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ie
本站元老
- 注册
- 2004-10-17
- 消息
- 9,139
- 荣誉分数
- 3,102
- 声望点数
- 323
渥太华的冬天,漫长寒冷寂寞,人们对冬天的麻木和对春天的祈盼总是贯穿在每一个冬季,但既然选择了生活在这里,那么,我们对于给寒冷寂寞的生活增加些暖意, 总是会想出很多的办法,比如圣诞节去趟加勒比海,坐游轮,逛海滩等等。而对于中国人来讲,每一年的农历春节,更是一个温暖的,溶入我们多种思绪,多种愿望 的一个期盼。过春节的日子里,尽管这个城市整体上看不出特殊气氛,但无论外面寒风多么凛冽,无论夜晚的路上多么空旷,中国人总是要跟亲朋聚在一起,热闹地过这个属于自己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新年传统上要从初一过到十五,但过了十五,直到长周末的2月16号,还是有两场重要的庆祝活动。我白天去了一趟中华会馆组织的庙会,吃东西,看演出,跟常见的或好久不见的熟人打招呼,体验平时见不到的热闹,晚上,是我们策划准备已久的校友会的联欢。
一,这里有个北大校友会
我 们的校友会是由一群热爱母校北京大学,对自己度过美好青春岁月的那个地方有着深切怀念之情的北大毕业生发起组成的。渥太华这个城市虽小,但由于它的首都地 位和高科技之都的特色,吸引了很多有较好教育背景的中国人来这里定居,包括很多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我们北大校友会也就有了些人气。自2007年 成立以来,我们坚持每年两次聚会,同时也参与社区一些其他活动。校友会在丰富校友们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为华人社区尽力做着一些贡献。大家平时虽然见不到 面,但要召集的时候,校友会有这个凝聚力让一个聚会或者一次对于社区活动的参与完成得较如人意。这个集体每年都有新校友加入,有的校友因为工作原因搬到其 他城市,也不愿意退出校友会,他们仍愿意关注他们曾经所在的集体的消息。还有一些校友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常来聚会,但我知道,他们是在默默关心着我们的活动及交流的。
对于母校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的关怀,让我们的校友会有着我能感到的魅力,这也是我愿意持续服务于校友会和校友们的原因和动力。
我也邀请了几个认识的其他朋友来参加我们的春节聚会,虽然有的朋友也感过兴趣,但他们似乎都对于到一个陌生的有固定人群参加的聚会有一点顾虑。这种顾虑换上 我我也会有,所以我最终还是没有劝动这几个朋友来。我个人来讲,很希望和这里的北大毕业的同学们见见面互相认识。我觉得不管是来自哪个年代,哪个年级,哪个系,也不管现在做着什么样的事情,我们没有在燕园遇到,而能够在遥远的加拿大结识,这也是难得的缘分。同时,我认为校友会不过是个平台,不是一个严格的团体,所以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非校友的同胞参加到我们的活动中来,捧场,交流,互相了解。
从去年12月份开始策划,我们理事会的成员们做好了计划和分工,聚会通知于几个星期前发出去给校友和公众。我在晚会上将要协助总主持人,担任一个小节目的主持。
雪在悄悄地融化,虽然不知道今年还会有几场雪,但那种让人心都寒的刺骨的冬天毕竟已经拖着尾巴在离去。
二,新老朋友来相聚
参加2月16号晚会的有校友和校友的家属,朋友和同事,有我们活动的赞助人,还有我们专门请来的使馆的工作人员,和长期活跃于社区的朋友。
校友会是以一个大学为纽带成立起来的组织,我们跟母校无论是感情上,还是信息交流上都有很深的联系,而中国大使馆的教育处也担当着联系海外同胞和中国大学的责任,所以我们每次都荣幸地邀请到大使馆教育处和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光临我们的活动。2007年校友会的成立就是在时任北大副校长和使馆教育处参赞的陈文申老师的支持下实现的。从陈公参到现在的张兰春公参,教育处都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张公参和北大校友周文智公参,以及教育处一等秘书高卓献,领事部秘书吴琼来到晚会和我们庆祝新年。
加华基金会原会长王玳瑜,清华校友会会长许智强,中国校友会副会长,龙舟队总协调人王耀平,中华会馆前任主席薛金生、现任主席刘少勇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互相拜个年,心情都挺好的。薛金生先生不仅代表社区来我们的晚会,而且他也是我们活动的赞助人。我们一些校友所在的单位或者生意,也为晚会提供了资金支持。 他们是缤纷假期旅行社,SunLife张岩芳保险理财,华人社区服务中心就业服务部In-TAC Taxation and Accounting Coop项目,。In-TAC的两位代表还带来了中心各类项目的小海报,向社区推介他们的优质社会服务项目。
我看到很多老朋友很高兴,他们看到我也很高兴。有的以前没见过的校友,一说名字,都知道,有的校友还提到喜欢看我写的文章,那距离就更拉近了。我去得早,看到没见过的过去问问,认识一下。后来一包饺子,人来多了,就顾不上所有人了,对此我觉得有些遗憾。不知道别人是不是充分跟陌生人多交流了,如果没有,如果新来的或者客人来这个聚会没有感到温暖,那我们的组织工作就少实现了一个愿望。
80后的年轻校友已经成家立业,那我们八几级的同学们真的是感到了岁月的无情。不过岁月不能改变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北大人,永远是动静相宜,我们之间的情谊如常,心灵关怀依旧。
那天的晚餐仍旧是传统的各自带饭聚餐,我们校友会的顾问,老前辈校友周树邦先生还为我们这次活动赞助了从饭店订的饭菜。还在商量活动安排的时候,有人提议能 不能现场包饺子。我说我会包,也会和面,这个计划就这么定下来了。活动当天,我和了两大块面,带了白菜肉馅,另一个校友带了韭菜肉馅。我们去了就开始摆开阵势忙乎起来,流水线似的,前后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八九个人参与。而且我们跟支了个摊似的,吸引人们过来聊天,比三三两两坐在那里说话有趣多了。我们美丽的静女士负责在厨房煮饺子,她穿个小红袄,很喜庆,她还找了个围裙系着。啊,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说的就是她吧。还有我们随和热情的赵师兄,也满是居家过日子好手的样子,搬运工似的,在厨房和大厅之间穿行忙碌,他端着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饺子的样子真是喜庆洋洋的。过节吃上团圆饺子,中国人图的就是这份幸福。
对于包饺子我已经很熟练,但是面和的非常合适的概率是70%吧。幸运的是,晚会那天面和的是那70%里面的完美,就是说,我没有白白吹出去说我会和面。后来大家都说自己包的饺子真好吃,我说谁想吃了,跟我预定啊。我自信心一上来,就爱显摆。不过跟两个校友说的时候,我是真心的,因为知道他们是南方人,包饺子可能不如我这个老家是山西的会。
三,北大人这个共同的称号把我们凝聚在一起
吃过饭,我们到里屋进行表演节目等程序。什么还都不必说,先欣赏一段北大校歌。画面投影在墙上,是由周保平作词,孟卫东作曲的《燕园情》,1998年百年校庆时北大合唱团首演的录音,配上2012年制作的画面。坐下看这段视频,我回想起来2008年110周年校庆时我们加入渥太华爱乐合唱团在台上演出的情形,同时心里也赞叹词曲作者水平的高超和合作的成功。在写此文章的时候,安安静静的,我又重温了一遍这个视频,它让我落了泪。距离84年入学,到现在整整30年了。下一代成长起来了,北京变了,北大更大了,更现代化了,可是未名湖,北大永远的标志,永远会吸引我们的心朝那里靠近。回忆,似乎遥远,却又象昨天。在那里学习生活过的人,一想起母校,那种心情,千言万语都不够用来表达。我想这个感情的由来,并不仅仅是北大的名气和漂亮的校园,而是我们对于浪漫无忧的青春年华的怀念。我很感激那个画面制作,它融入多种北大内容,承载历史和时代的内涵;它有场景,有象征,有动感,有意境;它气势恢宏,又沉静朴实。短短3分多钟的视频,传递着美感,以及视觉和心灵的冲击。
活动总主持有三位:即将担任新会长的黄英亮,副会长林平,还有前会长吴红雨的小女儿,8岁的馨馨。按照惯例,我们请头一次参加活动的校友介绍自己。这次,是一位老前辈,1956年入学的谭老先生。谭老先生半个多世纪学在北大,工作在北大,他与北大的渊源,我相信足可以是一本厚厚的书。他站在台上给我们讲的一番话,让我看到了他对于母校对于生活的浓浓的赤子之情。
来宾们一一给大家简短拜年,校友周文智公参上台祝贺新年并鼓励祝福大家,然后主持人对前面提到的给我们晚会提供资金支持的朋友一一表示感谢。
新年的晚会,同时也是我们校友会选举换届的日子。上届会长萧碧芬总结上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感谢理事会成员的支持和辛勤付出。黄英亮正式当选为新会长,他也代表理事会做了致辞。在介绍新一届理事会成员的同时,英亮没有忘记提到三位我们校友会的顾问,不在场的两位王教授----我们校友会最初的发起者,以及在场的周老先生。
四,老少三代的才艺展示
北大代有才人出,这里的北大人老少三代,利用这个狭小的舞台,给校友和朋友们带来了精彩的歌,舞,曲,给晚会助兴,给大家带来了艺术和美的享受。
歌有两首,都是先生演唱,夫人钢琴伴奏。第一个独唱是谭老先生演唱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填词的那首《送别》。这首曲子传唱百年,近些年在回忆青年时代和校园生活 的场合常被唱起,这是因为它词的哀婉,曲的舒缓,能把人带到上个世纪初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的意境中去。谭老先生唱了一段,然后邀请大家一起唱。虽然我们不 能把每段词都唱得很准,但在谭夫人深情的伴奏下,大家都唱得很陶醉。另一首歌是由黄英亮演唱的《啊,中国的土地》,他业余一直是练习演唱的,所以,我们校友会的节目缺不了男高音。他的夫人是专业的钢琴演奏,她的弹奏如行云流水,非常自如。
舞有6岁的 Eric 小朋友跳的“what does the fox say"和"Despicable Me",还有15岁的Leila跳的古典芭蕾华尔兹。Eric的舞是霹雳舞的风格,据说是他自己编的呢。Leila舞姿翩翩好优雅,可惜这个舞台空间太小了,不够她转身旋转的。芭蕾舞不比唱歌和其他风格的舞蹈,必须得从小学和练,才能跳出那个舞姿,那个身型。
曲有几首,Wina和Austin姐弟俩的钢琴小提琴合奏,Grace,Gloria, Darren小朋友各自的钢琴独奏。孩子们演奏得都很娴熟动人。学习乐器是艰苦的,能够弹奏乐器又是让人羡慕的,象我(们)这样小时候没有条件学习乐器的,就对于古典音乐没有较早的接触。记得直到上大学,我才在后来新东方的徐小平老师的《西方音乐史》课上完整并简略地学了点古典音乐的欣赏。当时那个电教楼是新建成的,艺术课的选修在北大当时也是新鲜事物。当时,徐老师30岁出头,风华正茂的,他个子不高有些壮,说话很幽默,我那时对他很有崇拜之情呢。他后来搞新东方的生意,不知道他对于音乐和指挥的旧业是不是还有怀恋。
有舞台演出的地方,音响设备的运转是关键,我们负责音响的校友,默默无闻地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能让设备工作起来的人,在我看来都是实干家和有魔力的人。
五,孩子们,我为你们而骄傲
我们校友会的聚会实际上也是家庭联欢,校友们的父母,子女,很多也都很熟了。每一次活动见到孩子们,都让我觉得他们就象小树长成大树一样,在告诉我们什么叫年复一年。
节目演出开始之前,小朋友们上台,在馨馨的带领下,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拜年,他们都得到了压岁钱小红包和新年礼物,压岁钱是加拿大皇家造币厂刚发行的索契冬季奥运纪念币(lucky loonie),礼物有书,文具和玩具。这里的孩子们,没有国内小孩那种大家庭亲戚家串门那么多的热闹,能够有机会得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外的人送来的礼物,也非常开心。他们开心,我们也就开心。
在 每一次的聚会中安排一些有文化内容的项目,是我们校友会的传统。今年是马年,我们准备了两个简单的文字竞赛节目:跟马有关的汉字听写比赛和成语英雄,都是模仿国内热播的文化节目并加以改造。我是属马的,所以就由我来主持这个环节。我设计好了这两个主要由孩子们参与的节目后,发了一个晚会的补充通知,让想参加的先准备,到时参与。
别看我是做服务工作的,有跟人打交道的经验,但是在很多人瞩目下要主持一个节目,我是没有做过的。但是,都是熟悉的人,我就表现一回吧。第一个节目,10个小朋友坐在专门准备好的椅子上,一人一大张硬纸,一支水笔,我念的都是有马字偏旁或者部首的汉字,小朋友们写下来,家长可以提醒三次。有一个小朋友好聪明,我说到规则“需要帮助可以举手,家长有三次提醒机会,然后家长就不可以提醒了”,那个小朋友说“三次以后就不能举手了”,更正得太有逻辑性了。我没记住是哪个孩子说的,但那个细节印象很深。有五个孩子把我念的十几个汉字全都写对了,他们得到了本地书店Chapters 购 物卡,并受到张公参的好评。优胜的孩子得奖品,这是中国人的做法。我在小时候得到过很多这样的小荣誉,得个铅笔或者笔记本,这样得来的东西都舍不得用。我们小时候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待奖励那样的事情更严肃一点,现在这样晚会的场合,我们大人看来奖励都是参与奖而已,而看那些孩子的认真劲,我知道,那些奖 品,他们也是看成崇高荣誉的。
有可能孩子们写字的时候台下的观众看不见,不能够有参与互动,也有可能我准备的汉字字数有些多了,这个节目现场的热烈气氛只局限在写字的小孩子和家长这边, 所以节目总调度感觉这个节目的时间有点长,怕没有时间进行完准备好的演出,告诉我下面的成语英雄不进行了。要是有经验的主持人,会宣布写字环节结束,把话筒交给总主持人先演下面的节目,然后下场再商量确认。我当时也感觉两个文字节目有点太长了,就宣布成语英雄不进行了。后来有人告诉我有两个孩子因为在家准备了很多成语今天用不上了,伤心地哭了,后来我们就决定满足孩子们的愿望,在文艺节目之间再穿插这个大家说带有马字的成语的节目。孩子们知道的成语真多 啊,而且他们很守纪律,虽然都踊跃举手,我叫到谁谁才开口说。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说了很多的成语,他们在家得多么刻苦地准备啊,父母又花费了多少精力啊。对于他们的表现,我真的震惊了。我让一个朋友给我当助手,把孩子们说的成语都记下来,这样的本意是说过的就不能再说了,记下来是为了决定谁是成语英雄。可到最后,看到每个小朋友说得都很精彩,我们也不想评出谁优胜了。给我帮忙的朋友最后把所有的成语都念出来,她的连贯清晰的口才,加上那些成语体现出来的小朋 友的水平之高,让大家给予了很高的喝彩。
孩子们,你们在用英语或者法语完成学校功课的同时,坚持学习本民族的语言,而且学出了这么高的水平,我为你们而骄傲!我为我们的北大同学们培养下一代继承中华传统的作为心存感动!
六,时间过去得太快
节目进行完了,抽过了奖,大家逐渐散去。四个小时说长也长,央视春晚也不过四个小时,可说短也短,感觉时间嗖嗖过去,仍有很多想开展的活动没有时间进行。
在异国他乡,华人少的地方,我才有机会参与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要是在国内,一定只是参与者或者不愿参与者。北京的生活从整体上说可能更丰富一些,但我也只是会跟同班同学多联系,聚会的频率还不会有我们这边的多呢。北大本身就在北京,北京的北大校友又太多了,所以北京北京大学校友会我至今还没有听说过,就是说,在北京,几乎是没有机会跟这么多不同年龄的校友有很多来往的。我非常高兴国外的经历让我有一些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我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来记录一个四小时的,可以说是老生常谈的聚会?因为这是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何其芳诗)。我最近经常写文章回忆小时候和大学时代的生活,怀旧固然美丽,现实生活更是多姿多彩,所以,我想把这种欢乐,温暖,感动记录下来,为我自己,也为和我一同经历了那些心情的人们。
(感谢校友会理事会的几位朋友预览此文章和给予细节订正。)
中国的新年传统上要从初一过到十五,但过了十五,直到长周末的2月16号,还是有两场重要的庆祝活动。我白天去了一趟中华会馆组织的庙会,吃东西,看演出,跟常见的或好久不见的熟人打招呼,体验平时见不到的热闹,晚上,是我们策划准备已久的校友会的联欢。
一,这里有个北大校友会
我 们的校友会是由一群热爱母校北京大学,对自己度过美好青春岁月的那个地方有着深切怀念之情的北大毕业生发起组成的。渥太华这个城市虽小,但由于它的首都地 位和高科技之都的特色,吸引了很多有较好教育背景的中国人来这里定居,包括很多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我们北大校友会也就有了些人气。自2007年 成立以来,我们坚持每年两次聚会,同时也参与社区一些其他活动。校友会在丰富校友们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为华人社区尽力做着一些贡献。大家平时虽然见不到 面,但要召集的时候,校友会有这个凝聚力让一个聚会或者一次对于社区活动的参与完成得较如人意。这个集体每年都有新校友加入,有的校友因为工作原因搬到其 他城市,也不愿意退出校友会,他们仍愿意关注他们曾经所在的集体的消息。还有一些校友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常来聚会,但我知道,他们是在默默关心着我们的活动及交流的。
对于母校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的关怀,让我们的校友会有着我能感到的魅力,这也是我愿意持续服务于校友会和校友们的原因和动力。
我也邀请了几个认识的其他朋友来参加我们的春节聚会,虽然有的朋友也感过兴趣,但他们似乎都对于到一个陌生的有固定人群参加的聚会有一点顾虑。这种顾虑换上 我我也会有,所以我最终还是没有劝动这几个朋友来。我个人来讲,很希望和这里的北大毕业的同学们见见面互相认识。我觉得不管是来自哪个年代,哪个年级,哪个系,也不管现在做着什么样的事情,我们没有在燕园遇到,而能够在遥远的加拿大结识,这也是难得的缘分。同时,我认为校友会不过是个平台,不是一个严格的团体,所以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非校友的同胞参加到我们的活动中来,捧场,交流,互相了解。
从去年12月份开始策划,我们理事会的成员们做好了计划和分工,聚会通知于几个星期前发出去给校友和公众。我在晚会上将要协助总主持人,担任一个小节目的主持。
雪在悄悄地融化,虽然不知道今年还会有几场雪,但那种让人心都寒的刺骨的冬天毕竟已经拖着尾巴在离去。
二,新老朋友来相聚
参加2月16号晚会的有校友和校友的家属,朋友和同事,有我们活动的赞助人,还有我们专门请来的使馆的工作人员,和长期活跃于社区的朋友。
校友会是以一个大学为纽带成立起来的组织,我们跟母校无论是感情上,还是信息交流上都有很深的联系,而中国大使馆的教育处也担当着联系海外同胞和中国大学的责任,所以我们每次都荣幸地邀请到大使馆教育处和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光临我们的活动。2007年校友会的成立就是在时任北大副校长和使馆教育处参赞的陈文申老师的支持下实现的。从陈公参到现在的张兰春公参,教育处都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张公参和北大校友周文智公参,以及教育处一等秘书高卓献,领事部秘书吴琼来到晚会和我们庆祝新年。
加华基金会原会长王玳瑜,清华校友会会长许智强,中国校友会副会长,龙舟队总协调人王耀平,中华会馆前任主席薛金生、现任主席刘少勇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互相拜个年,心情都挺好的。薛金生先生不仅代表社区来我们的晚会,而且他也是我们活动的赞助人。我们一些校友所在的单位或者生意,也为晚会提供了资金支持。 他们是缤纷假期旅行社,SunLife张岩芳保险理财,华人社区服务中心就业服务部In-TAC Taxation and Accounting Coop项目,。In-TAC的两位代表还带来了中心各类项目的小海报,向社区推介他们的优质社会服务项目。
我看到很多老朋友很高兴,他们看到我也很高兴。有的以前没见过的校友,一说名字,都知道,有的校友还提到喜欢看我写的文章,那距离就更拉近了。我去得早,看到没见过的过去问问,认识一下。后来一包饺子,人来多了,就顾不上所有人了,对此我觉得有些遗憾。不知道别人是不是充分跟陌生人多交流了,如果没有,如果新来的或者客人来这个聚会没有感到温暖,那我们的组织工作就少实现了一个愿望。
80后的年轻校友已经成家立业,那我们八几级的同学们真的是感到了岁月的无情。不过岁月不能改变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北大人,永远是动静相宜,我们之间的情谊如常,心灵关怀依旧。
那天的晚餐仍旧是传统的各自带饭聚餐,我们校友会的顾问,老前辈校友周树邦先生还为我们这次活动赞助了从饭店订的饭菜。还在商量活动安排的时候,有人提议能 不能现场包饺子。我说我会包,也会和面,这个计划就这么定下来了。活动当天,我和了两大块面,带了白菜肉馅,另一个校友带了韭菜肉馅。我们去了就开始摆开阵势忙乎起来,流水线似的,前后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八九个人参与。而且我们跟支了个摊似的,吸引人们过来聊天,比三三两两坐在那里说话有趣多了。我们美丽的静女士负责在厨房煮饺子,她穿个小红袄,很喜庆,她还找了个围裙系着。啊,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说的就是她吧。还有我们随和热情的赵师兄,也满是居家过日子好手的样子,搬运工似的,在厨房和大厅之间穿行忙碌,他端着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饺子的样子真是喜庆洋洋的。过节吃上团圆饺子,中国人图的就是这份幸福。
对于包饺子我已经很熟练,但是面和的非常合适的概率是70%吧。幸运的是,晚会那天面和的是那70%里面的完美,就是说,我没有白白吹出去说我会和面。后来大家都说自己包的饺子真好吃,我说谁想吃了,跟我预定啊。我自信心一上来,就爱显摆。不过跟两个校友说的时候,我是真心的,因为知道他们是南方人,包饺子可能不如我这个老家是山西的会。
三,北大人这个共同的称号把我们凝聚在一起
吃过饭,我们到里屋进行表演节目等程序。什么还都不必说,先欣赏一段北大校歌。画面投影在墙上,是由周保平作词,孟卫东作曲的《燕园情》,1998年百年校庆时北大合唱团首演的录音,配上2012年制作的画面。坐下看这段视频,我回想起来2008年110周年校庆时我们加入渥太华爱乐合唱团在台上演出的情形,同时心里也赞叹词曲作者水平的高超和合作的成功。在写此文章的时候,安安静静的,我又重温了一遍这个视频,它让我落了泪。距离84年入学,到现在整整30年了。下一代成长起来了,北京变了,北大更大了,更现代化了,可是未名湖,北大永远的标志,永远会吸引我们的心朝那里靠近。回忆,似乎遥远,却又象昨天。在那里学习生活过的人,一想起母校,那种心情,千言万语都不够用来表达。我想这个感情的由来,并不仅仅是北大的名气和漂亮的校园,而是我们对于浪漫无忧的青春年华的怀念。我很感激那个画面制作,它融入多种北大内容,承载历史和时代的内涵;它有场景,有象征,有动感,有意境;它气势恢宏,又沉静朴实。短短3分多钟的视频,传递着美感,以及视觉和心灵的冲击。
活动总主持有三位:即将担任新会长的黄英亮,副会长林平,还有前会长吴红雨的小女儿,8岁的馨馨。按照惯例,我们请头一次参加活动的校友介绍自己。这次,是一位老前辈,1956年入学的谭老先生。谭老先生半个多世纪学在北大,工作在北大,他与北大的渊源,我相信足可以是一本厚厚的书。他站在台上给我们讲的一番话,让我看到了他对于母校对于生活的浓浓的赤子之情。
来宾们一一给大家简短拜年,校友周文智公参上台祝贺新年并鼓励祝福大家,然后主持人对前面提到的给我们晚会提供资金支持的朋友一一表示感谢。
新年的晚会,同时也是我们校友会选举换届的日子。上届会长萧碧芬总结上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感谢理事会成员的支持和辛勤付出。黄英亮正式当选为新会长,他也代表理事会做了致辞。在介绍新一届理事会成员的同时,英亮没有忘记提到三位我们校友会的顾问,不在场的两位王教授----我们校友会最初的发起者,以及在场的周老先生。
四,老少三代的才艺展示
北大代有才人出,这里的北大人老少三代,利用这个狭小的舞台,给校友和朋友们带来了精彩的歌,舞,曲,给晚会助兴,给大家带来了艺术和美的享受。
歌有两首,都是先生演唱,夫人钢琴伴奏。第一个独唱是谭老先生演唱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填词的那首《送别》。这首曲子传唱百年,近些年在回忆青年时代和校园生活 的场合常被唱起,这是因为它词的哀婉,曲的舒缓,能把人带到上个世纪初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的意境中去。谭老先生唱了一段,然后邀请大家一起唱。虽然我们不 能把每段词都唱得很准,但在谭夫人深情的伴奏下,大家都唱得很陶醉。另一首歌是由黄英亮演唱的《啊,中国的土地》,他业余一直是练习演唱的,所以,我们校友会的节目缺不了男高音。他的夫人是专业的钢琴演奏,她的弹奏如行云流水,非常自如。
舞有6岁的 Eric 小朋友跳的“what does the fox say"和"Despicable Me",还有15岁的Leila跳的古典芭蕾华尔兹。Eric的舞是霹雳舞的风格,据说是他自己编的呢。Leila舞姿翩翩好优雅,可惜这个舞台空间太小了,不够她转身旋转的。芭蕾舞不比唱歌和其他风格的舞蹈,必须得从小学和练,才能跳出那个舞姿,那个身型。
曲有几首,Wina和Austin姐弟俩的钢琴小提琴合奏,Grace,Gloria, Darren小朋友各自的钢琴独奏。孩子们演奏得都很娴熟动人。学习乐器是艰苦的,能够弹奏乐器又是让人羡慕的,象我(们)这样小时候没有条件学习乐器的,就对于古典音乐没有较早的接触。记得直到上大学,我才在后来新东方的徐小平老师的《西方音乐史》课上完整并简略地学了点古典音乐的欣赏。当时那个电教楼是新建成的,艺术课的选修在北大当时也是新鲜事物。当时,徐老师30岁出头,风华正茂的,他个子不高有些壮,说话很幽默,我那时对他很有崇拜之情呢。他后来搞新东方的生意,不知道他对于音乐和指挥的旧业是不是还有怀恋。
有舞台演出的地方,音响设备的运转是关键,我们负责音响的校友,默默无闻地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能让设备工作起来的人,在我看来都是实干家和有魔力的人。
五,孩子们,我为你们而骄傲
我们校友会的聚会实际上也是家庭联欢,校友们的父母,子女,很多也都很熟了。每一次活动见到孩子们,都让我觉得他们就象小树长成大树一样,在告诉我们什么叫年复一年。
节目演出开始之前,小朋友们上台,在馨馨的带领下,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拜年,他们都得到了压岁钱小红包和新年礼物,压岁钱是加拿大皇家造币厂刚发行的索契冬季奥运纪念币(lucky loonie),礼物有书,文具和玩具。这里的孩子们,没有国内小孩那种大家庭亲戚家串门那么多的热闹,能够有机会得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外的人送来的礼物,也非常开心。他们开心,我们也就开心。
在 每一次的聚会中安排一些有文化内容的项目,是我们校友会的传统。今年是马年,我们准备了两个简单的文字竞赛节目:跟马有关的汉字听写比赛和成语英雄,都是模仿国内热播的文化节目并加以改造。我是属马的,所以就由我来主持这个环节。我设计好了这两个主要由孩子们参与的节目后,发了一个晚会的补充通知,让想参加的先准备,到时参与。
别看我是做服务工作的,有跟人打交道的经验,但是在很多人瞩目下要主持一个节目,我是没有做过的。但是,都是熟悉的人,我就表现一回吧。第一个节目,10个小朋友坐在专门准备好的椅子上,一人一大张硬纸,一支水笔,我念的都是有马字偏旁或者部首的汉字,小朋友们写下来,家长可以提醒三次。有一个小朋友好聪明,我说到规则“需要帮助可以举手,家长有三次提醒机会,然后家长就不可以提醒了”,那个小朋友说“三次以后就不能举手了”,更正得太有逻辑性了。我没记住是哪个孩子说的,但那个细节印象很深。有五个孩子把我念的十几个汉字全都写对了,他们得到了本地书店Chapters 购 物卡,并受到张公参的好评。优胜的孩子得奖品,这是中国人的做法。我在小时候得到过很多这样的小荣誉,得个铅笔或者笔记本,这样得来的东西都舍不得用。我们小时候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待奖励那样的事情更严肃一点,现在这样晚会的场合,我们大人看来奖励都是参与奖而已,而看那些孩子的认真劲,我知道,那些奖 品,他们也是看成崇高荣誉的。
有可能孩子们写字的时候台下的观众看不见,不能够有参与互动,也有可能我准备的汉字字数有些多了,这个节目现场的热烈气氛只局限在写字的小孩子和家长这边, 所以节目总调度感觉这个节目的时间有点长,怕没有时间进行完准备好的演出,告诉我下面的成语英雄不进行了。要是有经验的主持人,会宣布写字环节结束,把话筒交给总主持人先演下面的节目,然后下场再商量确认。我当时也感觉两个文字节目有点太长了,就宣布成语英雄不进行了。后来有人告诉我有两个孩子因为在家准备了很多成语今天用不上了,伤心地哭了,后来我们就决定满足孩子们的愿望,在文艺节目之间再穿插这个大家说带有马字的成语的节目。孩子们知道的成语真多 啊,而且他们很守纪律,虽然都踊跃举手,我叫到谁谁才开口说。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说了很多的成语,他们在家得多么刻苦地准备啊,父母又花费了多少精力啊。对于他们的表现,我真的震惊了。我让一个朋友给我当助手,把孩子们说的成语都记下来,这样的本意是说过的就不能再说了,记下来是为了决定谁是成语英雄。可到最后,看到每个小朋友说得都很精彩,我们也不想评出谁优胜了。给我帮忙的朋友最后把所有的成语都念出来,她的连贯清晰的口才,加上那些成语体现出来的小朋 友的水平之高,让大家给予了很高的喝彩。
孩子们,你们在用英语或者法语完成学校功课的同时,坚持学习本民族的语言,而且学出了这么高的水平,我为你们而骄傲!我为我们的北大同学们培养下一代继承中华传统的作为心存感动!
六,时间过去得太快
节目进行完了,抽过了奖,大家逐渐散去。四个小时说长也长,央视春晚也不过四个小时,可说短也短,感觉时间嗖嗖过去,仍有很多想开展的活动没有时间进行。
在异国他乡,华人少的地方,我才有机会参与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要是在国内,一定只是参与者或者不愿参与者。北京的生活从整体上说可能更丰富一些,但我也只是会跟同班同学多联系,聚会的频率还不会有我们这边的多呢。北大本身就在北京,北京的北大校友又太多了,所以北京北京大学校友会我至今还没有听说过,就是说,在北京,几乎是没有机会跟这么多不同年龄的校友有很多来往的。我非常高兴国外的经历让我有一些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我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来记录一个四小时的,可以说是老生常谈的聚会?因为这是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何其芳诗)。我最近经常写文章回忆小时候和大学时代的生活,怀旧固然美丽,现实生活更是多姿多彩,所以,我想把这种欢乐,温暖,感动记录下来,为我自己,也为和我一同经历了那些心情的人们。
(感谢校友会理事会的几位朋友预览此文章和给予细节订正。)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