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篇文章,觉得好像也有道理,帖出来~~~

俺胆子小~~~

知名会员
注册
2008-12-25
消息
413
荣誉分数
52
声望点数
188
(作者:纪小龙,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解剖学组织胚胎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抗癌协会淋巴瘤委员会委员,全国全军及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每年在病理会诊中解决疑难,关键诊断1000例以上)

专家吐真言,医生永远是无奈的



我是做病理研究的。说到病理学,老百姓了解得不多。再国外叫doctor’s doctor就是“医生的医生”。因我们每天干的活,都是给医院里每一科的医生回答问题,并不是我们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而是我们都有一台显微镜,可以放大一千倍,可以看到病人身体里的细胞变成什么样子了,可以从本质上来认识疾病。

最好的保健就是顺其自然

我认为,最好的保健是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强调外因的作用,而是按照自己本身声明运动的规律,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小孩,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自然之到。大家都喜欢吃保健品,保健品毫无作用。男人喜欢补肾,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不肾。男性的强壮和性能力,是由身体里的男性激素决定的,不是用什么药物,吃什么事物能够补充的。

化妆品只能用作心理安慰。有的人皮肤干燥,抹一点润滑的保持水分,那上可以的。但是想用化妆品变得年轻,今年20明年18,那你就上当了,能边美白,更是胡扯。

皮肤的黑和白,决定于皮肤里黑色素细胞产生的色素多和少。我去美国的时候专门考察过,黑人,白人皮肤里的黑色素细胞都差不多,差在细胞产生的色素是多是少。你以为抹了药,就能让细胞产生的色素少一点或多一点,这是做不到的。很多化妆品抹上去之后确实有效果,但它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等于刷浆,你的黑色素细胞是永远不变的。

每个人的皮肤都有7层细胞。如果你去做美容,磨掉3层,就像原来穿着厚衣服,看不到里面的血管,现在磨薄了,血管的红色就明显,看上去就红润了,像透光一样。所以你做美容以后,会又红润又光亮,显得年轻了。不过,人的细胞替补是有次数的,假如能替补50次,你早早的就消耗掉了,等你老了,再想替补就没有了。

还有运动。咱们可以运动,但是不能透支。任何运动形式都有它最佳的频度和幅度,好比说心跳,正常人1分钟跳70下,你不能让它跳120下,150下,那不是最佳的运动限度。运动的时候,不能超过身体里细胞所能够承受的限度。许多运动员都不长寿,因为他的运动强度超过了应该承受的频度和幅度。就象蜡烛,燃烧得特别旺,生命一定很快就结束了。

我们说,平时大家心跳是7080下,不过成年累月都是这种状态也不是好事。如果你每个礼拜有一次或两次,让心跳达到100甚至120(最好不要超过150),你的血液加速流动,等于给房间来了一次大清扫。一个礼拜左右彻底清理一两次,把每个角落里的废物都通过都通过血液回转带走,有助于你身体的代谢。
 
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
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事50%,如果你住到医院里,年轻医生看了,其他的医生也看了,大家也查访,讨论了,该做的B超,CT,化验全做完了,误诊率是30%。
人体是个很复杂的东西。每个医生都希望手到病除,也都希望误诊率降到最低,但是再控制也控制不住。只要当医生,没有不误诊的。小医生小错,大医生大错,新医生新错,老医生老错,因为大医生,老医生遇到的疑难病例多啊!这是规律。中国的误诊和国外比起来,还低一点儿。美国的误诊率是40%左右,英国的误诊率是50%左右。
我们应该正常看待误诊。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太复杂,一时说不清,但是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原则:如果在一家医院,被一个医生诊断得了什么病,你一定要征得第二家医院的核实。这是个最简单的减少误诊的方法。
有一些不是误诊的问题。比如说脂肪肝,它不是病。在20年前,不管哪本书上,都不会专门有这个词儿,这全都是B超惹的祸。有了超声这个仪器,把探头往你的腹部一放:哦!你是脂肪肝!这个词就叫出来了。
我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我在解剖之前,先给超声科打电话,让他们推一个超声机到解剖室,在打开腹部之前超一下,看有没有脂肪肝,然后打开来验证。有时候他们说:没有,打开一看:这不是黄的脂肪吗?有的正相反。所以超声诊断脂肪肝是不准确的。
身体里脂肪多,你的肝脏里脂肪一定多,问题是脂肪多了,给你带来什么疾病没有?我们做了很多解剖,没有发现一个肝脏的硬化,肝脏的损伤,是由于脂肪肝引起的。有人说你现在是轻度脂肪肝,过两年变重度脂肪肝,然后就变肝硬化,最后肝癌,说这样话的人没有任何证据。
还有酒精肝,都以喝酒对肝损害最大。酒精叫乙醇,乙醇到了肝脏,在那里分解,像剪刀一样,把两个碳的分子剪断,最终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呼出去,水尿出去。如果你的肝脏里都是这样的剪刀,你害怕喝酒干什么?关键不是对肝的损伤,肝细胞死了可以再生,关键是对神经细胞的伤害。人体里只有神经细胞是生下来多少个,一辈子都不会再增加一个,只会减少。喝酒每喝醉一次,都要牺牲一批神经细胞。
 
癌细胞是杀不死的
我对癌症的兴趣,从70年代上学时候就开始了,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开始的时候充满了幻想,充满了激情。我认为把所有的时间经历都用来鼓捣癌症,总能鼓捣出名堂来吧!1978年第一届招收研究生,我就直奔着癌症去了。结果搞了半天,发现原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每个新方法一出来,我就去鼓捣一阵,最后个个都破灭了。
我感觉最悲惨的就是:送进来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已经全身转移,扩散了,他还不明白,还想回去上学。我去查房的时候,这个小朋友就问:爷爷,我什么时候能够上学啊?我怎么回答?我如实告诉他,面对这幼小的一个生命,我怎么能说得出来?我如果隐瞒,等这个孩子到了最后阶段,就会知道我是在说假话,我再去看他,他还能信任我吗?中晚期的时候,你去治疗癌细胞,想把癌细胞杀死,这个思路是错的。癌细胞是杀不死的!你不要指望通过医学的办法,来解决你的癌症问题。那么要用什么办法呢?我打个比方:任何癌症,就像一个种子,你的身体就是一片土壤。这个种子冒芽不冒芽,长大不长大,完全取决于土壤,而不是取决于种子。种子再好,土壤不适合,它决不会长出来。怎么改善这个土壤?这是现在研究的课题。
我们提倡健康体检。早期的癌症要治好很简单,问题是怎能发现。傅彪最后也到我那里去看病,他是肝癌,肝癌多数都经历了乙肝,丙肝,然后是肝硬化,第三步是肝癌。细胞变成癌要5到10年!肝脏受到攻击,1个变成2个,2个变4个,像小芽冒出来一样,然后一点一点长大。你每过半年查一次的话,它决不会长成两三公分的癌!只要提前治疗,在两三公分以前,肝癌都可以手到病除。
像傅彪这样的案例,如果提前诊治,不是老说工作忙,是完全有办法挽回的。但是他找到我的时候,已经没办法控制了。他的肝脏切下来我也看到了,太晚了,不可能再活下去。那时别人还骂我说:人家手术以后不是好好的嘛!你怎么说人家活不长?
我可以肯定他活不长。他的癌细胞像芝麻一样,在肝脏里铺天盖地到处都是了。癌细胞很聪明,肝癌细胞最适合生长的环境是肝脏,肝脏里面长满了,它就跑别的地方去了,等你换了一个好肝脏,四面八方的肝癌细胞都回来了!没有用的!
我们有责任早期发现肿瘤,早期治疗。如果是晚期,我建议针对生存质量去努力,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针对晚期癌症的治疗不需要做,因为没有用。
作为医生,我给自己只能打20分。为什么?有三分之一的病医生无能为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医学只能解决三分之一的病。而这三分之一的病,我也不可能解决那么多,我能打20分就很不错了。
做医生这么多年,我有一种感慨:医生永远是无奈的,因为他每天都面临着失败。
90%的病自己会好的。虽然说法很另类,但我相信[[90%的病自己会好]]这是真的。不过,有很多医生根本就希望你经常回诊……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胆固醇过高,肥胖,痛风,便秘,胃溃疡,头痛,腰痛,过敏,失眠,自律神经失调……这些占门诊90%的病,实际上不必吃药就会好,你能想像吗?
岗本裕是日本脑外科医生,同时专长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与研究。他最出名的就是[[尽可能不开药]],但他治疗与给过建议的慢性病及癌症病患者,复发率却很低,这是怎么办到的?
本书在日本,九个月就畅销三十万册,是作者岗本裕医师二十多年,诊疗观察的经验结晶。他指出:当个‘聪明’患者,比当个医生眼中的‘好’患者,你得到痊愈的几率更高。
 
关于看病吃药,他指出-
‘好患者’就是会定期回诊的病人,因为会替医院带来稳定收入。
不是不吃药,而是吃药要有期限,如果一直吃不好,就要检讨原因。
血压高未必需要吃药,压力大,作息乱才是脑溢血主因。
血糖标准降低,于是糖尿病患者暴增几百万人,但并非都需要吃药。
胆固醇愈低愈好吗?其实胆固醇在220-280mg/dl的人,最长寿。
新陈代谢症候群,根本不必看医生。
连医生都未必知道,肠子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器官。
制酸剂并不能治疗胃溃疡,原因何在?
常吃头痛药,会刺激交感神经,可能引发其他疾病。
腰痛别穿紧身搭,更别马上贴疼痛贴布。
过敏,湿疹,不用擦药膏,多摄取发酵食品,就可以治好。
抗忧郁药物,可能让人更不开心。
晚餐不要吃太晚,就能改善失眠。
岗本医生提出几点养生的好习惯。
他说,想不生病,最好能—
别让养生成为压力,再养生的食物,吃起来好吃才是最基本的。
量量体重,就能看出来营养是否失衡。
坐姿不前倾,就能改善很多疼痛症状。
按摩手指,就能维持自律神经的平衡。
按摩小腿部,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按压百会穴,刺激分泌内啡肽,提高自愈力。
洗澡冷热水交替,能远离感冒。
把看电视改成每天散步一小时或六千步,半年体重九十变六十。
睡觉不只是休息,睡足七小时,才能彻底修复人体的自愈力。
不可以用病患的身份去看病,而要以顾客或朋友的对等身份。
聪明病患会设法让医生讲出‘因为你是私下问,我才会老实说的医疗建议。
这14种提高自愈力的生活习惯,有多达2400名癌症于慢性病患在使用,就算不全部执行,只做到六,七成结果一样很显著。
他的临床数据显示:病患在淋巴球数的增加,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存活率的提升,都得到显著的改善。
 
嗯,顺其自然。
 
很早就看过了,写的很好。:cool:
 
呵呵,是早看过了,今天有空,就想帖出来,也许有人没有看过呢。。。:p
 
再来一歇后语:狗啃麦苗 ----
后面应该是什么呢?
^_^
 
有点害怕哦,医生这么靠不住。
 
以前没看过,看了觉得还是很有些道理。
 
或许有人会批判,说是伪科学。
 
皮肤有七层... 磨薄了... 老了就没了... ... 这个吓死我了.

上次看什么人贴的说人一辈子就吃9吨食物, 现在太贪吃就死的早, 已经被吓过一次了. :(
 
心跳,误诊,癌症这几个观点在别的地方有看到过类似的。

不应该是伪科学,是现在医学条件下的无奈说法吧。不管怎样还是希望医生们不要放弃治愈癌症的梦想。癌细胞现在杀不死,以后一定可以杀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