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9981的提问,无论你是故意的,还是看得起我。说真的,自从来到这个论坛以后,我才更深入的了解了佛教。
很多时候,在某些个晴朗的夜里,每当望着美丽的星空,看着那无边无际的宇宙,那浩瀚的星海、多如恒河之沙,心里总是感叹,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小得就象一颗沙。可是,在这神秘的宇宙里,有没有另外一个星球也象地球一样,也有没有另外一个“我”呢。又有时候,想:要是翱游在外太空,那感觉会是怎样的呢?尽管心里有这样的想法,但也只是一阵子的事情。
佛学真的是那么博大精深,我想,穷一生都学不尽。
首先,我们看看佛法宏观之“宏”。
现代天文学,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算起,不过450年光景。在那以前,基本上还是“天圆地方”、“地心说”之类的狭隘观念,连星星也好像是被缀在天幕上的。可是,佛教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提出“大千世界”、“十方佛国”之类无比宏大的概念了。
什么叫做“大千世界”?大致说来,整个太阳系相当于一个“小世界”;1000个小世界称为一个“小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称为一个“大千世界”。由于其中包含三个1000倍的累进,因而“大千世界”又称“三千大千世界”。试想一下,这个“大千世界”该有多大?如果用数学机械地计算,则1个“大千世界”=10003个太阳系,也就是10亿个太阳系。当然,佛教的提法并不全同于天文学概念。这只是大约相当而已。
那么,“十方佛国”有多大呢?“十方佛国”包含着“恒河沙数”个大千世界。而所谓“恒河沙数”,就是印度恒河之中沙粒的数量,那还能以数计吗?
据现代天文观测,银河系中共有1000亿个以上的大小恒星及无数星云、星团,直径为10万光年;银河系之外,目前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约有10亿个。尽管人类目前的观测半径已经延伸到上百亿光年之遥,仍然不着宇宙的边际。直到本世纪中期,天文学家们还一直将人类所观测到的这部分宇宙(即后来所说的“可见宇宙”)当作整个宇宙来研究,全然没有想到(也几乎无法想象)在“可见宇宙”之外还有着无限广阔的天地。
在世人时时处处接触的都是“有限”因而习惯于“有限”观念的情况下,佛教却早早地提出了“无限”的观念(当然,《老子》也同时提出了相似的“无限”观念),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就是现代具有天文知识的人,对于“无限”还是很难想象的。相比之下,佛法视野之广阔无垠,难道不令人叹服吗(九晖:此中佛教的“无限”应解释为广阔无垠、无比宏大的概念)?
其次,我们来看看佛法微观之“微”。
从十九世纪初道尔顿等人提出“原子分子假说”算起,现代化学的微观理论还不到200年历史。可是,佛教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水尘”、“金尘”、“微尘”、“极微尘”、“邻虚尘”等概念。
所谓“水尘”,是指能够往来于水中空隙之尘;所谓“金尘”,是指能够往来于金属空隙之尘。这“水尘”与“金尘”就够小了吧?而“金尘”还七倍于“微尘”,“水尘”又七倍于“金尘”,可见“微尘”之小。这么小的“微尘”还七倍于“极微尘”,“极微尘”还可分解为“邻虚尘”。所谓“邻虚尘”,就是“邻近虚无”之意。其实当代天体物理学中所说的“夸克”,正是从“邻虚尘”的梵文读音借用过来的。
现代化学告诉我们: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叫“分子”;组成分子的是“原子”;组成“原子”的是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的是“质子”和“中子”(属“重子”);再细的,还有分别属于“介子”、“轻子”和“光子”的许多种“基本粒子”。
佛法的各种“尘”虽不能等同于现代化学的分子、原子、基本粒子,但佛法视野之精微,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令人惊讶的。
第三,谈谈时间观念。
当代不少天文学家还在探讨“宇宙起源”,提出了“爆炸说”、“星云说”等等假说。若就某一天体、某一星系或“可见宇宙”而论,自然有其起源。但若是探讨整个宇宙的“起源”,那么,对于这种思维方式,实在不敢恭维。宇宙根本无始无终,哪有“起源”可探?
关于时间,佛教也早在2500多年前提出了一系列“劫”的概念。“劫”作为时间概念,有大、中、小之分。1个“大劫”包括“成”、“住”、“坏”、“空”4个“中劫”;1个“中劫”包括20个“小劫”。1个小劫是多长时间呢?计算的结果,是1679.8万年。那么,1个大劫等于80个小劫(4×20),也就是134384万年。按照佛教的说法,宇宙在此之前经历了多少个大劫呢?经历了“无量阿僧祗”个大劫。“阿僧祗”已是“无数”之意,前面再加个“无量”,你看,这宇宙的“起源”还从何谈起呢?
这里所谈到的“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是指宇宙天体的形成、稳定、衰微、消亡四个阶段。佛法认为,宇宙中一切天体都是按照这“成”、“住”、“坏”、“ 空”四个阶段循环演化的;其中的“空”,既是一轮演化的终结,又是新一轮演化赖以发端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