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uzhousihai.com/News/NewsItem18953.aspx
QQ诈骗花样翻新,盗取视频以假乱真
这位读者反映,他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要招聘一名兼职中文老师,教导一名4岁加拿大籍小男孩,一个星期教导3天到5天,白天晚上均可教学,要求高薪高质量,来应聘者都要试讲一次,有意联系某某邮箱幷给出QQ号码,要求QQ联系,除此外还给出了一个416开头的多伦多电话号码,但这是一个空号。 招聘者开出了20加元/小时的价码,相当有吸引力。
该读者看到帖子后就心动了,马上发QQ联系,结果对方加了QQ让他上网视频,要求他一段读中文,此时视频里的对方也不讲话,只打字,又让他登入QQ空间,说里面有他要的应聘信息。该网友一登入QQ空间,不知道怎么回事情,QQ就突然掉线了,提示框说密码错误,他也没有多想什么,就按要求又回答QQ提问,改了密码。重新登入了,对方问他要电话,还有一些简单个人背景,说第二天下午再联系。他试图打招聘者留下的电话,但是打不通。这事不久他突然收到国内父亲打来到电话,问他为什么要跟国内朋友借钱?他急忙告诉父亲,自己没和任何人借钱。电话挂断后仅2分钟,他父亲又打电话给他,问他为什么要跟小姨借钱,这下他开始着急了,预感到出了什么问题。他打电话给借钱者,对方说和他视频有真人在,听说要借钱就借了。该读者这才反应过来,一定是自己被那个招聘者骗了,把自己在QQ上读中文的视频拿去骗人了。
同样的经历也发生在新移民吴女士身上。据多伦多一间华文报纸报道,被骗者吴女士回忆,她在多伦多打工时认识一位工友,因为找工作双方曾使用QQ联系,忽然有一天工友要视频,她很奇怪,也没多想就答应了。谁知这个和她聊天的人根本就不是工友本人,而是别人盗取了工友的QQ号,这段视频也就落入了盗贼的手中。而这个盗贼很容易的便窃取了她所有的QQ资料。
后来,盗贼盗取了吴女士的QQ密码后登录了她的账户,向她账户内的好友借钱。第一个便向她的老公开口。骗子先利用窃取的QQ视频登录,然后说“是我,有个加拿大朋友在国内做生意遇到点急事,资金周转不开,你先借10000块给他,他很快就会还给你。” 吴女士老公很奇怪,以前都是电话联系,怎么这次改QQ了,而且还有视频?于是吴女士老公说,你给我打电话吧。因为使用的是吴女士的视频,一说话就露馅了,结果骗子马上说“回头再打吧,我要马上出去一趟”就下了线。 之后骗子又联系了吴女士的一个朋友,朋友也要求打电话,结果骗子故伎重演,匆匆下线了。 无 忧 网 - 51
不幸的是吴女士的第二个朋友中招了。朋友看到吴女士的视频,问怎么不说话,骗子回答说麦克坏了,只能打字。朋友当时正在上班,便问做生意的10000块都没有吗?骗子回答说,需要50000,已经找到了40000,现在就缺10000。随后给了一个建设银行帐号和姓名,朋友便打发别人把钱汇了出去。 吴女士后来是从老公那里知道的,因为有朋友打电话来询问这件事。老公让她马上把QQ好友全删除,避免有人上当。当吴女士登录QQ的时候发现无法登录了,系统显示“你的号码正在另一个地点登录”,她连续不断的登录,终于上去了,马上删除了所有39个好友。谁知骗子居然能恢复她已经删除的资料。吴女士都不知道该如何报警,她希望网友多加小心。
从以上二人的被骗经历可以看出,骗徒实施诈骗主要分三个步骤:第一步:骗子先使用“虚拟视频”软件与不特定的QQ用户进行视频聊天,在聊天过程中截取对方的视频;第二步:骗子利用黑客软件盗取对方的QQ号后,冒充QQ主人与QQ好友进行聊天;第三步:骗子使出“撒手锏”——把事先截取的视频记录在视频聊天窗口中反复播放,使得被骗人深信视频里的人就是QQ主人;获取对方信任后,再找各种理由诈骗钱财。 加拿大 51网
QQ诈骗很常见,但随着骗子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越来越防不胜防。因此,如遇类似情况,最好先与对方当面沟通,或等电话核实真伪后再伸手援助也不迟。不要轻易与陌生人在QQ中聊天、视频应该是保护自己的一个好办法。
网络诈骗无处不在,上网冲浪牢记安全第一
科技进步,骗术也“与时俱进”,从传统的求职诈骗、情感诈骗、赝品兜售到手机短信诈骗、电脑网络诈骗等各种高科技骗术不断升级,令人防不胜防。
手机短信诈骗如影随形
手机短信成为现代人日常最流行的交流方式,精明的骗徒也盯上了这个平台。根据加拿大反诈骗中心(Canadian Anti-Fraud Centre)的报告显示,手机短信诈骗情况近年十分猖獗,卑诗省因手机短信诈骗而“破财”的个案越来越多,仅去年2012年本省因手机短信被骗的经济损失就达7700元,较2011年劲升6倍。
据调查显示,“中奖”类的好事是目前手机诈骗中最常用的幌子。“从免费的购物卡到全包的游轮旅行,诈骗短信的内容各式各样,听起来十分诱人”。卑诗省消费者保护协会(Consumer Protection B.C. )发言人班恩斯(Manjit Bains)说。“接下来骗徒就会以兑换奖项为借口,让短信接收者在网上填写包括联系方式、银行账户、信用卡号等个人信息。结果不出多久,你就发现信用卡被人盗刷,或是银行个人账户的钱被转走了。”
卑诗省司法及律政厅提醒民众,在安装使用手机或网络程序前需仔细阅读条款。那些需要提供个人资料的程序下载,尤要充分分析后确认后才做出选择。
招工、租房骗局五花八门
除了与手机诈骗短信类似的“中奖”套路,一些看似来自正规公司机构的电子邮件中以各种理由要你打开邮件中的某个链接或回复邮件,也是加拿大反诈骗中心(Canadian Anti-Fraud Centre)提醒民众需格外留心的。“你的朋友XX新建的相册”、“XX在留言中提到你”、“你的银行账户需要资料更新”.....这些看起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很容易让人卸下防备,但有时仅仅只是打开邮件,就给了骗徒在事主电脑上安装病毒程序的机会,同时也有可能在不经意之间泄露了个人信息。
另外,在网络上寻找租房、买东西被以各种借口要求将钱打到某个账户以作定金、推销低风险高回报、在家就能轻松工作的投资项目、招聘时需要提前交付一笔培训费用等,都是常见却极易被人忽略的网络骗局。
加拿大金融消费者服务局(FCAC)专员曼可(Ursula Menke)表示,通常声称回报率高达10%至15%的投资计划都是假的。而一些招聘信息上以“支付薪水需要知晓银行账户与工卡号码(social insurance number)”为由要求求职者提供个人资料的,更多半是有猫腻。有些进入他们的 “进入招聘,点此链接”后,甚至会自动下载木马病毒,侵入事主的电脑。这也是卑诗省目前流行的另一大热门骗术。
至于网上招租骗局,更是常见。多伦多居民石小姐亲身体验,不久前在网上寻找租房,一则房屋出租广告帖子上的照片及价格令人颇为满意。于是按出租帖子上的联系方式与“房东”进行联系。“房东”不久给予热情回复,但称自己目前远在非洲无法回来,希望石小姐能在他提供的账户里先缴纳一笔押金,这样房子就可以确保租给他,待收到押金后即通知在温哥华的朋友交钥匙给石小姐入住。同时还强调这么好的房子租金低廉,只因想找人替他看护房子而不是为了赚钱,好在石小姐一眼识破骗局,没有再次联络。
谨防网络爱情陷阱
除了因贪小便宜而让骗徒得手,也有民众难过“情关”堕入网络爱情陷阱。这类骗子通常花上几个月受害者培养积累“感情”。待到时机成熟,以家人生病需要帮助、家中出事需要资金周转等各种理由博取对方同情。此时受害者也在骗子连续几个月精心编造的的花言巧语下“用钱表心意”,最终落得人财两空。
加拿大移民部提醒民众谨防感情骗子,落入婚姻骗局。而有名无实的“假结婚”、“便利婚姻”一直也是移民部重点打击的事务之一。
对于日益猖獗的网络诈骗,加拿大Visa信用卡公司网络安全专家Mark谈到,首先,大家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漏个人信息。网聊时,尽量不要透露自己的年龄、家庭住址以及个人资料。其次,应该用多种方式进行联系,如QQ、MSN、Skype等,如果一个联系方式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印证。再有,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不要从不安全的网站下载软件,不要随意打开垃圾邮件的附件,不要接收陌生人发的文件。对于伪装的网站,应加强甄别,不要轻易输入QQ账号等信息。应设置合适的安全保护功能,定期修改QQ密码。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提醒就是预防信用卡诈骗。加拿大是一个信用社会,用信用卡进行网上支付非常方便快捷,但是如果防范不当,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他总结预防网络信用卡诈骗的原则是“不要透露自己的财务信息”和“查验网站真实身份”。如果你进入一个交易网站,一定要做到“一看二点三核对” 查验网站的真实性。如果收到信用卡邮件有一个链接建议点击,请千万不要随意点,先直接打电话确认,是最明智的做法。个人密码不要设自己生日或其他容易被找到线索的简单密码,不要将密码告诉任何人,也不要将信用卡借予他人。对于网上购物,尽量不使用信用卡,改用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