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青春祭

    作者简介 笔名:冰清 美国食品营养学硕士,曾在生物公司做research...
  2.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青春祭

    聽說北大學三食堂被拆掉了,我的心中一陣惆悵,那裡留下了多少人的青春記憶!...
  3.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做毕业论文的日子

    作者简介 笔名:冰清 美国食品营养学硕士,曾在生物公司做research...
  4.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做毕业论文的日子

    大学的最后半年,我来到北京大学的生命中心做毕业论文。当时实验室里的课题,一个是从孕妇尿里提取一种可以抗衰老的激素,一个是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我的指导教授是北大知名的蛋白质工程专家茹炳根。   每天早上,我都要到楼下的大型离心机室,从一个大塑料桶里捞出一大块牛内脏,称重之后,用打机打碎,然后用硅藻土搅拌,再放进离心机里离心。一个实验往往要几个星期才能完成。...
  5.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我与武侠小说

    作者简介: 赵燕来 1982级地球物理系,现定居加拿大渥太华。
  6.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我与武侠小说

    我从小学开始就接触到武侠小说。读过的第一部是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当时的课外活动可没有现在孩子那么丰富多彩,没有网络、没有电子游戏,武侠小说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对武侠的喜爱从此埋下了种子。然而,真正强化了这种喜好的是在北大的本科四年。 当时我们的宿舍在41楼,紧靠小西南门,跨过一条马路就是长征食堂,沿老虎洞走到海淀大街十分方便。一次去新华书店,见一个门脸不起眼的租书店,人头攒动,生意十分火爆。好奇心驱使进去探了下头,看到居然大部分是武侠小说,还有《萍踪侠影》的前传《还剑奇情录》 。这一下发现了新大陆,从此校园生活中,租书读武侠成了少不了的一块。...
  7.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我还是最爱我的学五食堂

    离开北大已经几年了,看到征稿启事,我立刻就想表达自己的心声。毕业后,每次来京开会,我一定要重回北大校园逛一圈。有一次还专门回到学五食堂吃了一个晚餐。 想当年,作为一个家在外地的学生,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就是吃饭,无论多忙,也无论心情如何,吃饭绝对是必修课,而且必须要去食堂,尽管我很能干很会做饭。虽然校内食堂有好几个,可是,经过反复比较、反复磨合,我还是最爱我的学五食堂,我几乎一日三餐都在这里吃。...
  8.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对北大的思念就象长江的水一样隽永绵长

    2005年,永远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我遇到人生中前所未有的突变。我以总分第一、专业第一、英语第一的绝对优势考上北大博士。 成为北大博士,这是我从小就有的渴望。当美梦就要成真时,又要不得不考虑到现实中的诸多问题。在是否北上求学这个问题上,我万分困惑,斗争了很久,作出选择真是太难、太难! 8月28日,我必须出门了。临出门之前,我甚至还在考虑是否真的要踏上北上之旅。就这么迷迷糊糊,好象有一只神秘的手一直把我往北边推,我就这么上了火车。第二天,当清晨的曙光照在我脸上时,当听到列车广播告诉我首都北京马上就到了时,我才知道我是真的离开了家。...
  9.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三角地

    作者简介: 杨宇曦,笔名雨曦,雨夕阳。北大91级物理系本科,96年毕业后赴美留学工作生活,现居美国维州。
  10.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三角地

    你没有一塔湖图的浪漫 也没有西门华表的庄严 你众说纷纭 你桀骜不羁 你见证过第一张大字报 也提供考托考G的信息 那时候没有网络 更没有手机 我们在你眼底敲响饭盆叮当 一边填饱肚子 一边找寻着满足精神的契机 你不方正 也不圆滑 你鲜明的棱角 曾经戳到我们的灵魂 让我们昂扬 也曾黯然泪殇 你用最稳固的形状 支撑着思想的白墙 任我们涂鸦狂妄 其实你 早已淹没于垃圾广告闲言碎语 在这一年最寒冷的日子里 你终于消失 我们只有怀念 怀念你的旧日辉煌 伴着我们的青春岁月 为你筑永久的神堂 2017.1.20 丑时 闻三角地被铲除而作
  11.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致敬亲爱的母校

    作者简介: 张森文,广东兴宁人。1968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现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前在加拿大渥太华探亲。
  12.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致敬亲爱的母校

    1962年我从广州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8年毕业分配工作。已经离开母校五十周年了, 但我一刻也没有离开她。今年又是母校建校120周年的纪念,无限的思恋和感激涌上了心头。 考上北大的时候, 三年经济困难的时期尚未完全结束,饿了三年的我们都长得十分瘦小。当时我只有86斤体重、154厘米的身高,完全就是个小孩。还有几个是比我还要瘦,还要小的。进入北大时,总算是可以吃饱肚子了。虽然作为南方人,天天都等米饭吃(当时每月每人只有二斤大米的定量),但玉米面粥和窝窝头总算是让我们吃饱了,虽然开始时窝窝头是一口一口硬啃的...
  13.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小小北大人

    作者简介: 董红燕,1991至1994年在北大医学院读研究生,1994至1998年在北大医学院担任讲师,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现在加拿大联邦政府工作。
  14.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小小北大人

    北大校长林建华就职演说中说: 北大从来不只是一所学校,她是人们心中的图腾。那年心怀对图腾的无比崇敬,来到北京大学医学院。那些闪光的伟人的名字就像图腾一样,神圣却不可及。我怀疑自己成为伟人的可能,非常欣慰北大允许我这样的小小人物在她图腾般的圣殿里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适逢北大120周年校庆之际,献上小小北大人对北大的倾诉。...
  15.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北大,我的梦

    作者简介: 程翠芬, 北京大学无线电系84级本科,1998年 加拿大皇后大学 电子工程硕士。曾在北方电讯、阿尔卡特 等 公司任职。现在是渥太华地产经纪。
  16.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北大,我的梦

    我和北大的缘分要从我小时候说起。 我的最早的文学启蒙应该是从看小人书开始。小人书类似于现在的连环画。那时候家里一共也几本小人书,我却有大把的时间,几本书翻来覆去地看,都快能背下来了。印象最深的是刘胡兰的故事,江姐的故事,鸡毛信的故事。还记得那个夏日的午后,坐在树下的小板凳上,我一边随手翻着小人书,一边幻想着自己是书中的那个人物, 机智、勇敢、不怕苦的女孩。...
  17.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聚会

    这是 Du Ning 校友的《聚会》读后记: 有什么人 有什么人 曾与你一起 有什么事 曾让你心许 有什么人 问你何时回望 有什么事 他说 她说 你想想 你想想
  18. 一塔湖图

    【“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聚会

    作者简介: 陈迟,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移居海外多年。现从事电脑信息咨询业务。虽已改行,初心不变,仍对文学有极大兴趣和关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