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 A

    舒芜:回到起点 谢泳

    舒芜:回到起点 读了舒芜先生的长文(见《新文学史料》 1997年第2期),我是别有一番感慨 的。这篇长文是舒芜先生给自己的文集《回归“五四”》写的后记,也是作者的自 传。这是一个知识分子一生坎坷命运的回忆,其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东西。 研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近年常谈起冯友兰先生的经历,认为他经历了一 个实现自我,失落自我,晚年又回归自我的过程。像冯友兰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 在他同时代的知名学者中,无疑是有代表性的,如汤用彤、陈垣、金岳霖、贺麟、...
  2. A

    尹达的学术道路 谢泳

    尹达的学术道路 湖北荆沙市的程朝富先生,近日来太原访学,一日在原《晋阳学刊》主编高增 德先生处闲聊,不知怎么就把话题落在了尹达身上。特别是程先生说起尹达和顾颉 刚的关系,很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对当年到达延安的学者已留意多时,尹达的经历 我以为是值得研究学术史和知识分子问题的人注意的。 尹达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全国解放后曾做过中国科学院考古所的所长,《历史 研究》的主编,和他同时代的许多学者不同,尹达很早就走上了革命道路。...
  3. A

    失望的王芸生 谢泳

    失望的王芸生 王芸生是《大公报》的总编辑,在《大公报》的历史上,王芸生算是第二代人 物,比起《大公报》的创始人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来,他算是晚一辈的人,但 由于王芸生前后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时代,研究《大公报》的消亡,王芸生最有代表 性。《大公报》的前3位创始人,除张季鸾1941年逝世外,其余两位都离开了大陆, 留下来的王芸生,成了这一代报人中一个失望的典型。 要说王芸生,不能不说中国过去的新闻传统和新闻实践。在没有电子传媒的时...
  4. A

    顾颉刚的恐惧 谢泳

    顾颉刚的恐惧 1949年,顾颉刚57岁。他没有走,留在上海复旦大学做教授。顾颉刚早年出身 北大,是沐浴着五四的精神成长起来的,他在《古史辨》一册的自序中说过:“若 是我不到北京大学来,或是子民先生等不为学术界开风气,”“要是不逢到《新青 年》的思想革命的鼓吹,我的胸中积着许多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不敢大胆宣布。” 五四精神鼓舞着顾颉刚,不仅仅是在学术思想上,而且包括他对社会生活的看法。 作为学者,顾颉刚的学术道路与政治的关系并不大,但顾颉刚本人是受胡适、傅斯...
  5. A

    过去的教授 谢泳

    过去的教授 1995年3月间, 邵燕祥先生来太原参加一个会议,我前去拜访。记得邵先生曾 和我说过,他们年轻的时候,极少谈起十年以前的事情,邵先生说不知这是什么缘 故。回到家后,我一直没忘邵先生的话,想来想去是过去比现在有值得回忆的东西 吧。今天的年轻人,的确容易怀旧,这可能是对现实的另一种评价,也可能是一种 对未来的无望,过去的事总能唤起他们的另一种情感。 我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曾经对现实投注了极大的热情,但每每失望。...
  6. A

    吴晗的悲剧 谢泳

    吴晗的悲剧 在当年西南联大的教授中,闻一多和吴晗的命运特别耐人寻味。闻一多人们说 得很多了,这里我想说吴晗。 说到吴晗,人们自然会想到他与《海瑞罢官》的联系,想到他和“三家村”的 命运。看过许多这方面的资料,深为他的悲惨遭遇而痛心。但痛心之余,我又常常 往别处想,他的悲剧命运固然是时代造成的,但同时又是悲剧承受者个人的某些弱 点,使悲剧成为这样,而不是那样。 我眼下正在做一个关于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课题,吴晗的命运常常...
  7. A

    叶企孙饶毓泰的死 谢泳

    叶企孙饶毓泰的死 在自然科学中,我对物理学有一点兴趣,我对物理学本身是一窍不通,但我喜 欢看有关物理学家的传记,喜欢读一点物理学发展史之类的书;在自然科学和工程 技术的专家中,我总觉得物理学家的内心更丰富,他们对世界、对人类、对现存社 会秩序总保持着关心和具备着责任,他们对人类文明的结晶永远有热情,对人的尊 严、人的价值,对社会公正、言论自由等都很敏感,对战争对和平,对人道主义这 些问题上形成的人类公认的价值标准,都有着令人敬佩的见识。从事纯粹技术工作...
  8. A

    我亲聆毛泽东与罗稷南对话 黄宗英

    我亲聆毛泽东与罗稷南对话 2003-02-24 10:45:46 作者:黄宗英 黄宗英 天地幽纷,忽明忽暗,疾电炸雷,交错撼震。我猛地惊醒,不知是梦是真?我又见到银发萧萧、伟岸不群的大翻译家罗稷南先生,他昂首健步向我走来……...
  9. A

    野百合花 王实味

    野百合花 作者:王实味 前记 在河边独步时,一位同志脚上的旧式棉鞋,使我又想起了曾穿过这种棉鞋的李 芬同志――我所最敬爱的生平第一个朋友。 想起她,心脏照例震动一下,照例我觉到血液循环得更有力。 李芬同志是北大一九二六年级文预科学生,同年入党,一九二八年春牺牲于她 的故乡――湖南宝庆。她的死不是由于被捕,而是被她的亲伯父缚送给当地驻军的。...
  10. A

    王实味:前“文革”时代的祭品 by 余杰

    王实味:前“文革”时代的祭品 余杰 1947年7月,山西兴县。一名被押绑的中年知识分子被武装人员押送到破庙后的 僻静处,大刀抡起,刀落头落,鲜血狂喷。之后,尸首被扔进一眼枯井,倒入泥土 掩盖,从此消失。 被杀的人的名字今天已经不为人所知。然而,他的死却开启了一幕悲剧,一幕 本世纪下半叶知识人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悲剧。人们以为“文革”始于1966年5月16日, 我却认为,那仅仅是高潮,一切早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这位被杀戮的书生,是前 “文革”时代的祭品。 他的名字叫王实味。...
  11. A

    储安平与“党天下” 作者:戴晴

    第一章 【帽子】(mao・zi)①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作装饰的 用品:一顿~。②比喻罪名或坏名义:不必用~压人;批评应该切合实际、有 内容,不要光扣大~。 ――《现代汉语词典》 帽子这字眼,如果不考虑它的第一个含义,在中国近现代(可能也只在中国近 现代)以来最风光的一次,要算是1978年了。那年,从春天到秋天,至少有两则关 于帽子的文字,扰动了中国(恐怕还不只中国)上百万人的心。它们是: 《关于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统战部上报,1978年4月5日,中共中 央批复。...
  12. A

    我不留恋那个“伟人”时代 王绵志

    我不留恋那个“伟人”时代                 ・王绵志・   新加坡五月八日的《联合早报》上有一副不小的照片,虽不在主要版面上,但 还是很醒目的。那是一个大约半百壮汉,在阳光照耀下的空荡荡的天安门城楼下, 胸前挂着毛泽东的巨幅像,记者注解说:这是一个内蒙男子,是在乞求毛泽东保佑 他不要染上非典型肺炎。其实,在中国这类把毛泽东当“神”敬的现象,从没有中 断过。一些城市的出租车司机把镶嵌漂亮的毛泽东书本大的像放置于驾驶座位前。 大概三年前的一天,我在深圳曾问过一个司机,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保个平安。...
  13. A

    西安交通大学关于给予仰恒光等11名学生违纪处分的决定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方舟子按:最可笑的是最后四条,简直算得上是小幽默了) 西安交通大学关于给予仰恒光等11名学生违纪处分的决定 2003-5-20 西安交大学生处 (原载西安交大学生处官方网站http://xsc.xjtu.edu.cn/article/list.asp?id=148) 1、仰恒光,男,电气学院电气09班学生。2003年3月28日,该生多次在西安交大...
  14. A

    爱吃牛肉的小心了。

    多居社?者??/加拿大徐生部20日催帐╋阿_??厥〃Alberta)一钷8?母牛感染了?牛病╋呃是咿去10年?北美洲首例?牛病。(chinesenewsnet.com) 美?徐生部胗後宣?╋立即停止?加拿大咄口牛?牛肉?牛肉?品和其他加拿大喂鹇的?物。
  15. A

    孙志刚案:犯罪现场录像意味着什么 by 杨支柱

    孙志刚案:犯罪现场录像意味着什么? 杨支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孙志刚在被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黄村街派出非法收容审 查期间非正常死亡,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对此事的详细报道引起全国 舆论的强烈反响,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舆论根据报道的事实普遍认为,黄 村街派出所的某个或某些警察是对孙志刚故意伤害致死的最可能的嫌疑犯。 5月13日,新华网发布消息:13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被公安机关缉捕归案, 3名在此案中渎职的工作人员已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该消息说:“3月20日 凌晨1时13分至30分期间,孙志刚遭同病房的8名被收治人员两度轮番殴打,...
  16. A

    公安打死人有感 茅于轼

    公安打死人有感 茅于轼 天则经济研究所      广州接连不断地发生严重残害个人生命和身体的所谓收容事件。这样的事有 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只有带警卫和伺从的高级干部才能幸免。一个人民 共和国居然发生这样无法无天的事情,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同一个地点发生。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实在叫人难以相信。         有感1) 不要远离政治      经济改革取得成功,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千百万人 民群众参与其中,不管是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现在大家都提出要进行政治改革。...
  17. A

    章士钊调停毛、刘矛盾 王同策

    章含之在她《我与父亲章士钊》(《文汇月刊》1988年第4期)和《跨过厚厚的大红门》(文汇出版社2002年8月)以及她主编的《章士钊全集》中,都收入了“文革”期间的两封重要信件:一封是章士钊写给当时行将被打倒的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一封是毛泽东接得章士钊写给他为刘少奇求情的信之后给章的回信。这两封信都是研究中国当代史,特别是研究“文革”史的极其珍贵的材料,反映出章氏当时确实是竭尽全力地居中调停党和国家这一二把手之间的关系的。 要说章士钊的调停,再好的内容转述,也不可能达到直接阅读原文的效果,所以现将原信全文引录如下:...
  18. A

    冰雪的容颜

    This one is perfect
  19. A

    冰雪的容颜

    I love this one
  20. A

    冰雪的容颜

    很漂亮,虽然谈不上完美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