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224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递交了一份建议,提出应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也是继2005年来自江苏的政协委员提出相同提案后,时隔7年,再次将“国家公祭”提上全国两会的议题。
更值得一提的是,7年前建议“国家公祭”的提案人,全国政协常委、民建江苏省委主委赵龙今年再次提交南京大屠杀相关提案,建议把南京江东门纪念馆上升为国家级纪念馆。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孙兰兰 鹿伟 张瑜
每年12月13日应为国家公祭日
昨天,人们的关注度还集中在“修建抗战胜利纪念园”“否定南京大屠杀入罪”两个建议上,邹建平代表又递交了他的第三份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建议: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
“前两份建议是在南京就做了充分准备的,后一份有关国家公祭的建议是到了北京以后决定递交的。”他告诉记者,向他提议并委托递交这份建议的,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此前我也了解过一些世界各国对战争受难者、遇害者的公祭活动,所以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应该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来。”
尤其是当下,邹建平认为更有提的必要。他说,南京大屠杀过去75年了,日本右翼势力还在不断歪曲和抹杀历史,不断出现类似今年2月份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错误言论,极大地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因此,建议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国家层面的悼念遇难同胞活动。
今年75周年应行首次国家公祭
“国家公祭也是国际上面对类似事件所采用的一致做法。”邹建平表示,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历史证据充分,而且在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为判例,国际社会早有定论。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他举例说,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公祭当天,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都到场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同时,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则万人以上,多则10多万人。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5周年。根据逢五逢十举办较大规模悼念活动的惯例,邹建平建议今年12月13日举办首次国家公祭,邀请全国人大或全国政协一位副职领导出席悼念仪式。
在更广的范围表达对和平的诉求
作为一个南京人,邹建平和众多市民一样,每逢12月13日都会听到城市上空响起的警报声。从1994年开始,每年12月13日,江苏省暨南京市已连续18年举行各界人士参加的悼念仪式,“但是,在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面前,仅仅举行江苏省、南京市的地方性悼念仪式,其规格、规模和影响毕竟有限。”邹建平说,南京大屠杀不是南京城一地的事,它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南京之痛,国人之痛;南京之灾,民族之灾,应该通过国家公祭的形式悼念遇难的同胞,振奋民族精神和爱国意识。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对生命的尊重、对和平的诉求,更好地表明中国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立场。“举行国家公祭不是为了挑起仇恨,而是更好地警示和教育国人,并借此向世界表明我们牢记历史悲剧、反对战争、捍卫和平的决心。”
纪念馆升格
遇难同胞纪念馆应升格为国家级
昨晚,同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常委、民建江苏省委主委赵龙谈及有关南京大屠杀祭日应国家公祭的建议,颇多感慨――7年前即2005年全国两会,他曾提交同样的提案,呼吁每年12月13日举行国家公祭,由国家领导人参与公祭活动,同时还建议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江东门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纪念馆,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当时,赵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对南京大屠杀也只停留于书本的模糊印象。
时隔7年,今年两会,赵龙再次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江东门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纪念馆,并申报世界警示性文化遗产。
他对快报记者说,南京大屠杀与另外两件二战惨案――奥斯威辛集中营、日本广岛原子弹事件相比而言,后两者的纪念馆不但是国家级,而且都已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目前仅为市级。
其次,把江东门纪念馆上升为国家级纪念馆,不仅仅是南京一地的事,“申报世界警示性文化遗产,我国目前还是零。而中国最具有条件、最应该首先申报的,就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记者了解到,2007年底完成扩建的纪念馆总建筑面积225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万人举行纪念活动。
邹建平:三提“南京大屠杀”
现代快报:我们关注到,今年两会,您在开幕以来的短短几天时间里,先后递交了三份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建议。
邹建平:有点偶然。有关在南京修建抗战胜利纪念园的建议,是我们几位民革党员在调研之后决定带上两会的,那时候还没有发生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情。另外两件有关否认南京大屠杀入罪、举行国家公祭的建议,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与我沟通后,我觉得值得一提所以带上会来的。
现代快报:后两件建议与河村事件有关系吗?
邹建平:可以说有一定的关系,更加增添了建议的必要性。
现代快报:有关“否认南京大屠杀入罪”的建议,我们也看到网上有些争议,认为可操作性不强,您怎么看?
邹建平:我注意到了,此前也想过,也有这个心理准备。就这个问题而言,重要的是,首先要有人来提,表明我们的态度。当然,就一个立法而言,当中会有很长的过程,包括其他的立法建议,人大代表提出后也并不会期待很快就见到结果。我只想作为一位普通代表,表达自己的心愿,尽一份责任。
现代快报:您的建议中,有关出席公祭活动的领导,设定的是全国人大或全国政协的副职领导,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邹建平:这也是多种原因吧,以及考虑到建议本身的可行性。如果一下子把“规格”提得很高,或许反而难以落实。总之,可以一步步来。
赵龙:7年后再提“南京大屠杀”
现代快报:7年前您曾经就国家公祭和江东门纪念馆升格的问题提交过提案。请问后来提案办理的情况怎样,收到的答复是怎样的?
赵龙:2005年提案提出以后,相关部门很含糊其辞,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现代快报:此后这7年中,这一声音基本上没有再出现过,为何您今年会再度提起,与名古屋市长河村的言论有关吗?
赵龙:今年是我第11年参加全国两会了,今年再提南京大屠杀有关的提案,可以说与河村事件有关,也可以说无关。关于这一个提案,多年来,我一直有这样一个“纠结”在里面。另外,我与江东门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也一直有联系。他也有这样的愿望,我们的看法一致。
现代快报:升格为国家级纪念馆后,一方面经费上会有更多的投入,另一方面是否还会增添更多的纪念设施?
赵龙: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的宣传面会更广,影响力更大。目前,世界上有许多人不了解这一重大的历史,年轻人更是不太了解。升格为国家级以后,参观的人数会更多,纪念馆本身的宣传手段和方式也会逐步多元化。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
希望引起更高层面关注
昨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对记者说,从1994年开始每年的12月13日,省市都会举行悼念仪式,但这不是地方的事,需要在国家层面举行悼念活动,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5周年,我觉得提出这个建议正当其时。”早在2005年,朱成山就提出了举行国家公祭的想法,得到了地方领导的赞同和积极支持,并就此提交了一份提案。然而,遗憾的是,这份提案至今也没下文。7年过去了,朱成山不死心,今年又委托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递交建议。“政协提一份,人大提一份,希望能引起更高层面的关注和重视。”他希望今年12月13日能举办首次“国家公祭日”,“尊重死者,也是尊重人的生命”。
朱成山表示,每年“12・13”举行的悼念活动,已经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今年的意义更加重要。针对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朱成山严正指出,河村的言论绝不代表一个人,其背后是日本右翼势力的支持,这实际上是一次挑衅。“我们举行国家公祭,提升祭奠的规格,也是对河村言论的一个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