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海归高管的感慨

哥林多

知名会员
注册
2012-08-15
消息
270
荣誉分数
66
声望点数
138
网上有篇短文,转贴如下(略作删节),与诸位分享。

网文:一位海归高管的感慨

回国之前就听到争论,说中国这些年来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回国之后听到类似的质疑声也很多。看过我系列随笔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不谈国事只爱泡妞的俗人,所以这一类阳春白雪的话题我通常是不发言的。这一次却准备来发点牢骚,主要原因是最近旷日持久弥漫神州的一场灰霾天气把我折腾得够呛。

跟灰霾搏斗的一个月
一月份的中国是跟灰霾搏斗的一个月。据统计北京在这一个月里仅5天不是灰霾天,其余每天都是笼罩在令人窒息的雾霾里,空气质量隔三差五重污染,西直门北的监测点PM2.5最高值居然达到993微克/立方米,是国家标准的28倍,老天啊,让人怎么活?1月31日,全国有143万平方公里笼罩在灰霾里,多个省会城市的空气质量是严重污染(6级),或重污染(5级),真是恐怖。我每天开车去上班,看着道路两边灰濛濛的天,模糊的建筑和道路,呼吸着肮脏的空气,想像着PM2.5的细小粒子沉积在我的肺泡里,心里不寒而栗,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车窗紧紧摇上。除此以外,我还能做什么?周围的同事有的病了,有的坚持上班但咳嗽不停,有的请假回家因为小孩咳嗽要去医院。城市终日不见太阳和蓝天,俨然成了个大毒气室,我们每个人都是人肉吸尘器,那些天的日子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回国这么久,今年一月份是我心情最低落的一段时间。虽然早知道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也知道各地水土破坏得很厉害,但毕竟没有那么切身地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但这一场旷日持久的严重空气污染让我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当我每天看着那灰濛濛的天,呼吸着有毒的空气,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生病,每天紧闭门窗,连走路时都不敢快走以免深呼吸,连续数天下来,情绪变得非常低落。然后便开始想,这样的生活是为了什么?

中美“PM2.5检测数据”争执风波
现在中国开始公布PM2.5检测数据了,还是有进步的。每天新闻里公布空气质量指数。我注意到新闻里谈到空气指数时,每每说首要污染物PM2.5的浓度是多少,说明ZF现在也开始承认我国空气的主要污染是PM2.5这种细小粒子,而不是国标里强调的PM10。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承认我们国家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有重大缺陷,是一个进步。
只是回首我们国家公布PM2.5数据的来历,还是让人心里充满酸楚。仅仅是一年多以前,当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在网页上公布PM2.5数据时,招致环保局和外交部的一致谴责,几乎酿成一次外交事件。2011年11月的新闻标题是这样的:"北京环保局驳斥美国使馆:大雾天非污染天“, “北京环保局说:空气质量数据不能看美国大使馆的眼色”。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少中的名言还有:”PM10还没有达标,公布PM2.5没什么意义“,等等。
仅仅时隔一年多,杜局长的这番讲话在今天看来如此可笑,明明知道北京的首要污染物是PM2.5, 你老是去强调我们PM10检测得多么好有实际意义吗?你用燃煤等大颗粒悬浮物的指标,硬是说北京的空气质量从1998年来一直在改善,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桶油”终于承认油品质量不合格
看得多了,就发现国内类似忽悠的事情真是多。连续污染天之后,在媒体的一再追问下,中石油中石化终于承认国内大部份地区销售的汽油的含硫量是欧盟的15倍以上,为PM2.5的主要来源。很多人都说,国内的油价早就超过国外了,可是油品的质量远低于国外,两“桶油“还整天说亏损,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贪“字。
进入冬天以后,发现家里水电煤的账单直线上升,水费居然要一个月一百百多元,令人乍舌。想想住在美国时,一个月的水费也就十几美元,这不价格也接轨了。可美国的管道里送的是可以饮用的水啊,中国呢?

总结多了,发现中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即价格与国际接轨,质量不与国际接轨;外表与国际接轨,内在不与国际接轨;还老是振振有词地说自己有理,真是中国特色阿。
 
外表接轨怎么没有蓝天.
 
以为回去混容易。呵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