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 A

    六四断想

    经过党的成功的灌输教育,现在的年轻人里知道胡风和反右的人恐怕不会太多了。再过些年,知道文革和六四的恐怕也会成为少数。 但人是要有点基本道德的。六四的功过永远是个议题,可是现在有人居然说六四的死难者是卖国贼,死的太少,实在是没有人性的很,不知道他能不能指出哪为死难者是这样的“贼”。 事实是六四的死难人数现在还是个禁区,死难者家属现在还不能公开祭典,这只能说明有人心虚。 时间是淡化一切的溶剂,希望十四年的风雨能多少减轻一点那些死难者家属的悲哀。
  2. A

    一个民工的月帐本 ZT

    每个城市都有很多民工,他们绝大部分是从这座城市的边缘乡下来到都市的,为的是挣钱糊口养家。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他们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人。长期以来,他们都受着大部分城里人的歧视,当然,也有人关心他们,但大都是处于形式或某种程度的需要。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们的公民权利,更没有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可能大家都忘记了,他们都是农民,是占这个国家80%人口的群体,是这个国家建国的基础,也是这个国家的柱石。...
  3. A

    五位法学家提请人大启动特别程序调查孙志刚案

    五位法学家提请人大启动特别程序调查孙志刚案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8日03:42 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5月27日电...
  4. A

    女人的力量 ZT

    very funny one
  5. A

    怎么样才算高手 ZT

    1、我的CPU是我用一个电容一个电容焊接起来的!好大一砣啊……哈哈哈! 2、楼上的很厉害,可怜我昨天费了一个晚上的工夫才用小刀在我的硬盘上刻了一个操作系统,我要向大家学习啊! 3、吹吧,吃牛不上税……我昨天把我家的那台老式电视拆了,七拼八凑变成了一块GF4 Ti4800的显卡,赚了…… 4、这算什么,刚才我边吃苹果边上网,忽然就死机了,重启一下就发现操作系统就变成了MAC OS。 5、昨天闲着没事,看着自己的显示器烦,随便找了块碎玻璃,几张马粪纸,又拆了一个收音机,组装了台液晶显示器,凑合用了。...
  6. A

    湖南水灾决口现场调查 “绝对是地方政府丑闻” 《财经时报》

    长沙市开福区五合垸10年来出现第4次溃决。这里1998年即被列入国家搬迁移民计划,但至今没有人迁出来。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政府每户补偿5万元,但是到老百姓手里只有1万元,结果村民把钱都退回去了   本报特派记者 张立伟   5月21日10点40分,当记者走出黄花机场大厅时,已经在从上海到长沙的途中经过了三次体温检测。   蔓延全国20多省市的SARS疫情尚未解除,湘江流域又连降大到暴雨,自5月18日开始,湖南的汛期罕见地提前一个月到来。5月15日至19日,全省因水灾已经有436万人受灾,233万人成灾;11.6万人被洪水围困,17.7万人转移。...
  7. A

    非典是“突如其来”的吗? 刘文宁

    非典是“突如其来”的吗? 刘文宁 《中国经济时报》 2003年5月23日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似乎成为众多媒体及官员对非典疫情的一致 界定。而非典尤其是北京地区的非典疫情真的是“突如其来”吗? 北京在3月初就发现了第一例非典病例,但直到4月20日,疫情的真实情 况才公布于众,老百姓才知道非典在北京肆虐得何等厉害,才突然感到大难临头 一般,切实的防护措施才纷纷出炉,抗击非典的战斗才真正拉开帷幕。如果说北 京的疫情“突如其来”,也应该从3月初发现第一例病例算起,而不是过了50...
  8. A

    照照“SARS”这面镜 王晓明

    照照“SARS”这面镜 王晓明(上海) 《南风窗》2003年五月下      人类社会中没有“自然”的事情。40年前,中国的媒体所以会异口同声地称 呼三年大饥荒为“自然灾害”,就恰恰显示了当时社会的某一种特别的政治文化。 这一次的“非典”事件也是如此:即便这病毒是来自天外,既非广东人吃野物吃 出来的,也非国际阴谋战略制造出来的,它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弥漫大江南北, 还远渡重洋、繁殖于欧美各地,就还是极为触目地凸现了今天这个社会的种种病 象。当然不止是病象,还有疗救的坚决的意志,也不止是中国的,还有其他国度、...
  9. A

    “非典”时期的典型宣传:当医生被捧为英雄之后 郑家言

    “非典”时期的典型宣传:当医生被捧为英雄之后 郑家言 这段时间大众媒体在掀起宣传医务人员的高潮(瞧我这用语,也是宣传的习惯话语), 各电台、各报纸,从中央到地方,千人一口,千口一辞:医生护士们多么敬业、多么献 身,登报纸、上电视,领导接见,授予荣誉赐给特权,还恩泽后世,父母在前线抗击"非 典"的高考生享受特殊照顾。 固然,医生敬业乃至殉职令人钦佩,他们的辛苦应该得到肯定和感谢,但是,能不能改 变一下刻板的宣传方式、苍白的宣传用语?能不能做理性平实的报道、抛弃激情拔高的 套路? 从另一方面来说,敬业的人多了,下半夜还在编程的程序员、天不亮就扫大街的清洁工...
  10. A

    中国为何输了沙斯基因组序列战? 《联合早报》

    中国为何输了沙斯基因组序列战? ● 亿鸣 《联合早报》   5月1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网站刊登了两篇沙斯病毒基因组序 列的研究论文,一篇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科学家为主,并有美 国、荷兰和德国科学家参与完成;另一篇则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研究署 基因组科学研究中心为主完成。   不知道读到这两篇论文,眼睁睁看着这一研究的优先权旁落时,中国从事基 因组研究的科学家有何感想。因为这两篇经过同行评议的论文的发表,不仅说明 科学家弄清了引发沙斯的“元凶”――冠状病毒,而且宣布沙斯病毒基因组序列 战结束,中国科学家败北。...
  11. A

    以公民的姿态挺身而出 南方周末   

    以公民的姿态挺身而出 南方周末   2003-05-22 16:09:09   ■聚焦中国违宪审查第一悬案   编者按:3位中国公民依法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的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近一周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本报今日就此“中国违宪审查第一悬案”的进展及其引发的诸多法律问题进行报道,并将3位公民的“建议书”作为本期的特别“法眼”刊出。   □本报见习记者 闵家桥...
  12. A

    从钱学森想到北大校长…… 老狐狸

    从钱学森想到北大校长…… 老狐狸 我在想,为什么钱学森们从美国回到“祖国怀抱”以后,就绝少再回美国了呢? 想来想去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1。不言而喻,中共进了京城,住进了金銮殿就开始闭关锁国,自绝于世界潮流, 原先在欧美的知识分子,一旦回了中国,就如同鸟儿进了鸡笼,再想出去难于登 天; 2。在漫长的闭关锁国的蛮荒状态中,科学家也逐渐融入愚昧的人群,“泯然众 人矣”。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责任感,批判精神,社会责任感,追求真理的勇气 和能力,迅速减退甚至消失,更有甚者,他们甚至走向科学的反面,成为伪科学 的鼓吹者。...
  13. A

    阅所谓左联五烈士(上) 高尔品

    高尔品 本文仅为辨识“胜利‘不然就死’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及其前驱的血”而作 我们的艺术不能不呈现给胜利“不然就死”的血腥斗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纲领) 提要: “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文学自由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自由(上篇) 中共武装背叛国家和民族的“直辖文学支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篇) “五烈士”非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而死,是 “为中共出卖而亡”(下篇)      引文   龙华千载仰高风,   壮士身亡志未终。   墙外桃花墙里血,   一般鲜艳一般红。1...
  14. A

    取消户籍: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傅鸣

    争鸣:取消户籍: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驳山林的《户籍制度仍然是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网友:傅鸣 网友山林在人民网“网友说话”栏目所发表的《户籍制度仍然是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读来实在不敢苟同。这位老兄是一个典型彻头彻尾的既得利益阶层的维护者,一个典型的对农民一无所知的户籍制度的鼓吹手(看他洋洋洒洒数千言又似一个学者,但这样的学者大概在月球上生活得太久了,把地球看得天天一成不变就是美好),一个缺乏基本经济知识的人治观念者。...
  15. A

    安福三才子 谢泳

    安福三才子 研究中国现代史,无论如何绕不开清华大学。因为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相当多 的人物是从这里出来。早年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一个孩子在这里经过8年的培训, 然后放洋,再回来时,他们会有怎样的变化,大概有一个基本的样式,一个人早年 的教育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一生的选择。 1995年4月30日, 我第一次来到清华,观察每年一度的校庆活动,我特别留意 那些早年毕业于清华的人,可遗憾的是他们已经很少了。再看年轻一代,大部分是 50年代的清华学子,与他们的前辈相比,已经多了新的色彩,但不管怎样,在热烈...
  16. A

    有意味的百分比 谢泳

    有意味的百分比 我父亲是右派,多年来我对有关右派的资料一直很留意,有关反右的研究著作, 我也力求能够收罗齐全。关于这场运动,国内外已有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其中有一 个问题好像被研究者疏忽了,这个问题就是当年反右派的比例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确定的理由是什么?现在人们都知道,1957年共有55万知识分子成了右派,但这只 是个大概的说法,具体数字是很难确切知道的。1958年4月6日,毛泽东在汉口会议 上说,全国有右派30万。后来不久,又说有40余万人。1959年中央在一份关于摘掉...
  17. A

    过去的大学生的辩论 谢泳

    过去的大学生的辩论 前两年大学生辩论很时髦,但后来好像冷下来了,我没有去细想冷下来的原因, 但看过几次当代大学生的辩论,感到这样的辨论,不管怎么说,意义实在有限,辨 论充其量不过是一场表演而已,而与其费时看这样唇枪舌剑的表演,还不如去看一 场话剧或读一两本金庸的小说。 大学生辩论,本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光有这个形式,没有实际内容,辩论再 精彩,也只是一时的口才较量,而没有思想的力量。当代大学生辩论的弱点,不在 于参加者的素质和口才,而在于整个辩论中缺乏时代精神。而时代精神,简单说,...
  18. A

    三个教授的命运 谢泳

    三个教授的命运 1945年昆明发生的“一二・一”学潮,在当时和以后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 这次学潮的研究已有很多,我所选取的角度是观察这次学潮中的三个教授的命运。 “一二・一”学潮起因于一次时事晚会。1945年11月25日,在西南联大图书馆 前的草坪上举行的这次晚会,成了“一二・一”学潮的导火索。当时参加时事晚会 的有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中法大学和英语专科学校的学生约6000人。当时正是反 内战的高潮时期,按惯例,学生的时事晚会,通常要请知名的教授来演讲,11月25...
  19. A

    以小见大 谢泳

    以小见大 读《中国院士》(张建伟、邓琼琼著)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曾经有一 段时期,我想过收集中央研究院的资料,这个兴趣最初是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 究所引起的,后来听说南京有一位先生写了一本关于中央研究院历史的书,我也曾 打听过,但此书至今没有出版。由于有了这点准备,平时看书对有关中央研究院的 史料也就比较留意。现在读《中国院士》,自然就很有兴趣。大体上说这是一本不 错的书。但我对这本书有一个小小的不满足,就是作者似乎有一种乐观主义的倾向,...
  20. A

    胡风案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谢泳

    胡风案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本来具有非常好的道德资源,比如对朋友、对师长、对异 己,都有相对稳定的整套看法,这些东西影响知识分子之深已融人他们的血液中。 但曾经有一段时间,经过思想改造运动,特别是一连串的政治运动,在不断的暗示 中,对知识分子心理产生了巨大压力,久而久之,这压力便转换成一种内心的恐惧, 逐渐地使他们最终放弃了传统知识分子做人做事的基本操守,经过胡风一案以后, 知识分子的心理防线可以说是完全崩溃了。因为这一案件是以私人信件为定罪基本...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