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 iWen

    素食的意义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发布时间:2011-04-23 来源:慧灯之光一 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此书中的部分内容。 书中谈到佛教如何看待吃肉吃素时讲道: 小乘佛教认为:三净肉能食,非三净肉不能食。在泰国等地,僧众至今还是这样行持的。他们认为:如果所有的肉都不吃,是提婆达多的仪表。其根据是小乘的戒律,释迦牟尼佛在小乘律经中就是这样宣讲的。 在大乘佛教中,汉传佛教有着吃素的优良传统,目前,吃素之人还是比较多。他们主要是依《楞伽经》和《涅槃经》这两部大乘经典而行的,这也是大乘佛教慈悲精神的具体再现。...
  2. iWen

    现代人的报应为什么来得快

    因果报应,是宇宙间永远不会改变的永恒真理。不管人们用多少科学理由论证“人死灯灭”,也不管多少名人专家学者创造出多少新论高见,为多少人所信奉,倚多为胜,因果是永远不会被打倒的。不信因果,人生之路,就只能充满惨淡和黑暗。 有很多人,被眼前一时短见蒙蔽,便说恶人走运,好人倒霉,善恶无报,遂对因果报应没有信心,认为那是骗人的假说。这样的人,真可谓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实际上,我们只要稍微有点耐心,以十年二十为期,就会看到现代人的果报来得非常快速并且非常猛烈。对这个问题,我早就思考过很久了。...
  3. iWen

    三主要道论

    《三主要道论》是宗喀巴大师所造,本论以窍诀的方式归摄了整个菩提道的修行次第。三主要道,即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此三种殊胜要道不仅是佛学之根本,亦可包含佛陀教法中全部的精华教义,本论即是宣说此三种要道的一部殊胜论典,可以说是每一位修行人学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殊胜法门。...
  4. iWen

    百年树人 以德为本 ——索达吉仁波切于汕头开示

    传授智慧传承: 首先,我给孩子们念几个开智慧的传承: 1. 文殊礼赞 炯丹地滚波将化央拉香擦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刚格洛珠哲尼准抓涅达南达萨威 谁之智慧 离二障云 犹如净日极明朗 杰涅敦根杰因热协涅杰特嘎拉万怎 所有诸义 如实观故 胸中执持般若函 则达哲波尊玛热门屯德阿吉热沃 诸有于此 生死牢狱 无明暗覆苦所逼 桌措根拉沃吉达贼沿拉哲吉央丹松...
  5. iWen

    修学、弘扬佛法的方法——索达吉仁波切于广东梅州开示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能与对佛教很有贡献的明慧法师,佛学院的各位出家师父,居士菩萨们,集聚在梅州千佛塔寺,共享佛法的甘露美味,我个人而言非常高兴!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佛教徒应怎样修学、弘扬佛法,这从清净戒律、闻思修行、团结和合、弘法利生四个方面来讲。 一、清净戒律...
  6. iWen

    如何寻找大乘的方向 ——索达吉仁波切于东莞开示

    [ 2011年2月9日晚 ] 来到这里,我也没有什么礼物送给大家。很多人发心多年,恩德很大,我给大家讲短短的一堂课,权作报恩。你们也不要以财物来供养我,这些都不缺。应该多做法供养,这是最重要的。做什么法供养呢?对上师三宝生起感恩之心,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以菩提心摄持为众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今晚我简单给大家讲一下“如何寻找大乘的方向”。 一、依止上师 发菩提心 作为习惯轮回的游子,面对广大如虚空,涵盖世出世间一切知识的佛法,想寻找正确的方向,一定要依止具有智慧和慈悲的善知识。有了上师善知识,在十字路口才不会迷失方向。...
  7. iWen

    a

    a
  8. iWen

    每日教言

    智悲佛网上一直有索达吉仁波切的教言摘录,每每读来,发人深思。转发于此,愿诸有缘,共享法喜。
  9. iWen

    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佛。

    法身空寂,本自清净,周遍含融,能生万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 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现。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心即佛心,但因无明障蔽,所以众生不能自见其本自清净与佛无异之法身。若能证悟空性,漏尽无明,所谓“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见”,最后必能契悟清净法身佛的境地。 报身是因智慧心起观照作用而感得的果报,行一切善法观照自心修证圆满,就能成就圆满报身佛的果位。报身佛位居净土世界,例如释迦牟尼佛的报身居于华藏世界,此净土世界中尚有诸多菩萨,他们是报身佛所教化的对象。...
  10. iWen

    生存的意义

    慈诚罗珠仁波切开示...
  11. iWen

    纪念法王晋美彭措

    无尽藏   从本师释迦牟尼佛圆寂到现在,快有二千六百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无数高僧大德应化世间利益众生,这其中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毫无疑问是最伟大的圣者之一。   很多佛经和传承上师的著作中对法王如意宝的弘法利生事业都有明确的授记,说法王是莲师的化身,在末法时代广为弘扬显密教法。法王如意宝的功德与事业,他的无量悲心和广大的利生事业,在海内外是公认的。...
  12. iWen

    对三转【法—轮】的认识与弘扬

    索达吉堪布 佛教的教义,概而言之,可分为小乘和大乘。这二者之间,主要是以发心来区别:倘若你修行全是为了自己快乐、自己解脱,纵然学的是大乘净土宗、密宗,这也叫做小乘法;如果你闻思修行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这就叫做大乘佛教。   现如今在世界各国,佛教虽有不同的传承,但其源流均可追溯至2500多年前佛陀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而这八万四千法门归摄起来,则是第一转[法_轮]、第二转[法_轮]、第三转[法_轮]。 1、第一转[法_轮]   第一转[法_轮]讲述了四谛法门,内容主要是人无我、因果存在、轮回存在等等。...
  13. iWen

    中观, 二谛,深见,广行

    一、概述   (一)中观的分别   在藏传佛教里,有中观和大中观之分。何为中观?何为大中观呢?   龙树菩萨的《中观六论》、寂天菩萨《入行论》的智慧品、以及月称菩萨的《入中论》等论典所提出的理论,就是中观,而不是大中观。原因何在呢?因为,它们只解释了第二转法轮的思想,还未直接涉及到第三转法轮所讲的远离一切执着的光明。根机较好的人,在修出离心或菩提心的同时,也有可能证悟空性。譬如,当我们反复思维到心非常疲惫时,便不再观想,心安住下来,这时,一切杂念会自然离去,如果积资、忏罪的条件也已经具备,则在所有杂念离开的那一刹那间,也有可能证悟空性。但是,在此之前,必须要有中观的概念才行。...
  14. iWen

    精进:恒养真心不放逸

    九者宜精进,无懒散逸心。 第九件事,就是要精进修行。 何为精进?行为上的勤勉,是否就是精进?是,但也不仅仅是。 为什么说是?踏踏实实地在行为上勤勉修行,这有助于增强定力,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实修态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是。 那为什么又说不仅仅是?假如你不能在有相修行当中时时提起正念,安住于止观双运,那么就算你一天修上十几个小时,也起不了真正的效果。而且,不能提起正念,盲目地精进修行反而会有堕落的可能。在《我的灵魂依怙》一书中,我就提到过几个不明心性的精进修行者的故事,他们执幻为实,结果堕落成了厉鬼。...
  15. iWen

    阿含经专题 佛经祖语·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第一篇 人品 一、能战胜自己的人,是很好的。 注:战胜自己,是战胜自己的坏念头。例如:有贪求的念头生起时,能战胜灭掉;有气恼的念头生起时,能战胜灭掉,这便是战胜自己。这种战胜自己,比较战胜别人更要好。 二、听说:就是我自己,最难教导训练。 注:自己,是最难教导训练的。往往袒护自己,放任自己,做错事亦不肯认错,既不肯认错,就不会有教导自己。相反的,别人做错,我们会马上责他、教导他、训练他、强迫他不要做错,他从此或者不敢再做错。所以说起来,教导训练别人,比较教导训练自己,是更容易的。 三、经过训练教导得好的人,是光明的人。...
  16. iWen

    佛教善恶观

    佛教善恶观初探...
  17. iWen

    为什么要学佛

    (一)什么是佛 作为一名佛教徒,对于佛陀的伟大,佛陀的智慧、大悲、救度众生的能力,都是必须要知道的。如果不了知佛陀的不共特点,反将其与外道、名人、天神、仙人等相提并论,那说明你还不认识佛陀的本来面目。因此,身为一个佛弟子,首先务必要了解自己所皈依的对境——佛陀。...
  18. iWen

    大彻大悟的曾国藩

    曾国藩九江一战,被石达开打得大败,苦心经营的水师全军覆灭。曾国藩投湖自杀,被部下救起。恰逢他的父亲去世,曾国藩回家守孝。从此他一蹶不振,骨瘦如柴。 一天他的弟弟告诉他,有个老和尚看病很准,不妨一试。老和尚听说来人是曾国藩,连面都没见,写了一张纸条给他。曾国藩打开一看:“黄老治心病”。曾国藩心想:“尽管《道德经》我都会背诵,也不妨好好研究一下”。 曾国藩回到荷叶塘,关起门来,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地读着《道德经》。果然重读:似觉字字在心,句句入理,与过去所读时竟大不相同。...
  19. iWen

    慧语莲灯:慈诚罗珠堪布四季语录(印章本)

    独家限量珍藏签章纪念版!   366条微文伴随弘一法师手书《心经》润悟心灵。   《慧灯之光》译者Deyi Drolma翻译,中英结合,让世界感悟善与爱。   《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极力推荐:堪布慈诚罗珠是当今世上最重要的佛学大师之一,我对堪布慈诚罗珠甚为倾慕,对他的志业也衷心支持。   著名演员文章大力推荐:微博能够传递负能量,更能够开启内心的正能量。这本书结集了堪布慈诚罗珠上师微博的精华。当你感到焦虑或无所适从时, 记得看看堪布的微文,它将使你轻松地回归正念。 内容推荐...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