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做些实事,少谈些精神

tianyahaijiao'

新手上路
注册
2012-06-05
消息
44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0
2012-7-23

  据说是六十一年来最大的暴雨已过去,北京天晴了。新闻里也一扫前两天的阴霾,开始明媚起来。闪闪发光的北京精神登上了各大网站的头条。似乎一切都按照某些网友的猜测在发展着——牺牲的公务人员要被评烈士了,做出了贡献的要被表彰了,网络被赞给力了,微博也不传谣了——前两句很有必要,后两句也是事实——但网络上竟然有很多心理阴暗之人嚷嚷要问责了——在阳光普照之时,这不是故意在找别扭吗?
  依着以往的经验,似乎总会有几个不大不小的官员会被暂时摘掉顶戴花翎以安定人心的,毕竟,死了三十七个人(目前数据),在和平年代的都城,不是个小数目。所以,问责会有的,大小不定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思维跑得比政府还快,有什么用?
  倒是精神者云,可以好好研究研究。
  何谓精神?说不出个所以然。何谓北京精神,猜测很多在北京生活多少年的人,也讲不出个大概。这几年流行制造地域精神,什么湖南精神广东精神北京精神,那二三四字的短语,看起来漂亮亮,听起来美滋滋,又是征集又是票选,轰轰烈烈搞完了,便束之高阁,只待天灾人祸,才又突然复活。
  就如此次,北京精神闪起光来了。
  按理说,北京如果真有这样那样的精神,那肯定是一直都存在的,为何平时不见显现而只在狂风暴雨中闪亮呢?我觉得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就是:所谓的精神,它确实是闪光的,但那光,不见得比煤油灯更明亮,于是,在正常状况下,它总被其它东西压制着——比如自私、比如冷漠、比如麻木、比如凶残、比如欺骗、比如你防我来我防他——只有在风雨如晦白昼如黑之时,才显出它的光亮。便像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稻草,饿晕之人喝到了一口米汤,即使救不了命,多少带来点希望,使人不致绝望——大家都朝不保夕,随时可能受伤丧命,什么富二代,什么宝马车,什么蜗居,什么蚁族,在老天爷的狂怒面前,都平等了,早已被埋藏在心灵最深处的人性之光开始燃烧了,在与老天爷的对抗中,人类唯有携手——很玄幻吗?很高深吗?如若不信,请半个月之后,再去敲敲人家的门说借宿一宿试一试!
  因此,免不了大笑几声。笑那煞有介事的新闻标题,笑那无孔不入的宣传攻势。时有时无的精神岂能靠得住?它疏通得了堵塞的下水道吗?它解决得了官员们的政绩冲动吗?
  多做些实事,少谈些精神。迎接下一场暴雨吧!(屏山石2012/07/23)
 
北京暴雨:必须感动,不必问责?

北京他妈的又下雨了。

  其实我很想把上面那句话中的北京他妈的去掉变成一篇优美的散文的开头。可是,很遗憾,据官方说61年没有遇到的大雨在北京出现了。不用他妈的真的无法表达我的激动之情。不过我向伟大的有关部门保证,我说的他妈的真的不是你她妈的,也不是北京他妈的,这只是一个助词,助词。我想以有关部门的学识,一定能懂得~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造成的人员伤亡不是很多,至少比地震死的少。我是说跟惨痛的汶川大地震比。千万不要拿来和只差一天的扬州地震比。那样我不知道用他妈的还能不能表达你的心情。10个人走了,没有人缅怀他们,因为这点人数,对于群国14亿人民来说,简直不是啥,再死一亿四千万才能死光光。早着呢!所以根据官方媒体的要求,全国人民都被沉浸在一片感动之中。这如梦似幻的一幕在我们的这个时代,不知道为何,我竟然都有点习惯了。十人尸骨未寒,可是我们却已经泪水涟涟,不是难过,而是所谓的感动。

  我早就明白,我们这个时代,感动经常被用来掩盖罪恶。可是我没有想到啊,浓眉大眼的新华时报,人民网,甚至BTV,你们也叛变革命啊!就算叛变还敢这么赤裸裸的啊。

  BTV的播音员说,昨晚的北京感动中国,我差点把电视砸了,忍了半天,想了想这些年在灾难面前官媒的一贯做法,我终于慢慢的叹了一口气忍过去了,心情好不容易好点,我就上网看了看,毕竟我们的首都遭遇了这么惨痛的教训,全国人民应该沉寂在一片悲痛中吧,至少也是在反思中。

  可是打开人民网一看,我很失望,人民网有专题,专题的主题叫:《守望相助 传递爱心》。有些稿子内容是这么写的:“市民精神积极勃发,网络正能量彻夜给力,政府各部门齐心纾难。暴雨给人们带来诸多危难与不便的同时,也给城市精神带来了一次沉重的洗礼。热心关切,善意互助,坚守责任,成了此次暴雨最生动的注脚。”“让老天爷知道,这是一座温暖的都城”。原来此次暴风雨让我们精神勃发而不是叫苦连连,原来此次暴雨中最生动的注脚是热心关切,善意互助,坚守责任,而不是作为堂堂帝都,却为何连排水的系统都如此不堪一击的反思。原来在灾难面前,我们不该吊念那些逝去的亡魂,而是要趁他们尸骨未寒,站在他们已经没有气息的尸体旁边,旁若无人的感受温暖!这是多么让人毛骨悚然!

  我完全看不下去了。虽然我知道想做一个良民,就不该有太多的良心,可是我没有想到做一个良民在没有太多良心的时候还要没有一丁点羞耻心!难怪如今没有多少良民!

  我怀着最后一丁点的希望去了新华网。很遗憾,新华网的标题更牛逼闪闪:《暴雨中闪光的“北京精神”》,又是一曲忠诚的赞歌!我真不知道是该笑还是哭。作为媒体巨头,竟然没有一丝的问责反思的字眼,更有甚者,在新华网上,赫然有一篇时评:《雨夜北京更多的是感动》,文中列举了各种感人至深的救险场面,这明明如同地狱的一幕幕,却全都在刻意的渲染下变成了天堂的布景。

  我不想看下去了。我也不想说下去了。于是我只是在悲愤之中写下这么几段文字。这算不上文章,这只是一个屁民无能改变什么的情况下,微弱的一声叫喊而已。可是。我还是想问,灾难面前,为何只有颂扬没有反思?为何只有感动没有问责?这场雨造成这种后果,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吗?

  一场雨,把堂堂号称已经强大的中国的首都给淹了。而这雨不是海啸,只是陆地的一场暴雨,却还淹死了人。这真的可以如同官媒说的:这场大雨终将化作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核,彰显历久弥新的精神品格吗?

  曾经,我们在这个冷漠的而巨大的拥挤城市里生活拼搏,我们离最近的海有150千米 ,如今,我们却面朝大海,地狱门开。然后欢声笑语,感动开怀,淋淋血迹在大雨中被稀释的一片空白。

  只是不知道以后,谁还会用死亡换来感动却没有反思缅怀?

(注: 写完本文一个小时后,最新死亡人数至已经上升至37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