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4-07-25
- 消息
- 33,823
- 荣誉分数
- 375
- 声望点数
- 243
加国骗子横行 十大最新骗术 华裔成目标
2012-01-05 09:08 来源: 明报
收到电子邮件别乱点连结 十大骗术半数有关网络
收到电子邮件别乱点连结,十大骗术半数有关网络,
巴沙克雷塔(咪前)公布卑诗省民面对的「十大诈骗」手法,称骗徒利用经济不佳时刻,以及捕捉市民心理骗取金钱。(萧良文摄)
(明报)卑诗商誉局(BBB)等叁个反诈骗团体,昨日联同温市警方公布去年「十大骗术」,称去年收到逾100万个省民疑受骗投诉电话,包括华裔新移民在内市民成为行骗对象。值得注意的是,十种手法中有五种透过网路进行,包括投诉增长最快的「伪冒大公司的邮件钓鱼式攻击」。
卑诗商誉局主席巴沙克雷塔(Lynda Pasacreta)昨日联同卑诗消费者保护局执法主管努拉尼(Shahid Noorani)、卑诗防止罪案组行政主管辛克莱(Carolyn Sinclair),以及温市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组警长朱镇波向传媒讲述骗术详情。
巴沙克雷塔表示,市民面对的「十大骗术」,排头位是「伪冒大公司进行钓鱼式攻击」。骗徒假冒有信誉的公司,透过电子邮件、电话简讯、假冒网站等,骗取市民的个人资料。当事主依照邮件指示点按连结,就会被带到一个非常逼真的假网站,要求事主填写银行资料、社会保险号码、联络电话等个人资讯;有些连结甚至会自动下载木马病毒,侵入事主的电脑。这类骗术的投诉数目是去年上升较快,相信也是今年热门骗术之一。
第二位是「市民借贷时,被骗预缴费」。骗徒透过互联网,刊登借贷款项5000元至10万元不等的广告,在事主「上钓」后,要求事主透过网上登记和预先缴付一些费用。当事主付款后,却未收到借贷款项。
第叁位是「市民卖金时,被骗取黄金」。商誉局在1912年成立,当时黄金价格每安士约19元,现时黄金价飙升至每盎司1735元。骗徒乘机成立不道德公司「淘金」,诱事主以邮寄方式将黄金寄往该公司。公司其后称收不到事主寄出的黄金,或称事主寄出的黄金重量,较事主所秤的实际重量为轻,藉此骗黄金或金钱。
第四位是「长者被假扮亲友的骗徒骗金钱」的旧手法。
第五位是「节省能源产品货不对办」。骗徒藉「聪明电表」推出,部分人会担心电费增加,以150元至250元推销报称可节省能源40%的电器产品,市民购入后才发觉货不对办。
第六位是「拍门硬销产品」。骗徒登门兜售如吸尘机等产品,或推销维修屋顶工程时,软硬兼施向事主施压。当事主购买产品或接受维修工程后,发觉产品或服务有问题。
第七位是「假称电脑中毒行骗」。骗徒以「飞线方法」在国外打出电话,但接听者却可以看到是本地电话号码。骗徒称他是美国「微软」或其他大公司职员,称事主电脑「中毒」,要求事主开启电脑,依照提示下载某些软件,骗徒这时入侵和利用程式干扰事主电脑。沙克雷塔引述骑警资料称,事主因此被骗由35元至470元不等的「维修费」。
第八位「网上锁匠骗收费」骗术。骗徒透过网路广告,佯称在素里设立锁匙维修公司接生意,当事主发现该公司收费过高或服务质素差,投诉时按地址却找不到该公司。
「一分拍卖」诈骗新品种
第九位是「一分拍卖」骗术。不法公司在网上设立拍卖活动,以一些知名产品为诱饵,称市民可以用少于一元的价钱,取得竞标权。但这些竞标权通常一次就要买一百个,而这些公司赚的就是这些「竞标费」。公司要求事主填写个人银行户口或信用卡资料缴交登记费等,以便设立参与拍卖户口,但其后纵使没有得标,也会依据竞标次数向事主收费。她说,商誉局去年收到类似投诉约1030个,事主被无理收取的款项由150元至400元不等。
第十位是「社交网站广告」骗术,骗徒在社交网站等骗市民购买最新软件以骗财。骗徒透过脸书与Twitter等社交网站,张贴广告或对市主直接发出讯息,宣传一些骗人的「在家工作机会」、「免费产品试用机会」等,甚至侵入事主的浏览器,让事主在不知情之下,在自己的网页张贴恶意连结。骗徒在家中设立办公室,在社交和脸书( Facebook )等流行网站上刊登广告。当市民上网时,即弹出市民的防止病毒电脑软件已经过时信息,要求市民即时更生防毒软件。其实防毒软件没有问题,但市民信以为真,购买软件后才发觉被骗。
警方删截骗徒银行帐户奏效 电脑中毒骗案减
朱镇波指出「市民卖金被骗金钱」是警方处理其中一类骗案。(萧良文摄)
温市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组警长朱镇波在「十大骗术」记者会表示,警方去年调查的诈骗案,以「市民卖金被骗金钱」、「长者被假冒亲友骗徒骗钱」和「电脑中毒」为多。其中「电脑中毒」骗案被警方使出「杀手」截断骗徒户口的「财路」,令相关骗案数字减少。
他举例称,居住加拿大东岸的事主,将珠宝卖给一间公司后怀疑受骗,向该公司提出投诉,才获悉该公司是设立在温市。警方接获投诉后,按地址到市中心调查,只寻获邮递信箱,不是公司。
至于「长者金钱被假冒亲友骗徒骗钱」案件,他称,友人曾接获亲友电邮称在外地遇上麻烦需要金钱支援,要求匯款「救人」;他获悉后告诉友人,应该是其电脑被骗徒入侵,骗徒获得其亲友的电邮后,发出电邮骗财。友人获悉后才没有受骗。
他补充说,警方去年深入调查「电脑中毒」骗案,获悉其中有些骗徒是来自印度等地。若透过国际刑警协助也需要用半年至一年时间。他称,骗徒骗取他人金钱,是利用银行户口自动转账获取。警方最新的处理手法,是向银行提出证据,删除骗徒获取不法金钱的户口,这方法颇为有效,相关骗案数字已经减少。
越洋「中奖骗财」 中国官员来加交流「防骗」心得
卑诗商誉局公布「十大诈骗」手法时指出,中国诈骗问题受当地政府关注,其中包括减肥的不实广告或「中奖」骗财等,当地政府不时派出官员前来「取经」。
卑诗商誉局主席巴沙克雷塔(Lynda Pasacreta)昨日表示,中国的诈骗问题导致市民被骗损失金钱的问题,情况与其他国家如尼日利亚或印度等国家同样严重。她说,当地政府已建立保护市民消费权益条例,但面对骗徒和公司以不道德行为骗取市民金钱等问题,似乎无能为力。
她说,当地较为普遍的投诉,是减肥公司刊登广告内容失实外,减肥公司称可派发产品让消费者免费试用,其后却以诸多理由向消费者收费等。另外当地有骗徒越洋致电本地华裔,称事主中了彩票骗取金钱等。 www.
她表示,商誉局不是政府机构,是民间组织,以保护消费者为首要任务,并监察商业机构的信誉和产品质素,以及其刊登的广告等。
她称,中国上海和北京等省市政府官员或财务人员,亦有前来本地与商誉局职员交流,期望能够将商誉局的运作经验应用于当地。
2012骗徒 最爱埋伏网路
BBB主席庞琳达表示,「伪冒品牌」(Brand Spoofing)在10大诈骗趋势中排首位。(记者朱冠华 摄影)
(世界日报)诈骗手法推陈出新,令人防不慎防,2012年骗徒又会使用哪些技俩,诱使无辜大众上钩?卑诗优良商业局(BBB)4日公布本年度10大诈骗趋势,其中网路仍是诈骗者最喜欢使用的媒介,诸如网路「钓鱼」或是恶劣网拍,民众不可不防。
2012年10大诈骗手法趋势仍是新旧并存,较为传统的手法包括∶「借贷预缴手续费」、「上门硬性推销」、「针对耆老骗钱」等,但利用网路的诈骗已成为主流,包括∶「网路钓鱼」、「假清病毒真诈财」、「恶质网路竞标」等针对网路族的诈骗手法,且相当容易引人入陷阱。
BBB主席庞琳达(Lynda Pasacreta)表示,在诸多诈骗手法中,属於网路钓鱼手法之一的「伪冒品牌」(Brand Spoofing),在10大诈骗趋势中居於首位,骗徒仿造正牌公司商标或是信件格式,寄送几可乱真的电邮给网民,要求受信者填写个人资料回函以提供服务,不知情者就会填写姓名、生日以至信用卡号码,结果成为伪造证件或是信用卡的受害人。
温市警局金融罪案科警官朱镇波指出,部分钓鱼信件还会附上木马程式,只要打开信件,受信者电邮立即遭到感染,自动发送病毒电邮给亲朋好友,因此警方建议看到此类信件,最好的方式就是立刻删除。
另一项与网路有关的诈骗手法,是利用网路进行「一元竞标」(Penny Auctions)。不肖商人在网路上刊登诸如∶「一元买到iPad 2」等讯息,吸引网民开设帐户并提供信用卡号码竞标,实际上这些货物根本就不可能标到,但受害者仍须付出标价,部分更恶劣的网站是即使网民竞标失败,仍须缴交逾百元「登入费」,且受害者登记时已经提供卡号,所以毫无反抗馀地,只能任人宰割。 加拿大家园,www.
另一种网路诈骗则是透过「脸书」( Facebook )或是「推特」(Twitter)为媒介,歹徒先以各种吸引人的标题,如「工作机会」或是「女星艳照」等制作有电脑病毒的假连结,不知情者点击後,立刻成为另一个散播病毒的「宿主」,最终造成「成千上万」的受害者。
稍早更有歹徒在脸书内制作假连结,网民点击後却出现另一个脸书首页,并要使用者登入,如果网民未察觉不妥并登入,歹徒即可取得电邮和密码等登入讯息,堂而皇之的取得受害者所有个人资料。但此类诈骗有诸多破绽,例如看起来像脸书首页,但连结却非「www.facebook.com」,因此只要多加留意,即可避免坠入歹徒陷阱。(相关报导见B1)
黄金诈骗多 珠宝店交易较保险
BBB主席庞琳达称有歹徒利用「聪明电表」作为幌子,诱骗民众购买无用的省电工具。(记者朱冠华 摄影)
国际经济环境不稳,不少手头持有黄金的人希望卖个好价钱套现,但一不注意就成为骗徒猎物,优良商业局(BBB)的2012年十大诈骗趋势中即有「购买黄金」一项。警方呼吁黄金买卖应选择本地珠宝商才有保障,此外歹徒利用民众「想要省钱」的心态,连聪明电表也间接成为了诈欺理由。
购买黄金方面的诈骗,主要就是持有黄金人士看到高价收购黄金的广告或是网站後试图套现并与对方交易。此类交易中骗徒往往会做出各种假象,例如设立精美网页让民众觉得对方有信用,自动将黄金交给某人或是寄至某地址後,等待对方的支票,结果对方回信後才发现金额较原先协议为低,甚至根本就没有任何支票,至今约有近40宗投诉。
温市警局金融罪案科警官朱镇波提醒民众如要买卖黄金,应该前往当地的珠宝行店面进行交易。他补充这类案件现阶段受害者出现於加东,但因为涉案公司设址本地,因此温市警方展开调查,结果发现所谓的地址根本就是一个邮政信箱,受害人是与幽灵公司进行交易。
此外近期「聪明电表」(Smart meters)争议不断,有骗徒就佯称代表「卑诗水电局」向民众兜售即使安装聪明电表也可以省电费的器材,民众购买後发现这些器材全为废物。
耆老心软 易成歹徒目标
骗徒经常对耆老下手,家属若发现长者有不寻常行动,都应进行了解。(骑警提供)
虽然网路使用者容易遭到盯上,但对於骗徒而言,最好下手的目标仍为耆老人士,除了较易听信他人,耆老也容易遭到威逼而作出某些不利自己的承诺。
无良歹徒会利用耆老可能的身体机能或是健康障碍,诸如听力不佳、视力不好或是行动不便,以哄、骗或是强迫方式套取受害人的个人资料,甚或要求对方直接汇钱。
例如歹徒假称为耆老孙子,因为遭遇麻烦急需用钱。或是打电话告诉耆老中百万大奖,但要先汇出千元手续费。有案例是家属发现不妥,但因为耆老坚持汇钱,最後要出动警方劝阻。
此外「上门推销」也是耆老较易中招的手法。虽然此一方式可能针对各年龄层,但歹徒较易利用长者富含同情心的特性,诱骗捐钱给不存在的慈善机构。或是以威逼或是咄咄逼人手法,要长者立刻签约付款。 爱问搜索,m.i a s k.ca
终结帐号 警防骗趋灵活
朱镇波表示自从媒体大幅披露假清病毒诈骗案,加上警方灵活手法切断歹徒财源,此类诈骗手法已遭到打击。(记者朱冠华 摄影)
世界日报於2011年8月率先披露有骗徒假冒微软公司(Microsoft)人员,致电本地民众「假清病毒真诈财」,10月温市警方与优良商业局(BBB)召开记者会,共同确认此类诈骗手法。温市警方金融罪案科警官朱镇波表示,经记者会後媒体广为报导,此类诈案数量应声而减,警方亦利用灵活方式迅速切断歹徒的财路。
此类骗案於2011年中出现,据皇家骑警统计相关报案电话有数千通,微软公司亦强调该公司不会主动致电给任何人提供服务,类似电话全为诈骗。
朱镇波指出自警方召开提醒公众相关骗案的记者会後,上当人数大大减少,但警方调查公作并未停止,并追踪歹徒骗取金钱後的流向,发现赃款会先流向美国纽约,後转往印度加尔各答。 家园论坛,forum.
朱镇波表示可考虑与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合作通知印度警方,但此一管道可能耗时超过半年,因此市警采用弹性做法,通知VISA公司歹徒使用的帐号从事非法勾当,VISA方面调查後确认警方举证确实,将帐号终结,一口气关闭骗徒使用的三个帐号,断了他们的财路,全部过程约四个星期。 I A S K
朱镇波也提醒民众若发现电脑有问题上网求助,应该更加谨慎。他举例指有友人曾因电脑问题上网搜寻,结果进入了看似官方网站的页面,但却需要填写许多个人资料,友人感到不妥向朱镇波求助,经调查後确认为诈骗网站。
背景新闻:加国2011十大骗局:七种骗华裔 欺新移民人生地不熟
史葛(左2)和巴沙克雷塔(左3)及警务人员讲述「十大诈骗手法」。(萧良文摄)
朱镇波展示假银行保安电邮和加拿大和美元伪钞。
(明报)温哥华市警方联同卑诗商誉局(BBB)2011年10月也公布「2011年十大诈骗手法」,并强调其中七项诈骗案华裔易成为目标。排首位的骗案是电脑「中毒」诈骗,骗徒冒充「微软」(Microsoft)或大公司职员,致电事主称其电脑「中毒」,以骗取「维修费」外,个人资料也可能遭「窃密」。警方称新移民不了解本地情况,以及因言语隔膜和具同情心,很容易被骗。
温市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组警长史葛(Jim Scott)昨日联同卑诗商誉局主席巴沙克雷塔(lynda Pasacreta)公布十大诈骗手法,以及展示诈骗信件、「中奖」彩票通知电邮和伪钞等。
史葛表示,警方平均每个月接获100宗涉及诈骗投诉案件,其中有七项诈骗案华裔较易成为目标。大部分事主受骗后会报警求助,但华裔则较少报警。警方为此特别派出懂华语的警长朱镇波讲解诈骗手法,唿吁华裔遇诈骗案要报警。
史葛表示,排在「十大诈骗手法」首位的电脑「中毒」骗案,骗徒以「飞线」方法,在印度打出电话,但接听者却可看到是本地电话号码。骗徒报称他们是美国「微软」或大公司职员,称事主电脑「中毒」,要求事主开启电脑后,依照提示了解情况。骗徒这时随即入侵和利用程式干扰事主电脑,令到电脑不能正常运作。
他说,骗徒会要求事主用信用卡支付150元「维修费」,藉此骗财,也可能透过电脑盗取事主个人资料作为非法用途。
第二位诈骗手法是骗徒将「中奖」彩票以信件或电邮方式作通知,要求事主依照步骤提交行政费用等便可获取巨额款项。这项诈骗手法主要是针对长者。
第叁位是骗徒用偷来的信用卡购入球赛或音乐会入场票,尤其是近期举行格雷盃(Grey Cup)入场票,然后在网上出售。事主若受骗付款买入场票,到入场时才知道门票是用假卡购买,已被取消,事主未能入场。
第四位是可分两类的「求救电话或电邮」,其中一类是骗徒冒充事主亲友,通常是事主的孙儿,在国外遇上麻烦需要几千元作为「救急」用途,要求事主匯钱「救人」。另一类是骗徒入侵事主亲友的电邮和面书(Facebook)后,佯装是该亲友称不便讲述困难详情,但骗事主提供金钱协助。
第五位是骗徒冒充业主,透过网站称有屋出租,骗取租客金钱。
第六位是骗徒透过网上购物,使用伪钞向事主购买例如iPhone等物品后,再转售他人「套现」。
第七位是「神秘购物者诈骗」(Mystery Shopper Scam)。事主从网上找到该份职业,收到「支票」后存入银行,事主将「支票」兑现后,部分款项用作购物,部分自动转帐到该公司。银行稍后获悉支票是假的,事主这时才知道被骗。
第八位「预先付款」诈骗手法,骗徒称事主若从国外协助其提取巨款,会将部分款项与事主分享,骗徒又要求事主预先缴付某些行政费用等。由于骗徒是从尼日利亚(Nigerian)打出,电话地区号码是419,该诈骗也称为「419」诈骗法。
第九位是「假银行保安电邮通知」,骗徒发出假银行通知,要求核对事主个人银行户口资料。当事主启动电脑观看附件后电脑便会中毒,且让骗徒盗取个人银行信用卡等资料。
第十位骗徒假冒善慈机构代表,上门向事主筹募「善款」,甚至以压迫手法,要求事主交善款等。该类骗案亦包括假扮房屋或防火设施检查等手法行骗。
骗徒强入华裔屋迫捐钱 欺新移民人生地不熟
温市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组警长朱镇波指出,华裔易成为骗徒目标,主要是骗徒针对华裔新移民和学生对本地情况不熟悉,或因语言障碍,以及利用事主同情心骗取金钱。一些骗徒更是操普通话,以「同声同气」手法行骗。
朱镇波表示,其中一种诈骗手法是骗徒冒充慈善构机代表或消防员,在社区拍门要求户主捐献。若骗徒拍门后发现应门者是华裔,可能会强行进入单位,不停游说户主捐献金钱。
他说,华裔新移民移居加国,人生路不熟,不认识社区资源,部分人不懂英语,加上富同情心,容易受骗。他强调任何团体都不会以类似手法进行募捐,市民若遇上类似情况,可要求对方出示工作证,但最好是报警求助。 本文 来 自 家 园 网
他又说,华裔学生前来加国留学,或需要租住房屋。而骗徒可能看準学生这个弱点,假冒业主在网站登出物业出租广告后,约见和收取欲租住单位学生的按金款项。 园友录,u.
他又举例说一名友人曾在半年前接获「求救电邮」个案,骗徒冒充其久未联络的友人发出「求救」电邮,提及他在国外遇上困难,需要几千元作为燃眉之急。幸得朱镇波及时提点,友人才不致受骗。 加 拿 大 家园网
操普通话电话诈骗
他补充,骗徒当中也有操普通话人士,专门透过电话等渠道骗取华裔金钱,他提醒华裔要小心。
华裔市民一日3接「中奖电话」 七「欺华」骗案遇六种 家 园 论 坛
温市公布的十大诈骗案中,明言有七种是华裔经常遇到。一名华裔市民对本报表示,他曾遇到其中六种,其中一次更巧合是刚安装新电脑,翌日便接到电话称其电脑「中毒」,幸事主及时洞悉是骗案陷阱。
华裔杨先生称,近两、叁年遇到骗案陷阱的情况明显大增,包括有中奖陷阱、尼日利亚匯款、「求救」电话、扮银行保安电话,以及有人扮慈善团体上门筹款等五种,其中以「中奖」陷阱最常见,曾于一天内收到叁次「中奖电话」,甚至有一些电话号码已是「熟悉」,一看到来电显示便知道是「又中奖了」,令他感到不胜其烦。 爱问搜索,m.i a s k.ca
至于排于首位的电脑「中毒」骗案,最近才首次遇到,而且刚巧是在安装了新电脑后翌日收到电话,对方称是大电脑公司职员,刚探测到事主的电脑「中毒」,事主欲查问更多资料时,对方即称不能详细解释,催促事主要马上处理。
幸事主随即想到在报章新闻看到太多此类骗案,有所警惕,坚持要对方先留下电话再回覆,对方知难而煺、不作回覆便挂线。事主未有堕入骗案陷阱,但遇到的骗案手法又增加了一项。
10大骗术 新移民别中招 加 拿 大 家园网
史考特(中)展示诈骗文件,左为朱镇波,右为BBB主席庞琳达。(记者周化尧 摄影) 家 园 新 闻
(世界日报)买了球票却不能进场?中了乐透却领不到钱?原来这些都是犯罪集团最新的诈骗手法。温市警与卑诗优良商业局(BBB)2011年10月5日召开记者会,公布温哥华十大诈骗手法,包括佯称微软公司(Microsoft)维修中毒电脑後索款、使用盗刷信用卡购票後转售、讹称慈善机构骗取善款等。警方呼吁,许多新移民不谙英文,经常成为骗徒下手目标,呼吁民众提高警觉,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温市警警长史考特(Jim Scott)表示,警方每月平均接获超过100宗诈骗相关案件,其中是以电话犯案的比例居多。他说,近期最常见的犯案手法则是骗徒致电民众,谎称自己为微软公司或是电脑公司的维修人员,并告知受害人的电脑中毒,必须立刻维修;受害人不疑有他,立刻按照骗徒指示在电脑上进行「扫毒作业」,不但导致电脑内的个资外 ,事後还乖乖地付出高额「维修费」,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家 园 论 坛
此外,史考特指出,由於北美冰联(NHL)球季开打,温市11月也将举办第99届全加足联格雷杯(CFL Grey Cup),提醒民众必须格外留意球票转售的诈骗手段。他说,许多骗徒使用伪卡盗刷演唱会或是球赛的门票,然後在网路上转售图利,当受害人拿到门票时也不会多加怀疑,因为门票并非赝品,但是当入场验票後就会被查出门票是盗刷而来,也只能认赔。他建议民众未来尽量避免购买转售票,最好是在合法且可信任的售票网站上购票。
温市警财务犯罪组警长朱镇波指出,由於新移民可能因语言不通,或是富有同情心,因此经常掉入歹徒的陷阱,而登门拜访的诈骗方式则是最常见的案例,其中常见的就是不肖份子假扮社福团体名义要求捐钱。
朱镇波强调,如果民众怀疑其真实性,可以向对方索取慈善单位的名片,再透过官网或是直接与社福团体联络捐款事宜,但是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到陌生人不要随便开门。 园友录,u.
温市警公布十大诈骗手法依序为∶电脑中毒维修、乐透中奖手续费、盗刷门票转售、谎称亲友藉电话或电邮求救、租借优惠诈骗、以假钞上网向卖家购电器、仿冒支票、预先付款、假冒银行保安索取个资、登门拜访索款。民众若想进一步了解诈骗内容,可至温市警官网www.vpd.ca浏览。
2012-01-05 09:08 来源: 明报
收到电子邮件别乱点连结 十大骗术半数有关网络
收到电子邮件别乱点连结,十大骗术半数有关网络,
巴沙克雷塔(咪前)公布卑诗省民面对的「十大诈骗」手法,称骗徒利用经济不佳时刻,以及捕捉市民心理骗取金钱。(萧良文摄)
(明报)卑诗商誉局(BBB)等叁个反诈骗团体,昨日联同温市警方公布去年「十大骗术」,称去年收到逾100万个省民疑受骗投诉电话,包括华裔新移民在内市民成为行骗对象。值得注意的是,十种手法中有五种透过网路进行,包括投诉增长最快的「伪冒大公司的邮件钓鱼式攻击」。
卑诗商誉局主席巴沙克雷塔(Lynda Pasacreta)昨日联同卑诗消费者保护局执法主管努拉尼(Shahid Noorani)、卑诗防止罪案组行政主管辛克莱(Carolyn Sinclair),以及温市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组警长朱镇波向传媒讲述骗术详情。
巴沙克雷塔表示,市民面对的「十大骗术」,排头位是「伪冒大公司进行钓鱼式攻击」。骗徒假冒有信誉的公司,透过电子邮件、电话简讯、假冒网站等,骗取市民的个人资料。当事主依照邮件指示点按连结,就会被带到一个非常逼真的假网站,要求事主填写银行资料、社会保险号码、联络电话等个人资讯;有些连结甚至会自动下载木马病毒,侵入事主的电脑。这类骗术的投诉数目是去年上升较快,相信也是今年热门骗术之一。
第二位是「市民借贷时,被骗预缴费」。骗徒透过互联网,刊登借贷款项5000元至10万元不等的广告,在事主「上钓」后,要求事主透过网上登记和预先缴付一些费用。当事主付款后,却未收到借贷款项。
第叁位是「市民卖金时,被骗取黄金」。商誉局在1912年成立,当时黄金价格每安士约19元,现时黄金价飙升至每盎司1735元。骗徒乘机成立不道德公司「淘金」,诱事主以邮寄方式将黄金寄往该公司。公司其后称收不到事主寄出的黄金,或称事主寄出的黄金重量,较事主所秤的实际重量为轻,藉此骗黄金或金钱。
第四位是「长者被假扮亲友的骗徒骗金钱」的旧手法。
第五位是「节省能源产品货不对办」。骗徒藉「聪明电表」推出,部分人会担心电费增加,以150元至250元推销报称可节省能源40%的电器产品,市民购入后才发觉货不对办。
第六位是「拍门硬销产品」。骗徒登门兜售如吸尘机等产品,或推销维修屋顶工程时,软硬兼施向事主施压。当事主购买产品或接受维修工程后,发觉产品或服务有问题。
第七位是「假称电脑中毒行骗」。骗徒以「飞线方法」在国外打出电话,但接听者却可以看到是本地电话号码。骗徒称他是美国「微软」或其他大公司职员,称事主电脑「中毒」,要求事主开启电脑,依照提示下载某些软件,骗徒这时入侵和利用程式干扰事主电脑。沙克雷塔引述骑警资料称,事主因此被骗由35元至470元不等的「维修费」。
第八位「网上锁匠骗收费」骗术。骗徒透过网路广告,佯称在素里设立锁匙维修公司接生意,当事主发现该公司收费过高或服务质素差,投诉时按地址却找不到该公司。
「一分拍卖」诈骗新品种
第九位是「一分拍卖」骗术。不法公司在网上设立拍卖活动,以一些知名产品为诱饵,称市民可以用少于一元的价钱,取得竞标权。但这些竞标权通常一次就要买一百个,而这些公司赚的就是这些「竞标费」。公司要求事主填写个人银行户口或信用卡资料缴交登记费等,以便设立参与拍卖户口,但其后纵使没有得标,也会依据竞标次数向事主收费。她说,商誉局去年收到类似投诉约1030个,事主被无理收取的款项由150元至400元不等。
第十位是「社交网站广告」骗术,骗徒在社交网站等骗市民购买最新软件以骗财。骗徒透过脸书与Twitter等社交网站,张贴广告或对市主直接发出讯息,宣传一些骗人的「在家工作机会」、「免费产品试用机会」等,甚至侵入事主的浏览器,让事主在不知情之下,在自己的网页张贴恶意连结。骗徒在家中设立办公室,在社交和脸书( Facebook )等流行网站上刊登广告。当市民上网时,即弹出市民的防止病毒电脑软件已经过时信息,要求市民即时更生防毒软件。其实防毒软件没有问题,但市民信以为真,购买软件后才发觉被骗。
警方删截骗徒银行帐户奏效 电脑中毒骗案减
朱镇波指出「市民卖金被骗金钱」是警方处理其中一类骗案。(萧良文摄)
温市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组警长朱镇波在「十大骗术」记者会表示,警方去年调查的诈骗案,以「市民卖金被骗金钱」、「长者被假冒亲友骗徒骗钱」和「电脑中毒」为多。其中「电脑中毒」骗案被警方使出「杀手」截断骗徒户口的「财路」,令相关骗案数字减少。
他举例称,居住加拿大东岸的事主,将珠宝卖给一间公司后怀疑受骗,向该公司提出投诉,才获悉该公司是设立在温市。警方接获投诉后,按地址到市中心调查,只寻获邮递信箱,不是公司。
至于「长者金钱被假冒亲友骗徒骗钱」案件,他称,友人曾接获亲友电邮称在外地遇上麻烦需要金钱支援,要求匯款「救人」;他获悉后告诉友人,应该是其电脑被骗徒入侵,骗徒获得其亲友的电邮后,发出电邮骗财。友人获悉后才没有受骗。
他补充说,警方去年深入调查「电脑中毒」骗案,获悉其中有些骗徒是来自印度等地。若透过国际刑警协助也需要用半年至一年时间。他称,骗徒骗取他人金钱,是利用银行户口自动转账获取。警方最新的处理手法,是向银行提出证据,删除骗徒获取不法金钱的户口,这方法颇为有效,相关骗案数字已经减少。
越洋「中奖骗财」 中国官员来加交流「防骗」心得
卑诗商誉局公布「十大诈骗」手法时指出,中国诈骗问题受当地政府关注,其中包括减肥的不实广告或「中奖」骗财等,当地政府不时派出官员前来「取经」。
卑诗商誉局主席巴沙克雷塔(Lynda Pasacreta)昨日表示,中国的诈骗问题导致市民被骗损失金钱的问题,情况与其他国家如尼日利亚或印度等国家同样严重。她说,当地政府已建立保护市民消费权益条例,但面对骗徒和公司以不道德行为骗取市民金钱等问题,似乎无能为力。
她说,当地较为普遍的投诉,是减肥公司刊登广告内容失实外,减肥公司称可派发产品让消费者免费试用,其后却以诸多理由向消费者收费等。另外当地有骗徒越洋致电本地华裔,称事主中了彩票骗取金钱等。 www.
她表示,商誉局不是政府机构,是民间组织,以保护消费者为首要任务,并监察商业机构的信誉和产品质素,以及其刊登的广告等。
她称,中国上海和北京等省市政府官员或财务人员,亦有前来本地与商誉局职员交流,期望能够将商誉局的运作经验应用于当地。
2012骗徒 最爱埋伏网路
BBB主席庞琳达表示,「伪冒品牌」(Brand Spoofing)在10大诈骗趋势中排首位。(记者朱冠华 摄影)
(世界日报)诈骗手法推陈出新,令人防不慎防,2012年骗徒又会使用哪些技俩,诱使无辜大众上钩?卑诗优良商业局(BBB)4日公布本年度10大诈骗趋势,其中网路仍是诈骗者最喜欢使用的媒介,诸如网路「钓鱼」或是恶劣网拍,民众不可不防。
2012年10大诈骗手法趋势仍是新旧并存,较为传统的手法包括∶「借贷预缴手续费」、「上门硬性推销」、「针对耆老骗钱」等,但利用网路的诈骗已成为主流,包括∶「网路钓鱼」、「假清病毒真诈财」、「恶质网路竞标」等针对网路族的诈骗手法,且相当容易引人入陷阱。
BBB主席庞琳达(Lynda Pasacreta)表示,在诸多诈骗手法中,属於网路钓鱼手法之一的「伪冒品牌」(Brand Spoofing),在10大诈骗趋势中居於首位,骗徒仿造正牌公司商标或是信件格式,寄送几可乱真的电邮给网民,要求受信者填写个人资料回函以提供服务,不知情者就会填写姓名、生日以至信用卡号码,结果成为伪造证件或是信用卡的受害人。
温市警局金融罪案科警官朱镇波指出,部分钓鱼信件还会附上木马程式,只要打开信件,受信者电邮立即遭到感染,自动发送病毒电邮给亲朋好友,因此警方建议看到此类信件,最好的方式就是立刻删除。
另一项与网路有关的诈骗手法,是利用网路进行「一元竞标」(Penny Auctions)。不肖商人在网路上刊登诸如∶「一元买到iPad 2」等讯息,吸引网民开设帐户并提供信用卡号码竞标,实际上这些货物根本就不可能标到,但受害者仍须付出标价,部分更恶劣的网站是即使网民竞标失败,仍须缴交逾百元「登入费」,且受害者登记时已经提供卡号,所以毫无反抗馀地,只能任人宰割。 加拿大家园,www.
另一种网路诈骗则是透过「脸书」( Facebook )或是「推特」(Twitter)为媒介,歹徒先以各种吸引人的标题,如「工作机会」或是「女星艳照」等制作有电脑病毒的假连结,不知情者点击後,立刻成为另一个散播病毒的「宿主」,最终造成「成千上万」的受害者。
稍早更有歹徒在脸书内制作假连结,网民点击後却出现另一个脸书首页,并要使用者登入,如果网民未察觉不妥并登入,歹徒即可取得电邮和密码等登入讯息,堂而皇之的取得受害者所有个人资料。但此类诈骗有诸多破绽,例如看起来像脸书首页,但连结却非「www.facebook.com」,因此只要多加留意,即可避免坠入歹徒陷阱。(相关报导见B1)
黄金诈骗多 珠宝店交易较保险
BBB主席庞琳达称有歹徒利用「聪明电表」作为幌子,诱骗民众购买无用的省电工具。(记者朱冠华 摄影)
国际经济环境不稳,不少手头持有黄金的人希望卖个好价钱套现,但一不注意就成为骗徒猎物,优良商业局(BBB)的2012年十大诈骗趋势中即有「购买黄金」一项。警方呼吁黄金买卖应选择本地珠宝商才有保障,此外歹徒利用民众「想要省钱」的心态,连聪明电表也间接成为了诈欺理由。
购买黄金方面的诈骗,主要就是持有黄金人士看到高价收购黄金的广告或是网站後试图套现并与对方交易。此类交易中骗徒往往会做出各种假象,例如设立精美网页让民众觉得对方有信用,自动将黄金交给某人或是寄至某地址後,等待对方的支票,结果对方回信後才发现金额较原先协议为低,甚至根本就没有任何支票,至今约有近40宗投诉。
温市警局金融罪案科警官朱镇波提醒民众如要买卖黄金,应该前往当地的珠宝行店面进行交易。他补充这类案件现阶段受害者出现於加东,但因为涉案公司设址本地,因此温市警方展开调查,结果发现所谓的地址根本就是一个邮政信箱,受害人是与幽灵公司进行交易。
此外近期「聪明电表」(Smart meters)争议不断,有骗徒就佯称代表「卑诗水电局」向民众兜售即使安装聪明电表也可以省电费的器材,民众购买後发现这些器材全为废物。
耆老心软 易成歹徒目标
骗徒经常对耆老下手,家属若发现长者有不寻常行动,都应进行了解。(骑警提供)
虽然网路使用者容易遭到盯上,但对於骗徒而言,最好下手的目标仍为耆老人士,除了较易听信他人,耆老也容易遭到威逼而作出某些不利自己的承诺。
无良歹徒会利用耆老可能的身体机能或是健康障碍,诸如听力不佳、视力不好或是行动不便,以哄、骗或是强迫方式套取受害人的个人资料,甚或要求对方直接汇钱。
例如歹徒假称为耆老孙子,因为遭遇麻烦急需用钱。或是打电话告诉耆老中百万大奖,但要先汇出千元手续费。有案例是家属发现不妥,但因为耆老坚持汇钱,最後要出动警方劝阻。
此外「上门推销」也是耆老较易中招的手法。虽然此一方式可能针对各年龄层,但歹徒较易利用长者富含同情心的特性,诱骗捐钱给不存在的慈善机构。或是以威逼或是咄咄逼人手法,要长者立刻签约付款。 爱问搜索,m.i a s k.ca
终结帐号 警防骗趋灵活
朱镇波表示自从媒体大幅披露假清病毒诈骗案,加上警方灵活手法切断歹徒财源,此类诈骗手法已遭到打击。(记者朱冠华 摄影)
世界日报於2011年8月率先披露有骗徒假冒微软公司(Microsoft)人员,致电本地民众「假清病毒真诈财」,10月温市警方与优良商业局(BBB)召开记者会,共同确认此类诈骗手法。温市警方金融罪案科警官朱镇波表示,经记者会後媒体广为报导,此类诈案数量应声而减,警方亦利用灵活方式迅速切断歹徒的财路。
此类骗案於2011年中出现,据皇家骑警统计相关报案电话有数千通,微软公司亦强调该公司不会主动致电给任何人提供服务,类似电话全为诈骗。
朱镇波指出自警方召开提醒公众相关骗案的记者会後,上当人数大大减少,但警方调查公作并未停止,并追踪歹徒骗取金钱後的流向,发现赃款会先流向美国纽约,後转往印度加尔各答。 家园论坛,forum.
朱镇波表示可考虑与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合作通知印度警方,但此一管道可能耗时超过半年,因此市警采用弹性做法,通知VISA公司歹徒使用的帐号从事非法勾当,VISA方面调查後确认警方举证确实,将帐号终结,一口气关闭骗徒使用的三个帐号,断了他们的财路,全部过程约四个星期。 I A S K
朱镇波也提醒民众若发现电脑有问题上网求助,应该更加谨慎。他举例指有友人曾因电脑问题上网搜寻,结果进入了看似官方网站的页面,但却需要填写许多个人资料,友人感到不妥向朱镇波求助,经调查後确认为诈骗网站。
背景新闻:加国2011十大骗局:七种骗华裔 欺新移民人生地不熟
史葛(左2)和巴沙克雷塔(左3)及警务人员讲述「十大诈骗手法」。(萧良文摄)
朱镇波展示假银行保安电邮和加拿大和美元伪钞。
(明报)温哥华市警方联同卑诗商誉局(BBB)2011年10月也公布「2011年十大诈骗手法」,并强调其中七项诈骗案华裔易成为目标。排首位的骗案是电脑「中毒」诈骗,骗徒冒充「微软」(Microsoft)或大公司职员,致电事主称其电脑「中毒」,以骗取「维修费」外,个人资料也可能遭「窃密」。警方称新移民不了解本地情况,以及因言语隔膜和具同情心,很容易被骗。
温市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组警长史葛(Jim Scott)昨日联同卑诗商誉局主席巴沙克雷塔(lynda Pasacreta)公布十大诈骗手法,以及展示诈骗信件、「中奖」彩票通知电邮和伪钞等。
史葛表示,警方平均每个月接获100宗涉及诈骗投诉案件,其中有七项诈骗案华裔较易成为目标。大部分事主受骗后会报警求助,但华裔则较少报警。警方为此特别派出懂华语的警长朱镇波讲解诈骗手法,唿吁华裔遇诈骗案要报警。
史葛表示,排在「十大诈骗手法」首位的电脑「中毒」骗案,骗徒以「飞线」方法,在印度打出电话,但接听者却可看到是本地电话号码。骗徒报称他们是美国「微软」或大公司职员,称事主电脑「中毒」,要求事主开启电脑后,依照提示了解情况。骗徒这时随即入侵和利用程式干扰事主电脑,令到电脑不能正常运作。
他说,骗徒会要求事主用信用卡支付150元「维修费」,藉此骗财,也可能透过电脑盗取事主个人资料作为非法用途。
第二位诈骗手法是骗徒将「中奖」彩票以信件或电邮方式作通知,要求事主依照步骤提交行政费用等便可获取巨额款项。这项诈骗手法主要是针对长者。
第叁位是骗徒用偷来的信用卡购入球赛或音乐会入场票,尤其是近期举行格雷盃(Grey Cup)入场票,然后在网上出售。事主若受骗付款买入场票,到入场时才知道门票是用假卡购买,已被取消,事主未能入场。
第四位是可分两类的「求救电话或电邮」,其中一类是骗徒冒充事主亲友,通常是事主的孙儿,在国外遇上麻烦需要几千元作为「救急」用途,要求事主匯钱「救人」。另一类是骗徒入侵事主亲友的电邮和面书(Facebook)后,佯装是该亲友称不便讲述困难详情,但骗事主提供金钱协助。
第五位是骗徒冒充业主,透过网站称有屋出租,骗取租客金钱。
第六位是骗徒透过网上购物,使用伪钞向事主购买例如iPhone等物品后,再转售他人「套现」。
第七位是「神秘购物者诈骗」(Mystery Shopper Scam)。事主从网上找到该份职业,收到「支票」后存入银行,事主将「支票」兑现后,部分款项用作购物,部分自动转帐到该公司。银行稍后获悉支票是假的,事主这时才知道被骗。
第八位「预先付款」诈骗手法,骗徒称事主若从国外协助其提取巨款,会将部分款项与事主分享,骗徒又要求事主预先缴付某些行政费用等。由于骗徒是从尼日利亚(Nigerian)打出,电话地区号码是419,该诈骗也称为「419」诈骗法。
第九位是「假银行保安电邮通知」,骗徒发出假银行通知,要求核对事主个人银行户口资料。当事主启动电脑观看附件后电脑便会中毒,且让骗徒盗取个人银行信用卡等资料。
第十位骗徒假冒善慈机构代表,上门向事主筹募「善款」,甚至以压迫手法,要求事主交善款等。该类骗案亦包括假扮房屋或防火设施检查等手法行骗。
骗徒强入华裔屋迫捐钱 欺新移民人生地不熟
温市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组警长朱镇波指出,华裔易成为骗徒目标,主要是骗徒针对华裔新移民和学生对本地情况不熟悉,或因语言障碍,以及利用事主同情心骗取金钱。一些骗徒更是操普通话,以「同声同气」手法行骗。
朱镇波表示,其中一种诈骗手法是骗徒冒充慈善构机代表或消防员,在社区拍门要求户主捐献。若骗徒拍门后发现应门者是华裔,可能会强行进入单位,不停游说户主捐献金钱。
他说,华裔新移民移居加国,人生路不熟,不认识社区资源,部分人不懂英语,加上富同情心,容易受骗。他强调任何团体都不会以类似手法进行募捐,市民若遇上类似情况,可要求对方出示工作证,但最好是报警求助。 本文 来 自 家 园 网
他又说,华裔学生前来加国留学,或需要租住房屋。而骗徒可能看準学生这个弱点,假冒业主在网站登出物业出租广告后,约见和收取欲租住单位学生的按金款项。 园友录,u.
他又举例说一名友人曾在半年前接获「求救电邮」个案,骗徒冒充其久未联络的友人发出「求救」电邮,提及他在国外遇上困难,需要几千元作为燃眉之急。幸得朱镇波及时提点,友人才不致受骗。 加 拿 大 家园网
操普通话电话诈骗
他补充,骗徒当中也有操普通话人士,专门透过电话等渠道骗取华裔金钱,他提醒华裔要小心。
华裔市民一日3接「中奖电话」 七「欺华」骗案遇六种 家 园 论 坛
温市公布的十大诈骗案中,明言有七种是华裔经常遇到。一名华裔市民对本报表示,他曾遇到其中六种,其中一次更巧合是刚安装新电脑,翌日便接到电话称其电脑「中毒」,幸事主及时洞悉是骗案陷阱。
华裔杨先生称,近两、叁年遇到骗案陷阱的情况明显大增,包括有中奖陷阱、尼日利亚匯款、「求救」电话、扮银行保安电话,以及有人扮慈善团体上门筹款等五种,其中以「中奖」陷阱最常见,曾于一天内收到叁次「中奖电话」,甚至有一些电话号码已是「熟悉」,一看到来电显示便知道是「又中奖了」,令他感到不胜其烦。 爱问搜索,m.i a s k.ca
至于排于首位的电脑「中毒」骗案,最近才首次遇到,而且刚巧是在安装了新电脑后翌日收到电话,对方称是大电脑公司职员,刚探测到事主的电脑「中毒」,事主欲查问更多资料时,对方即称不能详细解释,催促事主要马上处理。
幸事主随即想到在报章新闻看到太多此类骗案,有所警惕,坚持要对方先留下电话再回覆,对方知难而煺、不作回覆便挂线。事主未有堕入骗案陷阱,但遇到的骗案手法又增加了一项。
10大骗术 新移民别中招 加 拿 大 家园网
史考特(中)展示诈骗文件,左为朱镇波,右为BBB主席庞琳达。(记者周化尧 摄影) 家 园 新 闻
(世界日报)买了球票却不能进场?中了乐透却领不到钱?原来这些都是犯罪集团最新的诈骗手法。温市警与卑诗优良商业局(BBB)2011年10月5日召开记者会,公布温哥华十大诈骗手法,包括佯称微软公司(Microsoft)维修中毒电脑後索款、使用盗刷信用卡购票後转售、讹称慈善机构骗取善款等。警方呼吁,许多新移民不谙英文,经常成为骗徒下手目标,呼吁民众提高警觉,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温市警警长史考特(Jim Scott)表示,警方每月平均接获超过100宗诈骗相关案件,其中是以电话犯案的比例居多。他说,近期最常见的犯案手法则是骗徒致电民众,谎称自己为微软公司或是电脑公司的维修人员,并告知受害人的电脑中毒,必须立刻维修;受害人不疑有他,立刻按照骗徒指示在电脑上进行「扫毒作业」,不但导致电脑内的个资外 ,事後还乖乖地付出高额「维修费」,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家 园 论 坛
此外,史考特指出,由於北美冰联(NHL)球季开打,温市11月也将举办第99届全加足联格雷杯(CFL Grey Cup),提醒民众必须格外留意球票转售的诈骗手段。他说,许多骗徒使用伪卡盗刷演唱会或是球赛的门票,然後在网路上转售图利,当受害人拿到门票时也不会多加怀疑,因为门票并非赝品,但是当入场验票後就会被查出门票是盗刷而来,也只能认赔。他建议民众未来尽量避免购买转售票,最好是在合法且可信任的售票网站上购票。
温市警财务犯罪组警长朱镇波指出,由於新移民可能因语言不通,或是富有同情心,因此经常掉入歹徒的陷阱,而登门拜访的诈骗方式则是最常见的案例,其中常见的就是不肖份子假扮社福团体名义要求捐钱。
朱镇波强调,如果民众怀疑其真实性,可以向对方索取慈善单位的名片,再透过官网或是直接与社福团体联络捐款事宜,但是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到陌生人不要随便开门。 园友录,u.
温市警公布十大诈骗手法依序为∶电脑中毒维修、乐透中奖手续费、盗刷门票转售、谎称亲友藉电话或电邮求救、租借优惠诈骗、以假钞上网向卖家购电器、仿冒支票、预先付款、假冒银行保安索取个资、登门拜访索款。民众若想进一步了解诈骗内容,可至温市警官网www.vpd.ca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