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2-14
- 消息
- 1,984
- 荣誉分数
- 287
- 声望点数
- 143
这篇对中国准备改变中国在海外形象的的大外宣的分析中还是有一些看点的,所以转贴在这里,供大家讨论,但希望不要骂街。
[FONT="黑体"]时代广场做广告改善形象 中国大外宣成了笑料[/FONT]
2012-06-17 08:48:08 明镜月刊
对于这些大陆官方斥巨资办的海外媒体能否成功,西方同行与中国国内媒体研究者均持怀疑态度。这种怀疑的焦点是,这些海外媒体必将受控于中宣部而缺乏公信力。
有学者指出,尽管“大外宣”运用了资本的力量,打造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但商业逻辑是无法取代文化逻辑的,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是由其国内政治社会状况来决定,就像美国的国际形象不是依靠美国新闻总署和白宫发言人塑造的,缺乏公信力的外宣媒体办得再多,也不可能凭藉它来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新华社租用美国时代广场上的广告位。
中国内地传媒学者毕研韬说,如果中国的新闻制度和新闻理念不能与时俱进,中国450亿元的外宣投资(也是高额学费)除了浪费国家巨额资金、肥了某些国营媒体外,可能成为贻笑大方的历史笑料。
他指出,中国媒体的内伤是公信力太低,其主要原因是混淆了新闻与宣传,必须给予新闻媒体更大的独立性,这才是中国媒体的唯一出路。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表示,“我想,(毕研韬的)这个担心有它的依据,如果严格按照过去的方式来做对外传播,它的实际效果应该是不很乐观的。”
喻国明认为,实际投入可能超过450亿。
中国问题观察人士林和立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自从1989年“六四”民主运动以来,西方对中国已形成某种固定的模式,很难改变,除非中国在西方关注的话题上,例如在人权和西藏、新疆政策等问题上做出改变。
他说,“在西方世界,靠这个方法恐怕很难扩大中国的软实力,因为西方国家对一些问题批评很久,比如对中国的人权纪录,在西藏和新疆方面的政策等,一般西方读者对这些问题比较有兴趣,可是这些问题目前北京恐怕解决不了。所以目前他们对外宣传的方法和投入很难在西方世界获得很大的作用。”
他说,另外从新闻管制角度来说,北京也不太愿意改变媒体“报喜不报忧”的传统,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也很难取得西方世界的认同。
动向杂志主编张伟国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努力的一个目标,就是尽可能的包装自己,把自己打扮成跟西方媒体好像是同样性质的传媒,把自己作为“党的宣传工具”这个本质,给包装掩盖起来。“西方对这种东西,总体来讲瞭解不多。因为西方人对共产党意识形态舆论的控制,都缺少切身的体验。尤其是中国,在共产党极权专制国家里面,对媒体控制是最精緻的。许多手法恐怕是西方人想都想不到的。”
说回央视,每个分台200人的编制就想和CNN,FOX这种做大坐稳的当地电视台竞争,更是不靠谱。更不要说,中国人像是发政治指令一样告诉当地聘用的新闻人这也不能报道,那也不能报道,势必会有矛盾和冲突。劳资双方这个磨合过程势必是漫长而又荒唐可笑的。当地的法律、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更是对央视这种野心构成极大的挑战。比如说,在美国,50人以上的公司就可以组建工会,那劳资之间的矛盾马上就会凸显,员工对薪金不满了,对新闻审查不满了,都很容易譲矛盾昇级。怎么解决,没人知道。“搞不好最后酿出内部人揭丑的好戏来,”知情人说。
具体拿利比亚战乱来说,当地的央视报道站在哪边的立场?站在卡扎菲一边,那不是找駡找打吗?要是站在推翻现政府的反对派一边,那在中宣部看来岂不是政治上不正确?
另外一个北京不愿意接受的现实是,因为是中宣部管辖的官方媒体、党的喉舌,西方一些有影响力的名流学者和领导人并不愿多上央视露面,他们有所顾忌也算是人之常情。一些有见识、有智慧的西方人士也不愿接受央视9台的采访,更是不想自己的话被“掐头去尾”,无辜被利用成为共产党的外宣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的秘书曾提议,央视一分为二,一个还叫中央电视台,负责宣传“光荣伟大正确”,由中央拨款扶持,另外一个叫国家电视台,市场化运作。有高层认为,这个方案不错,是个方向。
但衹是个方向,具体怎么搞要研究出不知道猴年马月了,大外宣等不及就“开拔”了。
“现在的大外宣就是大虚假,大跃进,大花钱,大忽悠,花着中国纳税人的血汗钱,解决一些人的级别问题,譲一些人方便陞格陞官,方便在国际上旅游,方便在海外置业为自己未来移民铺路,如此而已。”知情人説。(《明镜月刊》第21期)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519904&id=1162225&dcid=2
[FONT="黑体"]时代广场做广告改善形象 中国大外宣成了笑料[/FONT]
2012-06-17 08:48:08 明镜月刊
对于这些大陆官方斥巨资办的海外媒体能否成功,西方同行与中国国内媒体研究者均持怀疑态度。这种怀疑的焦点是,这些海外媒体必将受控于中宣部而缺乏公信力。
有学者指出,尽管“大外宣”运用了资本的力量,打造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但商业逻辑是无法取代文化逻辑的,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是由其国内政治社会状况来决定,就像美国的国际形象不是依靠美国新闻总署和白宫发言人塑造的,缺乏公信力的外宣媒体办得再多,也不可能凭藉它来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中国内地传媒学者毕研韬说,如果中国的新闻制度和新闻理念不能与时俱进,中国450亿元的外宣投资(也是高额学费)除了浪费国家巨额资金、肥了某些国营媒体外,可能成为贻笑大方的历史笑料。
他指出,中国媒体的内伤是公信力太低,其主要原因是混淆了新闻与宣传,必须给予新闻媒体更大的独立性,这才是中国媒体的唯一出路。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表示,“我想,(毕研韬的)这个担心有它的依据,如果严格按照过去的方式来做对外传播,它的实际效果应该是不很乐观的。”
喻国明认为,实际投入可能超过450亿。
中国问题观察人士林和立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自从1989年“六四”民主运动以来,西方对中国已形成某种固定的模式,很难改变,除非中国在西方关注的话题上,例如在人权和西藏、新疆政策等问题上做出改变。
他说,“在西方世界,靠这个方法恐怕很难扩大中国的软实力,因为西方国家对一些问题批评很久,比如对中国的人权纪录,在西藏和新疆方面的政策等,一般西方读者对这些问题比较有兴趣,可是这些问题目前北京恐怕解决不了。所以目前他们对外宣传的方法和投入很难在西方世界获得很大的作用。”
他说,另外从新闻管制角度来说,北京也不太愿意改变媒体“报喜不报忧”的传统,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也很难取得西方世界的认同。
动向杂志主编张伟国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努力的一个目标,就是尽可能的包装自己,把自己打扮成跟西方媒体好像是同样性质的传媒,把自己作为“党的宣传工具”这个本质,给包装掩盖起来。“西方对这种东西,总体来讲瞭解不多。因为西方人对共产党意识形态舆论的控制,都缺少切身的体验。尤其是中国,在共产党极权专制国家里面,对媒体控制是最精緻的。许多手法恐怕是西方人想都想不到的。”
说回央视,每个分台200人的编制就想和CNN,FOX这种做大坐稳的当地电视台竞争,更是不靠谱。更不要说,中国人像是发政治指令一样告诉当地聘用的新闻人这也不能报道,那也不能报道,势必会有矛盾和冲突。劳资双方这个磨合过程势必是漫长而又荒唐可笑的。当地的法律、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更是对央视这种野心构成极大的挑战。比如说,在美国,50人以上的公司就可以组建工会,那劳资之间的矛盾马上就会凸显,员工对薪金不满了,对新闻审查不满了,都很容易譲矛盾昇级。怎么解决,没人知道。“搞不好最后酿出内部人揭丑的好戏来,”知情人说。
具体拿利比亚战乱来说,当地的央视报道站在哪边的立场?站在卡扎菲一边,那不是找駡找打吗?要是站在推翻现政府的反对派一边,那在中宣部看来岂不是政治上不正确?
另外一个北京不愿意接受的现实是,因为是中宣部管辖的官方媒体、党的喉舌,西方一些有影响力的名流学者和领导人并不愿多上央视露面,他们有所顾忌也算是人之常情。一些有见识、有智慧的西方人士也不愿接受央视9台的采访,更是不想自己的话被“掐头去尾”,无辜被利用成为共产党的外宣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的秘书曾提议,央视一分为二,一个还叫中央电视台,负责宣传“光荣伟大正确”,由中央拨款扶持,另外一个叫国家电视台,市场化运作。有高层认为,这个方案不错,是个方向。
但衹是个方向,具体怎么搞要研究出不知道猴年马月了,大外宣等不及就“开拔”了。
“现在的大外宣就是大虚假,大跃进,大花钱,大忽悠,花着中国纳税人的血汗钱,解决一些人的级别问题,譲一些人方便陞格陞官,方便在国际上旅游,方便在海外置业为自己未来移民铺路,如此而已。”知情人説。(《明镜月刊》第21期)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519904&id=1162225&dci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