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红卫兵有两种:
一是血统派, 由高干子弟组成,他们是在中学打死人的红卫兵, 后来被四人帮打压。文革结束后重新得势。
二是造反派, 由平民组成,他们跟血统派武斗, 要造官僚的反,受四人帮支持,文革结束后被邓小平打压。
以前的影视剧都是歌颂血统派的, 比如《血色浪漫?《阳关灿烂的日子》。
这个《老炮儿》是歌颂造反派的。
邓小平审判江青四人帮的罪名之一是破坏文化大革命。
你上面的文章中有这样的一段:
北京作家萨苏在博文《“小混蛋”之死》中写到:“一方面是从来就是社会底层、文\革初又遭到血腥镇压,满怀悲愤和报复心理的平民子弟集团;另一方面是在政治上屡遭打击、眼看着父辈们的崇高等级和特权正在被极\左\政\权一步步褫夺的干部子弟集团;如同两列对开的列车,轰隆隆地对撞而去。”这是“北京老炮儿”“顽主”们和“大院子弟”“红色贵族”的根本矛盾,即贱民与新贵的矛盾。
“红八月”结束两年之后,一九六八年,新一代贫民顽主领袖“新街口小浑蛋”已在京城颇有口碑,随时能召集上百人的队伍与红\卫\兵对峙。顽主们的装束和红\卫\兵一模一样,他们抢来红卫兵的军装和武器作为战利品,两帮人走在路上很难分辨,互相经常要“盘盘道”。在中山公园,来自部委大院的红卫兵问小混蛋:“你哪部的?”小混蛋上去抡起武装带就打:“什么部的,装你丫的。”
“小混蛋常常打了大院的红卫兵,抢了衣服,就拿出衣服口袋里的军官证和大家玩闹:我爸爸是军官!哈哈哈哈!”
在红\卫\兵眼里,顽主们是流氓,是敢于扑咬革命子弟的狗,萨苏写道:“……杀死那条低贱的狗,成为了第二代、第三代高\干\子弟红\卫\兵最激动人心的政治目标。斗不过那个极\左\政\权,我们还杀不了一条狗吗?他们捍卫的,就是自己高贵的等级和血统不被玷污。”
小混蛋在1969年被大院子弟打死,当然也有大院子弟在随时发生的斗殴中丧生。这是他们的青春,他们的女人,他们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