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 乐呵呵

    莲池大师: 佛亦有死,此讹也。

    佛示入灭,名为涅槃。人遂谓神仙长生,佛亦有死,此讹也。 极仙之寿,曰与天齐耳。天自有坏,仙将奚存?善乎白氏之言曰:“言长对短,如松柏之比槿华。”特云后灭,非云不灭也。今谓涅槃者,不生不灭之大道也。双空生死,非止不死而已。 而说者谓神仙不死,佛氏无生。不知既无有生,何从有死?惟是化缘既毕,示同凡灭。警悟众生,使知万物无常,莫生贪着。而遽以佛为真死,不亦谬乎!生死河、涅槃岸,对待而言者也。请试思之。
  2. 乐呵呵

    虚云老和尚:一心不乱就是定

    https://mp.weixin.qq.com/s/VVELr07oJ-yumHGs1VcDYw
  3. 乐呵呵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功德无量,它功德从哪里来?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功德无量,它功德从哪里来?第一个功德,皈依三宝你身份改变了。你在这个世间上面的行走,你得到很多很多的方便。没有皈依三宝的人,如果犯了错,那些鬼神他要惩罚你就惩罚你。那你皈依了三宝以后,他会网开一面、宽大处理。你没有皈依三宝之前,你也很需要帮助,但是佛虽然很慈悲,因为你没有和他接通,他想加持你、帮助你,毕竟有限。我们皈依了以后,我们打开了这个心扉,跟佛菩萨的光明融为一体,所以佛菩萨要加持我们,就会很有力度,我们会得到很大很大的帮助,得到很大的加持。...
  4. 乐呵呵

    【三皈依共37讲】第一讲

    第一讲提要 1、通过三皈依改变我们在法界当中的身份; 2、通过三皈依唤醒我们沉睡的觉性; 3、通过三皈纳体以后,为我们将来修戒定慧打下坚实的基础。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佛正法菩萨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诸善根, 为利有情愿成佛。 作为我们佛教徒要明白最根本的道理是什么?就是三皈依。 不是说一来就要念阿弥陀佛,就要诵《地藏经》,最根本的是什么?就是要明白什么叫三皈依,什么叫三宝,这才是佛法的根本。...
  5. 乐呵呵

    修正法师:《认清附佛外道之伎俩》

    认清附佛外道之伎俩 文/修正法师 近来朋友圈传来某大师的消息,据说很多人都感兴趣,大有趋之若鹜之情景。欺佛骂祖是某大师拨动众生心弦的手段,不如此不足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传奇之经历堪比佛陀。神僧耶?!神棍耶?!神骗耶?!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某大师学佛修行之历程,是现代版之《封神榜》,得见诸佛菩萨之放大光明与种种神异事迹。对宗教与民间信仰没研究之人,往往以为是不世之大师,被他编造出之神话而陶醉。一时圈内哗然,有人视之为神僧,有人视之为神棍,有人视之为神骗,总之属于那类“封神”的人物,终究不同于普通民众。...
  6. 乐呵呵

    清涼学堂丨学佛的目的(上)

    对于佛教,不管是站在门外观望的人,还是切切实实在门内学修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疑问,佛教在说什么,学佛是学习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学佛……诸如此类。也有很多人,在学佛之前,心里有一个大概的方向,比如学佛是为了让生活更加顺利,内心更加平静,或者是为了认识宇宙人生,在学佛之后,了解认识了很多佛教名相,纠正了很多认知上的偏差之后,也会偶有茫然,学佛是为了什么呢,怎么好像和自己的初衷不太一样了呢。...
  7. 乐呵呵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中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中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特别是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如何在修行中践行? 请大家讨论。
  8. 乐呵呵

    楞严经修学法要 净界法师01

  9. 乐呵呵

    法藏法师: 持戒與念佛的人生觀【2019澳洲靈嚴山寺】

    持戒與念佛的人生觀
  10. 乐呵呵

    虚转发 虚云老和尚:治散乱心重者,教修止观;治业障重者,教修…

    “人各净心,世安民乐。”如一家庭,父母养有子女数人,父母对之必加爱护,有爱即有贪,贪其所爱者常得快乐及美好之享受。如贪求而不得,则瞋心随起,瞋心炽盛,则起争斗。小者则家与家争,大者则国与国争,战事爆发矣。故欲世界安宁,人民和乐,必须各净其心。贪、瞋、痴犹若人之心病,欲使去除此心病,必须良医开示妙药。佛即一切众生心病的良医,一切佛法是妙药之单方,众生心病有多种,故治心病之法门亦多。...
  11. 乐呵呵

    慧律法师《达摩大师见性论》01

    慧律法師的這組講座,涉及到我們平日修行的方方面面,非常好。個人感覺收益巨大。修行的路上善知識的引導,至關重要
  12. 乐呵呵

    为何修行会懈怠? 因为不够精进! 常来佛教论坛看看, 分享自己的学佛心得, 也是自利利他的菩萨道。

    @北斗再来认为 为何修行会懈怠? 因为不够精进! 最好的精进方法是 多跟同道之人交流佛法. 经常交流,就不会忘记修行. 不然被五尘,五欲所迷惑 ,很容易懈怠,忘记初心。 如何与同道之间交流佛法? 各人都有各人的有缘佛友交流。 除此以外, 常来佛教论坛看看, 和论坛上的佛友分享自己的学佛心得, 也不失为自利利他的菩萨道。
  13. 乐呵呵

    佛為啥要說八萬四千法門?

    佛為啥要說八萬四千法門? 三千大千世界芸芸眾生, 根性千差萬別,有人僅憑幾句佛經就能了達真義(如六祖慧能大師),有人就得廣覽經藏才能生起信解(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還有的人需要他人引導才能逐漸修學通達。因為眾生有八萬四千根性(病),佛就說八萬四千法門(給藥)以應機。 那麼, 八萬四千法門,孰高孰低? 教,律,禪,淨,密,誰為最上? 我個人認為,八萬四千法門均為佛說,豈會有高低上下之分?佛難道有如此分別心?所以如果認為自己的法門比別的法門“高”,自己修學的宗比別的宗“上”, 就已經是在謗佛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中也說法無高下,應機便妙。個人理解,這機便是眾生的根性與時機。...
  14. 乐呵呵

    净土法門與空性智慧

    修净土法門需要空性智慧嗎? 如何保證我們臨終那一刻保持正念, 而不被世俗(親友子女)所牽挂? 恭請各位法友討論.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