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 iWen

    博士访谈录---佛教与物理学

    前 言...
  2. iWen

    大恩上師仁波切側記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上师莲花生大士 顶礼圣者法王如意宝 顶礼大恩上师仁波切 《藏密佛教史》 藏密佛教史 ——天鼓妙音 第二世敦珠晋扎益西多吉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 贝诺扎那...
  3. iWen

    喇荣“还俗僧”成就的故事

    勿说僧过——题记 1 给大家讲一个五明佛学院出家人的真实故事。 这个出家人叫阿莫绕多,在五明佛学院依止法王如意宝十几年,对法王的信心很大。但他显现上行为却很不如法,整日无所事事、东游西逛,学院的管家对他很头疼。 几年前,阿莫绕多似乎再也无法忍受学院严格清苦的生活,回到了家乡甘孜达塔,还结婚生了孩子。看见他这样,道友们觉得他违背誓言、自我放逐,都很蔑视他,乡亲们也有不少非议。 有一次,他对别人说:如果死的话,我可能会头朝下死去。这话的意思是说,会死得很难看,不吉祥。...
  4. iWen

    南无观世音菩萨

    昨儿个和同学们一起吃饭,同学们对我学习佛法特别关注。提了很多问题,有表达好奇的,有表示怀疑的,有表达观望的。我想特别大的道理我说不来,也不会说,可是同学们好奇和观望的心,我不能小视。我想想还是写吧,写写我学佛的缘起和感受。我姑妄说之,你们姑妄看之。我的感受不能代表就一定如理如法,毕竟如禅宗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无法表达尽兴的。...
  5. iWen

    大梵天王被佛點化,承認自己不是萬能!

    《大悲經》中所說,佛即將涅槃時,三千大千世界暗淡無光、默然而住。大梵天王自恃高傲,認為此世界及一切眾生都是他作的或都是他所化現的。 當時大梵天王的宮殿也是暗淡無光,以致大梵天王對自己的宮殿、床座等不生喜愛之心,當時就想“是誰的神力,讓我對之前如此殊勝的宮殿床座都不喜歡了呢”。 大梵天王運用神力,看到原來是如來將要涅槃之相,當即憂愁恐懼,急忙帶領天眾到佛的處所。 【大梵天王請法、世尊一系列反問】 大梵天王到後,向佛請法,問如何安住自己的心,如何修行。...
  6. iWen

    佛赞

    《佛赞》-----索达吉堪布 一朵白云,往南飞去。 飘飘荡荡,如烟如絮。 它承载着,我的心意, 共同追寻,佛的足迹。 蓝毗尼园,示现化身,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菩提伽耶,降伏众魔, 启明星时,彻悟光明。 鹿野苑中,敲响法音, 启示正途,照亮尘世。 拘尸那罗,教化无常, 涅槃雷鸣,震动天地。 您的大悲,您的智慧, 世间智者,何人能及? 若以信心,稍作随念, 绵绵加持,流入心间。 嗡 牟尼牟尼 玛哈牟尼 耶 梭哈 嗡 牟尼牟尼 玛哈牟尼 耶 梭哈
  7. iWen

    佛子要遠離的十種魔業

    一、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 二、噁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惡性人,遠懈怠者,輕慢亂意,譏嫌惡慧,是為魔業。 三、於甚深法生慳吝,有堪化者而不為說。若得財利、恭敬供養、雖非法器而強為說,是為魔業。 四、不樂聽聞諸波羅密,假使聞說而不修行,雖亦修行、多生懈怠,故志意狹劣,不求無上大菩提法,是為魔業。 五、遠善知識,近惡知識,樂求二乘,不樂受生,志尚湼盤,離欲寂靜,是為魔業。 六、於善知識起瞋恚心、惡眼視之,求其罪釁,說其罪惡,斷彼所有財利供養,是為魔業。 七、誹謗正法,不樂聽聞,假使得聞,便生毀呰,見人說法,不生尊重,言自說是,馀說悉非,是為魔業。...
  8. iWen

    资粮道、加行道

    资是资助,粮是粮食,修道就象古人远行,要有善根福德正法等粮食资助其身,才能到达。修持三乘佛法都必须要积累福德与智慧二资粮才能成就。积累福德资粮就是造善业。 资粮道是指从最初开始接触佛法,一直到进入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到大资粮道,这段期间都算是在资粮道当中。 在这当中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真正的已经进入? 就要看我们自己的精进,看自己的信心、看自己的悲心,或者说对法的欢喜心。 尤其是对佛法的信心愈来愈增强,这代表资粮道次第正在增长的征兆。 进入加行道之后就是止和观的开始,加行道的开始最主要是指「止」功德的展现。...
  9. iWen

    慈诚罗珠仁波切:为何要超越轮回

    http://foxue.qq.com/original/hyjt/cchlzhkb028.html...
  10. iWen

    幸好有烦恼----追随内心,才能洞见生命的月光

    【索达吉堪布】 在科技发达的当代,许多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都把探寻、求索的目光对准了佛教。人们普遍认识到,在佛陀二千五百年前创立的古老思想里,实际蕴含有超越时空的永远不会过时的大智慧。不过可惜的是,很多知识分子开始潜心研究佛法的精彩人生并没有被记录下来,否则的话,这些历史一定会成为研究当下人类精英灵魂嬗变史的第一手资料。...
  11. iWen

    净观他宗 专修自宗——晋美彭措法王圆寂前最后的遗教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造颂 益西彭措堪布译颂并释 颂曰:             切莫偏袒执着各宗派, 造下毁坏自他舍法业。 修持有缘本尊之法门, 净观一切他宗我心语。
  12. iWen

    索达吉堪布:投生长寿天的过患

    长寿天,就是无想天。《俱舍论释》中说:无想天位于四禅广果天附近,转生于此的众生,在八万大劫或五百劫中,就像冻在冰中的鱼一样,灭尽一切粗大心识,安住在无念的状态中120。我们藏地的旱獭,三四个月中在地洞里“闭关”,它也不生分别念,但还是在喘气——冬天早上能看到一些洞口有很多霜,这说明洞里有“闭关者”。...
  13. iWen

    为什么要学佛?

    http://www.fomen123.com/fo/fojiao/fojiao/1368.html 好,今天呢我要讲的题目就是——为什么要学佛呢?因为这个题目,是信仰佛教的人和不信仰佛教的人,都想知道的重要问题。那么,为什么要信仰佛教呢?   信仰佛教的目的,就像从事其他的任何一个行业一样,咱们人无论是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一切的目的就是在于:如何才能够减轻痛苦;如何才能够增长快乐?就这个问题。   所以说呀,学佛和信仰佛教,目的就是为了减轻痛苦,更是为了增长快乐。...
  14. iWen

    怀疑与正信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0775255.html 南传《羯腊摩经》中,佛陀曾对寻求知识和信仰的人们说的十个注意点,也就是十条原则:一、不因传说而轻信。二、不因传统而轻信。三、不因谣言而轻信。四、不因经典记载而轻信。五、不因逻辑推理而轻信。六、不因学说推论而轻信。七、不因符合常识判断而轻信。八、不因预设成见而轻信。九、不因说者外表而轻信。十、不因师长所言而轻信。 佛陀在此告诫我们:不要轻率的接受或相信任何事情,以免成为他人或他人知识的奴隶。当然,这个他人也包括佛陀自己在内的。这样的说法,我们在其他宗教中是听不到的。...
  15. iWen

    ~!

    -
  16. iWen

    `

    s
  17. iWen

    q

    aa
  18. iWen

    a

    z
  19. iWen

    破除邪说论

    索达吉堪布 著 顶礼无等本师释迦牟尼佛! 纵览当今世界,有很多人并不信仰宗教,而信仰宗教的教徒则可按常规分为佛教徒、基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这三大部分。作为佛教徒,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开创的佛法,若按所信奉教义及流传地区的不同可基本分成藏传、南传、北传三大系统,无论哪一种体系,也无论哪一种传承,作为佛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全都是佛陀亲传的妙法甘露,也全都有确切的历史考证。所有教派自古以来都有代代相袭的大成就者,一切法门亦无不是秉承世尊教义的通往最终解脱的清净通途。若能一以贯之、融通并包,则万千法门自可汇成佛法的整体义海,任何修行人也都能从中汲取到自己所需的甘霖法意。...
  20. iWen

    般若锋兮金刚焰

    序言 释智诚 秋吉彭措 作为大乘佛教的两大主流,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均有着辉煌的过去,在如今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亦都面临着如何保持和发扬自身优良传统以坦然迎接未来的现实课题。 引人瞩目地,现代文明所掀起的多元化和全球化浪潮,正在逐步淡化地域在界定人类文化现象中曾经扮演过的重要角色。大家似乎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好奇:在这个蓝色星球的另一方,人们是在如何的生活、思考和祈愿呢?是否存在可以帮助自己有效提升生命质量和精神修养的异域文明呢?正是在这种诚意的开放心态和现代信息交流方式推动下,人类以及人类的诸种文明越走越近,许多有价值的文化现象也有了更大的自由为全人类所共享。...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