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长季建业,被抓

ottawa_winter

资深人士
注册
2007-12-22
消息
1,300
荣誉分数
67
声望点数
208
昆山-扬州-苏州-南京,一路一把手
工程回扣估计得有10个亿。。。
-----------------------------------------------------
南京市市长季建业日前因经济问题被中纪委“双规”
当地政府近日将公布有关情况。 据悉,这是在中纪委一连串“打老虎”的行动中又一个落马的地方在职副省级官员。
  季建业1957年1月出生于江苏张家港市。历任苏州日报社副总编,吴县县委副书记,吴县县(市)委副书记兼苏州太湖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昆山市委书记,扬州市长、市委书记兼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10年01月21日任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
  有南京官员表示,季建业落马在“意料之中”。季建业在扬州期间,全城大规模翻新“修旧”,当时城建规模工程量很大,但很多工程公司都是他引进的苏州工程公司。
  2009年8月26日,季建业来南京市任副市长、代理市长职务,他一边高调宣称“进了中山门,就是南京人”,一边迅速启动“三中路改造”,此 后,砍伐梧桐树、拆城西干道、投巨资上马雨污分流等大量工程,南京这座古城不断被“开膛破肚”。南京有市民称全城“秋叶与灰土齐飞,苍天共黄土一色。”4 年间,不时激发民怨沸腾,并不断有人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建设南京他是有功劳的
 
特么的自己也承认雨污分流就是个失败的工程 但是还在弄 不抓他抓谁啊 我刚在微博上看到的说是新华社的新闻 但是点击进去就删了 不知道真假这货来了就没做好事砍树挖路炸了城西干道 靠
 
雨污分流 - 各国方式


德国

“雨污分流”工程在上世纪已经被一些发达国家采用并取得有效成绩,德国是将雨污分流工程产业化和系统化的国家,从其在一百多年前在青岛殖民地时期建造的地下排水系统可见一斑。但是德国并非百分百完全依赖雨污分流工程,城市规划者也充分考虑到了雨水传输和存储功能的建设。

对于降雨径流的贮存形式,家庭中一般采用预制混凝土或塑料蓄水池。居民区一般采用人工湖或构造水景观,或者通过绿地、花园或人工湿地增加雨水入渗。德国的雨污分流成功之处在于,他们将雨水的传输储存与城市景观建设和环境改善融为一体,既有效地利用了雨水资源、减轻了水处理厂对雨水处理的压力,又有效地改善了城市景观。


日本

日本在上世纪放弃了大规模雨污分流工程,只是采用部分城区使用分流系统。为应对城市水灾,某些城市还特意修建了10米直径的地下河,例如大阪将地下河修到地下27米深,东京更是深达60米,正是这些地下河保证了城市的防洪安全。此外,日本广泛使用的是"共同沟"排水综合管道。到目前,日本已有80多个城市建成了共同沟,总长达1000多公里。东京的G-Cans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路,目的是东京夏天雨季发生洪灾时,可将地面积水经由地下排出。


瑞典

瑞典最初把城市排涝工程寄托在雨污分流上,在发现并不适合本城特点之后就放弃了这一工程。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扩建下沉式绿地、铺设透水地砖、充实地下水、利用屋顶集雨等方式,变“排水”为“留水”,用技术和科学规划来部分弥补消失的河流的功能。


中国

按照历史事实,中国在1953年至1957年之间将“苏联模式”引入城市规划,国内各城市均采用。从报道中可以看到的是,当时直接接受苏联专家指导城市排水的有北京、沈阳、南京、广州等大城市,这些城市后来也都成了“内涝”典范。

南京从2010年起到2014年底投资180亿元实施水环境整治工程,其中雨污分流是这一工程的核心。南京雨污分流工程尽管投资巨大,但这项工程并非适合南京,而且南京在设计排水工程的抵御期也只将暴雨重现期设定为半年到3年一遇,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城区普遍采取标准规范的下限,国外的城市排水标准普遍采取最高:纽约是"10至15年一遇",东京是"5至10年一遇",巴黎是"5年一遇"标准。[1]

http://www.baike.com/wiki/雨污分流
 
南京3000棵70年树龄的大树被砍,但又要从外省搬来7000棵大树。

对于南京的树来说,站着,还是倒下,真成了个问题。

春节前夕六朝古都南京传出两件稀罕事。一件叫“石头上绣花”:将开采了20年的幕府山矿区还绿,方法是在岩石上打一个个洞,然后在洞里填土,再种上树苗,南京市政府宣布将投资5000万连续十年完成200万平米的返绿工程。还有一件叫“外省搬树”,一年之中要从江西山区移栽7000棵大树,其中不乏百年老树。

这似乎是两件好事,记者却听到南京老百姓中有不同的声音,有一种说法是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今日如何,当初又如何呢?

3000棵大树被砍

当初,南京人有一种别的城市没有的骄傲。

那就是南京的大树。1928年,在孙中山灵柩经过的码头—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东郊、中央路、中山南路,种上了从苏州杭州精选的英国梧桐和雪松。几十年过后,东郊大树冲天20米,一到夏天,那便是壮观的绿色隧道,在“火炉”南京,行人与骑车人在这些路上照不到一点毒日头,只有星星点点的阳光仿佛绿色河床上的光斑,迷人地跳跃着。

但是随着南京汽车量以每年15%递增,原来显得非常宽阔的民国大道不够用了。因此1993、1994年,先将中山南路的四排大树砍成两排,这样快车道向自行车道与人行道扩张。接下来中央路与中山北路的四排大树也被砍掉两排,快车道得以抢占人行道增宽至六车道。

为了沪宁高速公路从中山门进城,南京东郊被迫砍去了城门口的大树,从中山东路至中山陵的百年绿树陵道被硬生生中断。至此,南京一万多棵大树被砍去了3000多棵。记者从中山码头至中山门一路骑自行车数去,在横跨南京城的距离上,共砍去至少3038棵,由于中山门有一段已荡然无存,估计有50棵的误差。

绿色隧道大多消失了。

另一些挡视线的树

还有一些树的死,则有些莫名其妙了。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南京绿化条例出台前,各区自行砍树是常事,而且是大面积的,除了1928年栽的那些民国大树,其余各树只要挡住大厦就可能死于非命。在黄维康教授的笔记本上,这些大厦有:汉府饭店,江苏省物资大厦,江苏商厦,新华日报新楼,胜利电影院。

2000年9月,玄武湖边20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被私自砍去,理由是影响顾客看湖的视线,实则是挡了一个所谓“太阳宫”的视线。第一次让玄武湖封闭的环绿带出现了巨大的缺口。值得注意的是,树是在夜里被砍掉的,连根拔起后树坑又被用土掩平,人不知鬼不觉。据了解,公安局已立案,但终于不了了之。

在中山门外一段,竖起了金属城雕,金属的光泽,取替了树的绿色。

原江苏省委书记柳林曾经说,南京中山陵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要人大讨论同意。“而现在一两个官员就成了城市规划总设计师。在西方,一个道路规划要做3—5年前期工作,要求征求市民意见。”

在记者发稿前,老城西康路大树因扩路又被砍掉了。

关于树的冲突

在砍树问题上,南京的官员与学者、老百姓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在街道绿色一片片消失的时候,一些百姓在太平南路打起了横幅,反对砍树。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对着一棵棵倒下去的老树暗暗落泪。

而几乎每一次砍树都有众多学者反对,东南大学建筑系前任副系主任、建筑大师杨廷宝的学生黄维康教授认为南京的绿化是:“被砍的都是‘博士生’,种的都是‘幼稚园’小朋友。”

当民国大树最多最阔的中山东路要砍树时,学者们终于忍不住了,联名上书建设部。建设部派专员调查,对有关领导点名批评。最后,市政府与学者达成妥协,原定砍四排的树砍两排,约200棵大树留了下来。

那么是不是扩路与砍树永远是矛盾呢?是不是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呢?

修筑沪宁高速公路时,政府与专家有不同看法。以道路专家徐吉谦教授的意见为代表,当时绝大多数专家反对将沪宁高速公路直接引到中山门。徐教授认为:“公路从方向上分为纵向、横向、环路与辐射线几种。环城公路的功能正是将高速公路的车流从环线上分流与截流掉,避免车的洪流直冲市中心。”而一些市领导的意见却是“上海人穿了皮鞋进来,我们不能让他们换草鞋进城”,结果沪宁高速路快速干道从中山门沿中山东路直冲市
 
城东干道还在吗? @老何
特么的自己也承认雨污分流就是个失败的工程 但是还在弄 不抓他抓谁啊 我刚在微博上看到的说是新华社的新闻 但是点击进去就删了 不知道真假这货来了就没做好事砍树挖路炸了城西干道 靠
 
博讯快讯:今年凌晨被中纪委带走,下午1点飞机已抵达北京中纪委办案点,下午1点省委紧急常委会通报此事。
博讯向有关方面核实,确有此事。博讯近日揭秘海南省长蒋定之被调查,而蒋定之很多腐败发生在江苏,不排除季建业被双规和此有关。另外,季建业和现任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关系密切,季建业被双规或许会引发江苏官场大地震。
更多细节了解中。
 
问一下哈,中纪委有法律赋予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权力吗?
博讯快讯:今年凌晨被中纪委带走,下午1点飞机已抵达北京中纪委办案点,下午1点省委紧急常委会通报此事。
博讯向有关方面核实,确有此事。博讯近日揭秘海南省长蒋定之被调查,而蒋定之很多腐败发生在江苏,不排除季建业被双规和此有关。另外,季建业和现任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关系密切,季建业被双规或许会引发江苏官场大地震。
更多细节了解中。
 
我总以为,市长被抓,书记脱不了干系,或者一起的,或者举报的,怎么和省委书记连上了?
 
问一下哈,中纪委有法律赋予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权力吗?
支部建在连上。
党领导一切。 人身自由也是在党领导下的人身自由。我们不搞西方那一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