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系列报道:芭蕾王子砸锅卖铁学芭蕾|芭蕾|青春励志故事|吕萌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230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U6074P1T1D24561490F21DT20120608234121.jpg
辽宁芭蕾舞团领衔主演吕萌 资料图
  “芭蕾王子”的青春舞步


  芭蕾,一种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动人舞蹈。它伴随着人们对美的觉醒,在充斥了浪漫华服与跳跃旋律的巴洛克时代流行于法国,继而风靡世界。几个世纪以来,这门优雅的艺术广受欢迎,创作表演之余,已在世界范围内衍生出水平最高的四大赛事--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莫斯科国际芭蕾舞比赛、美国杰克逊国际芭蕾舞比赛以及芬兰赫尔辛基国际芭蕾舞比赛。

  就在6月7日,最新一届芬兰赫尔辛基国际芭蕾舞比赛迎来颁奖盛典,历经9天角逐,中国选手的身影赫然出现在了盛典上。灯影交织的舞台成为选手们的圆梦之地,而此刻的璀璨光环不仅照亮了年轻的演员,也照亮了他们背后一位星彩熠熠的筑梦人--辽宁芭蕾舞团领衔主演吕萌。

  横空出世的“芭蕾王子”

  提起吕萌的名字,喜爱芭蕾的人们想必不会陌生。将满28岁的他曾在10年前一举轰动国际芭蕾舞界--捧回了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特别大奖”。

  在芭蕾世界,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非同一般。时下所有比赛中,它的历史最悠久,挑战也最大。无论赛程长度、剧目数量、选手数量、获奖难度,它都可谓芭蕾舞比赛之最。10年前,18岁的吕萌就是在这场比赛中捧回了比金奖更高的特别大奖。而在他之前,这个奖项已经32年无人问鼎,即使在他之后,截至目前也尚未再次颁出。

  当年的比赛吕萌记忆犹新,开起玩笑来,他说那个比赛很“坑人”。舞台是露天的,只铺了木地板,“滑”是最让演员们叫苦不迭的麻烦。吕萌说,现在的舞台一般都会有地胶,翻转跳跃既不滑也不涩,可瓦尔纳偏偏只有木地板,本就要比胶地滑,再加上露天场地难免淋雨,地板缝里的雨水只能倒上伏特加来点火烤干,如此一来地板就更滑了。而实际上,它多少“比的也就是这个”。除了地板的麻烦,由于是露天场地,舞台灯光只能在晚上打出效果,所以瓦尔纳的比赛都要安排天黑以后进行。

  当初吕萌比赛时,位于保加利亚的瓦尔纳大约晚上9点才完全天黑,比赛选手多、开始时间晚,一天的赛程完毕往往要到凌晨2点。整个比赛第一轮要进行一个星期,第二轮5天,决赛还要比3天,再加上中间的休息、调整,这一比就要进行20多天。吕萌记得,“比完下来精神就崩溃了,因为你没法20多天都把注意力紧绷在一件事情上”,“之所以说它获奖最难,是因为比到最后选手全都瘫了。”

  为了这场比赛,吕萌提前很久就开始了封闭式训练。训练日复一日,延续着芭蕾舞练习特殊的节奏:早饭要吃得很少,否则练起来会有反应;一上午练到筋疲力尽,一般不想吃午饭了;下午继续训练,等到结束终于想起吃东西,吃一点也就饱了。这样的训练生活绝不仅仅是吕萌比赛前的写照,多年练功长此以往。

  真正来到瓦尔纳,吕萌按照比赛规则跳了6个古典舞和2个现代舞,这些剧目他已经提前练习了半年到一年,可赛程的紧张与压力还是让他感到“很磨人”,“因为在一场比赛里把8个剧目都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不可能的”。

  瓦尔纳评奖采取积分制,金银铜奖各设分数线,达不到分数,该奖项会宣布空缺。比赛时,教练根据吕萌的特点专门安排了战术,第一轮选择中等难度舞蹈,第二轮选择最擅长的舞蹈,这样可以相对顺利地拿到积分。事实果然如此,第二轮比赛结束时,吕萌的积分已经暂列第一,比第二名的选手高出了2分,这也意味着只要他在第三轮不摔在台上,金奖稳拿。

  第三轮角逐上演,连日的体力消耗和巨大压力似乎都在这一刻集体找上了门,赛场上的一切都让吕萌感到格外难熬,“差点不想跳了”,不过最后他决定咬咬牙,“挺”过来。

  比完第三轮,吕萌的分数竟然超出了金奖分数线2分。评委会慎重考虑,最终决定在时隔38年后把最为珍贵的“特别大奖”颁出来,颁给这位技压全场的东方“芭蕾王子”。

  砸锅卖铁也要把芭蕾练下去

  如果说吕萌经此一役征服了评委,在国际舞台一鸣惊人,那么他过往的成长岁月绝对已经为这次“惊人”做出了最佳注脚。对于一个从小淘气却身长脚长的好动小男孩来说,吕萌的父母曾为如何培养他绞尽了脑汁。

  做过速滑运动员的母亲最初曾想培养小吕萌当运动员,于是他3岁学花样滑冰、4岁打乒乓球、5岁练体操,才艺学了一个又一个,可却始终没感到兴致有多高。8岁那年,从事文艺的父亲凑钱买了一架钢琴,吕萌一下对就它产生了兴趣,提出要学。母亲觉得他主动提出来学钢琴倒是难得,于是吕萌开始了3年的“琴童”生活。11岁,刚刚在业余舞蹈班学了2个多月的舞蹈,吕萌就被前去招生的辽宁芭蕾舞团老师看中,录取他去学芭蕾。这时的小吕萌一想到可以离开家去尝试另一种生活,不禁自豪又兴奋,向同学们炫耀:“你们知道吗,我要去外地上学了!”

  来到辽宁芭蕾舞团,贪玩的吕萌一开始甚至对什么是芭蕾都没概念,但仗着身体先天柔韧性好,他练功并不算费力,压着腿竟也能睡着,而住校的生活更是让他玩得不亦乐乎,几乎是和班里的男孩子们“什么淘气干什么”。这样的日子足足过了两年多,可一次放假回家,看到的情景却让他傻眼了。

  90年代,他家里就有了29寸的彩电、影碟机和大音箱,这在当年不得不说是一套昂贵的家当,可那次放假,吕萌发现家中的这些东西全没了。父亲告诉他,朋友酒店开业借用了,而实际上家里已经变卖了这些家当,只为承担吕萌的高额学费。得知真相,吕萌不想继续学芭蕾了。家里为他掏空了家底,甚至为了供他上学还要向亲戚朋友借钱,他前所未有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可想法一出口,他就被母亲骂了回来,“不管怎么的,砸锅卖铁也要把你这个学业完成。”

  父母一心坚持,而眼看着原先放置家庭影院的地方如今已是空空荡荡,吕萌几乎瞬间就有了决定,“既然要干,就干出个样儿来。”“至少得早日工作,早日挣钱补贴家用。”

  再次回到芭蕾舞团,吕萌像换了一个人。周末时,有的同学回家,有的出去玩,他就把自己锁在练功房不停地练,用了半年时间,他的成绩竟从全班倒数第一反超到了正数第一。紧接着,当要面临完成一些技术技巧动作时,有了扎实的基本功作支撑,吕萌从母亲身上遗传的运动感觉和从父亲那里遗传的艺术细胞逐渐显现了更大的优势,此前学过的钢琴又让他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音乐,于是他跳舞的感觉越来越好,连续参加比赛,也多次在国内外获得了大奖。

  托举“伤残女孩”重新起舞

  随着技艺、感觉与表现力的不断纯熟,吕萌担纲了越来越多的芭蕾舞剧主演。《末代皇帝》中的少年溥仪,《二泉映月》中的悲情泉哥,《吉赛尔》中为爱所困的伯爵,《雷蒙达》中胜利归来的勇士,《天鹅湖》中高贵潇洒的王子……他塑造的形象让灵魂随肢体伸展飞舞,为人们带来无尽的感染与绝妙的震撼。

  而在所有这些演出之中,一次特殊的经历注定让吕萌终生难忘--当2008年国人最终实现百年奥运圆梦,吕萌也托举着一个小姑娘在全世界面前实现了她的芭蕾梦。

  那年9月6日,盛大的残奥会开幕式惊艳世界,而令世人印象最深的正是“芭蕾王子”最后与“伤残女孩”翩翩起舞;小女孩坐在“王子”肩上,“王子”将小女孩高高举起。

  这个小姑娘名叫李月,汶川大地震时她在废墟中被困了70多个小时,坚强的她战胜了死神,却无奈地失去了左腿。她曾热爱芭蕾,更渴望登上舞台,于是,就在残奥会开幕的这一刻,她梦想成真,托起她的“王子”正是吕萌。

  刚刚接到这项任务时,吕萌难掩激动,早已听过李月的故事,他觉得“帮助她圆‘芭蕾梦’是所有关心她的人应该努力去做的事”。当他真正见到了李月,吕萌最惊诧的还是这位失去左腿的小姑娘那份美丽、健康与阳光,在她有些羞涩的脸上,始终透着坚强。

  排练时,李月的伤还在治疗恢复当中,为了不影响进度,她早晨5点就要起床,在妈妈的陪伴下打针、理疗。早上8点进排练场,晚上8点多才能回房间。这种强度让健全的吕萌都感到很累,而坚强的李月总是淡淡地表示“没事”。

  后来的开幕式表演,吕萌和李月配合完美,精彩瞬间迅速征服了世界。吕萌觉得,参加残奥会开幕式表演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加上排练,也不过一周多的时间,但这短短的时间足以让他铭记一辈子,他感谢坚强的“小妹妹”李月,因为是她使得自己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对舞蹈有了别样的理解。

  于芭蕾中修行 将艺术做到极致

  吕萌曾经说过,他觉得跳芭蕾就像一个修行的过程,而自己很享受这个过程。每天在排练场挥洒汗水,每天看着自己一点点地进步,这个过程让他有一种自豪感,台上的光彩和获得的奖项都没有这种看着自己一点点成长、强大起来的过程来得充实。

  在吕萌看来,“芭蕾舞是一门跳到老可以学到老的专业”,“很综合”,它需要舞者在每个方面不断积累。吕萌认为自己也处在不断地积累、完善的过程中。如今,若要说还会给自己定什么目标,吕萌想的始终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门艺术做到极致”,他觉得“现在自己还差得很远”,也期待着不断超越自我。(中国青年网记者 贾元熙)

  记者手记:

  见过吕萌,最直接的感受是他的轻松和幽默。曾猜想跳芭蕾的人是否会“古典范儿”十足,可吕萌给人的感觉却是一个活泼的80后大男孩。而聊上几个问题后才发现,他对芭蕾的认真与执着绝不若表面那般轻松。他自己挚爱芭蕾,可也曾亲见很多伙伴无法坚持从事专业,他觉得如果一个人对这门舞蹈很热爱,可以找很多渠道继续从事舞蹈这个行业,只要心中对舞蹈有追求、有执着,那么做什么都是在跳舞。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