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韩寒”《新老师》为韩仁均代笔的分析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9981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9981

Nanoriver
VIP
注册
2004-12-11
消息
18,926
荣誉分数
4,259
声望点数
37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2e3wm.html

 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一书中声称,韩寒的写作始于1997年3月他上初二下学期时。在寒假期间韩仁均给韩寒办了借书证,韩寒因此在图书馆接触 到少儿报刊,也因此被激发出写作的“潜能”。于是在3月份一个月内(韩寒《第三人》则缩短为“一个礼拜”),韩寒有如神助一般一口气接连写了十多篇小说、 散文,先后发表在一些少儿刊物上,深受好评,还得了奖。之后他暂停写作,直到1999年为参加《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才又开始动笔写作。

  对这十几篇小说、散文,韩仁均只在书中点出了四篇篇名分别为《弯弯柳月河》(后改名《傻子》)、《夕阳依旧美丽》、《新老师》和《书店》。其中《傻 子》、《书店》后来收入文集《零下一度》,我此前已分析这两篇文章都非韩寒本人所写,而是韩仁均代笔(见《“天才”韩寒〈书店(一)〉分析》、《韩寒自证 〈书店(一)》和〈三重门〉是别人代笔写的》、《韩寒〈傻子〉是韩仁均代笔的证明》)。《新老师》一文最初发表于《少年文艺》1997年12月号,后收入 “少年文艺精品佳作丛书”《第1篇——我的第一座文学圣杯》(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8月1日第1版)。近日有网友把该文从该书中扫描上网,我这才首次 读到。


  《新老师》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新来的物理课教师林老师梳了一个“两边倒”的对开分头,引起男生们的羡慕、模仿,都跟着梳起了分头,由于学生们重视打扮分心影响了学习成绩,于是林老师改留“学生头”,第二天全体男生就都改回“学生头”。


  这是韩仁均所擅长的《故事会》体。但是内容与时代完全脱节。在韩寒于1997年“写作”这篇文章时,即使不是根据学校实际发生的事情所写,至少也应该 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影子。但是我们很难想像,在1997年的上海郊区,分头还会被男生们视为时髦、热烈追捧的发型,还因此影响了学习成绩,而平时大家只留 “学生头”。那更像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事。这篇文章的真实写作时间极可能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其时代背景是反对“奇装异服”运 动。当时韩寒还未出生。


  文中的一些用语也带着七十年代的时代特色。例如,“由于林老师年轻,所以革命觉悟较高”、“‘对开’运动由于林老师的出现轰轰烈烈地由地下转入地 上”、“引无数女孩竞折腰”(化自毛泽东词“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都是七十年代文学青年惯用的“革命”语汇,出现在1997年初二学生笔下属于年代错 讹。特别是“革命觉悟较高”的说法,在文革期间流行,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还有人用,到九十年代早已绝迹,当时的初中生虽然有可能从电影中听说这个说 法,但不可能用它来调侃,因为已没有那个能引起共鸣的社会环境。这些文字烙印也表明文章的真实写作时间极可能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文中还有一个很特别的比喻:“于是男生们如同野狗望到了家,气势大增”。jikeguang11首先发现这是对钱钟书《围城》的模仿:


  “船上的法国人像狗望见了家,气势顿长,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


  如此雷同的用词证明该比喻源自《围城》,但又不是照抄,多出的“野”字更显得拙劣(“野”狗哪里有家?)。这说明作者是个对《围城》非常熟悉的人,能 够有意无意地复述、化用其中不那么著名的比喻。韩寒在“写作”此文时还在阅读少儿报刊,并非熟读《围城》的少年文学天才,即使在代笔事发之后,韩寒接受湖 南卫视采访为自己辩护时,虽然自称初中时看过《围城》,但也承认“看不懂”、“不喜欢”,显然不可能是这个对《围城》烂熟于心的作者。相反地,在署名韩仁 均的文章中,却可看出韩仁均对《围城》中的比喻用法的熟悉与迷恋,例如韩仁均1991年获《故事会》第一届“最佳故事”的小说《难成眷属》中引用了《围 城》中的比喻:


  “钱钟书在《围城》里说老头子恋爱起来如同老房子着火,一烧着就没救了。想不到方根龙这‘老头子’恋爱也如老房子着火一般没救。”


  总之,《新老师》一文进一步证明,韩寒在1997年3月并不是创作了十几篇小说、散文,而是把韩仁均多年积累下来的十几篇小说、散文抄了一遍寄出去投 稿。这才符合常理。《新老师》的代笔痕迹是如此明显,难怪后来这篇文章都不敢收入“韩寒”文集,现在更巴不得没人知道。


2012.12.8.

方舟子
 
野狗望到了家 :D:D:D
 
看来一揭老方的疮疤,有人很受伤啊。:D:D
 
估计韩寒恨死韩粉了,给韩粉们下跪的心都有了,求求你们放了我吧,你们给我的压力比方给我的压力大太多了~~:(:blowzy::p
 
老向,谈谈你对黄金大米的看法。少了你的火力抵抗,爱博士们明显很受伤。:D:D


转基因的事现在说不清楚,看看你们吵就很好。 "黄金大米"这个名字我不喜欢,一听就感觉要忽悠人。

但是,我对转基因科技看好。 我估计2~30年以后, 日常食品都会是转基因的。

过去有黄万里反对三峡水坝,现在有小篆反对转基因。 蚍蜉撼树谈何易?:D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应该开始正面包装并高调宣传韩仁均。;)
 
你说这野字是韩大加的还是韩二加的? :D:D:D



谢谢小篆。虽然您习惯于从动机出发研究人物而不喜欢分析事实本身, 还是很感激您友情顶贴。:cool:

你这句话才彰显显了你的习惯正是如此吧?

我是不反对研究动机,但是我的观点基本上都是基于事实的,我在黄金大米那个事件里转贴了不少有分量有说服力的文章,而你则因为我反对说那个试验是“善意的”,就直接指责我把别人都当恶意的,想得太复杂。实际上我一直说的都是试验人不告知孩子其家长这一错误是严重的和该指责的,我从来也就没有直接下过“试验的目的是恶意的”这种结论。
你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犯下的错误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再上一回我贴个民工擦地铁上自己呕吐物的帖子,你就认为我表扬民工就是否认其他人的素质。也是同样的错误。
实际上这两个例子说明我的分析一直都是基于事实的,倒是你对我的指责,不但往往脱离了讨论的事件而变成针对我个人,而且透着对我的动机的揣测。

爱博士,我没冤枉你吧?;)
 
我想起鸭子说的那个论证螃蟹眼睛长在腿上的故事。这些论据还不如那个呢。
 
转基因的事现在说不清楚,看看你们吵就很好。 "黄金大米"这个名字我不喜欢,一听就感觉要忽悠人。

但是,我对转基因科技看好。 我估计2~30年以后, 日常食品都会是转基因的。

过去有黄万里反对三峡水坝,现在有小篆反对转基因。 蚍蜉撼树谈何易?:D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这是从哪里来的谣言?我有说过任何一句这种话吗?反对用欺骗方式让小镇的孩子当转基因食品的试验品,等于反对转基因吗?我对你的理解力和逻辑水平越来越失望了。:(


http://bbs.comefromchina.com/7853820-post115.html
22个教授的公开信是三年前发的,不是针对这次事件的。那个时候好像他们有在菲律宾进行人体试验。54楼那个教授(他也是三年前联名的22人之一)的发言才是针对这次湖南试验说的。

我并不是要妖魔化转基因食品,但是我看到的很多材料都说,转基因大米的安全性非常可疑,跟已经商业推广的转基因玉米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我完全同意“试总是要试的,但要试得更有把握一点”。再具体讲,抛开其他科学家所提出的黄金大米的潜在危害不说,就算真的安全,也完全可以采用招募自愿者进行试验的办法,而不是搞这种偷偷摸摸的动作,对吧?而且既然说是研究类胡萝卜素的吸收的试验,那就应该招募有维生素A缺乏症状的人来试验,而不是象这样随便挑选一所小学里的孩子做试验。
 
应该开始正面包装并高调宣传韩仁均。;)
嗯~~

标签,包装是非常重要地说~~

假药,假货什么的,都是这么被自己或别人贴标签,包装卖出去的~~

这要下手狠~~别不好意思~~

;):blowzy:
 
我想起鸭子说的那个论证螃蟹眼睛长在腿上的故事。这些论据还不如那个呢。

我再说句刺激方粉的话,实际上现在方舟子在国内已经成了过街老鼠,特别是在黄金大米事件上他屡屡造谣帮中国政府站台,要想继续再吸引人的眼球并且捞取毛左愤愤等本来就恨韩寒的人的支持,也就惟有使劲拿着韩寒咬了。

铁证铁了一年,真是铁的话,韩黑早就去法院把韩寒和萌芽杂志社什么的等待人都告下来了。如果觉得对中国司法没信心的话,韩寒的书在国际上也出了,到美国告也可以,但是方舟子绝不会走这条路,因为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他是如何欺骗蒙混大众和冤枉他人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