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眼中的韩寒“代笔门”[ZT]

老闹子

知名会员
VIP
注册
2009-03-07
消息
4,178
荣誉分数
853
声望点数
123
刑警眼中的韩寒“代笔门”

作者:威瑟斯庞的勺子
http://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5/hanhan43.txt

韩寒“代笔门”起初称之为“方韩大战”,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起
网络论战,起初,我对两人的论战没有丝毫兴趣,毕竟这不是我的主业。只是闲
暇之余搬个小板凳围观下消遣下时光,但我不是围观派,也不是质疑派,更不是
骑墙派,确切的说是结论派,认清“代笔门”的真相对我而言没什么门槛,“这
就是一场骗局”这个结论我很早就已经得出,但对有些人而言是需要一定的逻辑
思维能力证据意识和社会阅历的积累,如果你不具备这种能力又不懂得从中吸取
经验教训重新审视自己,那么你这种人永远是骗子寻找的目标骗子们的衣食父母。
第一次发长微博从自己专业角度对“代笔门”谈一些看法,权且当做普法或告诉
大家如何防范认清骗局吧。
一,韩寒“代笔门”真的没有证据吗?
挺韩派有一个常用的说辞:“说韩寒代笔,你拿出证据啊?”“你没有铁证,
你们都是猜测”。这话听起来非常可笑,这些人连什么是证据都不知道,连起码
的证据概念都不明白,就像一个法盲在法庭上做辩护人只能尽显无赖本色,在这
群法盲的思维里估计是只要韩寒主动承认了有人代笔或韩仁均路金波等人承认代
笔才叫证据,甚至是要视频拍到了韩仁均习惯性胸闷地坐在电脑桌旁敲了十三年
鍵盘最后每次敲上“韩寒”两个字那才叫证据,如果是这样,中国的监狱要撤掉
一大半了,如果是这样,法律就成了一纸空文了。跟韩粉挺韩派普下法,首先证
据概念里没有“铁证”这一说法,只有证明效力的不同,其次,证据有很多种,
包括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言词证据),书证物证,勘验检査笔录,视听资料,
鉴定结论,电子數据等等,而本人的供述,旁人证词最缺乏证明效力,这些言词
证据是需要其他证据来印证才能确定其可信度证明力,最后,虚假的供述或结论
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那么质疑派有证据吗?在我看来,质疑派出示的证据可谓是汗牛充栋,而且
证据涵盖范围甚至超过我以往办理的任何一个案件,这里面不仅包括言词证据,
书证,物证,视频资料,电子证据,鉴定意见,甚至还有侦査实验,所有的这些
证据不仅有直接证据还有间接证据,并且这些证据都是通过公开的合理合法的途
径获取的,证据可信度非常高,并且这些证据丝丝相扣相互印证,所有的调査取
证工作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程序问题了,客观的说我对这些网友体现出来的严
谨细致认真执着的态度深深叹服,他们展现出来非常高的专业水准,唯一缺乏的
只是专业手段而已。假如这是起案件的话,用我们的行话来说叫做:没有侦查必
要的傻子都会办的案子。假如这是起案件的话,我相信组织参与这场骗局的所有
人一到审讯室,“态度立马会变得非常端正”,因为能抛出去的证据太多了,这
场骗局的漏洞太多了。
质疑派在揭露这场骗局的过程中,很好的把握住了关键的两点,一是,证明
了萌芽的新概念比赛韩寒获学生组一等奖是人为编造出来的谎言,根本不存在所
谓的补赛。
这里面最强有力的证据有两个,一是赛后合影照片中没有韩寒,二是公证名
单中没有韩寒,这两个证据有非常强的关联性,都属于直接证据,这种直接证据
一般说不需要质证,即我们常说的基本事实,如果仅凭照片是不能完全证明韩寒
没有参加比赛,只能算“孤证”,“孤证”需要其他证据佐证才有证明效力,但
公证名单也没有韩寒这样的证据是直接具有杀伤力的,不仅和前面的证据相互印
证,而且直接指向一个结论就是所谓的这场补赛根本不存在,韩寒根本没有获奖,
韩仁均和萌芽作了虚假陈述。此外,有网友通过已知信息用实验的方法得出韩寒
根本不可能在韩仁均所说的时间点赶到赛场去补赛,这叫做侦査实验,而侦査实
验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属于间接证据。韩仁均在陈述这段“补赛”经历时,有糢
有样描述“韩寒合完影后,捧着小奖牌喜滋滋的回家去了”这些虚假陈述不仅混
淆不了事实,甚至反衬出直接证据的可靠确凿,这就是为什么警察在办案中最乐
意看到嫌疑人针对直接证据说假话,因为有些直接证据不容反驳,你去虚构的话,
恰好说明你在否定事实,你的陈述就失去了证据效力,自我辩解的可信度无形中
就丧失掉了。当然韩粉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猪队友层出不穷。至于萌芽说是编
辑失误造成,这在法律上不成立,根本不存在任何证明效力,就像我开始说的言
词上的说法最不可靠的最没有证明效力,如果你要证明你所说的确是失误造成的,
就要拿出相应的书证或物证来证明你的说法,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公证名单,可惜
公证名单也没有韩寒。又如萌芽工作人员和韩仁均就“补赛”作文《杯中窥人》
是扔的布还是纸,每个人说法都不一样,这在逻辑上说不通,有人说时间过了那
么久记忆上有误在所难免,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么恰恰认同了言词说法的不可靠
不确定,用不可靠不确定的言词去否定已知的证据,你不觉得很荒谬吗?这两个
证据可以把所谓的“补赛获奖”直接否定,除非你能找到更强有力的证据去否定
它。从某个意义上说,法律的判定也就是一方证据压倒另一方证据的较量,不容
有什么“万一,可能,假如”之类的苍白辩解。
二是,质疑派很充分地证明了韩寒是个没有任何文学素养写作能力低下高中
就辍学的普通人。
这里面的直接证据也有两个,一个是所有功课包括语文都挂科。这里面牵涉
到一个常识问题,就是语文不好的高中生是不是可能写出《三重门》?在具体的
司法实践中常识是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而且不需要论证,常识是已知结论,比
如地球是围着太阳转,不存在相同的两牧指纹,这都是常识,如果你认为有证明
的必要,可以去疯人院了。我们不妨假设下,假如韩寒代笔门没有发生之前,有
如下命题:语文不好的学生可能会成为什么?选项有工人,农民,商人,律师,
工程师,作家等等,哪个会是你的选项呢?继续延伸这个命题:所有功课都挂科
的辍学生以后会成为什么?选项依旧的话,有选作家的可以直接划为脑残行列了,
因为这种思维是异于人类起码的正常思维方式,严重违反常识,这就是大家笑话
韩粉的原因所在,这不叫另类有个性会独立思考,这叫吃了“四两拨干片”也治
不好的病。我们都知道,语文是写作的基础,这是个常识,所以你是看不到一个
语文经常不及格的学生作文会写得好,你只会看到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有可能是语
文状元,比如方舟子,从逻辑上同样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方舟子说韩寒是一个
有学习障碍的人,指出了韩寒最关键的问题,而事实也确如方舟子所说,一个有
学习障碍的人首先是厌恶学习,其次是理解能力低下,所以大家看到韩寒刪掉的
那些行文幼稚语病百出的博文的时候,就不难理解一个有学习障碍的人根本无法
通过后天学习达到一定的高度,因为他不具备这个能力,正是因为韩寒理解能力
低下,才会狂妄地说文坛是个屁,谁也别装逼,一个“逗号”都能被粉丝山呼海
啸的时候,他根本不明白这一切不过是假象,而他却当真了。
第二个直接证据是韩寒刪掉的那些博文。有个网友做了个《致敬韩寒》系列,
把这些文章全方位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些文章直接给大家提供了判断的依据,
不需要斟酌分析,稍有点语文基础的人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不是一个自称
“作家”的人应该体现出来的最起码的文字能力?为什么写这些文章的韩寒和写
《三重门》的“韩寒”呈现出截然相反语言文字能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唯一的解释是,此人原来都是戴手套作案,从没被抓过,以至于狂妄到徒手作案
了,文坛是个屁嘛!这样的证据非常致命,同样和第一个证据相呼应,紧紧相扣,
从而证明了“韩寒没有任何文学素养写作能力低下”这个结论。所以你看不到有
人会站在这些被刪除文章的角度上为韩寒辩护,谁也不会主动做傻子,因为无法
辩解无法解释,所以就不解释不辩解,但事实却真实地摆在每个人面前,不容辨
驳,原来“作家”也是可以自证的。至于那些视频,访谈,抄写措误,文本分析,
以及《韩三篇》最初发表在谁的博客中等等,都是外围辅助证据,间接证据,是
对直接证据的补充印证,起到增强直接证据的确凿可靠准确的作用,就不一一阐
述。
就办理案件的角度来说,客观证据是直接能反映事实的,从专业层面说像现
场勘验,痕迹物证,鉴定意见或结论等等这些客观证据是整个案件的基石,而分
析推理这些手段多存在于侦査阶段,在案件中也能起到一定逻辑事实的作用,但
无法起到关键作用,法官基本上也是依据这些直接客观的证据按照法律去判定案
件。如果说韩寒“代笔门”是一起刑事案件的话,那么这个案件的证据量可以用
“庞大”来形容,而且很多证据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可靠性,而起到最关键作用的
直接证据甚至达到了“不容怀疑”的程度,有网友评论说,说韩寒“代笔门”没
有证据的这些人不是眼盲了,而是心盲了,真是一语中的。所以我极不赞同方舟
子说的“韩寒代笔门”已经形成证据链,颠扑不破,这分明是在低估网友们的成
果,这哪是什么证据链,分明就是块“铁板”,每个质疑者都可以站在这块“铁
板”上竖起中指,高傲地指向这个团伙里的每个人,直言——“骗子”!大家尽
管放心,不会被起诉,我专注研究骗子十五年,我不生产骗子,我只负责搬运骗
子。
二,韩寒“代笔门”是刑事案件吗?
我不是学者也不是教授或社会活动家,没有能力资格从社会文化价值这些方
面去剖析韩寒“代笔门”的深层次意义,也不太喜欢有些人过多地解读,在我眼
里就是个骗局而已。质疑者常说公权力怎么不介入将他们绳之以法,韩粉也会说
既然韩寒是骗子怎么警察不抓呢?从法律角度简单说说自己观点。
从犯罪构成上来说,要有犯罪客体,通俗的说就是某个行为侵害了受法律保
护的社会关系,具体到“代笔门”它所侵害的对象非常抽象,有人说反智反教育
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这些理念化的东西不受法律保护,所以你可以去
批判不可能去报案。还有人说韩家通过造假虚构事实骗取财物进行敛财,这些买
书的粉丝难道不是受害者吗?这涉及到法律定性问题,打个比方,某个鱼塘打着
纯天然自然养殖的招牌卖鱼,鱼塘生意特别好,后来大家发现鱼塘的鱼原来是喂
饲料的,这种行为很难认定诈骗,因为事实上虚构的是这个招牌,而不是鱼,如
果虚构的是鱼性质就不同了,至于鱼的口感如何营养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这很糢糊也很难界定。韩寒“代笔门”就像这个例子,虚构的是“韩寒”这个招
牌,而不是书,至于书的内容价值很难从法律上做出一个判定,况且就一个刑事
案件而言还需要有报案控告立案标准追诉标准等等这些限制,从犯罪的角度上来
说很难成立,所以我更倾向于定性为欺诈行为,属于民事或行政法规约束范畴,
对某些人只适用于党纪政纪。
有些人或许会觉得很无奈,但社会现状就是这样,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蹁子
横行骗得风生水起了,更不要去指望这些人会真诚地道歉忏悔。在我接触的嫌疑
人里面,骗子是一个很独特的群体,这些人有较高的智商和表演天赋(韩寒主要
角色是作案工具),但道德底线却是最低的,甚至是没有底线,他们时时刻刻生
活在谎言中,成了一种思维定式,生活态度,他们不仅骗别人,而且骗同伙骗家
人朋友甚至骗自己,所以你几乎不可能和他们有正常坦诚的交流,因为没有沟通
的基础。这些人在不断的欺骗中会慢慢磨灭掉最后的一点良知和羞耻感,最终成
为一种唯物质欲唯金钱欲的变态扭曲物种,所以大家看到用幼女来毫无底线的炒
作就不足为奇了。我常告诫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有两种人不可交,一种是爱说谎
爱骗人,另一种就是吸毒者,这两种人你很难把他们从错误的轨道上拉回来,可
能会有,但成功机率很小。
其实大家不妨可以换个角度看“代笔门”,通过揭露这场骗局,大家学会了
思考,学会了逻辑论证,学会了分析推理,学会了如何看待证据等等,以后遇到
花样百出的骗局就会有个清晰的思路和正确的判断方式,明白人越多骗子的市场
就越小,上当的人越少我加班的时间就越少,呵呵,这姑且当做我写这篇文章的
动机吧。以我的工作经历给参与这场骗局的所有人几句忠告,首先,我从未见过
任何一个靠坑蒙拐骗的人能幸福坦然地活一生,其次,我从未见过一个已揭露的
事实会被人为地反转,有妥协可能,但绝不会有颠覆的可能,再次,我从未见过
一个人用违反社会规则触及道德底线的方式顺利走到终点,最后,你可以继续走
在错误的道路上,只不过沿途布满了随时可能鞭挞过来的皮鞭。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推荐给关注韩寒骗局的朋友。
这是我看过的关于韩寒骗局的文章中写得最好的几篇之一。作者善于在总多问题中抓住核心重点,而且逻辑条理很清楚。文字表达既流畅,也很少油腔滑调的东西(许多所谓的网络写手误把油腔滑调当文才)。
据作者说自己是专业刑警。从他文章看,我相信应该是。
 
懒得辩论了,方韩之争都好几年了,楼主和舟子这么辛苦,韩寒到底打倒了没有?要是打倒了,韩寒导个电影咋还这么高票房呢?要是没打倒,枉费舟子苦口婆心磨破嘴皮子,中国人民是没救了,楼主也就别操这份心了。:shy:
 
韩寒在砖雨中恶补写作


前年,社会上掀起一场质疑韩寒的热潮,先是网民麦田质疑韩寒背后有代笔人,说他不可能一边开着赛车狂奔一边写博文。后来质疑的人多了,各路打假砖家纷纷提出类似验处的检验方法,非要验出韩寒是不是真作家。作家曹长青提出三种方法:


1,给韩寒一个作文考试,十人出十个题目,让韩寒任选一个做。给他五个小时,在有监考的情况下写。这样宽松条件下,会作文的人怎么也能整出篇说得过去的东西;不会写的人,给他十个小时也写不出来的。 (博讯 b

2,把韩父和韩寒隔开一段时间,保证没有串谋,看韩寒的博客写得怎么样,能否再写本小说出来。

3,找一些记者和文学评论者,一起对韩寒做电视直播的访谈。不可事先给他题目,就谈署名韩寒的那些作品,看他熟悉到什么程度。

其他拍砖的网民相继提出不少检验方法,有的多达十种,不脱光人家的裤子不罢休。韩寒生了气,脑袋一热,宣布悬赏2000万人民币寻找代笔人,谁找到算谁的。山东人范冰冰也不动一动脑子,拔刀相助就加赏2000万,赏格升到4000万元。他俩本想用钞票吓倒众人,没想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立马引来贪财的方舟子,此公辛苦多日,写出数篇搜索分析韩寒代笔人的文章,摆出赏金非他莫属的架势。韩寒一看,真怕了,提起裤子翻了脸,说方舟子诽谤他,侵害他的名誉权,不但不给他赏金4000万,还把他告到法院,索赔10万元。

韩、范既然公开悬赏4000万元寻找代笔人,就是对社会立下了契约,应守信到底。战国时期晋国君主问大臣旬息“何谓信?”旬息答道:“死不食言谓之信。”天下人人有权寻找韩寒的代笔人,赢得这笔赏金。古代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韩、范可知否?提起裤子翻了脸,如此戏耍天下人,无信之徒也。在江湖上混,遇到书生还好办,倘若遇到一个以命较真的对手,那就不是一般麻烦了。

后来有网民查出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韩寒五年文集》有一篇《小镇生活》,实际上是韩寒之父韩仁均写的自身经历,早年曾以“韩寒”笔名投稿到少儿文艺刊物发表,当时生物韩寒还是一个14岁小孩。生物韩寒被其父包装成著名作家韩寒之后,又把其父发表过的《小镇生活》收进自己的文集里出版,父子俩轮流当对方的父亲,合伙欺世盗名,骗赚读者钱,比卖假酒还肏蛋。没想到网民聪明,瓮里捉鳖,裤裆里捉俩蛋。


文学写作这门技术与数理化有一相同点,就是玩不成假,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当众一考,立马便知。

记得1979年,我在太原参加文学编辑部召开的座谈会,席间有位来自某市的高个子帅男,编辑请他谈谈创作经验。他有一短篇小说已被选中,准备下期发表,故而请他来开会。不料他的发言驴头不对马嘴,根本不像文学内行说的话。于是编辑起了疑,第二天就从省图书馆查到他抄袭的那篇原作,黑着脸把他轰出会场。

有些人强记善抄,满脑袋记着别人创作的词句,写作时忆如泉涌,随涌随改,瞬间就化为自己的作品,这也算是一种本事。例如唐代王勃,二十五岁时路过南昌参加滕王阁翻新落成典礼,席间当场挥笔写下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面对如画一般的风景,他脑袋里立马涌出一百年前作家庾信《马射赋》的词句“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与春旗一色”,在很短时间改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庾信写在春天,王勃写在秋天,一抄一改,大功告成。如果韩寒在当众受检时能露出王勃这等本事,也算是半个真货。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拍砖阵雨下,韩寒为了维持自己的“著名作家”名声,非得恶补文学写作不可。以后我们若能看到他当众写出妙文,要感谢拍砖的网民们培养出了一个作家。

-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sanwayusa/user_blog_diary.php?did=192396#sthash.EC7aUPKT.dpuf
 
懒得辩论了,方韩之争都好几年了,楼主和舟子这么辛苦,韩寒到底打倒了没有?要是打倒了,韩寒导个电影咋还这么高票房呢?要是没打倒,枉费舟子苦口婆心磨破嘴皮子,中国人民是没救了,楼主也就别操这份心了。:shy:
方韩相互提高知名度, 赚大钱, 楼主也辛苦赚伪币。
 
现在中国有票房不高的电影吗。上次他在快乐大本营宣传他的电影,可把何老师累坏了,不停帮他把话说圆了
 
现在中国有票房不高的电影吗。上次他在快乐大本营宣传他的电影,可把何老师累坏了,不停帮他把话说圆了
韩寒的电影票房很高吗?我还真不知道。
这大概也是中国特色的粉丝文化效应吧。估计韩寒不久也会来一篇“导演算个屁,谁也别装逼”,让张艺谋所谓的大师等情何以堪。
 
也很少油腔滑调的东西(许多所谓的网络写手误把油腔滑调当文才)。
謝謝分享。最近我學到很多網文作者的想法。
職業網文寫手的任務就是迎合大眾口味賺錢。目前中國網友的平均在初、高中程度吧,可以想見網文的水平。
油腔滑調,若能擊中目標讀者的喜好,得到的點擊 (與收入) 要比專業性文章多,韓寒就是這樣讓年輕人 "爽" 而起家的,他的票房是社會中間這一塊。

而每個階層的讀者都喜歡不同的油腔滑調,李敖的文風也是 "爽文",但他專攻大專程度以上的。
個人覺得內容一樣,有 "爽點" 比起沒有要來得好。

當然更常見的情況是除了爽啥也沒有,那樣的文章有人愛,大約是看 A 片手淫上癮同樣的腦神經原理。
 
最后编辑:
油腔滑調,若能擊中目標讀者的喜好,得到的點擊 (與收入) 要比專業性文章多,韓寒就是這樣讓年輕人 "爽" 而起家的,他的票房是社會中間這一塊。
。。。
确切地说,韩二是靠奇迹起家的,是靠让年輕人"爽"而维持的。
具体地说,是靠他老爸假造的"十几岁天才少年作家"的奇迹而起家的,是靠他老爸和其他代笔人写的东西让粉丝们不断地感觉"爽"而维持的。
 
确切地说,韩二是靠奇迹起家的,是靠让年輕人"爽"而维持的。
具体地说,是靠他老爸假造的"十几岁天才少年作家"的奇迹而起家的,是靠他老爸和其他代笔人写的东西让粉丝们不断地感觉"爽"而维持的。
我來提升一個檔次啊,歡迎討論:
罵韓寒的文章,就是靠自認比上述年輕人高了一層的人的 "爽" 來維持的。
而又有一種人是專門罵上面這些人來覺得爽的。他們自認比韓寒高兩層。
而又有一種人是專門罵上面這些人 (加上韓寒) 來覺得爽的。他們自認比韓寒高三層...
 
最后编辑:
方韩相互提高知名度, 赚大钱, 楼主也辛苦赚伪币。
只要韩R没有被双方都认可,不只是黑字辈的辛苦,粉字辈的也辛苦。。。:evil:
 
韩三篇前后 憨憨的人生有了转变,韩三篇前后 ”憨憨" 的观点有了转变,甚至文风都大不相同。更加之三篇之后,憨憨或者其代笔其人基本上是不写什么东西了。基本上是忙着网骂挣钱加生养。

所以我真正想看的是韩三篇前后的内幕故事。等着回忆录了。不管是谁写的,都应该可以拍个电影。就叫
小人物掺和大事件的辛酸网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