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小于,至今不知他的名字,是国内的老乡,一位非常优秀的理发师,我是他最忠实的顾客之一。
前两天晚上和国内亲戚通电话,她突然说起这个让我震惊的消息---小于因糖尿病去世了!
当晚心里一直很难受,十几年前的回忆象演电影般一幕幕回放------
第一次让他理发是99年冬天,那时一朋友极力推荐了他,初次见面,我还有点质疑他的水平。
看惯了理发师们时尚的发型,前卫的发色,一直觉得理发师的发型很能代表本人的技术。
首次出现在眼前的他,是最普通的黑色平头,而且很短,看的见头皮。
从此他永远都是这个发型,直到我去年夏天在国内见他最后一面。
怎样形容他的手艺呢?在我看来,他已达到理发师的最高境界----可以让顾客(至少是我)完全放心的把脑袋交给他。
理发师经常会询问顾客----你喜欢什么发型?你想剪成什么样子?
他从不,除非有特殊需求要和他说明,否则他就会根据自己的判断为顾客设计出他认为理想的发型。
他有点内向,话不多,常常都是顾客主动搭话,他礼貌应答。
也许是太满意他的手艺,当时他虽然不是很热情,但言谈举止间总是流露出自信从容的气质。
熟悉以后,我曾经好奇询问他的发型,他说平头最简单,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如果气质不符,会暴露自己的缺点,敢于留平头的人需要自信心。同时他很挑剔,这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很中肯,只有平头容易让别人打理,尽量少出错,所以他就坚持到底,永不改变。
在国内期间,他的理发店曾四次搬迁,距离我家越来越远。与此同时,各类发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附近的大街小巷,但他永远是我唯一的选择。
出国以后,每当为去何处理发而苦恼时,我都会格外想念小于。
第一次回国,时差还没倒过来,我就迫不及待去找他打理头发。发现他变胖了,脸圆了,腰粗了,但还是那熟悉的,标志性平头。坐下来后,我还没来得及向他解释为何将近三年都没有出现,他就找到了答案----你出国了吧?只有从国外回来的人,头发才是这样削出来的。用削发器,不会多好看,但也不太难看。
我滔滔不绝地向他讲述国外的情况 ---主要是和理发行业有关的,还鼓动他也想办法出国,以解决华人理发难的问题。他当时淡淡地说了一句:放不下这里啊!
环顾四周,上下两层的发廊装修高档而精美,学徒们对顾客服务的无微不至,还有他的合伙人,据说和他齐名,收费比他还高。我理解了--- 他有太多放不下,他永远属于我的故乡。
去年夏天回国理发时无意间说起孩子的话题,我才知道他一直未婚。当时他42岁,有房有车,生意越来越兴隆---- 他只接待老顾客,一般顾客都由学徒们打理了。标准钻石王老五,该不会为找对象发愁吧?
我忍不住多嘴地问了一句 ---- 十年前我在他的第二个发廊经常看见的一个长发,苗条,戴着黑框眼镜的女孩呢?
他还是淡淡地说 --- 当时太忙了,每天早出晚归,从来没休息过一天。
明白了,即使再欣赏他,再眷恋他,年轻的,爱幻想的女孩也忍受不了没有二人世界的生活。
象往年每次回国理发时一样,他亲自送我下楼,还为我开门,我向他挥手:“下次回来见!”
没想到这竟是永别!我宁愿永远不知道他的消息,以为他还是老样子,每天忙着赚钱,美化无数象我这样的顾客。
现在回忆起来,他的健康应该是早就出现了问题,每次回去都发现他胖了一圈;每次和他交流他都说很累,但总是停不下来;因为应酬多,他经常喝酒,明知道对身体不好,但戒不了;他妈妈一直为他单身而发愁,让他有很大的心里负担。
那时听他的叙述,我还以为国内的人都是这样 --- 竞争激烈,压力太大。可病魔却已经在侵蚀着他的身体,死神离他越来越近!
这两天我一直在想:如果他不是单身一人,不会这么早去世。如果有妻子的照顾,孩子的陪伴,他会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有规律的家庭生活,而不是长年累月在餐馆吃饭,经常熬夜,透支了健康。
我之所以为他这么难过,这么惋惜,因为 ---- 他的优秀,他的奋斗,他的努力,他的财富,这一切却让他独身至死,永远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从没有为人夫,为人父,留下了终生遗憾!
如果真的有来世,希望他拥有和今生一样卓越的手艺,但如同我们,有普通的小家庭,按时上下班,有爱人等着他回家吃饭,有可爱的孩子每天围绕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爱惜身体,健康平安,直到终老。
小于,此刻你应该在天堂里,因为你在世间的日子,竭尽全力创造了无数精彩的瞬间,并给我们留下永远美好的回忆。
世事难料,人生无常,一篇小文,纪念英年早逝的你。
前两天晚上和国内亲戚通电话,她突然说起这个让我震惊的消息---小于因糖尿病去世了!
当晚心里一直很难受,十几年前的回忆象演电影般一幕幕回放------
第一次让他理发是99年冬天,那时一朋友极力推荐了他,初次见面,我还有点质疑他的水平。
看惯了理发师们时尚的发型,前卫的发色,一直觉得理发师的发型很能代表本人的技术。
首次出现在眼前的他,是最普通的黑色平头,而且很短,看的见头皮。
从此他永远都是这个发型,直到我去年夏天在国内见他最后一面。
怎样形容他的手艺呢?在我看来,他已达到理发师的最高境界----可以让顾客(至少是我)完全放心的把脑袋交给他。
理发师经常会询问顾客----你喜欢什么发型?你想剪成什么样子?
他从不,除非有特殊需求要和他说明,否则他就会根据自己的判断为顾客设计出他认为理想的发型。
他有点内向,话不多,常常都是顾客主动搭话,他礼貌应答。
也许是太满意他的手艺,当时他虽然不是很热情,但言谈举止间总是流露出自信从容的气质。
熟悉以后,我曾经好奇询问他的发型,他说平头最简单,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如果气质不符,会暴露自己的缺点,敢于留平头的人需要自信心。同时他很挑剔,这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很中肯,只有平头容易让别人打理,尽量少出错,所以他就坚持到底,永不改变。
在国内期间,他的理发店曾四次搬迁,距离我家越来越远。与此同时,各类发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附近的大街小巷,但他永远是我唯一的选择。
出国以后,每当为去何处理发而苦恼时,我都会格外想念小于。
第一次回国,时差还没倒过来,我就迫不及待去找他打理头发。发现他变胖了,脸圆了,腰粗了,但还是那熟悉的,标志性平头。坐下来后,我还没来得及向他解释为何将近三年都没有出现,他就找到了答案----你出国了吧?只有从国外回来的人,头发才是这样削出来的。用削发器,不会多好看,但也不太难看。
我滔滔不绝地向他讲述国外的情况 ---主要是和理发行业有关的,还鼓动他也想办法出国,以解决华人理发难的问题。他当时淡淡地说了一句:放不下这里啊!
环顾四周,上下两层的发廊装修高档而精美,学徒们对顾客服务的无微不至,还有他的合伙人,据说和他齐名,收费比他还高。我理解了--- 他有太多放不下,他永远属于我的故乡。
去年夏天回国理发时无意间说起孩子的话题,我才知道他一直未婚。当时他42岁,有房有车,生意越来越兴隆---- 他只接待老顾客,一般顾客都由学徒们打理了。标准钻石王老五,该不会为找对象发愁吧?
我忍不住多嘴地问了一句 ---- 十年前我在他的第二个发廊经常看见的一个长发,苗条,戴着黑框眼镜的女孩呢?
他还是淡淡地说 --- 当时太忙了,每天早出晚归,从来没休息过一天。
明白了,即使再欣赏他,再眷恋他,年轻的,爱幻想的女孩也忍受不了没有二人世界的生活。
象往年每次回国理发时一样,他亲自送我下楼,还为我开门,我向他挥手:“下次回来见!”
没想到这竟是永别!我宁愿永远不知道他的消息,以为他还是老样子,每天忙着赚钱,美化无数象我这样的顾客。
现在回忆起来,他的健康应该是早就出现了问题,每次回去都发现他胖了一圈;每次和他交流他都说很累,但总是停不下来;因为应酬多,他经常喝酒,明知道对身体不好,但戒不了;他妈妈一直为他单身而发愁,让他有很大的心里负担。
那时听他的叙述,我还以为国内的人都是这样 --- 竞争激烈,压力太大。可病魔却已经在侵蚀着他的身体,死神离他越来越近!
这两天我一直在想:如果他不是单身一人,不会这么早去世。如果有妻子的照顾,孩子的陪伴,他会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有规律的家庭生活,而不是长年累月在餐馆吃饭,经常熬夜,透支了健康。
我之所以为他这么难过,这么惋惜,因为 ---- 他的优秀,他的奋斗,他的努力,他的财富,这一切却让他独身至死,永远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从没有为人夫,为人父,留下了终生遗憾!
如果真的有来世,希望他拥有和今生一样卓越的手艺,但如同我们,有普通的小家庭,按时上下班,有爱人等着他回家吃饭,有可爱的孩子每天围绕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爱惜身体,健康平安,直到终老。
小于,此刻你应该在天堂里,因为你在世间的日子,竭尽全力创造了无数精彩的瞬间,并给我们留下永远美好的回忆。
世事难料,人生无常,一篇小文,纪念英年早逝的你。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