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败诉 iPad带回国不能再叫iPad了

闲得慌

知名会员
VIP
注册
2002-10-02
消息
9,388
荣誉分数
257
声望点数
193
中国深圳——MarketWatch报道称,苹果公司在中国起诉深圳唯冠科技侵犯其iPad商标权,结果却在这场商标侵权纠纷中败北。

  中国某法院于周二驳回了苹果公司的诉讼,判决称唯冠科技(唯冠控股旗下子公司)早在2000年便已通过法律程序,开始在中国及其他国家合法持有iPad商标。

  上海日报周三称,2006年,唯冠控股旗下台湾公司以3.5万英镑(合5,5104美元)的价格,将iPad“全球商标”转让给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后者随即将该商标转让给了苹果公司。

  然而唯冠科技称,当时的转让并不包括中国内地商标权,因为唯冠台湾当时尚未拥有该项权利。

  日报称,法院对此表示认可,判决唯冠科技在中国市场拥有iPad商标权。

  唯冠提出,苹果公司要为其侵权行为支付10亿美元以上的赔偿金。

http://page.renren.com/600038849/note/788016898
 
iPad商标案二审现场:双方对抗激烈言辞犀利

本人用红色标注的文字是显示苹果公司如何强词夺理的。

1330497595_hBU0dC.jpg



2月29日上午,备受外界关注的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微博科技有限公司间的ipad商标权案在广东高院二审开庭,苹果方面的相关证人中途离场,虽受到众多媒体的“围追堵截”,但其未就此案接受采访,乘坐出租车远去。中新社发 纵涛 摄

  中新网广州2月29日电 (索有为 奚婉婷)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9日公开对iPad商标权权属纠纷案进行二审。在上午已结束的庭审中,苹果公司称不追加台湾唯冠为被告,并提交了新的证据,另有一位证人出庭作证。下午2时30分,庭审仍将继续。

  2010年4月19日,深圳市中级法院受理了苹果起诉唯冠的iPad商标纠纷案。该案经三次开庭审理,已于2011年12月5日作出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公司的诉讼请求。随后,苹果不服深圳中院判决,并于2012年1月5日向深圳中院提交了上诉状,上诉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于今日的庭审,外界猜测的焦点之一为苹果公司是否追加台湾唯冠为共同被告。

  在当日早上的庭审中,法庭进行了一个新证据质证的程序,双方现场的对抗比较激烈,言辞也相当犀利。苹果公司方面认为一审判决错误与他们进行合同签署与交易的对象不代表深圳唯冠(微博),对此,他们感到“很失望,很不解,很困惑”,同时他们不会追加台湾唯冠为被告对象。

  苹果公司说,本案中深圳唯冠的违约行为是受到了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深圳唯冠的本意并非不愿意转让iPad商标,而是想借机获得天价转让费,其不轨意图昭然若揭。

  唯冠公司则坚决表示,苹果公司是在混淆交易主体概念,其所签合同的对象由始至终都是台湾唯冠,苹果公司这么做只是想绕道骗取ipad在大陆的商标权。

  对于苹果公司所提出的“在全世界消费者心目中,iPad商标已经与苹果公司绑定在一起,如果法院判决iPad不归苹果公司所有的话,会对消费者造成混淆,损害消费者利益”一说,唯冠公司称这代表的是企业利益,不能以公共利益为借口,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有强大的影响力,这些对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庭审中苹果公司方面出示了一些新的证据,但被唯冠公司一方质疑了真实性,并且不认可证据的关联性和合法性。

  此外,庭审现场,苹果公司还请了唯冠公司的英国代表出庭作证,证人出示了其与唯冠之间此前的一些相关往来邮件。

  上午的庭审持续了大约三个小时,下午2时30分开始,当事人双方还将进行法庭辩论。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20229/142811481773.shtml
 
两边都不是啥好鸟。
苹果为了低价得到商标,在英国注册个空壳公司,用几万英镑
就搞定。
唯冠见财起意,自己家的破烂居然可以卖大价钱,当然要蛳子大开口了。
 
两边都不是啥好鸟。
苹果为了低价得到商标,在英国注册个空壳公司,用几万英镑
就搞定。
唯冠见财起意,自己家的破烂居然可以卖大价钱,当然要蛳子大开口了。

既然能卖大价钱又怎么会是破烂?
 
说的好, 唯冠是见财起意, 浑水摸鱼。
 
IPAD这个名字值钱,那是因为苹果开发和生产了这个产品。和唯冠没关系。
如果苹果不用这个名字,他就是破烂。

按照中国的商标法,商标谁先登记就是谁的。你的意思是谁强大就是谁的,是吧?
 
让我想起来前些年国内有人告lv的,明明都是仿造货,在国内就能把lv告倒。
 
知道中国又有多少驰名商标在外国合法抢注的吗?
 
其实无所谓, 凌志在国内不也改成了雷克萨斯。即使苹果拿不到IPAD商标, 不会影响他的销售的。

深圳唯冠科技即使有这个商标, 如果没有好的产品, 他的IPAD系列也没有用。
 
中国有很多自主制造的电工产品在美国遭到抵制罚款起诉,这次是逮着机会了,当然要挣口气。
 
好像还没有宣判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