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国度朝鲜

Gulliver

Captain
VIP
注册
2010-12-14
消息
1,984
荣誉分数
287
声望点数
143
2010大阅兵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dH_064Sqjh0&feature=related[/media]

平壤的美女交警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6YVIBawHaQY&feature=related[/media]
 
中天的来自朝鲜的报道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y_28LHjOcKc&feature=related[/media]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GvlREP07dhQ&feature=relmfu[/media]
 
平壤的豪华地铁站和唱卡拉OK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WgKUdDR6zCE&feature=related[/media]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S9A01m7QwvI&feature=related[/media]
 
没钱整形的斯蜜达
 
幸福的北朝鲜人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JTZm_qLbqJk&feature=related[/media]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l9t2s1ieDec&feature=related[/media]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CCC0wZtF07I&feature=related[/media]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smAu3q-x_DQ&feature=related[/media]
 
北朝鲜的超级市场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_7uqMvsow4A&feature=related[/media]
 
美女交警
Watch carefully and you will see she is also watching you.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MGbQ7QRndcA&feature=related[/media]
 
Someone took this video in 2011 and gave the title "This is North Korea".

The music was Johnny Cash's song "Ain't No Grave".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EUlxvbQkGQo&feature=related[/media]

Ain't No Grave

There ain't no grave can hold my body down
There ain't no grave can hold my body down
When I hear that trumpet sound I'm gonna rise right out of the ground
Ain't no grave can hold my body down

Well, look way down the river, what do you think I see?
I see a band of angels and they're coming after me
Ain't no grave can hold my body down
There ain't no grave can hold my body down

Well, look down yonder Gabriel, put your feet on the land and see
But Gabriel don't you blow your trumpet 'til you hear it from me
There ain't no grave can hold my body down
Ain't no grave can hold my body down

Well, meet me Jesus, meet me. Meet me in the middle of the air
And if these wings don't fail me I will meet you anywhere
Ain't no grave can hold my body down
There ain't no grave can hold my body down

Well, meet me mother and father, meet me down the river road
And momma you know that I'll be there when I check in my load
Ain't no grave can hold my body down
There ain't no grave can hold my body down
There ain't no grave can hold my body down
 
没钱整形的斯蜜达

据说北韩只在平壤实行供给制,最近因为供给不足,所以将平壤管辖的范围大幅度缩小了。这里的美女估计大多是平壤的,是供给制的,所以没有钱。I guess。:)
 
没有吸毒,没有艾滋,没有美军,没有亿万富,没有
 
世界媒体看中国:棘手的金家王朝

  记者: 齐之丰

  打着谋求建设共产主义旗号的北朝鲜平壤政权实行赤裸裸的权力世袭制。金家王朝二世领导人金正日去世的消息星期一传出之后,同样打着谋求建设共产主义旗号的中国当局首先明确表态支持平壤政权的权力世袭安排,支持金正日的儿子金正恩接掌其父的权力。
  
  中国由此在世界各大国当中可谓独树一帜。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外亲北京的媒体则把北京迅速表示支持金王朝三世,说成是中国扩大其影响力的重大外交胜利。
  
  *中国的失败外交*
  
  但加拿大主要英文报纸多伦多《环球邮报》12月23日星期五发表驻北京记者马凯(Mark Mackinnon)的新闻分析,则认为金正日的去世以及北京的反应显示出中国多年来的外交失败。马凯的文章说:
  
  “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理应拥有朋友和影响力。中国这个世界上最新的全球性大国影响力很多,但中国缺乏的,尤其是在其14个邻国当中缺乏的,是实在的朋友。”
  
  “中国的朋友匮乏是由焦虑和其野心导致的。本星期,中国最高层领导人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吊唁金正日,就令人尴尬地显明了这一点。假如中国是一个自信的大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只要把一束鲜花送到北朝鲜驻北京大使馆就够了。”
  
  “然而,北京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吊唁队伍,由胡锦涛和他的内定接班人习近平率领,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权力极大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所有9个成员都到北朝鲜大使馆吊唁。每一个政治局常委都庄严地对金正日之死表示了悼念。总理温家宝对金正日画像鞠躬,并赞扬他是‘伟大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
  
  “尽管中国经济规模增长了10倍,并成为一个仅次于美国的外交和军事大国,中国对金正日之死的恋恋不舍的反应跟17年前金正日的父亲和前任金日成死时没有多少差别。假如说有什么差别的话,那也是跟1994年相比,北京如今更加需要平壤,从而显示出北京在东亚的孤立。”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秋天宣布,亚洲将是他的行政当局的外交政策的重点,这使问题(对中国来说)更加复杂化。美国总统向澳大利亚派驻海军陆战队,并重新跟突然要进行改革的缅甸政府接触,从而以实际行动落实其承诺。美国强调重视太平洋地区,使北京的恐惧猜疑心理几乎达到冷战时期的水平。中国已经把日本、韩国、印度和台湾看作是美国包围和遏制中国的努力的一部分。”
  
  “这就让中国在其邻国当中只有北朝鲜、缅甸和巴基斯坦这三个‘老朋友。’这种局面很难说是让人羡慕,但这也或许是为什么北京认为不能(对朋友)太挑剔。”
  
  *棘手的朋友*
  
  北京对北朝鲜这样的朋友不能太挑剔,显然也是美国西部大报《洛杉矶时报》记者巴巴拉·迪米克的看法。
  
  该报12月23日发表的迪米克的报道说:
  
  “对中国政府来说,死去的金正日就是受欢迎的金正日。”
  
  “在活着的时候,这位北朝鲜领导人常常让北京恼火。他追求危险的核野心,顽固拒绝经济改革,导致北朝鲜人挨饿。尽管中国官员很少公开批评北朝鲜,但在为北朝鲜的核项目感到愤怒的时候,中国官员曾经不事声张地中断对北朝鲜的能源援助,要求北朝鲜预付现款才向它销售商品。中国官员有时候不愿意提供粮食援助,并公开表示北朝鲜需要彻底的经济改革。”
  
  “但在金正日的死讯星期一宣布之后,中国政府对金正日大加赞美,简直要超过北朝鲜的宣传机器。一些学者表示,中国的这种做法反映出中国担心北朝鲜政权可能崩溃,因此需要扶持。...尽管从意识形态上说,中国共产党反对权力世袭,但北京几乎立即表示支持金正日的27岁的儿子金正恩接班。”
  
  *令人不自在的朋友*
  
  在形容北朝鲜跟中国的关系的时候,除了“不能太挑剔”的朋友之类的说法之外,还有“令人不自在的朋友”(amis encombrants)的说法。后一种说法来自法国新闻网站《89街》12月20日星期二发表的记者皮埃尔·阿斯基有关中国对金正日之死反应的报道:
  
  “世上有时候会有令人不自在的朋友。金正日的北朝鲜就是让中国不自在的朋友。”
  
  “但在微妙时刻,朋友毕竟是朋友。中国星期二力图显示坚决站在北朝鲜政权一边。这种支持也是一种对某些人、首先是对美国人的警告。那些人可能会忍不住要利用北朝鲜‘亲爱的指导者’的离去来促成平壤政权更迭。”
  
  “英文的官方报纸《中国日报》星期二就发出了这种明确无误的信息,其标题是“A friend’s departure”(一个朋友离去)。”
  
  “《中国日报》是面向外国读者、尤其是外交官的。因此,中国领导人试图向世人传达的信息就是,‘不要染指我的北朝鲜。’但在私下里,10多年来,中国领导人对北朝鲜的‘同志们’没有多少尊敬,因为他们不能理解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即威权之下的资本主义,他们喜欢更冒险的经济孤立、核武装、以及长久性的地区紧张的道路。”
  
  “但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北京一直没有抛弃平壤,反而提供至关重要的经济、军事和能源援助,让平壤政权得以存活下来。”
  
  *“唇齿相依”与“脚踩两只船”*
  
  北京60年来惯用“唇齿相依”和“鲜血凝成的友谊”来形容中国和北朝鲜的关系。然而,北京和平壤又常常貌合神离。
  
  在金正日去世之后,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最高领导层中央政治局常委成员无一例外、无一遗漏地前往北朝鲜驻北京大使馆吊唁,韩国主要报纸《朝鲜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崔有植对中国的这种在全世界看来是不同寻常的举动做出的解读是:“中共九常委均吊唁金正日 / 意在加强影响力。”
  
  《朝鲜日报》12月22日发表崔有植的分析报道说:
  
  “中国似乎还期待,能把金正日的去世当成一个机会。金正日常年游走于美中两个大国之间,中国只好被这种“脚踩两只船”式外交牵着鼻子走。虽然每年提供巨额经济援助,也不能确保对北韩的影响力。但金正日的去世可以为中国提供扩大对北韩影响力的机会。”
  
  *中美对金正日之死的反应*
  
  日本主要的工商报纸《产经新闻》12月22日发表驻北京记者川越一和驻华盛顿记者犬冢阳介联合署名的报道,把中国和美国对金正日之死的反应进行了对比:
  
  “21日上午,北京市中心地区的北朝鲜大使馆部署了严密的警戒,因为中国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前往那里吊唁金正日总书记去世。前一天,胡锦涛国家主席及其内定的接班人习近平副主席已经前往吊唁。在两天之内,中国最高领导层共产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9位成员全部到那里吊唁。”
  
  “这是极其不同寻常的特例。中国媒体报道说,胡主席在吊唁的时候表示中国支持(金正日的)接班人金正恩。”
  
  “在另外一方面,美国奥巴马政府在19日发表国务卿克林顿的声明。声明说,‘我们的挂念和祈祷与处于困境的北朝鲜人民在一起。’”
  
  “在一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死去之际,这种信息是奇妙的,因为其中没有赞美死者业绩的言辞。这大概是力图避免对‘无赖国家’的独裁领导人表示悼念之意。”
  
  “就与金正日之后的金正恩政权的距离而言,美中两国之间有如此这般的差别。”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422335.shtml

http://www.theglobeandmail.com/news/world/china-clings-to-its-north-korean-friend/article2282865/
 
中国女留学生在朝鲜的雷人见闻ZT

记得大学第一个假期回到家中,和高中老师同学聚会时说起的一句玩笑话,以后要去朝鲜的吧。当时随即笑答,是呀,应该是有机会的。没想到一句不经意的话尽在一年之后成了现实。
  
  每年我们国家都会有很多对外交流项目,大批中国学生和教师们通过出国留学(进修)项目得以出去见识一个更大的世界,学习对象国的先进文化或者独特之处,在日常生活中与不同国度、文化、宗教信仰的人们点点滴滴的相处,结下的深厚友谊才使得增进两国长久友谊之类的字眼不再空洞,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最朴实和简单的情感交流。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2010年度与朝鲜互换奖学金项目,我们来自11个国内高校的学生于4月8日搭乘高丽航空的航班前往那个总被人们抹上神秘色彩、坐落于朝鲜半岛以北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我们也和大多数民众一样,对于朝鲜国内的情况了解不多,会把流传于网络的纪录片当成教材来认识那个国家,如同当我们和周边亲朋好友说起将前往朝鲜的时候,得到最多的答案是“为什么会去那儿?”的疑惑和不理解。我们对于朝鲜的确是有太多的误解和猜测。当世界各国在日渐交流频繁,在这个世界在逐渐变小的今天,有一个国家、有一个一贯被我们称为“邻国友邦”的地方反而被我们遗忘在了灰暗角落里。
  
  正因为这样,我们获得的这次机会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我们有责任作为中国年轻一代人的眼睛去重新认识,亲身触摸与用心感受今天的朝鲜,还原她的本真,尽可能真实客观地把朝鲜介绍给大家。
  
  【空降朝鲜】
  
  经过三个多月的等待,我们终于接到了关于前往朝鲜的准确日期的通知。2010年度朝鲜政府互换奖学金留学人员派出时间为4月8日。
  
  得到消息后,随即又将两个行李箱里里外外整理了一遍。这回,将在朝鲜度过春夏秋三季,而朝鲜又全境多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一月各地平均气候为 -20℃~-40℃,为了保暖,我又格外带了一件大棉袄。行李一度超重,就连在机场安检时还不得不扔掉了两瓶洗发水和几个衣架。因为朝鲜物资极其贫乏之 说,我们每个人恨不得把所有生活必需品都给塞进箱子,尤其是女孩子,各件行李都是鼓囊囊的。虽然负责人已为我们把每人的行李重量从原来的30kg提升至了 40kg,可在首都机场安检大厅里,只见一堆人打开箱子,气喘吁吁、绞尽脑汁地互相均摊着行李。

  下午1点50分左右,开始登机。长长的乘客队伍中有不少朝鲜人,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与朝鲜人接触。他们大多身着深色正装,左胸前别着领袖像章,神色 严肃。能出国的朝鲜人无论在见识和财力上都是不可小视的,正如他们回国前在机场免税店大包小包的购买力。排队途中,一位较年长的朝鲜男人注意到了我们这个 学生团队,主动上来询问我们去朝鲜的目的,当他得知我们是赴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和金亨稷师范大学学习时,欣慰地笑了笑,并祝我们学习愉快。
  
  我们乘坐的飞机是高丽航空公司的。迎面站着高丽航空的空姐们,个个脸上白里透红,清秀自然、甜美亲切;机舱里的装饰有浓重的前苏联风味,喇叭里传来 悠长的朝鲜民族乐曲,瞬间,我们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飞机准时起飞,北京渐行渐远,被抛之身后的还有我们如今赖以生存的网络通信和熟悉便利的一切,而我们正 被带领着、以的速度进入朝鲜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飞行途中,穿着红色制服的空姐推着餐车送来了矿泉水、汽水、啤酒,以及丰盛的午餐盒饭,有罐头水果、火腿、米饭、牛肉、鸡肉、土豆。 两个小时的飞行后,广播里一遍遍播放着降落提示,形态各异的湖泊、酱红色的土壤、似野火烧尽后的田地渐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这就是朝鲜了吧。飞机落地, 在跑道上滑行,我们看到了更加真切的景象:田间耕作的农民、低矮楼房、写着大大“平壤”(朝鲜语)和悬挂着金日成头像的航站楼、老式货车等等。
  
  走下升降梯,真正踏上了朝鲜土地。空气格外清新,冷风瑟瑟。整个飞机场上除了刚下机的乘客外,就只有几位穿着款式相似、黑灰色和军绿色衣服的朝鲜男人。我仿佛走进了纪录片中,时空错乱、一时理不清头绪。

  等待行李是个痛苦的过程。机械化较落后的朝鲜给卸运行李带来了严重不便。虽然有行李皮带机,但总是需要两三个工作人员手动操控着进度,行李也需由人 工搬上搬下,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入境时接受的行李检查有些严苛,但又不是那么的井然有序。我的电脑被朝鲜军人仔细检查了几遍,部分同学的箱子被翻开查 看。他们并没有使用过多的设备,有的只是似乎饶有兴致地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了事。不过朝鲜人相当友好,不会带来太大的不愉快。我们瞥脚的朝 鲜语也不会令他们不耐烦,反而会更加友善地给予关照。

  过关后,我们被随即分了学校,上了不同的大巴。而我们的第一站却是同一处地方-金日成广场。来到朝鲜,也许无论是谁,必须遵循朝鲜的规矩,第一件事 便是参拜敬爱的领袖—金日成主席。当我们驱车到达金日成广场,天渐渐暗了下来,寒风呼啸。我们按要求排好两纵队,鞠躬、献花,不许高声说话和拍照。夜色 中,金日成铜像威严耸立。刚来朝鲜的我们从那一刻才开始真正认识到“领袖”“将军”在朝鲜人心里印记之深刻之特殊。随后,又去了位于中国大使馆附近的中国 抗美援朝英雄纪念碑,在保卫祖国和家乡战死在异国的勇士们面前宣誓、敬礼、献花。此时,天已全黑,室外低温让我们冻得有些站不住脚了。很快,我们坐上大 巴,驶往我们在朝鲜的住处。
  
  平壤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两旁灯火通明,一派繁荣景象,这是我们的第一印象,与之前的想象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坐在亮着水晶壁灯的日本老式大巴上好奇地东 张西望。也许我们都有同一个疑问,这是真实的朝鲜吗?为什么和网络上流传的纪录片里的朝鲜完全不一样?好在我们有充裕的时间慢慢来了解与体会。

  上新洞外国人宿舍位于大同江的支流普通江畔,平壤市市中心附近,离西城市场、牡丹市场、北塞商业街、凯旋门、地铁站都很近,可以说是很便利的生活区。

  外国人宿舍有一个较大的前院,院子里栽种着几棵叫不出名的大树和少许蔬菜,空地上会常停着小车,我们可以在收发室给值班人员打声招呼后,一般情况下 就能很快叫到出租车(在朝鲜叫出租车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穿过院子就能看到一栋八层楼房。我们金亨稷师范大学留学生、朝鲜同宿生、几位老师都住在这栋楼 里。每层有五间套房,每套配有两室一厨一卫。室内铺设地毯,冬天有地热、夏天会配发风扇,每人配有单人床、书桌、衣柜,有的房间还配有电视机、书柜等。配 置的确很齐全,比国内大学的宿舍宽敞,有时间的话还有条件自己做做饭,平日里热心的宿舍大妈会替我们打扫房间并照料我们的生活。

  那晚,刚到宿舍就遭遇停电,抹黑打开宿舍门的刹那来电,这就是我们住了大半年之久的宿舍门厅

  外面是阳台,却不敢站人,至于为什么,你猜?

  因为流传一种说法,阳台是重加上去的,不牢固,下雨常掉阳台。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呵呵。

  然而,在朝鲜生活当然也有很多不可言说的苦处。比如厕所、洗澡、打电话、自来水、供电等生活基本需求问题。可能是因为朝方重视中国留学生的生活状 况,自从我们在外国人宿舍住下,停电并不常见,只是有时候会来个措手不及,但很快又会再来电。我们在朝期间,大约在6月份的时候,遇到了一次持续时间较长 的电压不稳的情况。

我和三名同学的电脑不幸遭殃,电脑变压器被烧坏了。朝鲜人家不像国内每家每户都有热水器,可以随时洗上热水澡。在朝鲜,想洗个舒服的热 水澡就得去专门的公共澡堂。朝方组织我们留学生每星期乘车去一个名叫苍光院的澡堂洗一次。

平常如果想洗就得自己掏钱去澡堂洗,通常一次2美元。朝鲜会时不 时停水,所以每个房间的卫生间都配有一个大水桶,平时蓄满水以备不时之需。外国人宿舍只配有一台可以供我们使用的电话,设在六层且只能接听。我们会与国内 家人事先约好时间。可是电话会经常出故障,国内家人朋友会常抱怨无法打进来,而电话费却已花去一大半。

  外国人宿舍还配有免费为我们提供食物的食堂。另外还有美容厅(女士)、理发厅(男士),台球厅、乒乓球室、饭店,这些当然是要付费的,而且还不便宜 呢。我们上午的课常常上到一点多,所以乘车回到宿舍的时候早已饥肠辘辘了。我们在来朝鲜的初期,常会以最快的速度冲向食堂占座,等大家都适应了这种生活节 奏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百米冲刺“争抢”的情形了。

  食堂早中晚会有漂亮的服务员姐姐按时为我们提供食物。每人拿到一个大托盘,盘子上已摆好了三四道用白色 小碟子装好的菜,以及饭碗、汤碗、铁筷、铁勺。饭菜分量少且少油水,以冷食为主。初到朝鲜,我们的肠胃都有些难以适应。可几个月下来,大家也都不再抱怨 了。平时也会以自己做饭、煮面或者去饭店吃等方式来调剂一下生活。
  
  宿舍卫生间的使用方法:平日有自来水时,水会自动蓄入蓝色大桶中(巨大无比的桶,可容下一个成年人)。洗手池里的水是不会随着下水管走的,那只是摆设而已。马桶没有冲水系统,只能便后自己拿瓢舀蓝色大桶中的水冲厕所,为了不堵厕所,所有便纸也是不允许仍入马桶的。这就是这儿的生活规则,我们必须遵守。时间是个奇怪的东西,它可以慢慢改变你,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在面对这些不便时已能应对自如,反而回国后有那么几天不适应,那当然这是后话了。

  在朝鲜没有办法上网,平日只能用书籍、电影来娱乐消遣。我们在大使馆教育组的帮助下建起了图书室,并且每个星期都会收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从国内寄 来的各类杂志、报纸,虽然收到的时候,新闻不再新,但我们对于能从中得知国内、国际的近况已是感激流涕了。

   图书室里的书籍涵盖面真是广,哲学、历史、律 法、时尚、言情无所不包。其中有一大部分是上了年头的书,泛黄的、褶皱的、散页的都有,翻看起来颇有味道。每到图书室开放的时间,我们都会选择挤在小小的 图书室里汲取养分,或干脆借阅几本喜欢的书或杂志带回房间。
  外国人宿舍见证了我们这大半年的变化。她就是我们在朝鲜的家。虽然不够精致,但朴实之间美不胜收。尤其是夜里,躺在床上,可以听到河畔的虫鸣鸟语,微风拂过,像妈妈轻柔道声晚安在耳旁,心里格外安宁,梳理着一天的心情和收获以及心底深深的想念。

  【北塞商业街】

  从外国人宿舍大门出去左转,直走,穿过一座天桥就算进入北塞了。北塞在平壤市算是数一数二的集高档住宅、购物、饮食、文化为一体的富裕区了。

  几大栋十八层左右的住宅,虽然整个大楼表面只是用水泥简单煳了几层,远处看过去黑黑洞洞的,但是这的确就是朝鲜“富人区”了。密密麻麻,几大栋错落 有致,住宅还配有专门的体育场、供人乘凉休闲的小型公园,附近还有书店、健身房、电影院、照相馆等设施。当然,我们不能把它们想象成我们自己心目中的样 子。它们没有单纯的破旧与高档之分,有的只是朝鲜这个国家赋予它们的特色和风味。

  北塞商业街上的餐馆和商店已被我们摸得门儿清了。哪家鸡腿好吃、哪家泡菜炒饭好吃、哪家能很容易地把钱找开(在朝鲜商店最尴尬的事情是结账的时候常 常没有零钱可以找给你。这时,各个商店各有招数。有的打欠条、有的凑一大堆各国硬币、有的以商品代替零钱、有的则干脆不卖了)、哪家吃肉或者蔬菜最实惠等 等是我们平时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我们常去的几家有黎明餐馆、明兴餐馆、民族餐馆,还有一家叫凯旋的朝币餐馆(以朝鲜货币付账)。虽然他们各家的菜单都大 同小异,但味道却是需要耐心区分,找出最适合自己口味的。品尝朝鲜美食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课余生活。

  我们大量的生活用品和食品是需要在北塞购置的。北塞没有大规模的百货商场,但基本生活用品都可以在这儿找到,只是需要耐心地一家家、一个个货柜地找 寻。这里大部分是需要用外币来购买的,所以价格可不便宜。一盒新加坡产的900ml牛奶标价为250,即2.5 美。奥利奥饼干要价5美;中国产旺旺雪饼要价竟需要 2 美,大部分是进口货,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日本为主要进口地。

  如之前《环球时报》登过的一条新闻中所说,北塞商业街的外币店里能买到许多国际名牌,如兰蔻、迪奥、资生堂、CK、施奈尔等。前来购买的朝鲜人络绎 不绝,手里攥着的都是美、欧元大面值的现金。北塞商业街上能见到许多赶时髦的朝鲜人,他们的穿着与周边大多数民众不同,明显挣脱了朝鲜人的穿衣逻辑,也算 是朝鲜街头一处亮丽的风景。
  
  如果哪天朝鲜大方地将自己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我想,市中心凯旋门附近的北塞一定是一大关注点。那时,我们会透过眼前的北塞,依稀看到我们的20岁生日PARTY,我们在朝鲜留下的青春岁月。
 
  【朝鲜集市】
  
  初到朝鲜需要购置大量的生活用品,老师在介绍完北塞后,又特别提到了几个当地的市场。我们住处附近有西城市场、牡丹市场。牡丹市场不太欢迎外国人, 所以我们很少去那儿,我也只是从大门口经常经过而已。从外面看进去,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很热闹的样子。西城市场门口虽然也会有带着红袖章的人看守,但 基本上进去时不会遇上麻烦。于是我们更多的会选择去西城市场购买水果、蔬菜以及其他生活用品。
  
  西城市场对面有一个儿童游乐场。里头有滑滑梯、跷跷板、单杠等一系列简单的儿童游戏设施,进市场之前,妈妈们可以把孩子安放在游乐场里,然后再进市 场购置商品。累了、渴了,市场旁边还有几家清凉食品店,卖自制刨冰、冰激凌、凉开水等等。那家卖刨冰的店门口一直排着长队。刨冰是用一个铁制托盘盛着,顾 客蹲在路边吃完再将托盘还给店员,只见顾客络绎不绝,可见这家味道还不错。

  穿过标着“西城市场”四个大字的大门,右手边是并排的几栋居民楼房,左手边有五扇门,其中四扇是市场四个不同区域的入口。从外往里看,分别是停车场、杂货区、建材区、工业品区、食品区。
  
  骑自行车来市场买东西的人可以把自行车推进第一扇小门,里头有一个专门的车棚可供停车。从第二扇大门进去只见五六大纵排的售货员穿着统一,面对各自 的摊位紧挨着坐着,他们以中老年妇女为主。每个摊位大多只有小学生课桌面那么大,上面摆满了各色各样的等待出售的商品,每样商品的数量不多,大多是中国制 造,然而价格却比国内要高出一倍多。
 
  【朝鲜集市】
  
  初到朝鲜需要购置大量的生活用品,老师在介绍完北塞后,又特别提到了几个当地的市场。我们住处附近有西城市场、牡丹市场。牡丹市场不太欢迎外国人, 所以我们很少去那儿,我也只是从大门口经常经过而已。从外面看进去,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很热闹的样子。西城市场门口虽然也会有带着红袖章的人看守,但 基本上进去时不会遇上麻烦。于是我们更多的会选择去西城市场购买水果、蔬菜以及其他生活用品。
  
  西城市场对面有一个儿童游乐场。里头有滑滑梯、跷跷板、单杠等一系列简单的儿童游戏设施,进市场之前,妈妈们可以把孩子安放在游乐场里,然后再进市 场购置商品。累了、渴了,市场旁边还有几家清凉食品店,卖自制刨冰、冰激凌、凉开水等等。那家卖刨冰的店门口一直排着长队。刨冰是用一个铁制托盘盛着,顾 客蹲在路边吃完再将托盘还给店员,只见顾客络绎不绝,可见这家味道还不错。

  市场门口,这里是本地人用朝币交易采购的地方,而外国人要凭运气才能进入。

  穿过标着“西城市场”四个大字的大门,右手边是并排的几栋居民楼房,左手边有五扇门,其中四扇是市场四个不同区域的入口。从外往里看,分别是停车场、杂货区、建材区、工业品区、食品区。
  
  骑自行车来市场买东西的人可以把自行车推进第一扇小门,里头有一个专门的车棚可供停车。从第二扇大门进去只见五六大纵排的售货员穿着统一,面对各自 的摊位紧挨着坐着,他们以中老年妇女为主。每个摊位大多只有小学生课桌面那么大,上面摆满了各色各样的等待出售的商品,每样商品的数量不多,大多是中国制 造,然而价格却比国内要高出一倍多。

  和在北塞的外币店购物相比,朝鲜当地人的市场当然不会有那般的优质环境,没有空调、没有漂亮的服务员姐姐、没有太多令人放心的商品、没有喷着香水穿 着前卫的有钱人。可是只有在当地人的市场才能体会到这个国家的人民真正的生活方式。脱下牛仔裤、使用他们的货币,说着他们的语言的时候,才能有机会贴近他 们、和他们真正交流。

  当在一摊蔬菜瓜果面前和他们说笑的时候,你会忘记从别人嘴里听来的、在各种媒体世界里描述的朝鲜人,所看见的只是眼前这位和我们一样 会用尽自己的劳力和智慧赚取生活所需的平民百姓。

  【苍光院】

  谢天谢地,朝方为我们安排了一处洗澡的地方,每个星期六专车去一次。虽说一周只有一次,但总好过洗不了热水澡。我们必须理解,也必须习惯。 这个地方叫苍光院,我们可以理解为澡堂,但它的功能又远远超过了普通澡堂。由一层进去缴费,把鞋脱了交给工作人员保管,再换上她们递上的不合脚的大拖鞋,才能允许进到里头去。
  
  苍光院一共有四层。一层有美容室,从门口经过有很大一股烫发水的气味,以及男士理发室,游泳馆。二层就是女用浴室。我们女生就安排在这一层。楼上一层则都是男用浴室。
  
  最上面一层很有意思,有单人浴室、家庭浴室、按摩室。 上到二楼,穿过粉色长廊,进到一间公共浴室。门口的工作人员发给每人一把更衣柜的钥匙。更衣室的尽头,由一扇小门进去便是浴室了。朝鲜的浴室均有汗蒸与湿蒸室,南方的同学基本上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设施。除去五六个普通的淋浴喷头,其余的是需要由手持着喷头、坐在一张小塑料凳上。一开始,很不习惯,不过渐渐模仿朝鲜人的洗澡方式,几个月下来竟开始觉得站着洗澡是一件相当累人的事情。
  
  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个星期才能洗一次澡的缘故,要知道把一个星期积攒下来的污垢给搓下来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苍光院附近有一家旅店,可以兑换外币、寄信、打国际长途。所以周六下午洗澡、打电话、寄信成了我们主要生活内容之一。

  可是由于苍光院七八月份的时候,停止了热水供应(朝鲜人夏天就洗冷水澡,并且对大夏天洗热水澡的我们表示很诧异),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四处找地方洗澡,最后定在了一家位于北塞的健身房。那儿的一次费用为2美元,澡堂很小、很闷。因为是健身房附带的澡堂,来洗澡的人不是那么多,我们可以尽情地洗上一下午。 直到九月,苍光院又重新开始了热水的供应。我们又开始了每星期集体乘大巴去洗澡一次的日子。

  【开学】

  4月12日,迎来了我们在朝鲜上学的第一天。 早上七点三十五分左右,我们穿着正装、乘坐朝方为我们安排的大巴前往金亨稷师范大学。金亨稷师范大学(Kim Hyong Jik University of Education)成立于1948年,原名为平壤第一师范大学,于1975年改为金亨稷师范大学。金亨稷先生是朝鲜的抗日民族英雄、金日成主席的父亲。金亨稷师范大学在朝鲜的地位可以说仅次于金日成综合大学和金策工业大学。她是专门培养教师的大学,大部分毕业生会被分配到教师的岗位上。

  大巴驶入师大的大门,门口站岗的小兵一身黄色粗布军装,头戴一顶别着红星的小帽,瘦削得颧骨突出,却目光迥然、精神抖擞。大门进去,两旁分别是手球场和足球场,场上铺的都是沙砾,只有一小片草地,一个大妈正蹲在草地上用手将杂草一根根地拔除。车拐个弯,在一栋五层高的灰色教学楼前停住了。教学楼正中间悬挂着金日成主席的大幅照片,下边一行“伟大的金日成主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标语赫然在目。

  我们被领进了二楼的一间会客厅里。简单的开学典礼将在这间屋里举行。开学典礼上,我们见到了师大的老校长,一位德高望重、穿着十分讲究的女校长,当听说她是金正日将军的前妻时,不得不更加肃然起敬。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师大的历史发展等基本情况。

  师范是在金日成指示下建校的,当时是朝鲜专门培养教员的地方。随着多年的发展,校园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培养的人才也渐渐多元起来。她说学校很重视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学校和老师们都会尽心尽力,但是学习关键是要靠自己,希望大家能在朝鲜的学习期间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国。随后辅导员、教研室科长都发了言,主要是在朝注意事项。我们被分别领到了三楼的两个教室,“这里就是你们以后上课的地方了”老师宣布。
  
  我们的教室因为学生较少显得比较空旷。三排桌椅整齐摆放,小小的木制讲台旁有一架棕色风琴,我一下儿想起了我们90年代的小学音乐教室,不由地上前摸了一下儿琴键。忽然发现教室正前方的墙壁上挂着金日成和金正日的头像。“你会发现从各个角度看,他们都在盯着你,监督你的学习”一位在这儿已经学习了一年的学生这样介绍,让人不禁打了一个寒战。从教室的窗户向外看出去能瞧见师大围墙外的大马路。两条电车轨道占去了马路的二分之一。

  咣当咣当的电车驶过去,载满了匆匆忙忙赶着上班上学的朝鲜人。远处,朝鲜民居鳞次栉比,望不到尽头,只发现家家户户都爱在阳台上插上几株鲜艳的盆栽花草,尤其是毗邻马路而居的高楼居民。 临走我们领到了七本教材,分别是朝鲜语会话Ⅰ、会话Ⅱ、朝鲜语讲读、朝鲜语语法、朝鲜地理、朝鲜文化史、朝鲜民俗。
  
  课本的印刷设计像极了我们父母亲那一辈人学生时代使用的书。翻开来看,字迹密密麻麻且不是很清晰,更别说彩页彩图了。书皮是整幅黄蓝绿色的彩纸,很薄,极容易破损。每本书在封面上印有“留学生用”,书名是由黑色软笔书写的朝鲜语,下方标有金亨稷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出版时间,最近的是主体98年,即2009年。 朝鲜的学习生活即将全面开始。我们战战兢兢中又充满了期待。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12636826
 
中国留学生:朝方称金日成帮中国打赢抗战

一群中国留学生进入全世界最神秘、最封闭的国家,和他们的异国同学分享“最幸福的”生活。

或多或少带给朝鲜学生们一些外部世界的气息之余,每个留朝的中国学生也都体验到从未经历的生活。

  朝鲜学生会自动回避外部世界话题

  “我梦见了伟大领袖金将军!”

  北大韩语系毕业生白潇祎回想起自己5年多以前留学朝鲜的生活,记忆最深刻的场景就是朝鲜同宿生吉雪景有一天早晨起床,激动地讲述自己的“幸福梦境”。

  吉雪景说:“在梦里,伟大领袖给了我最好的指引,我们的研究难题就要攻克啦!”白潇祎永远也忘不了吉雪景谈到这个梦时的样子,“那感觉简直好像见到了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几个月后,2006年10月,朝鲜在咸镜北道的丰溪里地区完成了第一次核试验,举世震惊。中国驻朝使馆召集中国留学生们反复开会安抚,但也要求大家在宿舍里贮藏水和泡面,以备形势紧张不时之需。

  白潇祎的惊恐更多了一层,因为她还清晰地记得同宿生吉雪景的“伟大领袖梦”。吉雪景的父亲是朝鲜的一名科学家,她自己也从事核物理相关领域的研究。

  整个朝鲜有两所大学接待中国留学生:金日成综合大学和金亨稷师范大学。金亨稷是金日成父亲的名字。每批中国留学生的宿舍里,都会被安排数量不等的朝鲜同宿生与他们做室友。

  此前一年多,白潇祎和另外五十余名中国学生一起来到平壤,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朝鲜公派留学项目。留学基金委的项目基本上是8-10个月,但中国留学生想跟本地人交朋友并不容易。白潇祎记得,有一次坐地铁时看到一位老奶奶背着很重的包,她和另外一名中国留学生就主动上去提出帮忙,老奶奶被吓跑了。

  中国学生的活动是完全自由的。“出去完全没有人陪同。他们知道你不会做什么坏事,也不敢做。”赵嵩(化名)非常有把握地表示。

  赵嵩是北京某高校韩语系学生,他于2011年4月到10月在朝鲜留学。他说:“这些朝鲜同宿生学生都不是普通人,多数家庭根红苗正。”

  多数中国留学生只跟同宿生聊聊语言问题,赵嵩则不一样,他有时也会有意地试图探讨些更深入的话题,比如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但他身边的朝鲜同学往往会自动回避掉这样的谈话。

  回避的方式有点好笑。“他们经常说,要出去打个电话,但走了就再也不回来了。”

  回国以后,白潇祎几次试图给吉雪景、莲花等同宿生写信,有时也托人带信过去。但从来没有收到过她们的回信,“人都像是消失了一样”。

  “打倒美帝”的标语随处可见

  飞机降落后,在去往学校的路上,白潇祎就不争气地开始掉眼泪。在她眼里,整个平壤似乎蒙着一层灰罩,没有一栋建筑是鲜亮的。

  到了学校之后,慢慢的,白潇祎开始觉得这里的人还不错。“他们人都挺朴实的,而且没什么心眼。”她甚至发现,一名叫“莲花”的同宿生特别美,“像韩国电影明星”。

  赵嵩的感触是,朝鲜人的生活并不压抑。身边很多朝鲜人的性格都开朗昂扬,“好像什么事儿都难不倒他们,国家给分配东西吃,活得无忧无虑”。

  中国学生的记忆里,多数朝鲜同宿生骄傲、自尊,但也彬彬有礼。“零食送给他们吃,他们会开心地吃一点,”白潇祎说,“不会多拿,不会主动问你要,更不会趁你不在的时候吃”,赵嵩说。他的同学经常会自豪地对他讲,多亏伟大领袖金将军,给了朝鲜人民幸福的生活。

  领袖创造了一切的幸福和美好,但如果还有不够好的地方,比如物资匮乏,朝鲜学生会郑重地告诉中国人,那归根到底一定是因为“美帝国主义的伤害”。平壤街头,“打倒美帝”、“一心团结,保卫祖国”的标语依然随处可见。

  为了跟朝鲜师生搞好关系,中国留学生们往往会准备一些礼物。白潇祎给女生准备了一些小丝巾。她的一个同学给关系亲近的老师送了一条电热毯,她记得,拿到电热毯时,那位老师感动得眼圈都红了。

  赵嵩则向朝鲜同宿生们推荐美剧《天桥风云》。这是美国一个关于时装设计的真人秀节目,由超级名模海蒂·克鲁姆担任主持人。“我告诉他们,西方的时尚就是这样的。他们很惊奇地说,这有什么好,还不如我们穿的好看呢!”回忆到这里,赵嵩笑了起来。

  除了《阿凡达》这样的美国大片、张东健主演的韩剧,他还在电脑硬盘里存放了不少日本AV。“他们当然不会直接索要,但会比较明确地暗示说,‘把你所有的电影都给我,所有的!’”

  赵嵩觉得尤其有趣的是,这些平日里严肃正经的男生,此时都变得像小孩子一般,“挺幼稚的”。“现在男女生走路可以牵手了,以前牵手都不行。婚前性行为应该是基本没有的,各种商场、市场,也都没有见到卖安全套的。”

  同宿生们拷贝了赵嵩“所有的”电影之后,过些天,有的人见了他眼神有些躲闪;有的人则理直气壮地告诉他,有些电影不好,已经删除了。

  朝鲜历史书写着“人类起源于朝鲜半岛”

  白潇祎来到朝鲜之前从不知道,世界上有一种花叫做“金日成花”,还有一种花叫做“金正日花”。前者是大红色的,后者是紫红色的。“金日成花比较美一点。”她想了想说。

  中国留学生被分为两个班级,与来自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蒙古、越南等国家的留学生一起单独授课。课堂上并没有朝鲜学生。

  虽然相貌本身差别不大,但要分辨朝鲜学生和中国学生相当容易。朝鲜学生都是白蓝制服,而且人人佩戴领袖徽章。除了戴徽章,牛仔裤也是这个国家里最明显的“异域特质”。学校附近,纠察风气的警察已经练就出了老练的眼光,基本能分辨谁是外国人,对他们的“仪容仪表”不做要求。男留学生的长发、女留学生的背心,都被朝鲜人宽容了。“附近的外国人多,他们见惯不怪。”

  具体的课程以语言课为主,包括听力、精读、泛读、语法、写作,还有简单的历史和朝鲜文化课。白潇祎记得历史书上写着,“人类起源于朝鲜半岛”,讲“伟大领袖诞生记”的课文则用了很大的篇幅讲述领袖诞生前的天象。“还有一次看到电视节目说,地道战和地雷战战术是伟大领袖金日成将军发明的。”

  平壤的建筑多是灰蒙蒙的,但天空瓦蓝。街上贴满了标语和宣传画,除了领袖画像,士兵和医护人员的形象也很常见。街面宽敞干净,汽车并不多,人们等候公交时会很有秩序地排队。

  北京语言大学韩语系的贾志杭留学朝鲜期间在金亨稷师范大学上课。他记得在2010年朝鲜国庆前,学校的音乐老师安排了中国留学生演唱歌颂领袖的“朝鲜红歌”。有的中国学生态度不够积极,这让音乐老师相当恼火。“我们的领袖曾帮助你们中国打赢了抗日战争呢!”

  《潜伏》和《亮剑》吸引大量朝鲜观众

  课业之余,白潇祎最爱的地方是动物园和游乐场。50朝币就可以坐一次过山车。2006年朝鲜还没有实施货币改革,官方汇率中,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12朝币,但在黑市上,1元人民币可以换到高达300多朝币。50朝币的过山车换成人民币只要几毛钱,“超值”。

  或者她也喊上其他的中国留学生一起去高丽饭店顶层的旋转餐厅“包场”,只要150元人民币就够两个人吃一顿。

  赵嵩偶尔在学校里看看朝鲜的电视。“能收到的电视台一共有三个,专播革命思想内容的叫朝鲜中央电视台,只有周末才播的叫万寿台电视台,还有一个频道只有到了大型节假日才播放,名字……我已经忘记了。”


  最吸引赵嵩的电视台是万寿台,这个台会有国际新闻播报。

  每周六、日晚上8点,万寿台会播放中国电视剧。《潜伏》和《亮剑》吸引大量朝鲜观众的同时,也让中国留学生找到了回家的感觉。甚至偶尔还有中国的电影播放,包括《英雄》、《叶问》等等。“古代的有,近现代革命题材的有,但当代的基本就没啦。”

  赵嵩还发现,街上还有那种小亭子,兜售朝鲜木兰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本国或苏联老电影碟片,一般就是几百到几千朝币。条件比较好的平壤家庭都会有一台DVD。

  如果中国学生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用自己的电脑播放带来的电影,“意志坚定”的朝鲜学生会主动走开。但白潇祎发现,不少家庭条件好的同宿生会自己带来DVD机或者电脑,有人会躲在被窝里悄悄地看韩剧!

  在朝鲜,每名中国公派留学生可以获得中方每月250美元、朝方每月40欧元的补助。“地铁差不多是人民币两分钱一次,雪糕换成人民币也不到1元。”赵嵩说。

  大家的主要花费是打电话。国际长途必须去通讯局或者高丽饭店,费用大约是每分钟13元人民币。贾志杭曾经一口气打了3个电话,结果结账时,发现电话费高达78美元!

  赵嵩留学期间,一名金亨稷师范大学的学生在市场上拍照,拍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可能算损害了朝鲜人民形象吧”,被保安队带走了,还没收了相机,直到使馆出面才将人带了回来。这可能算是当年最大的一起事故。

  回国后留学生对世界感觉陌生

  年轻人聚集的地方,爱情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学生之间的感情并不罕见,赵嵩觉得真正难得的是,同届一名来自中国南方的女孩,与一名朝鲜同宿生之间的“好感”。

  这对中朝年轻人之间的“好感”和“暧昧”在留学生之间几乎是公开的。朝鲜男生也会偷偷给中国女孩买些吃的东西——这是这样的环境里最朴素和最好的表白方式。“但是大家都知道他们不会有结果。”赵嵩说,“他们就保持着这种关系,始终也没有越轨的行为,甚至可能一个吻都没有……也挺好的。”

  白潇祎清楚地记得,她回到北京是在2006年12月29日。妈妈来接她的时候,递过来一部手机说,快给你的好朋友们发个短信,通告下你回来了吧。白潇祎开心地接了过来,“是一部松下的翻盖手机,但我想了想,我好像已经不知道怎么发短信了!”

  从3月到12月,白潇祎突然发现,9个月与互联网的隔离使这个世界陌生了很多。比如,同学们都在玩一个叫“校内”的东西。走之前她也听过,但那究竟是做什么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贾志杭清清楚楚地记得,2011年10月19日,同学们回到了北京。飞机降落时,他和朋友们在机舱里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贾志杭回到北京后,有时安静下来,还会常常想起送别的那个夜晚。曾经对中国学生唱朝鲜红歌不积极颇为恼怒的音乐老师,出人意料地流下了眼泪。

  大家安慰他说,我们还会再见的。这个看上去年纪有60岁、但实际上只有40岁的男人喝了不少的酒。他带着脸上的泪滴说:“恐怕见不到啦!”

  不想回国后仅仅两个月,之前还在接受人潮欢呼的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去世了。朝鲜停止了一切对外交流活动,中朝边境的旅行团也停止了运转。贾志杭觉得,那个音乐老师,可能真的见不到了。

  时报综合《南方周末》报道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