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 iWen

    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

    台北有一位建筑商,年轻时就以精明著称于业内。那时的他,虽然颇具商业头脑,做事也成熟干练,但摸爬滚打许多年,事业不仅没有起色,最后还以破产告终。 在那段失落而迷茫的日子里,他不断地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想破脑壳也找寻不到答案。 论才智,论勤奋,论计谋,他都不逊于别人,为什么有人成功了,而他离成功越来越远呢? 百无聊赖的时候,他来到街头漫无目的地闲转,路过一家书报亭,就买了一份报纸随便翻看。 看着看着,他的眼前豁然一亮,报纸上的一段话如电光石火般击中他的心灵。后来,他以一万元为本金,再战商场。...
  2. iWen

    曾国藩论善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译文】行善难道不是好事吗,但是一有了求名的心,就会招来诽谤和祸患。 ●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译文】看到天下都是坏人,不如看到天下都是好人。 ●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译文】恶行中没有比毁坏别人的善行大的,德行中没有比洗清别人的冤屈更大的。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译文】人活一天,或者听到一句善言,或者看见一件善行,或者做一件善事,这一天才不会白活。遇到富贵的人,要劝他宽容,看见聪明人要劝他厚道。...
  3. iWen

    名人 . 佛缘

    张靓颖童年的佛缘 一讲到佛,张靓颖谈兴大开,真不知道要跟巴乔说起来,两人得说到什么时候。张靓颖娓娓道来:“我整个童年,都是在庙子(张靓颖对寺院的特殊称谓,倒也别有味道)里度过的,从两岁开始一直到6岁几乎每天都在庙子里,成都的昭觉寺。我外公外婆是信佛的,我要跟着他们去庙里,下午回家。一个月内只有那么四五天不去寺院。所以当人们问我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音乐,或者最早何时开始听音乐,我都回答是在童年的庙宇里,听和尚们唱经。”   记者马上问:“你当时跟他们一起诵经吗?” ...
  4. iWen

    平常心是道

    达 亮   人,以及一群人组成的公司等组织,在这个世界上面临的根本威胁,不是自身能力或机遇上的不足,而是因无法抵御各种刺激(特别是诱惑)而导致的情绪失控(OutOfcOntr01),以至于他(它)不顾自然之道,采取了非理性的行为。为什么我们在心境上,会反复振荡于浮躁、得意、狂喜、傲慢、迷茫、不安、沮丧、焦虑、恐惧甚至绝望之间呢?恐怕是因为当我们还是一张白纸时,就被灌输了过于狭隘的价值观,树立了急功近利的成就倾向。...
  5. iWen

    因果教育

    车祸往往是鬼制造的 今天听到我单位老职工S师傅的一段奇异经历,沉思良久,愈加深信因果。 三十年前,S师傅在县城的师范工作。有一天早晨,他从乡下的家中骑着自行车赶往单位上班,走到县城的边缘向北行驶时,被迎面驶来的一辆公共汽车撞倒,不省人事,后被附近工厂的工人用拖拉机送到中心医院。当时医生根据情况断定,即使保住性命,成为植物人的可能性比较大。经过两个小时的抢救,S师傅苏醒。医生喊他一声,S师傅马上答应。医生松了一口气,说:奇迹产生了。到场的同事都松了一口气。...
  6. iWen

    索达吉堪布:邪淫的可怕果报

      邪淫的异熟果报极其可怕。总的来说,根据动机的强烈程度,邪淫者会相应地堕入三恶趣:以下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旁生;以中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饿鬼;以上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地狱,如《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中说:“下劣淫欲行,直往于无间,受苦不可当,三世佛皆说。”分别而言,行邪淫者会转生于地狱的铁柱山,或转生在不净淤泥中,或转为女人胎中的寄生虫。...
  7. iWen

    学佛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明尧老师 (2012年7月23日下午 文殊阁)...
  8. iWen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 一者为不应饭为饭。 二者为不量饭。 三者为不习饭饭。 四者为不出生。 五者为止熟。 六者为不持戒。 七者为近恶知识。 八者为入里不时不如法行。 九者为可避不避。如是为九因缘。人命为横尽 一不应饭者。名为不可意饭。亦为以饱腹不停调 二不量饭者名为不知节度多饭过足 三不习饭者。名为不知时冬夏。为至他国郡。不知俗宜。不能消饭。食未习故 四不出生者。名为饭物未消。复上饭不服药吐下不时消 五为止熟者。名为大便小便来时。不即时行噫吐啑下风来时制...
  9. iWen

    窍诀宝藏海

    智慧宝剑 法王晋美彭措 传讲 索达吉堪布 口译 通过佛陀的教言,我们知道四魔当中的一个是天魔,包括魔王波旬及其眷属。所谓的魔王波旬实际上就是众生无明迷乱的本性,他每天躲在愚痴的阴暗角落里,为了阻碍人们成就佛果获得殊胜的解脱,而不断向皈依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们以及其他众生射去五支箭——嗔心、贪心、悭吝、傲慢和嫉妒,这也可以称为愚痴魔王波旬的五种幻变。为了断除这些魔众每日对我们所造的损害,最为殊胜的对治方法就是证悟一切诸法的本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殊智慧宝剑。...
  10. iWen

    成就必经之三法

    人生格言系列7:成就必经之三法 ——索达吉堪布 有三法是自古以来无数大成就者必经之法。 第一是智慧,智慧是开启绝对真理的钥匙; 第二是悲心,藉由大悲,才能珍爱所有生命胜过自己; 第三是信心,依靠信心之炬能照见心的本来面目。
  11. iWen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 朱清时院士**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类一面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科学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核能、镭射、电子技术等等,一面却不了解甚至不接受它的一些基本观念。其实这些观念有大量严谨的科学根据,不过真正懂得它们的人太少,因此没有被人们重视和接受。 下面这则消息就说明了这种状况:...
  12. iWen

    什么是佛教?---惟贤长老

    (一)佛教的特色 普通的理解,佛教是一种宗教,有其教史、教义、教规、教团,但它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它的最大特色是: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为什么这样讲呢? 一般宗教讲神权;佛家讲因果,能自己做主,自己创造。哲学讲内心思辨;佛家讲实践,心物一体,又有不同。科学是倾向于物质以及在物质上的研究,佛法讲心物总和,讲心就有物,讲物就有心,讲中道实相,所以与科学也有所不同。 上个世纪初曾经有个争辩,一派认为“佛教非宗教、非科学、非哲学”,另一派认为“佛教亦宗教、亦科学、亦哲学”,这两派都有理由。...
  13. iWen

    佛教与科学之思考(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发言稿)

    http://www.buddhistweb.org/2014/09/40236 (美)吴宽林 顶礼大恩上师索达吉仁波切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师兄们,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这次青年佛教论坛,经过这么短短几天真是让我学到了太多。能够结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看到大家如此精进努力,对佛法上师又是如此的有信心,真是让我是十分的感动和惭愧。 我叫吴宽林,本科刚刚毕业于乔治华盛顿大学。再过几天,我就要去美国耶鲁大学开始生物医学博士的学习。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谈一些跟我专业相关的东西。...
  14. iWen

    幸好有烦恼

    加拿大多伦多 仁顺(Lily) “幸好有烦恼”——每当看到这本书,总是不由自主想到一个年轻的女孩,晚上近十点在北京地铁5号线上嚎啕大哭的年轻的长发女孩子。 2014年一个北京初春的夜晚,在春节回中国探亲即将返回加拿大的前一晚,和亲密朋友晚餐聚会后,乘坐北京地铁5号线回朋友家。晚上9点多的5号线,乘客还是那么多,过道里也站满了人,大家在车厢里安安静静看着手机,或者低声聊着天,地铁一站又一站正常行驶着。...
  15. iWen

    索达吉仁波切北京大学哲学系问答

    (一)问:我是北京大学数学系的硕士。我有一个问题是:关于第二转法轮、第三转法轮,佛教中有很多很多经论,包括您翻译、传讲的著作也是汗牛充栋,非常非常多。但我们作为普通在家人,没有专门闻思的机会,您能否推荐一两部比较完整的经论,让我们能对佛教大中观的见地生起一种定解?     答:我刚才也讲了,第二转法轮方面,应该次第修习《中观根本慧论》。如果有时间,最好也学一下宁玛巴麦彭仁波切造的《中观庄严论释》,它叙述了唯识宗、中观宗合二为一的观点,说明一切法在胜义中皆为空性,世俗中如梦如幻地存在,这种存在怎么样转为道用。所以,若想对第二转法轮产生定解,最起码也要闻思这两部论典。   ...
  16. iWen

    “善护念”就是修行

    在佛经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叫掬提的生意人,老实善良,而且信奉佛法。他的儿子优婆掬提,自幼聪颖,颇具慧根。儿子长大成人后,掬提居士就将自己开设的一家店铺交由儿子接管。他则专心修学佛法,精进用功。 有一天,掬提居士对一位证得罗汉果的比丘说:“尊者!我很期待儿子能进入佛门,修学佛法。”比丘说:“难得你有这份心,我会让他有机会接近‘三宝’。”之后,比丘就到优婆掬提的店里随缘度化,解说佛陀的教法。优婆掬提闻听后欣喜不已,犹如醍醐灌顶般受益无穷,于是便说:“我如何才能进入佛门,真正修行呢?” 比丘便说:“你要照顾好你的心,心念如果能达到善良、慈爱与平静的境界,就是修行了。”...
  17. iWen

    略述显密之差异

    s
  18. iWen

    ~

    -
  19. iWen

    1

    1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