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3-01-13
- 消息
- 2,536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步入大学已经有段日子了,对学校那些只管我的胃不管我的舌头的饭菜实在不敢恭维,价格不低,味道却差。幸好校门口有着不少美味的小吃。
其中,最中意的是一位中年妇女所经营的铁板烙鸡蛋的小摊子。我常去吃,也爱吃。烙饼的主要原料是面粉,鲜鸡蛋、油条、雪菜、土豆、青葱等,所以它的营养是充足而丰富的。有时早上起迟了,就去买一个火腿蛋饼,再喝一杯水,就把早饭问题搞定了。
由于我常光顾她的烙饼摊,老板和我也熟了起来。每一次我都对她说:来个饼,老样子的。她也把我的口味记得很清楚,一边用她的安庆话招呼着我,一边利索地给我做了起来。
熟识了就自然与她常聊聊天。我们说了不少事。我在学校的学习,她的生活的艰辛,这都是我们常谈的话题。从我们的闲聊中,我知道她每天早上五点钟就得起床,不分寒暑。而我们这些学生晚上一般都睡的较迟。她也想多挣些钱以补贴家用,于是她晚上一般都在十一点钟才会收摊,周末甚至更晚。从早上烙第一块饼到收摊,她都弯着腰站在那,这个姿式得保持很久很久。我问她累吗?她说:累,浑身痛,腰都要断了,回到家倒在床上就不想起身了。从她身上我真切地看到了生活的不易。她挣的钱主要是给她的儿子上学用,每次听到她这么说,我就会自然想起我的父母。为儿女操劳,这一点中国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吧!
一次,我问她每月能挣多少,她只是微微一笑,说道:不多,八九百吧。其实,我在心中粗略地给她算了一笔账,她的每月收入远远高于她说的数。由于她做的饼干净卫生,用料实在,价钱公道。所以每天每时,最少都有三四个人挤在小摊前等着买她的饼,有时晚上饿了,我去买她的饼,还要排队在那等,可见生意之好。我心里也为她高兴。的确,别看是小生意,可是只要付出诚实的劳动,就总会有收获。就这样我吃着她做的可口的烙饼走过了到这所大学的第一个学期。
二月十八号刚开学,我十分惊讶于校门口出现了四五家烙饼摊,而她却不在其中。我心想:她肯定会回来的。因为她在这里做的是充实而愉快的。一个星期过去了,周六吃过晚饭与几个同学出去玩。走出校门,立刻看到了那张熟悉的面带微笑的她的脸。她总算来了。
第二天早上,我象往常一样去买烙饼,闲聊中才知道春节里她生了场大病,前几天刚刚好透。才知道过年她没回故乡,独自在这个城市谋生。
门口的烙饼生意依旧是红火,可是明眼人能看出其中奥妙。学生们大多数都愿意到她的摊子前买饼,她的摊子前总有四五个人在等,而别的小摊却极少有人光顾。的确,她的饼做的太好吃了。别的摊主想“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都尽量在离校门口近的地方做生意。有时就硬生生的把她的摊子挤在后面。她却不发一言,只是弯着腰低着头专心烙她的饼。可是,我和我的同学们吃惯了她的饼。于是,我们每次都得饶过一个个小摊子到她那去买蛋饼。她的生意更好了。不久,在买饼的过程中,我分明感觉到了其他摊主的脸色很不好看,眼中似乎都要喷出几许愤怒。同行是冤家,我预感到可能要出事。
一天从外面回来,走的是南门。刚到寝室,只听室友小周说道:北门口,她家的小摊子被砸的稀八烂,满地都是碎片。我快步走到了北门,果然如此。地上到处是碎鸡蛋,铁片、硬币……围观的人很不少。我看到了她,她枯干的头发散乱着,蹲在地上在捡散落在地的硬币。我走过去帮她。她看到了我轻轻地嘶哑地说了一声:“谢谢”。许多人(大多数是学生)也来帮忙了,我们把硬币一个个投进了她那生满了锈的用来装钱的大茶缸。
只听人群中传来叽叽喳喳的议论声。“唉!现在有些做生意的人真不象话,看到人家生意好,又比不过人家,就砸人家的摊子。”
“是啊,现在有些人真坏。”“世风日下啊!”
不一会,她把收拾好了的东西,放到了板车上。然后,推着车慢慢地走了。我呆站在那里,盯着她的背影,直到她在远方消失。我心里烦闷,象压着块大石般透不过气来。难道现在的人真的是如此自私可怕吗?为了钱什么都能做的出?他们的良心呢?大概,我再也见不到她了。
我向往常一样在教室食堂寝室间来回穿梭。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又是一个早晨我跑步归来,离校门口很远,我就看到了她那再也熟悉不过的背影和烙饼摊。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了过去。
“来个蛋饼,老样子的。”我说。
“哎, 好!下一个就给你做。”一口安庆式的普通话。
她直了直腰,抬起了头,我们相视一笑。
饿
其中,最中意的是一位中年妇女所经营的铁板烙鸡蛋的小摊子。我常去吃,也爱吃。烙饼的主要原料是面粉,鲜鸡蛋、油条、雪菜、土豆、青葱等,所以它的营养是充足而丰富的。有时早上起迟了,就去买一个火腿蛋饼,再喝一杯水,就把早饭问题搞定了。
由于我常光顾她的烙饼摊,老板和我也熟了起来。每一次我都对她说:来个饼,老样子的。她也把我的口味记得很清楚,一边用她的安庆话招呼着我,一边利索地给我做了起来。
熟识了就自然与她常聊聊天。我们说了不少事。我在学校的学习,她的生活的艰辛,这都是我们常谈的话题。从我们的闲聊中,我知道她每天早上五点钟就得起床,不分寒暑。而我们这些学生晚上一般都睡的较迟。她也想多挣些钱以补贴家用,于是她晚上一般都在十一点钟才会收摊,周末甚至更晚。从早上烙第一块饼到收摊,她都弯着腰站在那,这个姿式得保持很久很久。我问她累吗?她说:累,浑身痛,腰都要断了,回到家倒在床上就不想起身了。从她身上我真切地看到了生活的不易。她挣的钱主要是给她的儿子上学用,每次听到她这么说,我就会自然想起我的父母。为儿女操劳,这一点中国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吧!
一次,我问她每月能挣多少,她只是微微一笑,说道:不多,八九百吧。其实,我在心中粗略地给她算了一笔账,她的每月收入远远高于她说的数。由于她做的饼干净卫生,用料实在,价钱公道。所以每天每时,最少都有三四个人挤在小摊前等着买她的饼,有时晚上饿了,我去买她的饼,还要排队在那等,可见生意之好。我心里也为她高兴。的确,别看是小生意,可是只要付出诚实的劳动,就总会有收获。就这样我吃着她做的可口的烙饼走过了到这所大学的第一个学期。
二月十八号刚开学,我十分惊讶于校门口出现了四五家烙饼摊,而她却不在其中。我心想:她肯定会回来的。因为她在这里做的是充实而愉快的。一个星期过去了,周六吃过晚饭与几个同学出去玩。走出校门,立刻看到了那张熟悉的面带微笑的她的脸。她总算来了。
第二天早上,我象往常一样去买烙饼,闲聊中才知道春节里她生了场大病,前几天刚刚好透。才知道过年她没回故乡,独自在这个城市谋生。
门口的烙饼生意依旧是红火,可是明眼人能看出其中奥妙。学生们大多数都愿意到她的摊子前买饼,她的摊子前总有四五个人在等,而别的小摊却极少有人光顾。的确,她的饼做的太好吃了。别的摊主想“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都尽量在离校门口近的地方做生意。有时就硬生生的把她的摊子挤在后面。她却不发一言,只是弯着腰低着头专心烙她的饼。可是,我和我的同学们吃惯了她的饼。于是,我们每次都得饶过一个个小摊子到她那去买蛋饼。她的生意更好了。不久,在买饼的过程中,我分明感觉到了其他摊主的脸色很不好看,眼中似乎都要喷出几许愤怒。同行是冤家,我预感到可能要出事。
一天从外面回来,走的是南门。刚到寝室,只听室友小周说道:北门口,她家的小摊子被砸的稀八烂,满地都是碎片。我快步走到了北门,果然如此。地上到处是碎鸡蛋,铁片、硬币……围观的人很不少。我看到了她,她枯干的头发散乱着,蹲在地上在捡散落在地的硬币。我走过去帮她。她看到了我轻轻地嘶哑地说了一声:“谢谢”。许多人(大多数是学生)也来帮忙了,我们把硬币一个个投进了她那生满了锈的用来装钱的大茶缸。
只听人群中传来叽叽喳喳的议论声。“唉!现在有些做生意的人真不象话,看到人家生意好,又比不过人家,就砸人家的摊子。”
“是啊,现在有些人真坏。”“世风日下啊!”
不一会,她把收拾好了的东西,放到了板车上。然后,推着车慢慢地走了。我呆站在那里,盯着她的背影,直到她在远方消失。我心里烦闷,象压着块大石般透不过气来。难道现在的人真的是如此自私可怕吗?为了钱什么都能做的出?他们的良心呢?大概,我再也见不到她了。
我向往常一样在教室食堂寝室间来回穿梭。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又是一个早晨我跑步归来,离校门口很远,我就看到了她那再也熟悉不过的背影和烙饼摊。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了过去。
“来个蛋饼,老样子的。”我说。
“哎, 好!下一个就给你做。”一口安庆式的普通话。
她直了直腰,抬起了头,我们相视一笑。
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