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与里根巅峰友谊影响世界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238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在撒切尔夫人与里根的“巅峰友谊”中,既有个人魅力上的互相欣赏、政治理念上的惺惺相惜,也有出于前途需要的互相利用。上个世纪80年代,建立在两人私人关系上的英美“特殊关系”,塑造了当时的两国,也影响着现在的世界。”

  英国首相府11日公布了撒切尔夫人葬礼的宾客名单,其中包括所有美国在世总统。遗憾的是,由于年事已高,美国前总统里根的遗孀南希无法亲赴圣保罗大教堂送别撒切尔夫人,只能通过发言人“表达敬意”。撒切尔夫人任职首相期间,与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关系密切。她去世后,南希曾发表声明称“罗尼(里根的昵称)和玛格丽特是政治上的灵魂伴侣”。

  撒切尔夫人珍藏里根“涂鸦”

  撒切尔夫人同里根总统都被认为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领袖,他们之间不同寻常的友谊更被视作世界政坛的一段佳话。由于两人的“草根”出身,有人将他们的相遇称为“杂货店老板女儿遇上好莱坞演员”。

  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档案中心曾公开撒切尔夫人的一批私人档案,除了有当年机密的政治情报,更有关于撒切尔夫人与老友里根的温存往事。

  据媒体报道,1981年7月某一天,七国集团峰会在渥太华召开。会议上,其他国家领导人发言时,里根显得很不耐烦。他用钢笔在纸片上涂鸦。这一“作品”中,里根潦草地画了5个头像,其中一个仿佛是自画像。在纸片右下角,里根签上自己的名字以及作画的地点,标注“涂鸦”一词。里根离席后,撒切尔夫人将纸片悄悄收藏。

  “她告诉我,她着迷于里根总统的这幅涂鸦作品。”玛格丽特・撒切尔基金会历史研究员里根斯・科林斯说,“她把纸夹在自己的文件里,带回唐宁街10号,后来一直收藏在她的公寓里。”

  在里根83岁生日时,撒切尔夫人特意赶到华盛顿为他祝寿。生日派对结束后,里根给撒切尔夫人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始终相信,人的一生是由比命运更强大的力量来决定的。我感到上帝把我们带到一起是有着重要目的的。感谢上帝把你带到我的生命里。”

  “一见钟情”的政治罗曼史

  1975年,时任加州州长的里根正在积极地为总统竞选作准备。为了提高自己在外交事务上的声望,里根开始对欧洲几个重要国家进行访问。4月9日,在英国议会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里根第一次见到了刚刚担任保守党领袖不到两个月的撒切尔夫人。

  许多年后,撒切尔夫人回忆这次会见时说,“我迅速被他的魅力、幽默和直率征服了。对于他倡导的通过减税创造财富,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这些理念,我完全同意。”

  这次会见之后,里根最先使用“灵魂伴侣”一词来形容两人的关系。而里根在向撒切尔夫人的传记作者雨果・杨讲述那场历史性的会见时说:“我们本来只计划会见几分钟,但是最后我们坐在一起讲了两个小时……刚开始交谈,我们就意识到在缩减政府规模,推动自由市场经济上,我们是灵魂伴侣。”

  这段政治罗曼史就这样以“一见钟情”开端。两个人之间迅速建立起来的友谊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加深。作为公众人物,世界各国领导人很快注意到了这两位英美两国领导人之间非比寻常的关系。在1981年于渥太华举行的G7峰会上,时任加拿大总理的皮埃尔・特鲁多注意到撒切尔夫人和里根不仅常常单独用餐,而且在领导人彼此问候时,只有里根能享受到撒切尔夫人亲吻脸颊的“特殊待遇”。

  个性差异促成“政治缘分”

  里根总统去世时,就有媒体报道称两人个性迥异促成“政治缘分”。撒切尔夫人是牛津高材生,做过化学研究,当过律师,在行事方面追求细节,强调效果,被指整天滔滔不绝、盛气凌人。然而,里根却相反,他是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领袖,同时他还拥有坚定的个人信念和非凡的远见卓识。他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外形阳光、“做事慵懒”,是一个具有爱尔兰血统的旧日影星。他总是出于本能和常识地去考虑问题,充满自然流露的热情,并且拥有和自己的选民畅快交流的本事。

  当时为撒切尔夫人著写生平的约翰・坎贝尔说,他们两人个性上的差异与意识形态上的共同点一样重要。如果当时美国的总统不是里根,也许就无法忍耐撒切尔的固执与坚持。

  当1982年福克兰群岛(又称马岛)冲突爆发后,撒切尔夫人积极主张对阿根廷采取强硬的军事措施,但是当她期待从大洋彼岸得到无条件的支持时,却发现里根在试图劝说她采取更加温和的立场。

  关键时刻缺失的支持令撒切尔夫人火冒三丈。媒体报道称,里根在主持国务会议时,接到来自唐宁街10号的电话,在下属的注视下,拿着话筒面带微笑地任由电话那一端的撒切尔夫人愤怒地“吐槽”十几分钟。

  一年后,当里根打算派美军对南美洲的格林纳达进行军事干预时,两个人的角色对换,外交上一贯强硬的撒切尔夫人开始劝说里根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撒切尔夫人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认为我在公开场合对(里根)总统表示支持的对等条件便是在私下里对他本人和他的政府直截了当。”毫不客气的她,意见往往能够被里根采纳,这也惹得许多美国官员愤愤不平。

  里根向“铁娘子”请教治国方略

  里根的政策也很大程度上受到撒切尔夫人的影响和支持。据英国《卫报》报道,里根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理查德・艾伦说,很多归功于里根总统的成就,背后都有撒切尔夫人的影子,在“孤立无援”时,他得到了她的支持。

  若要看到撒切尔夫人的支持对于里根来说有多么可贵,首先要了解当时里根的处境。艾伦说,1978年11月的欧洲考察之行中,还没有当上总统的里根的第一站是伦敦。里根希望会见时任英国首相詹姆斯・卡拉汉,但遭到拒绝,英方“勉强”让外交部长大卫・欧文接见。里根遭到冷遇,谈话涉及的内容也非常肤浅。艾伦称“或许是当时的英国并不屑于与一个‘二流’演员进行什么实质性的谈话吧”。当时的里根在公共场合遭到诸如此类的冷遇并不少见。

  但是,当时的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并没有犹豫,在随后进行的意义深远的午餐似乎为两位领导人的未来注入了动力。撒切尔夫人真诚与里根进行讨论,两人相谈甚欢。从两人初识开始,她从未低估过这样一个来自美国加州的“二流”演员。在里根1986年遭遇“伊朗门”的时候撒切尔夫人不仅写信安慰,还在面对媒体时毫无保留地为里根辩护。

  在很多国家事务的具体落实和细节操作上,里根也会向以铁腕著称的撒切尔夫人请教。甚至有人认为,在里根八年的总统生涯中,撒切尔夫人对美国国家事务的影响至少相当于一个非正式的内阁部长。

  撒切尔夫人从白宫获得连任支持

  而撒切尔夫人的这些做法,在之后得到了里根的回馈。艾伦透露,1981年2月,撒切尔夫人第一次访美,里根总统高规格地接待了她并举行了一场被媒体称为“光辉华丽”的晚宴。除此之外,里根还出席了最后在英国驻美使馆举行的“答谢晚宴”,这在当时是“出格”的行为,因为一般而言,代表白宫出席类似晚宴的只能是副总统。在当天里根的日记中,他写道:“(玛格丽特・撒切尔)受到了很大压力,一些议员试图刁难她,但她用那典型的英式礼节和腔调坚定地回击了他们。”

  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成就了撒切尔夫人的英国。1981年,撒切尔夫人在英国国内正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她的理念不被人理解,施政举措遭遇极大的阻力。而在白宫,她获得了极为宝贵的支持。支持和鼓励贯穿了两人执政生涯的始终,两人私下里家事国事天下事,均能坦率地交换意见,无所不谈。

  有观点认为,如果没有里根的支持,撒切尔夫人强硬的风格也许会令她在执政三年后就不得不黯然下野。在冷战进行得极为激烈的年代中,由于美国在世界政坛尤其是西方国家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来自白宫的支持无疑提高了撒切尔夫人在英国国内的威望。

  两人联手加速冷战结束

  作为英国历史上任职最久的首相,撒切尔夫人当政的11年中,有8年的时间同里根的总统任期完全重合。上世纪80年代英美“特殊关系”是英国赖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特殊作用的重要基石,而这一基石又是建立在撒切尔夫人和里根“特殊”的个人关系之上的。

  西方两个最强大盟国领袖间的特殊友谊无疑对加速结束冷战有积极的影响。他们联手重振政治保守主义,对原苏联施压。同时,在戈尔巴乔夫担任领导人早期,她便积极进行接触。“我们可以和他打交道。”1984年12月,在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前不久,撒切尔夫人留下了这句著名的话。

  随后撒切尔夫人向里根表达了对这位苏联人的积极看法。正是出于对撒切尔夫人判断力的信任,里根才在戈尔巴乔夫成为克里姆林宫主人后,迅速决定积极推动同前苏联的谈判和接触。2004年在里根的葬礼仪式上,撒切尔夫人就被安排坐在戈尔巴乔夫身边。

  “撒切尔里根主义”控制后进国家

  撒切尔夫人的政治哲学与经济政策主张被通称为“撒切尔主义”。在经济上实行大规模私有化政策,减少对经济活动的政府管制;在社会政策领域,则努力摆脱“福利国家”色彩,削减、控制与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同样作为保守主义和自由市场的虔诚信徒,同样面临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里根在美国以相似的方式应对,降税减负,缩减政府规模。这些被称为“撒切尔里根主义”的政治遗产也影响了其他国家。

  但是过于自由的经济政策不可避免地阻抑了后进国家发展。批评者认为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合伙让福利国家分崩离析。除此之外,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推出的这一系列治国药方被全面推向世界后,在本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极度的恶劣的后果。

  分析人士称,撒切尔夫人和里根的政策使自己国家被经济集团、企业财团、游说集团、石油大亨以及军工集团所左右。国家长期整体的利益也因此被私人短期利益所左右。试图在全世界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的“全球化自由主义”是一种极端的私有化和市场化的行为,不仅掏空了部分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积累,也损耗了后进国家的利益。

  例如,两人的政策实现了通过跨国资本控制许多亚非拉的民族国家。在许多部族林立、部落碎片化、现代民族国家尚未成形的非洲国家,基本国家公共产品全面落入资本,特别是强势的国际资本手中,一套极端荒诞的私有化和市场化剧本导致了许多国家负债累累,国家工业基础被逆向拆解,贫穷和饥荒急剧上升,更导致了东欧和苏联民族资本史无前例地被剥夺,黑社会堂而皇之地接管了国家地方权力。

  当年里根去世时,撒切尔夫人黯然神伤,《国际先驱导报》评论称,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以同样的方式曾经操控世界,“不知上帝是太残酷,还是太公平,让里根、撒切尔夫人这样曾经叱咤风云、操纵世界的人物在晚年又回到一个人的世界中。只是,逝者去矣,生者还要继续寂寞。”如今,撒切尔夫人的逝世,为他们的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

  本报记者岳菲菲综合报道

  供图/IC

  “我知道,我在与一个直觉上跟我感觉、想法都一样的人交谈。这不只是政治问题,而是政府的哲学,对人性的看法。”

  ――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始终相信,人的一生是由比命运更强大的力量来决定的。我感到上帝把我们带到一起是有着重要目的的。感谢上帝把你带到我的生命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