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开着航天飞机返航,咱打着降落伞返航,这确实还差一个level!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ten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中美的航天技术差距能只是一个 level 已经很不错了吧?

世界上有哪几个发达国家敢说和美国的技术差距就是一个level 的? 更别说拿发展中国家和美国比了。

世界第一军事大国,科技强国, 那不是吹出来的。 中美的差距和进步都是很明显的

好像苏联曾经是, 哈哈。
 
神九着陆点偏了16公里 险些落入小河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521491&id=1165617&dcid=18

1“虽有颠簸,神九仍着陆在正常区域”

  “作为指挥机的领航员,我的职责是最先发现飞船开伞、降落、着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程庆欣说,返回舱着陆瞬间,在地上翻了个滚,落点在小山沟,地势不平。“落点不远处,有条小河,我在飞机上看得很清楚,心里勐一紧张,担心会落到河水里。”他透露,在当时情势下,既要保证他领航的飞机第一时间降落,又要给后面乘坐医护人员的飞机留出足够空间,以便医生们尽快接近返回舱。

  程庆欣说,他们以往的搜救训练,都是在平地上进行的,返回舱落入沟底,对所有搜救人员都是个考验,要快速做出判断,“情况复杂,我看了一下山顶,找到一小片稍微平整的地方,立即紧急降落,此时返回舱落地不到两分钟。”他说,飞机落地尚未停稳,他拉开机舱门,第一个跳下飞机,朝返回舱跑去。程庆欣透露,受草原上的高空风速影响,返回舱实际着陆点距离理论着陆点向东南偏离了16公里,好在当时着陆场晴空万里,能见度好、低空风速小,飞机能及时赶到,“虽然有颠簸,但着陆点仍在36×36平方公里的正常区域内。”他说。

  2“一辆小汽车迎着落点开过去”

  程庆欣刚跑不远,突然看见眼前有一辆小汽车,挂着地方牌照,在距离返回舱二三百米的地方,正快速开行。

  “它是迎着落点过去的,不用问,肯定是当地牧民碰巧经过这里,想开到返回舱跟前看。”程庆欣说,这时其他飞机也已落地,有几个离汽车比较近的同事伸手拦截,迫使汽车停了下来。负责安全警戒的工作人员也赶到车旁,把它“控制”了。

  程庆欣笑着说,飞机降落,他实际已经完成了任务,“之所以第一个跑过去,也是想尽快看到3名航天员。”他说,从这个心理分析,老百姓的举动也能理解,只是考虑到安全问题,当然不能让他们靠近,“况且返回舱有太空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一定伤害”。
 
看看天上的空间站都是谁家的?嘿嘿
 
冷战结束之前,俄国和美国竞争空间科学,冷战之后,俄国设计空间站,美国出钱,联合建造空间站。
中国是独立发展空间站,尽管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但是毕竟和合作不一样。
 
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美国通过高航天飞机试验的很多高技术,苏联走的是保守路线技术突破不多。但是长期实践表明航天飞机不划算。当然附带产出不错,但作为航天工具效费比不好,系统过于复杂,风险大。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对比这航天飞机和火箭航天的费用/载荷比。
 
早些年的挑战者号更惨,点火升空后73秒爆炸。
好像是86年吧。那个电视画面印象深刻,感觉挺悲壮的。前苏联也出过几次事,但是美国的两次宇航员损失最大。毕竟探索太空的风险极高,别管他们怎么回来,只要安全回来就好。
 
美国人开着航天飞机返航,咱打着降落伞返航,这确实还差一个level!


这个level是需要“五十年全国人民继续节衣缩食”才有可能赶上,。。。
 
好像是86年吧。那个电视画面印象深刻,感觉挺悲壮的。前苏联也出过几次事,但是美国的两次宇航员损失最大。毕竟探索太空的风险极高,别管他们怎么回来,只要安全回来就好。

讲得好。:cool::cool:
 
已经很不容易了,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航天飞机也能飞起来。

搂主有所不知了。美国人的航天飞机返航,也是打着伞的:

sts-133-discovery-landing-2011.jpg


实际上只要有大气层,用伞减速降落是最经济且安全有效的方式。比如美国火星探测器,航天飞机降落等。但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以,不能用降落伞减速。
 
这个level是需要“五十年全国人民继续节衣缩食”才有可能赶上,。。。

你讲这话有根据吗?据我所知,中国航天一直是有航天飞机和飞船两个方案的,技术上实现也没有问题。中国采用飞船是经过严密论证和充分竞争后的结果。世界载人航天几十年的实践(尤其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灾难事故和最终项目被停),也更证明了中国科学家最终决定的正确性。中国的原航天飞机项目改进成“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正在做,是重复使用,水平降落的。知道中国已经在海南开建新航天发射场了么?知道为什么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