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于bbs.703804.com
九十年代,打火机被作为温州四大支柱的产业之一,发展的红红火火,风光无限,那时候是温州打火机产业的鼎盛时期,上规模的打火机厂有3000多家,年产金属打火机达到8.5亿只。2006年,欧盟对温州打火机实行CR新法规,设置了高门槛,使温州打火机无法进入欧盟市场,而温州打火机80%是对外出口,这对于中小型打火机厂是个沉重的打击,许多企业纷纷关门。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温州打火机雪上加霜,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被迫停产,当时大约还有500多家企业在生产。但是到了现在,温州大概只剩下100多家打火机企业了,而且大部分企业都在勉强维持之中。现如今,打火机的辉煌已不复存在,除了上规模的几家企业外,中小型打火机厂有的早已转型,有的几乎难以生存。
阿四算是见证了温州打火机从辉煌到衰退的整个过程,虽然来自于异乡,但阿四已算是半个温州人了,从九十年代初到如今,他与打火机打了18年的交道。“当年温州打火机厂如雨后春笋,布满了温州的大街小巷,我的很多老乡都选择打火机行业。”阿四如是说。“打火机是手工业,又是机械性,符合年轻人的好奇心和工作轻松的心理,所以打火机厂是当时年轻人所热捧的职业。
阿四现工作的企业叫“北方打火机厂”,它的前身是位于市区广华桥路的“森发打火机厂”。“森发打火机厂”其实是一个家庭作坊式的企业,高峰时期工人达到30多人,当时在家庭作坊企业中,规模算是不小了。该厂的车间和宿舍融为一体,只有两间房,约30多个平方,围绕着墙壁摆上一排桌子,上面的空间再搭上木板供工人睡觉。1994年,阿四进入该厂,就在这样各方面都不规范的小厂里,阿四一呆就是5个年头。该厂的主打产品叫“直冲摄像机”,这种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打火机,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一笔财富。
2000年,由于企业的合并,“森发打火机厂”改名为“北方打火机厂”,座落于杨府山思芳路,企业由一位林姓老板接手,阿四也随着企业的搬迁来到了杨府山。“北方打火机厂”是一座四层的楼房,上下有十多间房屋,比家庭作坊式的“森发打火机厂”上了一个台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扩展的需要。厂里当时共招进90多个工人,但仍然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老板鼓励员工带老乡,越多越好。工人多以安徽江西为主,他们干劲十足,楼上楼下步履匆匆,木槌在桌子上敲得咚咚响,通宵达旦是工人们的家常便饭,企业里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那时候,“北方打火机厂”每个月要生产20万只打火机,才能满足外商的需要。
在这里,阿四与其他8人一起,以做汽箱为主,他们每天要生产1万多个汽箱才能使企业正常运转。“那时候我们还很年轻,一天要工作20个小时左右,有时还会通宵,但感觉不到累,精力充沛,精神状态非常好!”在谈到当时的收入时,阿四说:“收入肯定比以前提高啦!有的工人工资比以前翻了好几番呢!工人们最高兴的事莫过于领工资了,因为他们可以去街上买东西,那时,企业的发展也如日中天,处在最高峰。
但是,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北方打火机厂”的订单逐渐下降,特别是国外订单几乎少得可怜。原来,欧盟对温州打火机采取了CR新法规,即非“豪华”性打火机均须带锁装置,所有玩具性打火机全面禁止进入欧洲市场,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温州打火机生产企业都将从欧盟市场“失业”,这无疑给温州打火机产业当头一棒。“北方打火机厂”也难逃此劫,CR法案、原材料涨价等,让林老板逐渐感到企业的利润日薄,生意难做。企业的举步维艰,生意萧条,让“北方打火机厂”的员工们纷纷跳槽,很多员工做了多年的打火机,深感厌烦,便做起了生意或其它行业。最后,包括阿四在内,厂里还有5位工人在坚守着最后一丝希望,在他们心中,还期盼着“北方打火机厂”一定会东山再起,再创辉煌。
正当林老板被企业的现状整得焦头烂额时,2008年的金融风暴又袭卷了温州城,使得温州打火机产业又得以重创,“北方打火机厂”被彻底击垮了,林老板不得不退出企业,给一胡姓老板收拾残局。
现如今,整个“北方打火机厂”只有一名员工在上班了,那就是阿四,厂里的订单也不多,一个月只有四五千的量。阿四一兼数职,不仅装汽箱,还装配、检验、收货、发货等,老板甚至将整个厂都交给了阿四管理。20多年来,阿四是唯一一名没有离开过该厂的员工。从一个青春男孩成为了一个中年爸爸,阿四为“北方打火机厂”奉献了太多。“这么多年来,我经历了这个厂从辉煌到衰败的的整个过程,真让人心酸啊!”阿四无不感慨地说。当问到为何不另谋出路时,他说:“我要是走了,这个厂彻底地就垮了,招工也困难,工资低了请不来员工,工资高了老板没钱赚,老板也不愿意放我走,宁愿多给我一些钱,让我守在这里。
温州打火机已经火不起来了,那些属于它的年代早已成为过去。这不仅是与打火机结下深厚情谊的老板或员工的悲哀,也是整个温州的悲哀。如今,温州打火机只能成为我们心中的一个回忆了……
九十年代,打火机被作为温州四大支柱的产业之一,发展的红红火火,风光无限,那时候是温州打火机产业的鼎盛时期,上规模的打火机厂有3000多家,年产金属打火机达到8.5亿只。2006年,欧盟对温州打火机实行CR新法规,设置了高门槛,使温州打火机无法进入欧盟市场,而温州打火机80%是对外出口,这对于中小型打火机厂是个沉重的打击,许多企业纷纷关门。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温州打火机雪上加霜,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被迫停产,当时大约还有500多家企业在生产。但是到了现在,温州大概只剩下100多家打火机企业了,而且大部分企业都在勉强维持之中。现如今,打火机的辉煌已不复存在,除了上规模的几家企业外,中小型打火机厂有的早已转型,有的几乎难以生存。
阿四算是见证了温州打火机从辉煌到衰退的整个过程,虽然来自于异乡,但阿四已算是半个温州人了,从九十年代初到如今,他与打火机打了18年的交道。“当年温州打火机厂如雨后春笋,布满了温州的大街小巷,我的很多老乡都选择打火机行业。”阿四如是说。“打火机是手工业,又是机械性,符合年轻人的好奇心和工作轻松的心理,所以打火机厂是当时年轻人所热捧的职业。
阿四现工作的企业叫“北方打火机厂”,它的前身是位于市区广华桥路的“森发打火机厂”。“森发打火机厂”其实是一个家庭作坊式的企业,高峰时期工人达到30多人,当时在家庭作坊企业中,规模算是不小了。该厂的车间和宿舍融为一体,只有两间房,约30多个平方,围绕着墙壁摆上一排桌子,上面的空间再搭上木板供工人睡觉。1994年,阿四进入该厂,就在这样各方面都不规范的小厂里,阿四一呆就是5个年头。该厂的主打产品叫“直冲摄像机”,这种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打火机,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一笔财富。
2000年,由于企业的合并,“森发打火机厂”改名为“北方打火机厂”,座落于杨府山思芳路,企业由一位林姓老板接手,阿四也随着企业的搬迁来到了杨府山。“北方打火机厂”是一座四层的楼房,上下有十多间房屋,比家庭作坊式的“森发打火机厂”上了一个台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扩展的需要。厂里当时共招进90多个工人,但仍然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老板鼓励员工带老乡,越多越好。工人多以安徽江西为主,他们干劲十足,楼上楼下步履匆匆,木槌在桌子上敲得咚咚响,通宵达旦是工人们的家常便饭,企业里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那时候,“北方打火机厂”每个月要生产20万只打火机,才能满足外商的需要。
在这里,阿四与其他8人一起,以做汽箱为主,他们每天要生产1万多个汽箱才能使企业正常运转。“那时候我们还很年轻,一天要工作20个小时左右,有时还会通宵,但感觉不到累,精力充沛,精神状态非常好!”在谈到当时的收入时,阿四说:“收入肯定比以前提高啦!有的工人工资比以前翻了好几番呢!工人们最高兴的事莫过于领工资了,因为他们可以去街上买东西,那时,企业的发展也如日中天,处在最高峰。
但是,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北方打火机厂”的订单逐渐下降,特别是国外订单几乎少得可怜。原来,欧盟对温州打火机采取了CR新法规,即非“豪华”性打火机均须带锁装置,所有玩具性打火机全面禁止进入欧洲市场,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温州打火机生产企业都将从欧盟市场“失业”,这无疑给温州打火机产业当头一棒。“北方打火机厂”也难逃此劫,CR法案、原材料涨价等,让林老板逐渐感到企业的利润日薄,生意难做。企业的举步维艰,生意萧条,让“北方打火机厂”的员工们纷纷跳槽,很多员工做了多年的打火机,深感厌烦,便做起了生意或其它行业。最后,包括阿四在内,厂里还有5位工人在坚守着最后一丝希望,在他们心中,还期盼着“北方打火机厂”一定会东山再起,再创辉煌。
正当林老板被企业的现状整得焦头烂额时,2008年的金融风暴又袭卷了温州城,使得温州打火机产业又得以重创,“北方打火机厂”被彻底击垮了,林老板不得不退出企业,给一胡姓老板收拾残局。
现如今,整个“北方打火机厂”只有一名员工在上班了,那就是阿四,厂里的订单也不多,一个月只有四五千的量。阿四一兼数职,不仅装汽箱,还装配、检验、收货、发货等,老板甚至将整个厂都交给了阿四管理。20多年来,阿四是唯一一名没有离开过该厂的员工。从一个青春男孩成为了一个中年爸爸,阿四为“北方打火机厂”奉献了太多。“这么多年来,我经历了这个厂从辉煌到衰败的的整个过程,真让人心酸啊!”阿四无不感慨地说。当问到为何不另谋出路时,他说:“我要是走了,这个厂彻底地就垮了,招工也困难,工资低了请不来员工,工资高了老板没钱赚,老板也不愿意放我走,宁愿多给我一些钱,让我守在这里。
温州打火机已经火不起来了,那些属于它的年代早已成为过去。这不仅是与打火机结下深厚情谊的老板或员工的悲哀,也是整个温州的悲哀。如今,温州打火机只能成为我们心中的一个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