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米哥上个贴~~用经济学分析抵制日货的利弊

扣 扣

有一说一
VIP
注册
2011-08-08
消息
5,215
荣誉分数
211
声望点数
73
所在地
角落
抵制日货在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在近期,抵制日货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不买日本制造的产品。至于打砸抢日货则属于犯罪,不在以经济学分析为主的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相信各位读者中有人会觉得当今抵制日货并不科学,但是一时没有找到比较科学而有力的理由去反驳鼓吹抵制日货的人;很多抵制日货的支持者,利用煽动民族感情、编造谎言、歪曲事实的形式,宣扬着抵制日货的好处。这些支持抵制日货的文章中也有引用了一些理论的,不过经不起推敲;更多的文章则是谎言千遍即成真理的架势。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系统的学习经济学,因此媒体的报道和别人的观点是他们对抵制日货认识的主要来源。谎言的泛滥使其开始向真理演变——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想到这世上有许许多多的智慧而理性的国人,在我之前定已有人基于经济学的理论写出科学、客观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不应该去抵制日货,为什么应该理性的对待这个问题。但是搜索了一下,“经济学家”们鼓吹抵制日货,鼓吹贸易保护,鼓吹“国货当自强”的文章几乎把理性科学的分析淹没了。少数的几篇比较中立、科学的的文章又是纯文字,对于未必接触过经济学理论的大家来说,应该是很难耐心的看下去的吧。

于是经济学课程只拿C的本人决定自己来写一篇。虽然很心虚,但是下面这篇“经济学的分析文章”,我会尽力做到易于看懂的水平。大家也可以用下面的文章,理性的、优雅的(大误)向迷茫的人们解释:应不应该抵制日货,对于每个人来说,什么是有利的选择?

经济学的分析往往是从很多假设开始的——我们先来假设中国和日本都只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数控机床。

通常,两个不同的国家,生产东西的能力是不同的。上面这个表的意思是这样的:中国把自己100%的生产力都投入生产小麦的话,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产出12单位的小麦;如果中国把100%的生产力投入数控机床生产,则可以产出3单位的数控机床。旁边日本的数字也是一样的定义:如果日本把自己100%的生产力都投入生产小麦的话,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产出5单位的小麦;如果日本把100%的生产力投入数控机床生产,则可以产出10单位的数控机床。
浏览附件289275

这个时候要先解释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就是你做一件事情或者买一个东西所要付出或牺牲的东西。比如假设上古神兽iPhone 5需要消耗一个肾来召唤,那么我们就把一个肾称为召唤iPhone 5的机会成本。再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只能从事一项工作,你选择了在银行做柜员,就不能选择在硅谷做工程师——在银行做柜员的机会成本就是在硅谷做工程师的机会。
浏览附件289276


我们把这个表画成图,图中棕色的是中国,蓝色的是日本。就得到了简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个图的意思是中国和日本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依靠国内生产可得到的最大值,以中国为例,靠自己不可能产出超过12单位的小麦或超过3单位的数控机床。



那么在我们前面的中国和日本生产东西的这个假设里,中国产1单位数控机床的机会成本是4单位的小麦;日本产1单位的数控机床的机会成本是0.5单位的小麦。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产数控机床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很多,我们把这称为“日本在数控机床这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这种比较优势使日本在单位时间内能用更低的成本(放弃更少的小麦)产出数控机床。

反过来,中国在生产小麦这方面也有比较优势:中国产出1单位小麦只需要牺牲0.25单位的数控机床;而日本产出1单位小麦,却要牺牲2单位数控机床。

再进一步分析,因为多生产小麦,就意味着少生产数控机床。因此如果要让我们中国不仅有数控机床可以用,还要有小麦可以吃,就要都生产一点才行。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中国决定:我们生产8单位的小麦和1单位的数控机床好了。

然后在海的那一边,日本人也在纠结:我也想吃小麦,也想要数控机床……那我也都生产一点吧!经过激烈的讨论,日本决定:生产2单位的小麦和6单位的数控机床吧。

于是再没有开展贸易的两国,他们消费的小麦和数控机床是这样的:
浏览附件289277


接着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一个中国青年来到日本,告诉日本人:中国产出1单位小麦只需要牺牲0.25单位的数控机床!日本举国震惊!而这个中国青年回国之后,告诉中国人:日本产1单位的数控机床的机会成本是0.5单位的小麦!中国也举国震惊!

于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一起召开了会议,对小麦和数控机床这一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取得了全面的共识。会后两国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我们将开展贸易!
贸易的方案是这样的:中国不再生产数控机床,只产小麦;日本不再产小麦,只生产数控机床。
浏览附件289278


两国以1单位小麦换1单位的数控机床。开展贸易进行交换之后,两国可以消费的小麦和数控机床有如下变化:
img_1347945125_5.jpg
虚线代表没开展贸易时的情形。明显的中国可以用上更多的数控机床,而日本可以用上更多的小麦。贸易使两国的境况变得更好(可以消费的东西更多)。我们把这张图称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优势模型。

但是……

有的中国人不喜欢日本人,不喜欢日货,于是他们找到德国人:请卖给我数控机床吧!

德国人推了一下眼镜,输入保险柜的密码,拿出用油纸小心翼翼地包好的数控机床,说道:这是我们的数控机床,请看看是否能达到你们的要求,如果可以的话,价格是3单位小麦换1单位数控机床,两个月以后就可以交货了。

中国人觉得好贵,于是找到韩国人:请卖给我数控机床吧!

韩国人:我们不卖数控机床,小麦你们要么?

中国人觉得德国人和韩国人都不大适合开展贸易,就找到自己的同胞想做数控机床,可是前面已经提到了,中国人自己生产1单位数控机床的机会成本是4单位小麦,没有从日本进口划算。

跳出这个模型,中日贸易之间和国际贸易中有多不胜数的货物,基于比较优势的原理,一国往往出口的都是他们生产起来具有比较优势的东西。

确实,一种或者几种日货可以找到非日本制造的替代品,比如你可以不买日系的镜片,去买蔡司;但是使用替代品,未必见得比使用日货划算——要么更贵;要么质量差一些,旗鼓相当的替代品也有,但是肯定不多。其他情况下,连替代品都难以找到。

因此,结论就是两国间开展全面的贸易,各取所长是符合大家的利益的——换句话说,抵制日货会使你的境况变差,你可能不得不付出更多的钱去买替代品。是开展贸易、不抵制日货从而让我们中国人享受更多、更便宜、更好的产品;还是硬扛着抵制日货,实行会使大家境况变差的贸易保护主义,牺牲更多的成本去喂饱原本扶不起的阿斗一样的本应被淘汰的企业和不靠谱的贸易伙伴。从经济的角度而言,为了让日本过得不好而让自己跟着过得不好的抵制日货行动,就像先伤己再伤人的七伤拳一样。这真的值得吗?

要牺牲某些东西去实现某些目标,通过理性的分析,很容易就能证明那是否值得。是和平与共赢,谋求两国人的福祉更好,更值得去做,还是在纷争与仇恨的烈火中燃尽更有意义?

当然,国际经济并不能通过一个简单的比较优势模型来说明,这个模型非常简单,约束条件很多,有很多深入的问题没有解决,虽然得出了不抵制日货对我们更有利的结论,但是这个结论仍有很多理论可以对其提出挑战。希望坚持看到这里的各位能从此文找到一些理性的思考线索,考虑一下你将采取的行动,会有什么意义和价值。http://www.starming.com/index.php?a...ion&ac=viewgrouppost&gid=32767&tid=1000006897
 
美国人制裁古巴,伊朗;更不符合经济学原理。:p
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更不符合。
 
美国人缺心眼吗~~:confused::blowzy:

美国人该找人借钱,找人借钱~~
该揍人就揍人~~
怎么合适怎么来~~
一点不含糊~~
:blowzy:
 
哎,人怕出名猪怕壮,切不消:D

我哪有这水平写经济学文章。

不过我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只不过把国际贸易学原理套用在了中日经济关系上。忘了写为啥日货不能替代,譬如美国货,假如同样价格,同样品质呢。
 
哎,人怕出名猪怕壮,切不消:D

我哪有这水平写经济学文章。

不过我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只不过把国际贸易学原理套用在了中日经济关系上。忘了写为啥日货不能替代,譬如美国货,假如同样价格,同样品质呢。
:blowzy::p

美国不也不是好货吗~~:blowzy::p
 
:blowzy::p



美国不也不是好货吗~~:blowzy::p

那就没办法了。:D

唯一可以同日本车同等价格,同等质量的只有美国车了。韩国车质量略逊,德国车价格略高。
 
美国人缺心眼吗~~:confused::blowzy:

美国人该找人借钱,找人借钱~~
该揍人就揍人~~
怎么合适怎么来~~
一点不含糊~~
:blowzy:

就是中国也应该想揍谁就揍谁。世界和平只是一厢情愿,徒然束缚自己的手脚而已。
 
喂喂喂~~

该和想是一个意思?~~
 
那就没办法了。:D

唯一可以同日本车同等价格,同等质量的只有美国车了。韩国车质量略逊,德国车价格略高。

其实还有一选择,那就是不买车。为啥要买呢?出行靠火车、飞机、高铁、地铁、公共汽车足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