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 S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读书时曾读过一遍,多少年过去,今天开始重读一遍,愿与有缘一同分享这份空山新雨的感觉. 译文个别有些不准但无伤大雅
  2. S

    星云大师如是说: 佛陀也会被人毁谤

    佛陀也会被人毁谤 我一生当中,不知受过多少人毁谤中伤,年轻时虽然极力隐忍,但不免难过,因为我一直尽心尽力为人为众,希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而别人却如此糟蹋我的好意,总觉得心里无法平衡。...
  3. S

    离婚之前 妻子用三十个拥抱挽回婚姻(zt)

    说离婚的时候一点表情也没有,说完便出了家门,只剩下她对着门发呆,虽然她早已经知道那个人的存在,但这结果还是来得太过突然,她做好了忍耐的决定却没有做好离婚的准备。 过了一个无法入睡的长夜,第二天一早,她发了短信给他:同意离婚,但有一个条件,每天必须回家吃晚饭,出门之前要拥抱一个。她不知道他会不会同意,但这是她的最后一搏,已经近一年没有共进晚餐了,上一次拥抱的时间她也已经记不得了,太遥远了。 她做好晚饭的时候,他回来了,仍旧是没有表情的脸。他想:吃就吃,没什么大不了的,为了早日摆脱这无爱的婚姻,吃一顿晚餐算什么。...
  4. S

    佛法 非宗教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通论》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 今日承贵会要请,来此与诸位讲演佛法,此是鄙人最愿意事。但是鄙人没有学问,今日只将我对于佛法一点意思说出,与大家共同研究而已。   今日讲演题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内中意义向后再说,先将佛法名词解释一过。...
  5. S

    expired

    过期作废贴
  6. S

    济群法师

       济群法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任教。多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   ...
  7. S

    人生佛教的思考-- 济群法师

    .......
  8. S

    梦参长老开示: 三主要道与菩提心

    梦参法师北京开示:浅谈发菩提心 作者 : 梦参法师   睽违七十六年,梦参老和尚于2007年5月应邀赴北京弘法开示。26日前往北京居土林,浅谈发菩提心的要义,并由居士林林长夏法胜担任引言,参加听法的北京佛教居士有八百多人。   梦参老和尚十六岁(1931年)在北京出家,经过多年的参访学习、讲经说法,1940年日军占领北京期间,离开北京转往香港、印度、西藏等地进修。   因此梦参老和尚与北京因缘相当深厚。如今经过七十六年的岁月,重回北京弘法开示,更具有特殊深远的意义。   浅谈发菩提心   地点:北京居士林 2007.5诸法因缘生...
  9. S

    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 作者 : 释能广   令众解脱三有海 直达涅槃之彼岸...
  10. S

    (zt)世尊开示:见此《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等于见佛,并会得佛授记!

    《大方广佛忏悔灭罪经》,这部书我已经找到,原名《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又名《大通方广经》...
  11. S

    宗教与理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443450100h9le.html 没有理性的基督教...
  12. S

    旧约圣经的诞生、流传和定典

    http://blog.51.ca/u-118312/2007/01/05/%E6%97%A7%E7%BA%A6%E5%9C%A3%E7%BB%8F%E7%9A%84%E8%AF%9E%E7%94%9F%E3%80%81%E6%B5%81%E4%BC%A0%E5%92%8C%E5%AE%9A%E5%85%B8/ 引言 提后三:16 -“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要明白默示的意义,请看释经学第五章) 这是我们的信念。圣经的写作虽然源于上帝,是一本超自然的书,但正如一切古代的文献,圣经是由人,用文字记录下来。从原稿、抄写、定典、翻译、流传的整个...
  13. S

    圣 经 批 判 学

    http://books.edzx.com/html/book/0719/13227.html 圣 经 批 判 学 A. 经文(鉴别)批判学(Textual Criticism)  圣经批判学(Biblical Criticism)是近代的圣经解释方法(Methods of Interpretation)。它们所关注的是方法,脱离了传统释经学(Bible Interpretation)所注重的原则(principles)。今天,圣经学者对这些批判学有许多异议,这是因为它们皆是以“历史”(或时间)来作基础。今日称这些批判学是以「作者」作为本文中心的解经法。...
  14. S

    基督教摧毁希腊文化编年纪事

    "不因为基督教愤怒的人,不认识基督教。" ——Joachim Kahl,德国当代神学家、哲学家
  15. S

    我为什么成不了基督徒?(zt)

    我为什么成不了基督徒? 沈中 我四岁的儿子一年前从中国大陆回到美国。在此之前,我答应我太太儿子一到便带他 每周参加教会活动。当时主要是觉得基督教保守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对孩子今后在美 国这样开放的环境中的成长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对基督教稍有了解之后,我很快 便想成为一个基督徒。但是我有一个基本问题始终无法找到一个能让我接受的答案, 这使我迟迟难以决志受洗。直到我参加教会活动几乎整整一年之际,一个偶然的原因 促使我反省思考,从而对基督教很多基本信仰产生极大的怀疑,并最终放弃了对它的 追求。...
  16. S

    佛学杂谈

    二圣六庄严,藏传佛教术语,二圣指精通佛教最胜根本即戒律学的两大论师:释迦光和功德光。六庄严谓其殊胜功德和渊博学识能装饰南瞻部洲的六位佛学大师:精通中观学的龙树和圣天;精通唯识学的无著和世亲;精通因明学的陈那和法称。 1. 开创与奠基中观哲学的: 龙树(Nāgārjuna,西元二世纪),代表性着作为《中论》。 圣天(或作提婆,Āryadeva,西元三世纪),为龙树的弟子。 2. 开创与奠基瑜伽行唯识学派学派的: 无着(Asanga,西元四世纪) 世亲...
  17. S

    弘一法师:切莫误解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所以佛教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的文化、习俗,影响佛教,佛教也影响了中国文化习俗,佛教已成为我们自己的佛教。但佛教是来于印度,印度的文化特色,有些是中国人所不易明了的,受了中国习俗的影响;有些是不合佛教的本意的,所以佛教在中国,信佛法的与不相信佛法的人,对于佛教,每每有些误会,不明佛教本来的意义,发生错误的见解。 因此相信佛法的人,不能正确地信仰;批评佛教的人,也不会批评到佛教本身。我觉得信仰佛教或者怀疑评论佛教的人,对于佛教的误解应该先要除去,才能真正地认识佛教。现在先提出几种重要的几点来说,希望大家能有正确的见解。...
  18. S

    [念佛法门] 《净土教言》遣疑问答

    [念佛法门] 《净土教言》遣疑问答-索达吉堪布 作者: 麦彭仁波切[著]… 文章来源: 解脱之光网 近期本人依靠各种途径得知,《净土教言》在汉地的影响非常巨大,通过这次学习,不少人遣除了相续中的疑惑,并对藏传佛教有了重新的认识。令人欣慰的是,还有部分佛友在学习之余,将思考题的答案整理出来,并通过传真、Email等方式上交。对于这种认真求学的态度,本人感到十分高兴,在仔细翻阅以后,对其中问题予以回复:   1、顶礼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主要是为了在译作过程中遣除一切违缘,有增上一切顺缘、明确该论属于三藏何类所摄以及遵循王敕钦定的必要。...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