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三讲故事

frank.Irvine

知名会员
VIP
注册
2011-09-15
消息
2,423
荣誉分数
114
声望点数
123
:D :D :D :D

1>.
道德不是高于一切吗?! 党同不是就得伐异吗?! 莫三有罪乎?! :p :p :p :p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
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
看到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
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
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
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
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2>.
当代男女嘛,潮流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我,我必*&^#@(*&$)X^*&^@# 吗?! 得等机会往死里喷
一喷犯我者才对嘛! 莫三不虚伪吗?! :p :p :p :p


"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
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了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


3>.
靠腰! 是为我等逃出"破庙",移民他国的诸君翻案乎?! 莫三太。。。过分啦! :p :p :p :p :cool:

"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
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
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
“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
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
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被扔出
庙门,那座破庙哄然倒塌。"




:D :D :D :D :D :D :D:D :D :D :D :D :D :D :D :cool: :cool: :cool:




 
疑,你从哪冒出来的啊? ;)
 
怎么今天大家都在讲故事?:lookaroun CFC要变成故事会?:D

不过这三个故事挺好,比较短,看起来不费劲。:cool:
 
:D :D :D :D

1>.
道德不是高于一切吗?! 党同不是就得伐异吗?! 莫三有罪乎?! :p :p :p :p
2>.
当代男女嘛,潮流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我,我必*&^#@(*&$)X^*&^@# 吗?! 得等机会往死里喷
一喷犯我者才对嘛! 莫三不虚伪吗?! :p :p :p :p


3>.
靠腰! 是为我等逃出"破庙",移民他国的诸君翻案乎?! 莫三太。。。过分啦! :p :p :p :p :cool:


:D:D
俺没准干过第一个,瞎掰过第二个,喜欢第三个。
 
:D:D
俺没准干过第一个,瞎掰过第二个,喜欢第三个。

你还挺老实,当年是不是就靠打小报告当上的护旗啊?;):p

俺肯定没干过第一个这种事,第二个没准干过,第三个俺也喜欢,想起了......算了不说了,怕庙里的打上门来。:tx:
 
你还挺老实,当年是不是就靠打小报告当上的护旗啊?;):p

那倒不完全是:D。。。反正坏事也是没少干。。。你知道护旗那活用今天的话讲,搞扶摔是必须的。:p:D
 
那倒不完全是:D。。。反正坏事也是没少干。。。你知道护旗那活用今天的话讲,搞扶摔是必须的。:p:D

据说搞扶摔是左边这个样子滴,他旁边那是白扶没,后面那黑布拉叽的是屌丝。

你看看象不象?
:dx::dx:
 

附件

  • 7839a605jw1dzddlpiz5fj.jpg
    7839a605jw1dzddlpiz5fj.jpg
    55.3 KB · 查看: 301
从哪冒出来的啊?
 
从哪冒出来的啊?



:D :D :D :D


刚饮完中午茶回到家就冒出来啦。。。虽说这边华人多,生意也不好做,这不,茶

馆一笼虾鲛、凤瓜一律打8折啦,才$1.82,周日贵点也得8折,每笼 $2.12。

去前太太摸摸我的手也是冰冻冰冻的,没吃早餐就为饮茶能多吃点,结果每人三笼不

到,就觉得饱了 :p :p :p :p 。。。想当年俺也能一口就来八大碗白米饭的,掺点辣酱油就中。


 


算了不说了,怕庙里的打上门来。:tx:



:D :D :D :D

据说当记者一再追问 莫三叔叔 对 刘四 不能以获奖为名而免了牢房所受的罪有何看法。。。他愤而顶起了"牛角"来,说:

"我从来都喜欢独来独往,当别人胁迫我干一件事的时候我从来不干,逼我表态的时候我也不会表态,这是我几十年来一贯的态度。"

这态度,不容易呀! :cool: :cool: 。。。更希望中国人有一天,谁都不会为此而为难,那该多好呀! 会有这么一天吗?! :p :p :p :p







 
:D :D :D :D


刚饮完中午茶回到家就冒出来啦。。。虽说这边华人多,生意也不好做,这不,茶

馆一笼虾鲛、凤瓜一律打8折啦,才$1.82,周日贵点也得8折,每笼 $2.12。

前太太摸摸我的手也是冰冻冰冻的,没吃早餐就为饮茶能多吃点,结果每人三笼不

到,就觉得饱了 :p :p :p :p 。。。想当年俺也能一口就来八大碗白米饭的,掺点辣酱油就中。
看到前太太三个字,吓一跳 ;)
 


:D :D :D :D

<<言論自由成了莫言無法躲過的話題>>
BBC中文網記者 蒙克 發自斯德哥爾摩 2012年12月9日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2/12/121209_moyan_uni_speech.shtml




记者在文章最后的段落,引了"一位居住在瑞典的台湾女士",与"一位年轻的中国留学生"的话

语作为结束语,话是这么说的,


"一位居住在瑞典的台湾女士说,她不理解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荣誉的时候,为什么
有那么多中国人用政治问题诘难莫言。这是一位资深的莫言作品的读者,她给我看
了她多年前在台湾买的繁体字版的莫言小说。"


"还有位年轻的中国留学生说自己十分喜欢莫言的几部作品,但是他对莫言关于言论
出版自由的比喻不以为然。他说把西方对媒体的司法诉讼同中国对出版实行自上而
下的行政审查相提并论是错误的。"


前者是纯以文学看文学人,实质上,是对那无所不管的政治道德的反感。而后者所关心的,

其实不是莫言说了啥、也不是莫言的作品说了啥、亦不是别人说了啥,这里强调的,其实

是"他自己" -- "自己十分喜欢莫言的几部作品","他说。。。是错误的"。就个人的直观与

感受而言,年轻的中国留学生,比居住在瑞典的台湾女士,是更为在意的。他比她,表达出

一种更强烈的自我与尊重的需要。

记者的报导标题是出于政治性的,但所用的结束语,却像是中性的社会观察。若把这两人的

表白拿到销售报告或品牌心理的推广计划上,也是完全可以的。BBC 的味道,是不是变了点呢?! :p :p :p :p :D :D :D :D :D :D :D





 
文人骚客 发酸 发骚
 
too much deduction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