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率与英国全国的相同

peterz365

知名会员
注册
2011-09-20
消息
4,819
荣誉分数
900
声望点数
173
经济面临灾难性崩溃 中国要再次震撼世界?(图)
文章来源: BBC 于 2014-02-17 20:28:3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36155 次)
[URL='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02/17/3024506.html#']8




单单武汉一座城市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率就与英国全国更新和改善基础结构的支出相同。

但它也许比中国任何其他城市更能讲述中国非凡的30年现代化和财富积累,其经济奇迹,如何接近尾声的故事,以及它为什么面临一个灾难性崩溃的严重危险。

在武汉,我采访了市长唐良智,其资金和实力会使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相形见绌,自惭形秽。

他在五年时间里为该市的一项重建计划花费2000亿英镑,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武汉这个城市成为一个世界特大城市,给中国第二大城市上海带来严峻挑战。

单单武汉一座城市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就与英国全国更新和改善基础结构的支出相同。

仅仅在这一座城市,数以百计的公寓楼、环城公路、桥梁、铁路、一个完整的地铁系统和第二国际机场都在建设之中。

武汉市中心的旧建筑被推翻,以便创造一个高科技商业区。它将包括一座造价为30亿英镑的600多米高的摩天大厦(比伦敦最高楼--碎片大厦高出一倍),是世界上第二或第三高的大楼。

当然,我访问武汉的目的是要讲述一个更广泛的故事。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每隔五天建成一座新的摩天大楼,他们还修建了30多个机场,25个城市的地铁,三座世界上最长的桥梁,超过6000英里的高速铁路线,26000英里高速公路,商用建筑和私人住宅的开发达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规模。

第三次浪潮

现在我们有两种方式来看待这个有可能难倒埃及法老和罗马人的景观重塑。这当然可以被视为一个快速城市化的国家所需要的现代化。但是,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不平衡经济的症状,这个经济的增长来源并不是可持续性的。

也许我拍摄的《中国如何愚弄世界?》的电视片想要说明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经济放缓的迹象已经显现。加上最近中国金融市场的紧张表现,可以看出作为始于2007-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三次浪潮即将到来(第一波是2007-2008年的华尔街河金融城的崩溃,第二波是欧元区危机) 。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2008年秋季,雷曼兄弟倒闭后,世界贸易突然出现剧烈的收缩。那对中国是灾难性的,因为其增长主要由向西方的出口所带动。当我们的经济破产时,我们停止购买 - 几乎在一夜之间,遍布中国各地的工厂拉闸了。

我在那个时候访问过中国,亲眼目睹可怜的农民工把他们所有的财产打包,包括他们的婴儿,肩扛手提地踏上返乡的路途。这一幕令政府感到震惊,并且威胁要打破执政的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间的隐性契约,那就是他们放弃自己的民主权利,以换取更富裕的生活。

因此,在美国政府的鼓励下(我们采访了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汉克•鲍尔森),中国政府发动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 4000亿英镑的直接政府开支,并下令国有银行“敞开他们的钱包”,毫无拘束地大肆放款。

借贷风潮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增长。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计划奏效了。就在大多数富裕的西方国家和日本的经济停滞不前的时候,中国却迎来一个经济繁荣期,经济增长率迅速回到了已经持续30年的10%。

但是,但经济增长的来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其生命力总是有限的。

有毒投资

这一问题有两种看待方式。

首先,即便是采取巨大的经济刺激措施之前,中国的投资速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

在经融危机爆发前,投资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大约40%,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大约三倍。甚至比日本经济起飞阶段的投资还要大,日本经济在1990年代初期开始放缓。

在金融危机出现之后,随着刺激措施和所有的建筑项目上马,中国的投资飙升到前所未有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

问题是:当一个大的经济体以这样快的速度进行投资,以催生财富与就业时,其中很大一部分投资将永远无法产生经济回报,因为这些投资远远超出了理性决策所能产生的效果。

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有成片成片的新建居民楼无人居住,甚至整个城市里的灯都从来没有亮起来,为什么有闪闪发光的高速公路几乎看不到车辆。

但这些大部分的支出和投资之所以是有毒的是因为它们的资助方式:中国出现借贷膨胀。中国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迅速上升,已经达到大约15%。占全国产量的比例从2008年的大约125%增加到目前的200%。

惠誉公司的分析师朱夏莲说:“大多数人知道中国出现了信贷膨胀,但他们不知道其规模。这一切起源于2008年,当时中国银行界的规模是大约10万亿美元,现在其规模已经达到24万亿到25万亿美元。”

她说:“这14万亿到15万亿美元的增长相当于整个美国商业银行界的规模,而美国达到这一规模是花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换言之,中国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复制了美国的整个商业银行系统。”

经济增长放缓

更广泛地说,对于整体经济而言,当经济增长在稍长的周期由债务推动的投资或消费带动时,就会有以下两种结果之一。

如果经济增长泡沫及早破灭,并以一种可控的方式放缓,并采取措施重建经济,这样能够以可持续的方式来产生增长,其后果将是经济增长放缓,但灾难将被避免。

但是,如果贷款继续以极快的速度增长,那么崩溃成为不可避免的。

那么,中国的经济奇迹将会发生什么呢?

中国政府宣布经济改革,从理论上讲,将在几年时间里重新平衡经济,让它远离债务推动的投资转向中国人消费拉动的经济。

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中国著名投资者查尔斯•刘向我解释,中国的增长率可能从目前的7-8%回落到多远:

他说:“我认为中国可以做的非常好,如果增长的质量转化为更高的附加价值。那么它有可能达到4 %。 ”

此外,查尔斯·刘的4%增长率的社会和政治后果可能是深远的:它目前还不清楚这是否是一个足够快的速度来满足人们对就业机会和更高生活水平的渴望,它是否快到足以防止普遍的抗议和骚乱。

而如果该借贷及投资的膨胀不能被束缚住的话?那么我们就会看到不仅会动摇中国,而且会震撼全球的那种崩溃。[/URL]
 
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中国经济不会崩溃的,如果有崩溃的迹象,继续印钱就没事了,大清朝之所以最后不行了,就是因为以白银作为货币而没有纸币。
 
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中国经济不会崩溃的,如果有崩溃的迹象,继续印钱就没事了,大清朝之所以最后不行了,就是因为以白银作为货币而没有纸币。
其实有时候对金本位、硬通货,inflation还是有点迷惑。你说劳动创造价值,货币量是价值的体现,现代科技使劳动力无限膨胀,那么货币量就应该随之无限膨胀,美联储直升飞机撒钱也是蛮有道理地。
 
文章很片面。中国制造业发展速度远大于基建项目。中国制造业产值2007~2011年翻了一番还多。中国经济即便是有泡沫,泡沫规模远小于发达国家。打个比方,同是煮鸡汤,中国每年往锅里加100升水和10只鸡,美国往锅里只加20升水,和1只鸡。所以锅里的汤都是越来越淡,但中国汤浓度比美国汤只浓不淡。英国就别说了,只加水不加鸡,日本更甚,不但加水,还往外捞鸡骨头。
 
文章很片面。中国制造业发展速度远大于基建项目。中国制造业产值2007~2011年翻了一番还多。中国经济即便是有泡沫,泡沫规模远小于发达国家。打个比方,同是煮鸡汤,中国每年往锅里加100升水和10只鸡,美国往锅里只加20升水,和1只鸡。所以锅里的汤都是越来越淡,但中国汤浓度比美国汤只浓不淡。英国就别说了,只加水不加鸡,日本更甚,不但加水,还往外捞鸡骨头。

:dx::dx::dx::zhichi::zhichi::zhichi:
 
在中国看见到处都是摩天大楼,到处都是工地,价格奇高,老百姓收入奇低,不知道卖给谁,很担心资金链断裂,经济危机啊。
 
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中国经济不会崩溃的,如果有崩溃的迹象,继续印钱就没事了,大清朝之所以最后不行了,就是因为以白银作为货币而没有纸币。
其他不知道,你确定大清朝完蛋是因为经济?
 
其他不知道,你确定大清朝完蛋是因为经济?
准确的说应该是原因之一,慈禧过60大寿,没钱,挪用了海军经费,如果有纸币,印点钱过60大寿,起码甲午海战不输得那么惨
 
准确的说应该是原因之一,慈禧过60大寿,没钱,挪用了海军经费,如果有纸币,印点钱过60大寿,起码甲午海战不输得那么惨
得,你还真信那是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啊?
 
给政府干大活的 工程商,哪个 都是政府的债主, 几千万都是小数目, 政府就是靠未来的税收和地皮 来维持基础建设,如果政府换不上债务了, 经济立马就完蛋。不信你们看看。

政府的想法是用未来的钱投资,然后招商引资,但是 现在产能过剩,根本没有可能招商,所以才推高房地产! 这是三四线城市的典型发展模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