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的最近内容

  1. 由庚子国难看“愤青”的虚火 ZT

    文章来源: 李钟琴   目前网上有一股令人担忧的排外热潮,好像不反美不仇日就是不爱国。其实这些人貌似爱国,本质却是虚伪的、脆弱的、幼稚的,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在安全地带喊几句口号、唱几句高调,或者破口大骂,唯此而已!当年克林顿在北大演讲时,北大一位女生当面指责克林顿,指出美国的种种不是,但等她毕业时,却欣欣然嫁到了美国。   极端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有害的。盲目排外,夜郎自大,不利于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拿清末的义和团来说,颇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二...
  2. 北大副教授焦国标给温总理的一封信

      亲爱的温总理   在电视新闻里看到您国庆期间跋涉在陕西、安徽灾区的烂泥里,高腰 胶鞋和雨伞,令人心暖。可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也就是十一那一天,正 当您在陕西渭南的灾民中间嘘寒问暖 之时,却又有一位湖北老乡来到天安 门广场,往自己身上浇上汽油,点火自焚!   我就想,中央领导是应该下到基层去,到基层现场办办公,可是如果 中央领导在中央电视 台东门口、天安门广场或国家信访局门口设张办公桌 ,效果肯定同样好,甚至更好。为什 么?因为每次到中央电视台办事,总 有那么多可怜无告的各地乡亲来京“串御状”。皇帝 老爷没了,中央台要...
  3. 世界日报:北京酝酿平反六四?

      6月4日的北京,是一个不冷不热的密云阴天。六四事件15周年,就这 样无风无雨但有风有浪地度过,所谓风浪,是围绕六四事件15周年而来的 正名、澄清、翻案、平反说的动作和呼声。   除「天安门母亲」们持之以恒的努力,除正直敢言的军医蒋彦永那封 引起关注的呼吁信,最值得留意的,是退位高官和现任最高领导层的表现 ,再具体一点,就是李鹏那本未见光的「关键时刻」和******下令制作不 面世的六四光碟。围绕这些动作和表现,产生六四事件要平反的说法。   很多人都相信,六四事件终归会平反的,因为历史的真相早晚会揭开...
  4. 政治平反乃斗争筹码,六四光碟打先锋

    《亚洲周刊》王健民   平反六四先平反自己   『平反六四,先为自己平反』,是十五年来不少当时在位的北京高层 领导人的惯常做法,他们也要冲出自身也深受其害的中共决策暗箱操作黑 幕,为他们自己讨个说法。因此,这些年他们以各种方式,陆陆续续把有 关『六四』事件的一些秘密公诸於世,其中最突出的,是据称以数千份中 共当时的秘密文件成书出版的《中国六四真相》。   很明显,北京高层领导人都明白,『六四』镇压是一场罪恶,历史将 会作出公正的判决。一年多前,当时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前中共政治局 常委李瑞环,在广东视察时,就在一个非公开场合对『六四』镇压表达了...
  5. 中共政治局十五次议「六四」内情

    2004年6月争鸣杂志   罗冰 自一九九二年以来,历届的中央政治局对「六四」先后讨论了十五次 。虽然偶有不同意见,但最后都是拒绝平反。 本届政治局扩大会议对「六四」的讨论 今年「两会」前夕,十六届中央政治局曾召开第七次扩大会议,其中 有一项议题是「关于一九八九年春夏的政治事件」。参加扩大会议的除了 政治局委员之外,还有国务院党组、人大常委会党组、政协党组、中纪委 副书记、中央军委委员等。和过去一样,这次讨论结果是拒绝平反。 过去讨论的概况...
  6. 《南方都市报》喻华峰案上诉二审今天开庭

    (BBC中文网驻香港特约记者林大同6月6日报导)被指为『中国新闻史黑 暗一页』的广州《南方都市报》遭地方当局打击报复一案,该报前总经理 兼副总编辑喻华峰上诉二审开庭时间,日前被戏剧性地突然推迟之后,已 定今天(六月七日)上午八点半在广州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而总编辑程 益中一审开庭日期,亦已确定于六月十二日(星期六)在广州市东山区法 院举行,但具体时间尚未通知。 喻华峰是于今年初被以莫须有的『贪污罪』和『行贿罪』,遭广州地 方当局逮捕,并于三月十九日被重判十二年有期徒刑。同一天,在判决书 宣读之前六小时,程益中也于当日凌晨三点,以『贪污罪』在四川丹巴县...
  7. 中华导报越来越没看头了

    中华导报除了满篇广告和一些不痛不痒的评论,越来越没看头, 64十五周年这么重大的事,中华导报通篇没见到一个字的报道和评论,前一段时间达赖访问加拿大,不管读者对达赖有何看法,作为加拿大政坛上的一件大事,实事求是的新闻报道应该有吧?在中华导报上仍看不到任何报道,媒体的职责就是要让读者了解各种新闻,至于如何评价是读者自己的事,难道中华导报以为不报道就可以蒙住海外华人的眼吗?对加国政府都可以无所顾忌地批评,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政府,中华导报却服侍得非常周到,哪里像渥太华华文媒体的门户,倒象是中宣部的派出机构。
  8. 洛杉矶时报:中国处于靠近重评六四边缘

      2004年6月4日,在全世界民主爱好者以示威、请愿和烛光守夜等形式 纪念六四15周年之际,北京也在以其独特的方式标记着这一天----逮捕多 名在天安门广场进行纪念的市民、软禁或强行带走数名持不同政见者、禁 止死难者家属扫墓。有分析家指出,虽然中国仍在表面上态度强硬,但一 些官员私下承认,中国已处于靠近承认六四是个错误的边缘。   洛杉矶时报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本周举行的新闻会上再次 为中国政府15年前动用军队进行镇压并造成数百名或上千学生和工人死亡 的决定作出辩护,称“不管你怎么称呼它,它都是一场政治骚乱”。刘建...
  9. BBC: 制作六四光盘的玄机

    (BBC记者 林大同报导) 从『六四反革命暴乱』、『六四动乱』,到『六四 政治风波』,这是北京当局十五年来对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定性的逐 步改变。但更大的改变,是包括******在内的不少中共领袖,近年来都在 以不同方式,撇清自己与『六四』的关系。   继前中国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去年秋天写成三十万字日记体书稿《关 键时刻》,澄清他并非『六四』镇压的罪魁祸首之后,据香港《亚洲周刊 》日前报道并经证实,现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也在今年三月份, 指示中共中宣部制作一个『六四』光盘,表面上的理由是让中共高级干部...
  10. 渥太华空中抗议 卡加利地上示威

    加拿大卡加利中国民主促进会纪念「六四」十五周年   六月四日早上十一时半,卡加利「中国民主促进会」和渥太华「民主 中国」租用的飞机从渥太华市郊机场起飞,中午前到达中国大使馆上空低 飞盘旋。飞机拖著过百英尺长的标语:「REMEMBER TIANANMEN SQ- JUNE 4, 1989 」(毋忘八九年六月四日天安门广场),隆隆巨响,引起途人注目议论。 四小时後,飞机才施然离去。   民促会发言人称,中国大使馆位於渥京国会山庄傍的使馆区,邻近美 国大使馆,属於禁飞区,没有加拿大骑警的特别批准,空中抗议是无法进...
  11. 王丹:我对六四的三点思考

      六四已经过去了十五年。十五年来,围绕六四的发生原因过程及意义 进行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我觉得讨论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结合六四 以后的中国历史进程,尤其是结合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社会转型的特 点,来回过头来看六四的分析还是很不够的。这使得现在的六四研究限制 在一九八九年的时空背景和学生运动的性质上,这是很令人遗憾的。因此 我下面提供大家讨论的三点思考,希望尽量与九十年代以来的社会转型挂 起来。   一是,现在的反思比较重在当年的运动在民主方面的诉求,而忽略了 那更是一次要求反腐败的运动。事实上,学生和知识界提出民主问题,也...
  12. 世界日报社论:十五年沧桑岁月磨不掉六四的光辉

      六四15周年了。经过15年的岁月,当时牙牙学语的孩子,已经是风华 正茂的青年了,当时在广场上叱?风云的学生,已经成为父亲母亲了,当 时拦阻军队进城的工人,已经步入退休的年龄了,十五的历史沧桑,足够 改变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但是,在六四天安门广场上被枪杀的 年轻冤魂,依然无法安息,六四事件的真相,依然无法大白,围绕著六四 的争议,依然没有最後的结论。天安门事件的发生,是一个悲剧,而让全 世界都备感震惊的事件经15年而无法得到平反昭雪,则是双重的悲剧了。 六四天安门事件的风风雨雨,成了中国大陆民主化进程步履艰难的一个象...
  13. 华盛顿邮报:江 泽 民对港台强硬可能“戏中有戏”

      亚洲时报6月2日王楚撰文:最近一份美国大报放话,指中国前任国家 主席******以强硬路线牵制其继任人胡锦涛。有分析人士认为,有人在这 个敏感时刻放话,可谓“戏中有戏”。现时外界关注的问题包括,美方是 否在刺探中南海的最新行情。   美国《华盛顿邮报》5月31日指出,根据北京政府与中国共产党消息人 士的说法,******正在藉推动对香港和台湾采取强硬路线的作法紧抓权力 ,使中国新一届领袖更难考虑对香港或台湾问题作出任何让步。   《华盛顿邮报》引述北京消息人士的谈话报导,******与他的接班人...
  14. 深圳警方公布凤凰卫视前副主席灭门案侦破经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2日00:58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深圳警方30小时侦破案件 打麻将露富招来杀身祸   深圳警方昨日公布案件详细侦破经过   本报讯(记者 王平平)香港凤凰卫视前副主席周一男“灭门”案,经过深圳警方30小时的缜密侦察于昨日凌晨闪电破案。在这起案件中,深圳警方抓获了包括周一男的湖北女邻居罗某在内的4名湖北籍犯罪嫌疑人,尚有一名男性疑凶在逃。据悉,这起令人发指的五尸命案,杀机竟然源起周一男的年轻妻子热情款待访客,不慎暴露丰厚身家而引狼入室,遭遇不测。   打麻将暴露家底...
  15. 水果批发商揭露注水荔枝“早产”内幕

    时代商报   夏季即将来临,有“百果之王”之称的荔枝逐渐在众多商贩的水果摊上现身了。但买荔枝时消费者也要瞪大眼睛,因注水荔枝和使用催熟剂催熟的荔枝会影响您的身体健康。近日,不少读者来电向本报反映,他们买的荔枝竟被注了水了, 剥开一吃,水喷了一脸,用手轻轻捏荔枝,竟会滴出水来,读者怀疑荔枝被注水了。对此,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确实一些荔枝存在注水及催熟现象。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挺普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