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奖了》:赵本山抛弃最后的一点艺术良知

Jason Hao

新手上路
注册
2012-03-19
消息
135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文/马庆云

一个月前,一位外来的务工人员在石家庄某政府职能部门门前讨薪,被安保人员殴打;昨天,就是在昨天,还没有回家的某处农民工终于领到薪水,而这些薪水却是一角一角的,被老板存心刁难着;三天前,一位在我家附近饭店打杂的伙计被老板恶意克扣了一个月工资,是我带人帮着讨要回来的……

我不知道是否是我的个人经历太过于负能量了,还是社会本就是如此。三天前,那个被饭店老板恶意克扣一个月工资的小伙子,讨要无门,自己蹲在饭店门口地上哭的时候,老板跟他说,“你给我滚,快点滚,不然,我打折你的腿”。当我问这个农村来的小伙计缘由的时候,他像见到亲人一样,哭的不成样子。这样的讨薪无门的事件,在我的身边便发生了数次,我很难相信,有任何一个老板请六十几人的农民工洗二百元一次温泉的温情故事。

当我们明明知道现实是如此残酷的时候,依旧固执地用所谓的小品艺术的方式来美化现实,小品的创作者和表演者,是否面临着还要不要最后一点艺术良知的拷问呢?赵本山的《中奖了》无疑便是这种厚颜无耻的小品。编造一个艺术谎言,然后在这个谎言的基础上恶意放大故事,并制造误会与曲折,从而实现小品牵强附会的笑料。

赵本山早已失去其早期比较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小品风格,转而走向对社会阴暗面地极力洗白上来。不直面社会阴暗面,是小的个人价值取向上的问题,而肆意编造谎言来美化社会阴暗面,则是道德素质上的问题了。赵本山在假借农民工的艺术形象来完成他对权贵阶级溜须拍马的实际需要。而《中奖了》这个马屁无疑拍到了点子上,老板是好的,农民工是好的,社会的领导者也是好的,而且,正是因为有了社会的领导者是好的,才有了好老板,好农民工。幸好说谎不遭雷劈啊,赵本山。

从创作手法上来讲,《中奖了》也无疑是赵本山从事小品表演以来,质量最低的作品。在一个社会的领导阶级需要被歌颂的大前提上,编造一个老板请农民工洗温泉的谎言,为了让这个谎言看着真实可笑,又手捏到几个具备误会的合理性的桥段里边去,让具备赵本山集团所谓的农民工性格的人物,对洗温泉产生的发票一事进行“半荤段子”解释,从而产生牵强的笑料。根子上的糜烂,直接导致剩下的全部努力都是苟延残喘的。乃至于最终的农民工性格和东北小品特有的荤段子,都被赵本山搞臭了味道。

有学者指出,赵本山电视剧和电影乃至小品作品,只是打着农民旗号的无德玩意。这话不假。赵本山起于对农民形象的刻画,而起后,便是对这一形象机械化地利用,来完成自己不可告人的功成名就的目的。在这个目的的实现过程中,便肆无忌惮的歌功颂德、美化现实了。一个起于真实刻画农民性格和敢于批判农民遇到的不公正现实的春晚小品王,最终沦落到这份田地,其间,有赵本山个人的艺术品性的问题,但更多的,应该是我们的体制的大染缸将一切的可能正常存在面酱都染成蛆虫了。

文革其间,在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我可以不说话、不写文章,但我绝对不昧着心思说任何一句谎话,这便是最的个人道德准则了。不说话,只是一种人生态度,但说谎话,就除了个人品行不端之外,还面临“末日法律”的制裁了。赵本山在一定的时候,是否会为他所说的话,付法律责任呢?

如果编造一个美丽的谎言便是艺术的话,那赵本山所谓的小品倒是来的简单和谐了。殊不知,丢掉了最基本的真实之后,你说的演的再天花乱坠,你也不过是个为权贵阶级服务的戏子。戏子的命运只能是被当做棋子,用的时候拿出来晒晒,不用的时候,又重新回到原位,或雪藏,或丢弃。亦不应该再说他什么,浪费了这尤贵的笔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