㈤ 对GRE内涵的思考(废话一堆):
谈了对准备GRE的看法,笔者想谈谈一个更加根本的东西,那就是为何要考G。我想答案十分明显。99%的人会说,考G是为了出国。所以问题就变成了我们为何要出国。
也许大多数人觉得,出国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前程,而有些人可能甚至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许是父母之命,抑或是看到周围的人都想出国,于是随入大流。所以笔者在这里想尝试发掘一下考G和出国的更加深刻的内涵。
先从GRE考试本身说起。由于几乎每一个考过G的人都经历过一个极其痛苦的备考过程,其强度和艰巨度(尤其在以前),甚至比起高考都毫不逊色,所以几乎本能的,每个人都会在成功后,有一种一扫阴霾,痛扁美帝的畅快感觉,用出“杀鸡,shame ETS”等血淋淋,恶狠狠的词汇,而很少去关注GRE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考G会不会提升英语水平?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应该成其为问题。试想,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密集训练,背了至少4000 余个单词,累计数十万字的英语阅读量,英语水平怎么可能没有一个质的飞跃。笔者在这一点上感觉十分强烈。初期做填空一道题中不认识的单词有八九个,10min/题不嫌慢,中期单词问题基本解决,但就是找不到对应,到了后期,一分钟之内句子中的结构和对应就原形毕露了。阅读更是速度和理解程度飞涨,几乎可以说经过训练后唯一能对你阅读理解构成障碍的就只有极专业的词汇了。
从另一个角度,GRE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某个社会层面的价值观。做过GRE阅读的朋友都能清楚的感觉到,作者的态度从来不会激进,极端,从来都是怀着一种兼容并包的原则,绝不盲从,也绝不一笔抹煞。他们同情社会中的相对弱者(如妇女,黑人),在它们眼中没有什么权威(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都常常是他们驳斥的对象)。逻辑单题可以反映了这样一个道理,世上有些看起来必然成立的事,由于可能的对事实的不客观全面的描述,掩藏着不易被人察知的逻辑漏洞,从而可以有意无意的误导你对事物的认识。
有人说小布什在清华的演讲是在灌输美国的那套价值观,绵里藏针的攻击中国,因而令人忿懑。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很superficial的。我们到底需要一个多元的世界,允许各种思想百花齐放,还是大家都必须摒持同一信念。如果说这个同一信念是真理,那么认识真理的过程是不断的思想碰撞,不断的曲折反复,还是一开始大家就照着一个既定的真理,容不得半点反驳呢?我想“民主,科学,自由,容忍”,“厚德载物”这两句aphorism,已经对探寻真理的过程做了最精辟的阐释。布什说,当美国经济状况好时,没人会去谈美国的经济,而一旦经济状况不好,所有的矛头又都会去对准美国的经济。这种做法是否对其经济发展有利,答案又是axiomatic的。美国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勇敢的提出批评,同时,自己存在的不足也不应该怕被别人攻击,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只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正如布什所说,美国确实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他把他的那套价值观几乎发挥到了极至,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要得到的比考GRE和出国更加重要的是一种新的思想,一种在兼容并包的前提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一颗更加浩然的,客观的心去感受世界,施夷长技以自强,建设祖国,探寻真理,而不是为去寻求一个道德大同(其本身即是一个反讽),物质资源无限(恐怕没有什么东西是无限的)的Utopia。
朋友们,让我们带着这些思索,一同去往不可知的明天吧… …
谈了对准备GRE的看法,笔者想谈谈一个更加根本的东西,那就是为何要考G。我想答案十分明显。99%的人会说,考G是为了出国。所以问题就变成了我们为何要出国。
也许大多数人觉得,出国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前程,而有些人可能甚至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许是父母之命,抑或是看到周围的人都想出国,于是随入大流。所以笔者在这里想尝试发掘一下考G和出国的更加深刻的内涵。
先从GRE考试本身说起。由于几乎每一个考过G的人都经历过一个极其痛苦的备考过程,其强度和艰巨度(尤其在以前),甚至比起高考都毫不逊色,所以几乎本能的,每个人都会在成功后,有一种一扫阴霾,痛扁美帝的畅快感觉,用出“杀鸡,shame ETS”等血淋淋,恶狠狠的词汇,而很少去关注GRE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考G会不会提升英语水平?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应该成其为问题。试想,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密集训练,背了至少4000 余个单词,累计数十万字的英语阅读量,英语水平怎么可能没有一个质的飞跃。笔者在这一点上感觉十分强烈。初期做填空一道题中不认识的单词有八九个,10min/题不嫌慢,中期单词问题基本解决,但就是找不到对应,到了后期,一分钟之内句子中的结构和对应就原形毕露了。阅读更是速度和理解程度飞涨,几乎可以说经过训练后唯一能对你阅读理解构成障碍的就只有极专业的词汇了。
从另一个角度,GRE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某个社会层面的价值观。做过GRE阅读的朋友都能清楚的感觉到,作者的态度从来不会激进,极端,从来都是怀着一种兼容并包的原则,绝不盲从,也绝不一笔抹煞。他们同情社会中的相对弱者(如妇女,黑人),在它们眼中没有什么权威(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都常常是他们驳斥的对象)。逻辑单题可以反映了这样一个道理,世上有些看起来必然成立的事,由于可能的对事实的不客观全面的描述,掩藏着不易被人察知的逻辑漏洞,从而可以有意无意的误导你对事物的认识。
有人说小布什在清华的演讲是在灌输美国的那套价值观,绵里藏针的攻击中国,因而令人忿懑。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很superficial的。我们到底需要一个多元的世界,允许各种思想百花齐放,还是大家都必须摒持同一信念。如果说这个同一信念是真理,那么认识真理的过程是不断的思想碰撞,不断的曲折反复,还是一开始大家就照着一个既定的真理,容不得半点反驳呢?我想“民主,科学,自由,容忍”,“厚德载物”这两句aphorism,已经对探寻真理的过程做了最精辟的阐释。布什说,当美国经济状况好时,没人会去谈美国的经济,而一旦经济状况不好,所有的矛头又都会去对准美国的经济。这种做法是否对其经济发展有利,答案又是axiomatic的。美国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勇敢的提出批评,同时,自己存在的不足也不应该怕被别人攻击,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只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正如布什所说,美国确实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他把他的那套价值观几乎发挥到了极至,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要得到的比考GRE和出国更加重要的是一种新的思想,一种在兼容并包的前提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一颗更加浩然的,客观的心去感受世界,施夷长技以自强,建设祖国,探寻真理,而不是为去寻求一个道德大同(其本身即是一个反讽),物质资源无限(恐怕没有什么东西是无限的)的Utopia。
朋友们,让我们带着这些思索,一同去往不可知的明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