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日本小学生的文章:看日本的素质教育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xueli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好习惯要从小养成,国内的很多家长只注重小孩的学习成绩如何,以为学习好就万事大吉了。孩子的性格好坏,行为规范不注意去培养,造成很多小朋友非常自私,脾气又差,没有包容心,这个真的很槽糕。。。
 
日本的小学里面配备专门的营养师,厨师,孩子们天天要轮流去抬饭,抬汤,端牛奶,收拾饭后的卫生。
我家猫娃在那里上学的时候,剩下的米饭,班主任撒上盐团成饭团给孩子们分了吃,没有什么剩菜剩饭一说。
猫妈有幸当选过猫娃班级里管生活文体方面的家长委员,也组织过整个年级的家长共同来体验孩子们的学校午餐,感觉就是简单但营养均衡:cool:
 
前天,看了一期锵锵三人行,三个人侃的可能最后都忘主题了。其中一个人说了一句话特凉,不过,凉中有点逗。提到早年间,小鬼子进京,看到京城满大街的粪便后,这小鬼子想到刨腹自杀~~:blowzy::p
 
前天,看了一期锵锵三人行,三个人侃的可能最后都忘主题了。其中一个人说了一句话特凉,不过,凉中有点逗。提到早年间,小鬼子进京,看到京城满大街的粪便后,这小鬼子想到刨腹自杀~~:blowzy::p
他估计是睹物思情,想到了故乡发明的可口的大便餐了。
 
我在中国的时候确实不知道日本的素质教育,但是到了加拿大就知道了,Rogers的高速上网爽啊。
 
有些人不知如何,用任何機會誹謗中國人。以前人沒意識,這個人在這裡,算有意識了,比前人還不如。
不想當華人,還在這裏混,真不知想如何,估計精神有問題。

看病去吧!
或,瞧你那傻样还连回俩贴~~

你以为你自己不说丑,不承认丑,你就变美了,是这么回事吗?~~
整天装什么鳖啊你,找个没人的地方自己想想自己这种傻,大,空的理,估计都得自己抽自己的脸~~自己拿着绿本,放这种屁,怀疑你进美国的时候,脑门也被卡了,而且至今还没痊愈,还人家有病呢,赶紧先把自己的脑门修理好了吧~~:rolleyes::blowzy::p:D
 
我就奇了怪,日本的素质教育这么好,可为什么培育出那么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禽兽不如的鬼子来?现在要不是被老美像养狗似地栓了狗圈,肯定还会像原来一样猖獗作恶:mad:
 
楼上的,当年是战争年代,日本士兵也是服从军令....现在大部分日本人都特别爱好和平。日本的小朋友都特别礼貌友好。日本民族的素质可比北美强多了,而且日本民众大多是逆来顺受型,在日本遇到地震或者天灾人祸,大家都处之泰然,不慌不忙秩序也不乱.....也许是他们的人性就有点机械化。

我记得前几天日本论坛看到一帖子,说2岁的孩子吃草莓的时候不小心捏碎一个,被爷爷(日本人)狠狠教训还被关小黑屋,要孩子对自己,还有对草莓道歉。当时我回复说孩子太小还不懂事,对爷爷道歉罢了但还要对草莓道歉太BT了,但是那位妈妈说爷爷的解释是每一粒粮食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所以我们要尊重粮食,不要浪费,我相信这也解释了帖子里日本小朋友为什么都不剩饭......

日本的素质教育好,从小就规定上学上幼儿园都穿制服,以此来告诉小朋友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富人穷人等阶级存在。日本孩子任性的时候,父母不理,我看到几次孩子耍赖躺在地上要东西,妈妈就站在一旁看着不理她,等着她自己站起来。我当时就想,要是我的话肯定说快起来吧,别着凉了,给你买都给你买...........其实想想这根本是害了孩子。我没有为人父母接触的不多,了解的也不多,但是他们的方方面面的小细节真的令我敬佩。
 
下班回來,開始網上上班了?
和老共有仇,也不能瘋狂反中反華吧?如不是有組織的,也就一普通人不是?生活中不順,多找自己的原因,別把中國人帶來出氣。。。
你是小脚侦缉队的大妈吧~~你说的还真对呢~~

小脚侦缉队的大妈都这个德性,一副没出息的样,长着一根烂舌头,倍儿想让人踹死的主~~

瞧你那一副奴才的臭皮囊,装什么中国人,鬼子来了,你就是个叛徒的料~~
:rolleyes::blowzy::blink:

一个男人,瞧你那根烂口条~~就该剁下来喂狗~~:blowzy::p:D
 
你是天真還是漢奸後代?日本人有機會,還是會侵略,本性難移。還在中國現在也不弱。不過,如果有你這樣相發的人當道,就危了!

不知道您是哪里来的,我是天真也好汉奸也罢,最起码我会用中文简体而且我懂得中文基本语法,您这最后一句真心看不懂啊......愤青有的是,多一两个也无所谓,始终追着历史问题,看不到人家民族的优点,坐井观天,民族素质落后不发展,就是一堆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抓着别人小辫子不放。

一看你这样就知道没去过日本,亚洲国家估计也没去过几个,没有亲身经历,没有比较的人有什么发言权??!倒也是,井里的生活多好啊,千万别出来,看到天得吓死你。
 
日本:给中国教育提个醒儿

蓄力发展的日本教育正越来越多地警示着今天的中国人,如果了解了日本的教育,你会知道他们有多么可怕,我甚至觉得假如有一天一旦中日间再度爆发战事,如果战争进入持久状态,那么制衡战争胜败的因素一定是教育,我刚才说的是“假如”。你可以说我耸人听闻,但很多的灾难正是在毫无觉知时突然就降临的,比如玉树地震。防范于未然有时候是一种境界。

教育到底要面向什么培养人呢?如果我们只为了培养会考试或者“非礼勿听”的谦谦君子,我在想,我们未来的假想敌他会因为你是高考状元或者具有儒家高古的气质而鸣金收兵、饶你一死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该具有“国际视野”。以强化国家“竞争力”来培养能捍卫国家领土和尊严的孩子。否则,这个民族时时刻刻都处在“最危险的时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呀,我因此在想,当年弹丸之国的小日本之所以肆意凌辱具有5000年文明的中国,恐怕凭的是枪炮和比枪炮更重要的民族自信,而不是谦谦君子之风,要不,他们凭什么敢于招惹“大中国”?演出“蛇吞象”呢?

我对中国教育的担忧是有依据的。

仔细看看这张中日儿童的比较研究,今天中国的孩子在身体上早已全面落后于日本!



我当然不会以“身体”是否强健而生发出判断。真正让我担心的是日本的教育!

这是7年前中国人考察日本教育回来写下的文章,发表于当年的《中国教育报》上————

前不久,我作为中国教职员访日团的一员,在日本参观访问了两周。对比国内的情况,日本的分层次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资源的匮乏致使中学的教学班人数普遍超过46人这个“国家标准”,重点中学更是如此。笔者自大学毕业到现在工作过三所学校,分别是县市级、地市级和省重点高中,其教学班人数在60至140不等。而日本国文部省规定,一个教学班的标准人数为40人,不准超过,哪怕有41人,也必须分成两个教学班。由于日本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高中毕业生只要愿意接受高等教育,就有大学可上。而我国高等教育目前还远远不能满足这样的需要,所以高招引起的竞争给中学的压力仍然存在,导致很多中学将为高校输送更多的合格新生作为办学的一个最重要目标,而重点中学追求的则是升入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的学生人数。
  目前,我国高校通过高招选拔的人才是有层次的,不仅普通院校与重点院校要划定不同的提档线,而且对体、音、美特长考生在录取时文化课分数要求较低,另外还有面对学科奥林匹克特招的保送生(这些还都是重点大学的特权)。各中学根据现有资源条件,不得不加大班额超负荷运转,同时也都关注到以上多层次的招生规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分层教学”。
  而在日本的学校里,则以“培养学生获得基本学力”为办学理念,以培养更多的“能够引领二十一世纪的科技英才”为办学目标,因此各学校都十分重视分层次教学。
 日本的初中学校尽管班额较小,但数学课和英语课却是按照学生志愿分为高、低两个层次教学,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小班化”教学。我们所访问的日本的每一个学校都坚持学生的考试成绩属隐私内容,一律不在考后给学生排名次,因此,上述分层对象的确定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基础自主决定。基础组教学目的是面向“差生”的有效教学,提高组教学目的是面向优等生的重点培养与拔高。
 日本的高考要求考生在国语、数学、英语、社会与科学中选考(不同大学要求不同的选考科目),因此高中分层教学主要表现为跑班选课式:学生按自己在高考中需要选考的学科自主选择每一学科的学习层次,参加高考的科目选择较高层次的学习,非高考科目就选择较低层次的学习,到这一科上课就进入相应的教室上课。日本的高中学校每天上午4节课,下午2节课,每天的第七、八节课多为活动课,但也免费为学生举办讲座。中学不上早、晚自习,但学生每星期要抽出两三个晚上去读私塾,进行考前学科强化,以考上国立和公立大学。在日本,虽然高等教育已成普及之势,但要上国立与公立大学仍存在很大竞争。日本的学校从2002年4月份开始实施双休日,因此抓得比较紧的学生周六也上私塾强化自己的高考选考科目。
  我们一行分成四个分团,共考查了近20所中学,没有一个学校搞奥林匹克培训的。学校从不认为学生进入国家队与学校的荣誉有什么关系,参加竞赛完全是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既不对竞赛组织培训也不作报考宣传、动员。我向一所高中的校长了解他们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情况,结果校长全然不知,数学老师也不知道日本每年一度的数学竞赛国家集训队是由文部省组织管理还是由国家数学会组织管理的。在日本的中学里,也没有对体育、音乐、美术特殊人才进行特殊培养的现象,大学是否要这些有特长的人才是大学自己的事,各中学并不为之付出努力,日本的中学里似乎没有“特长教育”这个概念。由此可见,日本的基础教育摆脱了高考的影响,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一切学生都能达到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具有的学历水平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同时也为日本培养更多的“引领二十一世纪的科技英才”的苗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日两国中学里都在开展的分层次教学,也都有着共同的目的——实现更有效的教学,但两国教学理念相差甚远。日本中学的教学理念是培养更多的“能够引领二十一世纪的科技英才”,而我国中学虽然喊着“素质教育”,但走的却是“应试教育”的老路,瞄准的是“升学率”。
  去年12月我们在日本考察期间,正值颁发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大奖,日本有2人榜上有名,化学和物理各一人,并且在过去还有其他人获奖,而中国至今与诺贝尔奖无缘。这种状况似乎同我们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在国际上连年保持团体冠军极不相称,但对比一下两国的基础教育,就不难理解其中的缘由。正如著名数学家杨乐先生在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给中学生的讲话中提到的,其他国家的奥林匹克竞赛完全是自发的,凭学生兴趣组成代表队,而我们从小学起就在全国各地用应试的方法进行集训、选拔淘汰,这样的奥林匹克金牌成绩距科学研究还相距很远。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有人问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在国际上获得金牌的数理化选手不能像奥运会中的金牌选手一样得到同样的奖励,邓小平同志果断地回答:“那是性质完全不同的金牌”。现在想想这话很有道理,日本的学科竞赛不如我们,然而能获世界最高的科学奖,就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日本中学的做法,以“基本学力教育”和“生存教育”以及培养“科技英才”为教学目标,而不是以升学率为目标。

日本教育的目标早已暴露无疑:以“培养学生获得基本学力”为办学理念,以培养更多的“能够引领二十一世纪的科技英才”为办学目标。而我们呢?

我们依然在以会培养能升学的知识奴仆而津津乐道,甚至就连中国最著名的所谓名校校长都在卖弄升学率!

呜呼,教育的沉沦注定了这个民族没有未来。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等待着自己的只能是任人宰割。相信有这样担忧的不仅是我,还有一位鼎鼎大名的伟人。这个人就是邓小平先生。

邓小平先生告诉我们说教育要三个面向,他老人家为什么不叮嘱我们教育要面向传统、面向孔子,独谆谆教导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遗憾的是,我们仍然有人在开教育的倒车,强迫孩子每天向圣人鞠躬、口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教育难道要倒退到茹毛饮血的时代,难道我们以为老死不相往来小日本就不欺辱我们了吗?

假如日本再发动一场对中国的战争,中国的胜算到底有多大?我依然说的是“假如”。因此假如再爆发一次中日大战,我相信失败的只能是我们。

如果不想失败,那就赶紧课改!

赶紧让教育“面向未来”!

~~~~~~~~~~~~~~~

先放这明天再看~~:blowzy::p:D
 
看到一些人的帖子,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教育确实出了问题,或有些中国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又或是某些中国人或曾经是中国人的思想出了问题。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过犹太人赞美德国的素质教育的,从来没有听说过犹太人说德国人特别爱和平的,从来没有听说过犹太人说德国人礼貌好的,从来听说过没有犹太人说德国人的素质比北美强多的,从来听说过没有犹太人敬佩过德国人的。。。

有的只是犹太人或财团控制的媒体对德国人一遍遍的控诉,对二战长篇累牍的回忆,对奥斯威辛的一遍遍展示,有的只是对纳粹战犯的追捕,对德国人战后深刻的赔偿道歉提都不提,不依不饶。。。

而德国杀了大约600多万犹太人,日本杀了大约3000多万中国人。

日本比德国来,做了什么,道歉扭扭捏捏,赔偿一分没有,现在还妄想霸占钓鱼岛,支持台湾搞独立。比起德国二战后的表现,日本有半点素质吗?日本有丁点爱和平的做法吗?

比起犹太人的做法,有些中国人或曾经的中国人还是中国人或曾经是中国人吗?:(
 
一个勇于向敌人学习的国家才是强大的国家

田忠国
海川先生有篇文章,叫“日本有多少世界第一”。细读过后,感到海川先生真正想表达的,日本的世界第一是:重追踪、重目标,有了目标重计划、重落实,也就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目标。我想,海川先生表达的就是日本如何创造世界第一的。其实,不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要想创造第一,就得有创造第一的具体目标和方法,因为,目标是计划之始,方法则是落实计划的步骤。如果一个企业或国家,有目标无计划,或想计划但却无目标,或者有了计划无落实计划的方法,想创造第一是不可能的。或许,这才是海川先生写“日本有多少世界第一”一文的本意。因未请教过海川先生,故妄猜之吧。
许多人都知道,美国和日本,把我国视为假设敌人。有人可能认为,假想不是现实,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假如的基础是真实想法的外延。也就是说,美国和日本把我国锁定为真实的敌人这个目标上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就应该有目标、有原则的与之交往,学习其长,避免其短,通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法,弥补我国之不足,因为,在我看来,一个勇于向敌人学习的国家,才是真正强大的国家。
但是,学习其长处,为我所用,不是从精神上成为美、日的殖民地。如果在精神上成为美、日的殖民地,一是离真正的殖民地已经不远了,二是比真正的殖民地还可怕。因为,真正的殖民地人民群众会产生反抗的自觉,而精神上的殖民地,则会变成对殖民地的自觉追求。所以,我一直认为,学习不等于放弃主体精神、放弃主体价值、放弃原则立场,坚持主体精神、主体价值、原则立场更不等于拒绝学习。
我还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搏弈,交流是为了学其长处,斗争也是为了学习长处,包括军事斗争,其目标就是学其长处,避我之短,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和消费能力。也就是说,不论交流或斗争,都是为了我国的创新能力和消费能力。因为,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就是这个国家拓展生存空间的能力,而拓展生存空间的唯一目标,就是提升我国人民的消费能力。而提升我国人民的消费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是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能力。
但是,不容讳言,我国在对外学习上出现了问题,其问题表现在:
一,主体精神、主体价值观的丧失和学习目标的迷茫。主体精神是保持自我的先决条件,失去主体精神,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自我,而失去自我的可悲之处就是,主体价值观的丧失。人们知道,任何国家的主体价值观,都是这个国家专家学者和民众共同的价值判定体系。失去了这个判断体系,就意味着以别人的价值判定体系为自己的判断体系。一个国家之所以建构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体系的原因,就在于给人们一个清晰的价值边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国家利益与它国利益的关系。
令人遗憾的事,我国的某些精英,一说向美国学习,主体精神、主体价值观就一定不能要,要了就惹美国人不高兴了,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在他们看来,学习就是成为别人的殖民地,不成为别人的殖民地就不是学习。一说向日本学习呢,为了讨日本人喜欢,马上就说日本侵略中国侵略的好,应该侵略。这种人的论调,对我国是有害无益的。
其实,关于学习问题,标准只有一个:提升我国人民的消费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能力,也就是说,交流是为了学习,斗争也是为了学习,军事斗争更是为了学习,因为,没有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人家只给你挨打的机会,不给你学习的机制;只卖给你他们不太需要的东西赚钱,不卖给你你真正需要的东西,更不准你赚人家的钱。
二,搞不清学习与斗争的辩证关系。政治斗争是经济的延伸,同时也是经济的保障;军事斗争是政治经济的延伸,但同时更是政治经济的保障。也就是说,各国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政治斗争是常态,军事斗争是非常态,但政治斗争的基础是军事斗争。有人一提军事斗争,马上就想到打仗,但其实,军事斗争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战略制衡是军事斗争,军事演习也是军事斗争,包括间碟或反间碟都是军事斗争手段中的其中之一而已。
但是,在任何时候,军事斗争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军事斗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确保学习的自由空间,并通过学习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和消费能力,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能力,进而为我国拓展生存空间服务。
由此可见,斗争与学习是个一个国家目标、原则、学习与斗争的辩证哲学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某些据说是国家智库的学者,根本不懂目标、原则、学习与斗争的辩证哲学,软得像豆虫,似面条。攻击手先生在其博文中说,中国智库不仅要智,更要有勇。其实,在人类历史上,有勇无谋者有之,有智无勇者则至今未见。也就是说,所谓“智者”之无勇,必定是弱智者也。但是,有人对外无勇,对内,比如说对捍卫国家利益的主张者,攻击围剿却是好汉。对于这种现象,有人表示不解,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毕竟拿了美国的研究基金,不为人家效劳,下一次美国的研究基金就没得份了。当然,这与“智者”的道德人品有关,但也与我国的智库管理缺少明确的目标和明确的原则有关。
三,有了学习的国家目标、原则,搞清楚了学习与斗争的辩证哲学,学会学习也很关键,因为,学习是为了掌握创新的制高点,而不是跪伏在地,亦步亦趋。掌握创新的制高点,首先就要提高学习能力。一般认为,学习能力是个学得会的问题,但其实,学得会从来不是个学习能力问题,因为,学得会,化得开,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才是个学习能力问题。但在我国的学者中,有不少人认为,只要是外国学者的话就是“圣旨”,只能照办,不能思索,思索就是反科学,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科学,在他们看来全是垃圾,全都有辱人类文明,这样的学者明着是在为我国发展而努力,实则是对我国发展的破坏,因为,他们创造的不是引导人们如何学习,而是制造西方国家的科学迷信,解除我国人民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当然,学习是创新的基础,但是,如果制造西方国家的科学迷信,并且,科学迷信成为我国衡量一切的标准,我国就离丧失基本生存能力不远了。
2009年4月5日星期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