一女声”、“中国流行乐坛无冕之王”的头衔质疑、嫉妒,但是我们平心而论,这些头衔真的能如实的反应黄绮珊的演唱实力嘛?!要知道在《The power of love》的现场演唱水平上,黄绮珊是超过了席琳迪翁的!!!如果我们还要用某些所谓权利人士所谓权威专家的话来对黄绮珊的演唱有所质疑的话,那么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说,这些狗屁专家如果真的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音乐,那么中国的流行音乐绝对不是今天这个水平,太多像黄绮珊这样有实力的歌手也不会怀才不遇。
意大利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公认的美声唱法的发源地,是和当地听众极高的音乐素养和广泛的参与性分不开的,就算是街边的叫卖小贩也懂得花钱买高音听的道理,而我们面对黄绮珊这样的歌手还要质疑她的演唱水平,这不能不让人感慨,中国人的综合音乐修养和综合艺术修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我们自己在怀疑观望的时候,老外却给出了非常中肯的评价,“黄绮珊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玛利亚·凯瑞”。注意,在国外的音乐专业人士心中,她不是唱的好不好的问题,完完全全就是世界级顶级天后的演唱水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乐审美权利,别人无法也无权干涉。但是必须要有伟大的听众,才会有对伟大的歌手的认同,这个道理是亘古不变的。我只是很公平的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很真实的分享在这里,并不想对任何人有任何指手画脚的念头。只是希望我们自己在聆听音乐的时候,能够暂时放弃现实生活里的浮躁和市侩,安安心心的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真实的感动。毕竟,在音乐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就像今晚辛晓琪在花絮访谈里说到的那样“在这里,我不是辛晓琪,我只是一个发自内心喜欢音乐,喜欢唱歌的歌者。”





。。。。。。

我是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不是一定要大家接受我的观念。音乐的感觉本来就是主观的。
我说监听设备的问题,绝不是要大家用顶级发烧或是监听设备才能欣赏音乐,主要是想提醒的大家一下,聆听环境的问题,要知道就算是顶级的监听音箱像鹦鹉螺这种级别的母带监听音箱,没有专业的声学装修环境,也不能发挥出它的优势和全部的特点。只是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关于音质和音乐的保真度的问题。并不是要以专业人士自居或是炫耀自己的设备。
另外我想强调一点的是,现场实录的音频版本,和经过缩混处理特别是Master处理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所有乐器包括人声在内的动态、频率、声场都是可以被重新塑造的,而且很多表情都是可以通过各种自动化包络处理来精确控制的。所有公开发售的DVD版本的演唱会都是经过缩混和Mastet处理的,如果用这样的版本来和现场实录的版本比较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还有对很多演唱技巧的看法的问题,我觉得也不好说。毕竟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流行音乐没有自己完整的欣赏标准和声乐审美体系,我们的很多标准都是在正统意大利美声里的欣赏和审美标准,这个不是很客观的说,更谈不上公正。但是,适当的借鉴一些声乐技巧的标准让我们对歌手的演唱技巧来做一个技术性的比较,还是可以做到的。
按照混音唱法(即是传统的咽音唱法)对声带工作机理的分类,人声可以分为真声(声带完全振动是发出的声音)、半真声(声带局部振动发出的声音)、半假声(声带边缘振动发出的声音)、假声(声带本身不振动,但是气流摩擦声带边缘所发出的声音),没有人可以发出第五种声音。而优秀的唱法如正统意大利美声、欧美流行唱法都是以半真声和半假声作为演唱的主体,结合真声和假声,所以听起来在高中低三个声部上音色统一,没有换声点的痕迹,自然的实现从真声到半真声到半假声到假声的完整过渡。而所谓的混音唱法是指歌唱的主体是半真声和半假声的结合的唱法的统称,在很多意大利歌剧演员和声乐老师的口中,这种声音被称为咽音(指歌唱时内感觉声音是从咽部发出的)。而在有些声乐老师的教学里,也把这种唱法叫做关闭唱法,因为在歌唱时歌手的内感觉里,高音区上自己是接近一种失声状态嗓子被关住发不出声的感觉。
任何优秀的歌手,在演唱上如果想要超越自己嗓音极限条件来发挥,必须以混音唱法作为主体,这个和民族地域无关,和歌唱方法是否正确有关。就像很多人认为亚洲人发不出欧美人的声音是声带条件决定的,是天生的,是极其错误的观念。这个是我们在声乐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上的落后所导致的,而不是亚洲人唱不出欧美人的声音。像日本的爵士天后凌户美惠的声音和黑人的声音没有多少差别。

在意大利传统美声唱法里,高纯度的泛音的演唱和高音区上渐强减弱的控制是极高的演唱技巧,特别是半音唱法(按音阶的关系半度渐变)中在半音上从ppp到fff的渐强渐弱的控制,毕竟泛音的质量和歌手的天生音色有很大的关系,而声带控制能力的技术这个已经接近人声的极限。这个技巧同样可以使用在流行歌曲的演唱里,而欧美乐坛的很多杰出歌手在演唱上都在运用高音区的渐强渐弱的控制技巧,像席琳迪翁、拉若·菲比安、迈克尔·杰克逊、亚当·兰伯特、披波·布莱森等等。
对于没有高音的人来说,我们可以比较的是音域的宽广程度,但是对于音域跨度比较接近的歌手来说,我们比较的是高音区的声音的质量。就像迈克尔·杰克逊的声音听起来是如此纯粹,,这和他超细的声线和非常集中的声音的焦点是分不开的。像迈克尔·波顿、迈克尔·托文的高音也很高,但是声音的纯度和表现力都远远不如迈克尔·杰克逊。就像假声,永远不可能比半假声的表现力更强一样,因为假声是没有音质的。海豚音不是专业人士追求的最高质量的声音,因为是假声,而用半假声唱到同样的音高,其表现力会比假声好的多。
而对于拥有很高声音纯度的高音的歌手来说,比较的则是高音区上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就像意大利花腔女高音最终比较的是在高音声部半音上的渐强渐弱的控制能力。但真正能够做好这个技巧的歌手来说,确实不是很多。

我并不是说黄绮珊的声音就是最好的声音,也没有说她的唱功就是最好的。但是平心而论,黄绮珊在现场演唱技巧上来说,是可以和欧美最杰出的歌手来比较的,并不遑多让。动听永远都不是歌唱的最高境界,动人比动听更加重要。我只是觉得,本着对音乐尊重的态度,对黄绮珊这样的歌手,大家能真正的去听懂她唱法的先进性,能够给予她应有的尊重,而不是像某些专家那样用近乎施舍的态度给予不轻不重的评价,这个对她来说真的是太不公平了。
试问,在人心如此浮躁的今天,有多少歌手或是音乐人那样能够像黄绮珊那样,为了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而甘心去忍耐自己内心的寂寞呢,而不从众不媚俗。要知道她不是没有音乐天分和才华呀,在整个中国有多少歌手能比她强呢?这样的人格,是值得我们发自内心来尊重的。你可以不喜欢她的音乐,但凡任何一个有一点点良知的人都不可能违背自己的内心,来鄙视她的人格。因为,这样的歌手,在今天的中国真的已经不多了。

当然,大众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和演唱方式,很多所谓的流行的风潮也都是一个时期大众意志的选择的结果。嗯,就像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的很多音乐人和制作人因为有很多歌手没有颤音,唱片公司又想要把他们商业化包装出来,提出了“要流行,不要颤音”的口号。得到了台湾、香港、新加坡到中国大陆很多民众和歌手的支持,因为有高质量颤音而又能恰如其分使用的歌手真的是太少了,也就造就了00后歌手没颤音,大众不喜欢听颤音,甚至觉得有颤音反而是不正常的事情,很难听。但是,从古到今,有哪个伟大的歌手唱歌是没有颤音的呢?歌唱没有颤音就像钢琴演奏没有和弦,弦乐演奏没有揉弦的动作一样,这样奇葩的潮流又能持续多久呢。但是我相信,历史是公平也是公正的,千载之下,是是非非,自有公论。但是对于咨讯如此发达而又如此开放的今天,很多事情却需要历史来给出公平的结果,这又是不是一种悲哀呢?
 
:cool:学习了,相当相当的专业,基本是把我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到了一个理论层次。

我就说么,高音区自由翻飞,那就是水平。

btw,youtube上的比赛视频有音质差异。林志炫的还可以,黄的不行,有啸叫。
 
黄姐又得第一啊?不会吧。

林志炫唱得多好。

你们听黄姐power的最后一句,那是唱歌?我怎么听着是在喊呀。
 
“林志炫今晚演唱的《Opera》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的,很梦幻的意境在现场的演奏中轻轻蔓延,如流水般灵动的歌声缓缓流入我们的心田,勾起我们心中最唯美的画面和最优雅的旋律。”

啊,原来我心中唯美的画面是“一片蓝天,一丝云彩都没有的那种深邃幽蓝的天。 一只白色的大鸟,自由的,优雅的,静静的,缓缓的,飞啊飞,飞啊飞,飞啊飞~~~”

:D:D:D
 
唱歌如果光玩技巧只能沦落为技工,当不了艺术家。艺术家是要用脑子用心的。
 
专业人士听歌自然会听到专业的技术层面,于是会折服于黄姐的功力。我听歌只关心自己的感受。不怎么能接受黄姐的金刚大嗓门,因为没有从中听到什么美感。:D
 
:pmimi 哥,转一个你爱看的。

《The power of love》黄绮珊版听后有感
慕容雨轩2012
http://tieba.baidu.com/p/2189347393

赞Stingray 转的好文!百度“歌手”吧里大水滚滚,黑喷盛行,这一篇属凤毛麟角,水平相当高,读这样的文章很有启发。

欣赏一首歌,不仅限于声音的悦耳和情绪的感染,更有对唱功的体会和编排的理解。从唱功角度讲,嗓音(音域,音色,音质)是本钱,控制(气息,技巧,变化)是能力,表达(情感,意境,感染力)是灵魂。对音色/音质和表达的感受,基本是主观判断,取决于听者的审美取向,因人而异;而其他方面,则可以相当客观的,但是需要听者培养这方面的欣赏习惯和能力。个人体会,提高自己的“听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学习过程。

单从Power of Love 这首歌讲,我非常喜欢黄绮珊的版本,但是觉得说比Celine Dion 更好显然有点武断。这两位听来都是高音,实际上还属于不同范畴,CD是典型的lyric soparno, HQS是mezzo soparno, 她们的声域特长不同,音质不同,所以唱法和感觉相差明显。CD 的声音如在雕梁画栋间回旋,展现的是优雅性感的缠绵;而HQS 充满变化的声音,则如潮涌一浪推一浪,展现的是酣畅淋漓的情爱。真是难分高下。

不妨也听听林志炫唱的这首歌。林大仙虽然有高音极品,但是男声毕竟低于女声,他降key后的演唱流畅潇洒,但是就没有了极品女声所传递的彻入心扉。所以我觉得,林让过此歌而唱Opera,真是一件利人利己利听众的大好事。从第七场表现看,我给林第一,黄第二,辛第三,沙第四。
 
终于听完了,留下极深印象的是小林的Opera,折服!前面少看几期,第一次看到小林唱。

说喜欢小尚恐怕也谈不上,因为脑子里没有一首她唱的歌的旋律。只是我前面看的几期,她比较年轻全面能写能唱能中文能西文敢于创新,其他歌手过气的占主流
真心赞一下主持人, 感觉昨晚的主持人主持节目的能力比他歌唱的好, 也许以后可以考虑主攻主持吧
 
黄大嗓在喊歌,无有美感。
 
专业人士听歌自然会听到专业的技术层面,于是会折服于黄姐的功力。我听歌只关心自己的感受。不怎么能接受黄姐的金刚大嗓门,因为没有从中听到什么美感。:D

同感:cool:
 
专业人士听歌自然会听到专业的技术层面,于是会折服于黄姐的功力。我听歌只关心自己的感受。不怎么能接受黄姐的金刚大嗓门,因为没有从中听到什么美感。:D

:cool::cool::cool:
 
赞Stingray 转的好文!百度“歌手”吧里大水滚滚,黑喷盛行,这一篇属凤毛麟角,水平相当高,读这样的文章很有启发。

欣赏一首歌,不仅限于声音的悦耳和情绪的感染,更有对唱功的体会和编排的理解。从唱功角度讲,嗓音(音域,音色,音质)是本钱,控制(气息,技巧,变化)是能力,表达(情感,意境,感染力)是灵魂。对音色/音质和表达的感受,基本是主观判断,取决于听者的审美取向,因人而异;而其他方面,则可以相当客观的,但是需要听者培养这方面的欣赏习惯和能力。个人体会,提高自己的“听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学习过程。

单从Power of Love 这首歌讲,我非常喜欢黄绮珊的版本,但是觉得说比Celine Dion 更好显然有点武断。这两位听来都是高音,实际上还属于不同范畴,CD是典型的lyric soparno, HQS是mezzo soparno, 她们的声域特长不同,音质不同,所以唱法和感觉相差明显。CD 的声音如在雕梁画栋间回旋,展现的是优雅性感的缠绵;而HQS 充满变化的声音,则如潮涌一浪推一浪,展现的是酣畅淋漓的情爱。真是难分高下。

不妨也听听林志炫唱的这首歌。林大仙虽然有高音极品,但是男声毕竟低于女声,他降key后的演唱流畅潇洒,但是就没有了极品女声所传递的彻入心扉。所以我觉得,林让过此歌而唱Opera,真是一件利人利己利听众的大好事。从第七场表现看,我给林第一,黄第二,辛第三,沙第四。

有两点不同意。

1. 黄妈属于酣畅淋漓的女中音,实在不能同意。给你两个视频。头一个是传统的女中音,第二个是流行的女中音,黄妈跟哪个也不沾边。

[ame="http://www.youtube.com/watch?v=d6mGDHkq8pk"]http://www.youtube.com/watch?v=d6mGDHkq8pk[/ame]

[ame="http://www.youtube.com/watch?v=rgxfthPHTwc"]http://www.youtube.com/watch?v=rgxfthPHTwc[/ame]

2. 宝亮第四。原因看这个评论,就不多说了。
http://bbs.comefromchina.com/7996527-post10.html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