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悲剧性的人生走到最后,在司马迁的笔下有一段精彩的记述: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 《史记》
范曾先生的这幅《屈原和渔夫》,描绘的正是这个情节。
这一段记载真实与否已无从考证,我的感觉,那个渔夫很有可能是司马迁杜撰,代表自己与三闾大夫进行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渔夫的话,反映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一种豁达人生观,也许会更为后人所接受。屈原高洁的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执着,是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态度,非人人所能为,在他身后却更为世世代代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