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阿弥陀佛的最近内容

  1. 《醒世歌释》(四)

      恭敬录自《醒世歌释》 憨山大师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22   醒世歌释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没必要整天争论我是你非,彼此又何必辩论我长你短呢?世事从来都是缺陷比较多,自己的幻躯又焉能免于无常呢?...
  2. 《入菩萨行论略释》第九品(十二)

      恭敬录自《入菩萨行论略释》 寂天菩萨 造颂 如石法师 译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psxlls/main.php   第九品 智慧   壬三(心念处)分二:一、观察心性无有;二、观察心者无生。   癸一、观察心性无有:   意不住诸根,不住色与中,   不住内或外,余处亦不得。   心意不住在眼等六根中,不住在色等六境上,也不住在内根与外境之间,心意不在身内,也不在身外,而其他处也找不到。   非身非异身,非合亦非离,   无少实性故;有情性涅槃。...
  3. 《醒世歌释》(三)

      恭敬录自《醒世歌释》 憨山大师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22   醒世歌释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在世间,从来都是硬弩的弦先断,每每见到锋利钢刀的刀口容易损伤。惹祸都是因为语言不当造成的,过患大多是心狠手辣、心地不善招致的。...
  4. 《入菩萨行论略释》第九品(十一)

      恭敬录自《入菩萨行论略释》 寂天菩萨 造颂 如石法师 译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psxlls/main.php   第九品 智慧   癸二、观察受因:   根境若间隔,彼二怎会遇?   无隔二成一,谁复遇于谁?   如果内根与外境有间隔,那么根境二者如何相遇而生触受呢?如果根境之间没有间隔,就会成为一体,那么还有谁能遇到谁呢?   尘尘不相入,无间等大故。   不入则无合,无合则不遇。   根尘与境尘不可能相互进入而成为一体,因二者皆无空间,大小也相等,不能互入就不会完全相合,不能相合就不能真实相遇。...
  5. 《醒世歌释》(二)

      恭敬录自《醒世歌释》 憨山大师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22   醒世歌释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不要将自己的心田埋没,昧了自己的良心,也不要把别人的过失在众人面前宣扬。与人交往时要谨慎应酬,不要做让别人不开心的事,否则以后自己也会懊悔。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应该细致耐心,要尽量跟别人沟通商量。   在《醒世歌》里,前后两句的字词都是对应的,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篇很好的作品。大家可以细心品味。...
  6. 《入菩萨行论略释》第九品(十)

      恭敬录自《入菩萨行论略释》 寂天菩萨 造颂 如石法师 译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psxlls/main.php   第九品 智慧   癸二、分观察分支:   手复指聚故,理当成何物?   能聚由聚成,聚者犹可分。   分复析为尘,尘析为方分,   方分离部分,如空无微尘。   手也是由指节等聚合而成,那么手本身又应当是什么呢?再者,指节也是由更小支分聚合而成,而聚合的支分又可分为更细小的成分,小成分又可再分解成微尘,微尘又可析为方分,最后方分不成任何一分,犹如虚空一般,连微尘也不成立。...
  7. 《醒世歌释》(一)

      恭敬录自《醒世歌释》 憨山大师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22   醒世歌释   下面我们学习憨山大师的《醒世歌》。虽然我没有《醒世歌》的传承,但我觉得里面的内容很好,所以就算是和大家共同学习。按理来说,要给别人传授经论,最好自己要有传承,但如果是为了便于理解而共同探讨研究,没有传承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由于我没看过《醒世歌》的正式讲义,也没有在其他上师面前听受过,只是凭自己的理解给大家从字面上作一个解释,所以可能解释得不一定准确,如果发现有不准确之处,希望道友们予以指正。...
  8. 《入菩萨行论略释》第九品(九)

      恭敬录自《入菩萨行论略释》 寂天菩萨 造颂 如石法师 译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psxlls/main.php   第九品 智慧   辛二(修法无我)分四: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法念处。   壬一分三:一、总观察身体;二、分观察分支;三、故除贪身。   癸一、总观察身体:   身非足小腿,腿臀亦非身,   腹背及胸肩,彼等复非身;   侧肋手非身,腋窝肩非身,   内脏头与颈,彼等皆非身;   此中孰为身?...
  9. 《入菩萨行论略释》第九品(八)

      恭敬录自《入菩萨行论略释》 寂天菩萨 造颂 如石法师 译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psxlls/main.php   第九品 智慧   癸二、破我许为无情:   无心亦非我,无心则如瓶。   谓合有心故,知成无知灭。   无有情识也就不是我,因为没有心,就会像瓶子等物一样。如果说“我”本身虽然无知,但与识会合时即会有心识了知,那么由无知成为知,无知我的观点也就坏灭了。   若我无变异,心于彼何用?   无知复无用,虚空亦成我。...
  10. 《入菩萨行论略释》第九品(七)

      恭敬录自《入菩萨行论略释》 寂天菩萨 造颂 如石法师 译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psxlls/main.php   第九品 智慧   庚二(以修行持)分二:一、修人无我;二、修法无我。   辛一分二:一、修俱生我空;二、修遍计我空。   壬一、修俱生我空:   齿发甲非我,我非骨及血,   非涎非鼻涕,非脓非胆汁;   非脂亦非汗,非肺亦非肝,   我非余内脏,亦非屎与尿;   肉与皮非我,脉气热非我,   百窍亦复然,六识皆非我。...
  11. 《普贤行愿品释》第十二課(下)

      恭敬录自《普贤行愿品释》 普贤菩萨 造颂 般若法师 译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17   第十二课   丁三、总结功德: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如果有人对此普贤大愿进行读诵、受持、演说,这个果报唯有佛才能了知,此人决定会获得殊胜的菩提道。...
  12. 《入菩萨行论略释》第九品(六)

      恭敬录自《入菩萨行论略释》 寂天菩萨 造颂 如石法师 译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psxlls/main.php   第九品 智慧   壬二、道为空性成立对治:   为度愚苦众,菩萨离贪惧,   悲智住轮回,此即悟空果。   为了救度愚痴苦恼的众生,已远离贪惧的菩萨,以大悲大智留在轮回中,而不堕有寂二边,这就是证悟空性的作用。   不应妄破除,如上空性理。   切莫心生疑,如理修空性。   不应轻妄地破斥如上所述的空性教理,应该心不生任何怀疑,如理如法地修习空性。   空性能对治,烦恼所知障,...
  13. 《普贤行愿品释》第十二課(中)

      恭敬录自《普贤行愿品释》 普贤菩萨 造颂 般若法师 译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17   第十二课   丁二、出世间果报: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修持普贤行愿有什么出世间果报呢?就是很快获得佛果。大家应该清楚,修持普贤行愿目的不是升官发财、脱离病苦厄运,应该是成就佛果。修持普贤行愿与成就佛果是能生因和所生果的关系,只要我们修持普贤行愿,很快会获得大菩提果位,这是毫无疑问的。...
  14. 《入菩萨行论略释》第九品(五)

      恭敬录自《入菩萨行论略释》 寂天菩萨 造颂 如石法师 译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psxlls/main.php   第九品 智慧   辛三(成立大乘之殊胜)分二:一、大乘圣教成立佛经;二、道为空性成立对治。   壬一、大乘圣教成立佛经:   见谛则解脱,何需见空性?   般若经中说:无慧无菩提。   声闻:由现见四谛十六行相即得解脱,因而何必现见诸法无自性的空性呢?中观:佛在《般若经》中说过:“凡执实有相者,皆无三菩提之解脱。”没有般若空慧就不能证得三乘菩提,所以你们的观点不能成立。...
  15. 《普贤行愿品释》第十二課(上)

      恭敬录自《普贤行愿品释》 普贤菩萨 造颂 般若法师 译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17   第十二课   丙二(来世果报)分三:一、世间异熟果报;二、出世间果报;三、总结功德。   丁一、世间异熟果报: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修持普贤行愿的人会感得族姓、容貌、肤色、相好、智慧极其圆满,一切魔众和外道不能摧毁,堪为三界众生的应供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