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加东八记

我思故我在

Moderator
注册
2003-01-16
消息
631
荣誉分数
83
声望点数
158
加东回来已数日,朋友说何不见游记。临行前看了不少攻略,似乎确实也该有所回馈。不过素日多随笔少攻略(意在藏拙),此次也难免不循章法,信手为之。昔日柳河东作永州八记,借山水遣怀。我是无怀可遣,竟也不揣冒昧,斗胆试作加东八记。。。

加东八记(1)之灯塔篇

偏爱灯塔,没有明显的说得过去的理由。只是无端觉得高高孤立在海边的灯塔,一种独特的优雅。加东沿岸,大大小小几十个灯塔,每一处,都是一景,每一处,都有自己的故事。面对过往的船只和人们,无言诉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句可为注解。

据说,加东最高的灯塔在数百公里以外被称作“陆地的尽头”的Gaspé(加斯佩鸟岛,名字源于印第安语,意为“陆地尽头”),可惜不在我们行程内,只好无缘了。不过第二高的Rimouski灯塔(百年历史,108英尺,200多级台阶),和最为知名的Peggy’s Cove灯塔,都在我们的计划中。到达Peggy’s Cove那天,天气出奇地好,以至于我竟有点按捺不住地小激动。蓝天碧海边,颜色形态各异的礁石,阳光下色彩亮丽的灯塔,随手一按,就是一张明信片。看的攻略里好些Peggy’s Cove灯塔的照片都是雾蒙蒙的,而这一天,我们无疑是幸运的。Peggy’s Cove名称也大有来头,与大名鼎鼎的法国探险家Samuel Champlain有关。他也许是第一个代表法国将十字架插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吧,被成为新法兰西之父,阿卡迪亚之父,很了不起。当年他以他母亲的昵称Peggy命名了这个地方;直到现在,以Champlain命名的街道桥梁建筑等还比比皆是。

IMG_0574 (2).jpg


IMG_0606.JPG




PEI北边的一处海滩,夕阳挥洒下的灯塔,灯塔旁边,飘摇着一处Lighthouse Café, 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画面,一种苍凉的故事感。海岸边,搭起的一个小平台,外面挂一小牌子,写着Free Million Dollar View, 再没好奇心,估计也会忍不住进去看看。站在平台上,望着远处缓缓的海浪,盘旋的海鸟,相偎的恋人,心里涌动着一股莫名的宁静。

IMG_0603.JPG


IMG_0583.JPG


黄昏的North Rustico, 清晨的Summerside, 我固执着追随着若干知名不知名的灯塔,甚至不惜黎明时独自驾车来到海边。那天还看到灯塔旁海边的一个Cottage插着”For Sale”的牌子,脑里不经意地闪了一下念头。守着灯塔买个cottage自是大可不必,不过我相信,等我们老了,也许会有机会,来到海边,将所有灯塔,逐一数去。

IMG_0597.JPG



IMG_0599.JPG


IMG_0607.JPG
 
最后编辑:
加东八记(2)之要塞篇

十八世纪前后的北美大陆,基本就是英法在此殖民地的较量,离欧陆最近的大西洋海洋省份自然是争夺的焦点。好在后来大家都北约了,化干戈为玉帛,当年的军事要塞也就成了今天人文气息浓厚的旅游胜地。

Cape Breton东南角的Fortress Louisburg(路易斯堡要塞),是我们参观的第一个要塞。这可能是我们此行天气最不好的一天,虽说没下雨,也只见云层翻涌,海风扑面,凭空增添了些沙场秋点兵的杀伐之气。当年该要塞表现其实是差强人意,数年内两次被英国人攻陷。现在看来,选址还是有问题,无险可据,有隙可乘,易攻而难守。其实那时三国演义早已成书,可惜没人送本法文版的给法国人,要不也可吸取一下先主刘备胡乱扎营导致猇亭之败的教训。当年的路易斯堡早已不存在,目前我们看到的是二战后重建的,据说完全采用原始工艺,是北美历史上最大的重建建筑物,不仅保持了完全真实的建筑结构和装饰,还完全重现了十八世纪当时军队和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风俗习惯。导游戏称5点以后还呆在要塞里的,享受间谍待遇。我们时间紧迫,是没机会当间谍的,午饭都是去的“下等人”餐厅匆忙解决。果然是粗盘粗碗粗面包,连服务员都粗声粗气,我陪着笑问问能不能给手机充充电,被告知咱这十八世纪,电灯都没有,哪来什么插座。。。十八世纪中后期,要塞被英国人有计划地拆毁,这也标志着法国阿卡迪亚梦的破碎,阿卡迪亚省被分成了三部分(也就是现在的Nova Scotia, New Brunswick, 和PEI),大批法国后裔被驱逐回法国本土,或者遥远的路易斯安那(这是当时法国在北美最后的势力范围,直到后来拿破仑将其卖给建国不久的美国)。

相比之下,Halifax的星型城堡要塞的命运则大不一样了。自从建成后,这个要塞就从来没被攻击过,包括美国独立战争后期,和一战二战。独立战争后期美国人几乎打到了数百公里外的Saint John,当时的要塞想必是一级战备了。二战时期,50万军队从这里的军港开赴欧洲战场,德国人也没想着派人来骚扰一下,估计希特勒在英吉利海峡大吃苦头,甚至不得不无限期搁置海狮计划,想来他也没兴趣到北美来趟这浑水了。一进要塞,就看见了阳光下高高飘扬的英国国旗,和随处可见的身着当年英军服装的“士兵”。星型城堡造型奇特,居高临下,据说无论从那个角度进攻,都会遭到来自至少三个方向的火力攻击,再加上城堡内或明或暗到处部署着的大炮和狙击枪口,俨然就是星爷的秘密武器“要你命3000”。当年很多间谍在此活动,传递着动物凶猛的讯息,帮助要塞保持着零攻击的记录,直到上世纪中期变成了国家历史景点。

虽说战争时期没被攻击,不过据Harbour Hopper的导游介绍,一战时期Halifax经历了一次极其惨烈的大爆炸。当时的Halifax是异常繁忙的港口,结果忙中出错,一艘军火船与一艘商船相撞。也是两次爆炸,第一次小第二次大(是否联想到了前些日子的天津滨海?)。第一次爆炸后,很多市民还涌向码头,想看看怎么回事;第二次爆炸则是毁灭性的,强度仅次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瞬间就导致上千人失明,高高腾起的蘑菇云,几十公里外都能看见。此次爆炸造成几千人丧生上万人受伤,近半个城市被毁。作为Halifax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次灾难,市里的海洋博物馆里有专门的纪念,可惜这次时间不够,与博物馆擦肩而过。




IMG_0608.JPG


IMG_0610.JPG


IMG_0573.JPG


IMG_0611.JPG
 
最后编辑:
加东八记(3)之风光篇

加东海洋风光,加西班夫山水,可谓加国自然景观两大选择,各据一方,各擅胜场。我们的加东之行,一路走来,果然收获美景无数。

PEI的Cavendish Beach, 在2014年CNN评选的全球百佳海滩里,排名第54,大致介于佛罗里达巴拿马海滩(#51)和中国的北戴河(#60)之间。索性直接引用CNN的评价:“If perfection unnerves you, avoid Prince Edward Island. The island's most idyllic feature, Cavendish Beach has creamy sands flanked by sandstone cliffs and dunes, and has captured the imagination of writers and tourists alike.”(如果完美让你恐慌,请绕道PEI。卡文迪许海滩,岛上最富诗意的美妙景致。细滑的沙滩,被沙丘峭壁岩石所环绕,牧歌般的画面,超越人们的想象空间)。来之前,听大家说,加东的海滩不是加勒比,水温偏低,故只可欣赏难以下水。不过我们到Cavendish Beach时,天气偏偏任性地热。得以在水里嬉戏的惊喜,使得一直念叨着红沙滩以至不惜放弃海钓的二丫头, 更加地心满意足。

Cape Breton (布雷顿角岛), 曾经的法属阿卡迪亚省(即后来的海洋三省)省府,现在已经是加拿大最著名的国家公园之一,被称作加拿大的天涯海角。这也是我们此次加东风光的重头戏。环绕公园的Cabot Trail,顶级的海岸公路,被诸多旅游杂志冠以各种头衔,的确是一条需要不断平复激动心情的公路。个人觉得,依山傍海的两段路程,最为惊艳,一段是从我们宿营的Broad Cove到最东边的Back Cove。然后的一段蜿蜒崎岖的山路大可闭目养养神(司机请勿模仿),直到我们出海看鲸鱼的Pleasant Bay。第二段则是从Pleasant Bay到小镇Chéticamp,公认的最美路段,车辆在大海与高山之间穿行,那种震撼,非身临其境,难以言表。

Skyline Trail(天际步道),也许是Cape Breton最著名的trail, 全长9.2公里,大致耗时2.5-3小时。步道尽头,就是圣劳伦斯海湾前的峭壁,令人窒息的美景。左边是蜿蜒如带的Cabot Trail, 右边是水天一色的圣劳伦斯海湾。这一刻,文字和相机都无法完全记录,你只能深深吸一口气,用力看去,把这一切印入脑海。其实天际步道可以只走一侧,到达观景处后,原路折返回来。可节省的两公里,对于已经落后进度的我们,似乎是更好的选择,不过当时我执意要舍近求远走完整个loop(轻度强迫症发作), 结果搞得大人们略显疲态,小朋友叫苦不迭,而我那永远“还有5分钟(就到了)”的预报,也不可避免地遭到大家无情耻笑。当时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想着这也许是我们这次走的唯一一个trail,应该完整地走下来。连累了同行的队友,实在抱歉。不过事实证明,这真是我们走的唯一一条, 其实还有Green Cove Trail,Broad Cove Mountain Trail,Middle Head Trail等,均各具特色,可惜都只能后会有期了。

Hopewell Rocks,NB省最为著名的景点。此处的高低潮落差达16米,海滩边的岩石经年冲刷,形态各异,尽可满足人们的想象力。这里的导游讲解时间很长,信息量巨大。在第一处Lover’s Arch就足足讲了20分钟,还看了两段视频。小朋友们逐渐散去,或在海边嬉戏,或如二丫头般,静静地坐在海边,望着巧克力般的海水,感叹着逝者如斯夫。我跟着导游一路向下走去,且行且听,边听边忘,直到收到让我归队的微信,都还没有结束全程。巨大的岩石形状各异,有些顶上还覆盖着植物,被称为花瓶石。有一些则看上去摇摇欲坠,据说十几年前还真掉下来过一块,所幸没人受伤,从此一些岩石旁就拉了安全绳,并定期检查。十几年来,仅又发生了一起坠落,不过这次不是石头,是一头moose(驼鹿)。估计驼鹿跌下来时,一定悲愤地回头望了一眼,长叹一声:“。。。谁踹的我?”工作人员还给一种海鸟(没听明白是什么鸟,可能比较少见)在岩石上做了鸟窝,也真下了四个蛋,可惜朝向不对,被某一夜的大风搞了个覆巢之下,于是换了方向重新做,又下了四个(怎么总是四个),成功孵出三只幼鸟(还是碎了一个)。很自然地想起了我家屋檐下的鸟巢和四枚碧蓝鸟蛋,以及它们孵出后逐一飞走时,大女儿长达几天的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IMG_0695.JPG


IMG_0715.JPG


IMG_0726.JPG


IMG_0707.JPG
 
最后编辑:
加东八记(4)之龙虾篇

其实应该叫“美食”篇,只不过加东龙虾如此出名,就顺势以偏概全了。人说到了加东,不吃龙虾吃到吐,基本算白来。我们刚开始在龙虾镇龙虾雕像前拍照时,还豪情万丈,口出狂言;四五次吃下来,到后来也有点含糊了。在Hatfield的Cottage,我们发动了对龙虾最后的总攻,结果居然全部败下阵来。。。这里的龙虾的确新鲜,很多是两磅多重的硬壳龙虾,品质当属一流。

PEI岛上的那家龙虾餐厅,如此出名,偌大的停车场,居然差点没找到车位(在整个省只有10几万人的PEI上找不到车位,说出去都没人信)。门口彩旗飘飘,排队的人们井然有序,恍惚中,似乎来到了成都的柴火鸡。味道其实只是尚可,还略逊于我们自己煮的配上姜醋蘸汁,不过生意就是好得蛮不讲理。

Chéticamp小镇的雪蟹,远近闻名,由于大量出口日本,价格早已不便宜,不过夏天正是当季,从海洋直接到餐桌,新鲜出炉,岂可不品尝。又是一家生意爆好的餐厅,味道果然鲜美。惦记着饭后两小时的山路,硬生生打消了来一杯的念头。

除了龙虾雪蟹,还有海鱼,这就更新鲜了,我家大S直接从海里钓起来的。海钓貌似不难(我没上船),据说她第一杆下去,就是双钩双鱼。前后一共11条,船家还给打理好切成片,晚上在宿营的地方,架起火一烤,滋滋有声,满座飘香。二丫头其实也喜欢钓鱼,不过当时惦记着红沙滩,毅然放弃海钓,好在几天后在我们住的cottage旁边的小河里,她钓起了当天唯一的一条小嘴bass,也算略有小补。当然二丫头钓鱼,总是拍照后放回,俨然大将风度。

饭后嘛,就来个Cows冰淇淋吧。这可是读者文摘评选的全球十佳冰淇淋之首。World’s Best Ice Cream,名头大得吓人,其可爱的奶牛图案,倒是极具亲和力。我们专程去了在Charlottetown的“旗舰店”,可以隔着玻璃,看看里面硕大的cream搅拌机,和旁边的Cows T恤加工区(明显不务正业嘛)。Cows冰淇淋所用的牛奶据说全部来自PEI上喂草的奶牛(仅仅是传说),小品牌,小产量,只在专卖店有售。我们回去后,要想再吃,最近得跑到尼亚加拉瀑布。所以几天后我们在Halifax吃完饭后,又赶紧在旁边的专卖店追加了一次。

IMG_0722.JPG


IMG_0725.JPG


IMG_0705.JPG


IMG_0637.JPG
 
最后编辑:
加东八记(5)之都市丛林篇

加东三省,加上必经的魁北克省,一路穿越四个省份,途经十余座城市。规模都不大,但各具特色,于是开此城市篇,略记一二。

行程第一天,基本是沿着圣劳伦斯河,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一路狂奔。圣劳伦斯河,在北美也算响当当的一条大河(长度是长江的一半),果然气度不凡,引领五大湖区,一路向东奔向大西洋。我们“追”到离入海口还有300多公里的魁省小城Rimouski,决定就此罢手。Rimouski,仅5万人的小城,却还算小有名气,有第二高的灯塔,有加国唯一开放参观的潜艇ONONDAGA号(服役到2000年),有沉船博物馆美天使花园(没来得及去),还有魁北克大学的分舵UQAR(以海洋学闻名 – of course)。抽空去了Gagnon的艺术画廊,这是老大喜欢的地方,喜欢到甚至坐在画架前摆拍了一个(出门才看见门口右上角一个不起眼的”no photo”标志,着实羞愧了一把)。画廊不大,按区域展示着他不同时期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作品。画廊外的海边,就是所谓的渔人码头,大大小小立在海边的雕像,诠释着等待亲人出海归来的人们的期望,担忧和思念。

Charlottetown,PEI的首府,也是很小的城市(6万多人,这可是全省一半的人口了),却极具历史感地赫赫有名。其城市名称源自英国乔治三世那来自葡萄牙王室的皇后夏洛蒂女公爵(是被称作“欧洲老祖母”的维多利亚女王的老祖母,瞧人这辈分)。乔治三世也在大英帝国汉诺威王朝时期颇具传奇色彩,这位与乾隆同时代的君王,应该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男性君王(上帝更保佑女王?),他在位期间,大英帝国得到了加拿大,失去了美国,如此大起大落的豪赌,难怪晚年会精神失常。Charlottetown同时也以联邦发源地著称,1864年,当时新合并的加拿大省(包括Upper Canada和Lower Canada, 即现在的安大略和魁北克),与大西洋省份一起在这召开联邦会议,并定于1867年7月1日组成联邦(即加拿大建国日),所以Charlottetown 被称为”Birthplace of Confederation” (联邦诞生地)。可惜我们到时,当年举行会议的议会大厦已关闭(以前是有guided tour的),而这个建筑,失去历史内涵,外观则毫不起眼。失望之余,我们挥别了海钓分队,来到海湾旁边的”Art and Heritage Trail”(艺术与历史之路),稍稍弥补了一些遗憾。

Halifax,应该是我们此行规模最大的城市了,两百多年的历史(在北美,这就算古城了),三十多万人口,于是兼具历史感和现代都市感。几个博物馆都值得一去,傍晚的waterfront也声色犬马得紧,各式观光船,餐厅,night clubs, 甚至还有一个casino。本想在这呆两个晚上,放慢节奏休闲一下,可惜行程匆匆不容奢侈。好在相聚虽短,Halifax依然笑脸相迎。出发前看攻略,好多“雨中游要塞”“雾里看灯塔”的桥段,知道Halifax夏季多雨,于是多少有些担心。没想到当天无可挑剔的蓝天白云,轻松成就了我们眼里的亮丽港湾和绝色灯塔。于是心情大好,傍晚来到海边餐厅,一只龙虾一杯酒,虽不能不醉不归(当晚的酒店在200多公里外的Moncton),也至少一杯方休。孩子们则喋喋不休在他们最为心仪的海边一个叫“Wave”(海浪)的大雕像,迟迟不愿离开。小朋友的世界,你永远不懂。

NB省名下三“大”城市,工业中心Saint-John, 商业中心Moncton, 和政治文化中心Fredericton(省府),不过,在游客眼里,似乎都可以匆匆而过了。唯一值得一提的也许是Fredericton的议会大厦(好歹进了个议会大厦,感谢Y兄的提议)。大厦建于1882年(应该说重建。以前的大厦毁于一场“可疑”的大火 – 导游语),典型的维多利亚时期建筑风格。大厦里有历任省督的画像,还有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等高画像。乔治五世就是那位在一战期间,毅然抛弃了自己的德国姓氏,创立温莎王朝的国王(他的祖先乔治一世,可是地道的德国人,一句英语都不会就当了英国国王)。NB省是加拿大唯一一个英法都是官方语言的省份,所以当导游得知我们一行里一个小男孩只懂法语的时候,坚持要同时用英语和法语进行讲解(看上去像是大学生,认真敬业到可爱)。我虽听不懂法语,也能感觉她的法语,只能算将就,不能算讲究。二丫头则毫不客气地小声在她妈妈耳边说“她的法语很不好。。。”。好在导游法语不好,中文更糟,对她这个不礼貌的评价没有太大反应。。。

IMG_1927.JPG


IMG_1930.JPG


IMG_1975.JPG


IMG_2029.JPG
 
最后编辑:
加东八记(6)之历史人文篇

个人对历史比较感兴趣。虽说对我等小民,历史无甚用处,不过想想,不是所有喜欢的东西都有用,也就释然。整个加东,可以说是加拿大早期历史的一个缩影,同时还多多少少折射了英国、法国甚至美国的一些历史进程。我们的加东沿途,自然会有历史留下的痕迹,虽然也许需要一点刻意的寻找。

早期北美大陆,应该是西班牙人(偏南)和法国人(偏北)的势力范围。前面提到了几次的阿卡迪亚(Acadia),就是法国在大西洋边的殖民地。加东三省作为阿卡迪亚文化的发源地,照理应该有很多元素可供印证。不过数百年过去,历史痕迹已渐渐淡去,曾经随处可见的阿卡迪亚旗(也是蓝白红,多了颗金色五角星)都很难见到。Cape Breton(曾经的省府)上的Chéticamp小镇,阿卡迪亚文化的重要地方,建有阿卡迪亚博物馆。Google上的地址居然是错的,开过去找了半天也没看见,问了问旁边餐厅的本地人,说好像以前是在这,十几年前就搬了,不知去向。成王败寇自古皆然,但还是不相信历史竟会消失得无影踪。存疑。

大英帝国的兴起,大约始于十六世纪末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当时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一世,亲自招安大海盗德雷克,将其变成皇家海盗,再变成皇家海军,从此开始了称霸海上的历程。英法之间可谓世仇,有两次百年战争为证(他们还有空干别的吗),加东也很大程度反映当年英法之间的纠缠(于是有了诸多要塞)。法国吃亏在地处欧洲大陆,动辄就被一帮邻居联手对付,不象英国,一条英吉利海峡,省了好多事。七次反法同盟,连伟大如拿破仑,最后也只能恨恨而终。十八世纪的英法七年战争,法国被迫交出整个加拿大(当时主要是东部),并基本退出了北美。不过,心有不甘的法国人,几年后转而支持美国的独立战争,出钱出船,还出了个伯爵帮着打,好歹算是出了口气,并得意洋洋地送了个超级大的自由女神像给美国。

行程后期我们来到美加边境的工业城市Saint John,这里唯一的景观是海水倒流(我们也没看到)。据说这也是当年美国人回头的地方,英国人在这里挡住了独立战争后的美国北上东进的步伐。北美历史上著名的1812年战争,就是独立后的美国人,与忠于女王的英国人之间的较量,战争居然很激烈,你烧了我的约克郡(今多伦多),我烧了你的华盛顿(含白宫)。不过,当时的战争还是比较绅士,比如美国独立战争,八年阵亡不到八千人(中国八年抗日损失一千八百万,实属惨胜。当然日本是比较特殊的物种,没办法),而且大家本是同根生,打到后来也就不打了,坐下来谈。这一谈,造就了两百多年不设防的世界最长边境线。看地图就可以发现,美加东部边境线,犬牙交错,互有你我,显然是当年打仗的结果,中部往西则一条直线,那就是大家坐下来,用铅笔直尺画出的边境了。

然后就是加拿大联邦成立了,于是有了前面提到的著名的Charlottetown议会大厦,有了连接PEI和NB省的联邦大桥。跨海大桥建成时以联邦命名,一是纪念联邦诞生地,二也是对当时嚣张的魁独的一种立场宣示,这条交通要道也就被赋予了重要的人文色彩。其实交通本就与历史发展密不可分(比如丝绸之路,比如大航海),要不当年新中国一建国,就忙着修青藏川藏,一通车,达赖的独立梦就彻底碎了。如果以后台湾海峡能建一条跨海大桥,那才是功德无量(好像最窄处只有100多公里,目前最长的跨海大桥已接近50公里,想来技术上应该基本可以实现了)。

加东人文景观还有一处鼎鼎大名的安妮小屋,被几乎所有旅游网站列为加东游必到之处。安妮小说和改编的电影电视,在加拿大乃至北美和日本几乎家喻户晓,许多女孩都读着这些书长大的(有些女孩长大后专程到这来举行婚礼)。安妮系列小说(八本)在读者投票选出的百部少年读物(100 Best-Ever Teen Novels)里排名第14(第一是哈利波特,应该没什么争议;前几年火得一塌糊涂的暮光之城,居然才排到27,倒有点奇怪)。作者被评为加拿大国家文化名人,她的故居,和根据她小说描写建造安妮小屋,也就成了国家级旅游景点。安妮小屋,完全是书中描写的十九世纪农家小院的风格,书里安妮给胡乱起名的小屋周边景致,也都一一呈现。二丫头没看过(没听说过)这书,又急着去红沙滩,所以参观得相当的潦草。不过,至少这次,两个丫头应该记住了这个梳两个辫子,面带微笑的可爱的红发女孩。

IMG_2040.JPG


IMG_2042.JPG


IMG_2031.JPG


IMG_2041.JPG


IMG_2043.JPG


IMG_1939.JPG
 
最后编辑:
加东八记(7)之人在旅途篇

4786公里,这应该是我们迄今驾车最长的一次旅行了,旅途本身都值得单独作记。我们一行三家人三辆车,六大六小,男女各半,一看阵型就是阅兵的架势,相当整齐。更为难得的是大家一路上互相支持,各司其职,女士们负责貌美如花,小盆友负责娱乐大家,男士们无所事事,只好天天驾车走天涯。大家分工协作,使得旅途一路有惊无险,开心顺利。围城赵辛楣说,能一起旅行,方是真朋友,此言的确有理(当然后面的推论是应该先蜜月再结婚,就whatever了)。从第一天Rimouski酒店里,一杯红酒喜相逢,到最后一站蒙特利尔餐馆内,沸腾鱼香话归来。整个旅程,堪称完美。

旅途也是风景,只要有好的心情,和发现美的眼睛。Cabot Trail自不必说了,那是教科书般的美景,有标准答案可供参考。圣劳伦斯河沿途也是十分大气,毕竟是世界级的大河,不容小视。PEI则是浓浓的乡土田园风光,道路狭窄弯曲,绿草红土菜花黄,再点缀着悠闲的奶牛和寂静的小屋,恍惚中开进了油画里。“风光容易把人邀,红了沙滩,绿了青草”(唉,糟蹋好句的毛病,啥时能改啊)。NB省内,许多路段都是110的限速,于是一不留神就是150(此处不作为呈堂证供,谁要告我,我就说这是文学渲染)。而且事先看攻略,说NB境内无告票,于是更加开得小人得志,旁若无人(友情提示:出行注意行车安全)。

整个旅程天气都很不错,唯一两场像样点的雨,都是在NB省内赶路的时候(一次Shediac一次Moncton),除了延缓了些行军速度外,不伤大雅。事先我特别担心的NS省(据说7、8月份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下雨),也都很幸运。去camping site宿营的路上,我一路都在头脑里标注着看到的motel, cottage等,准备万一下起雨来的Plan B。结果露营的两天,阳光明媚得毫无挑战感。我们走后,天气预报显示连着三天雨,同伴戏称我们这一路跑得太快,水军都没追上。

在加多年,首次尝试露营。心里一直比较担心的两天,想象着如何的艰苦。不过孩子们提到camping就兴致勃勃,只好佯作镇静了。好在没想象的那么糟糕,有达人帮助,营地有水有电,连生篝火的木柴都是切得整整齐齐的一捆。帐篷支开后,轻松放入两个充气双人床垫。晚餐有小火锅煮玉米烤鱼片,饭后围坐在火堆旁,有音乐啤酒,有烤棉花糖的笑声,感觉人生又增添了一份完整。不过还是没经验,第一晚半夜3、4点冷醒了,挣扎着冲进浴室,热水冲了足足20分钟才缓过来(想起参观潜艇时,说船员每次洗澡不能超过20秒,惭愧啊),然后打开箱子,拖出一堆衣服胡乱穿上,缩在睡袋里,给白天同行的朋友们发的moments点赞(广告:Bell的覆盖就是好)。清晨在暖暖的阳光和小鸟的鸣叫声中起来,昨夜的狼狈,恍然如梦。当年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大帝(希特勒的偶像),一年四季都睡在波茨坦王宫草坪上的帐篷里面(和皇后关系不好),盖一条薄薄的军毯,枕着一根木头(一年四季啊)。难怪日耳曼人天生军人血液,动辄挑战整个欧洲。德国士兵二战时要么以一敌三(西线对英美),要么以一当十(东线对苏联),不服不行。

旅途篇里,不得不再次提到大桥,虽然仅仅是短短的12.9公里的旅途。十二年前,刚到加拿大不久的我们,随团去了加东,当时就被大桥的气魄所吸引(第一次看见跨海大桥),心情澎湃之余,立下了下次开车前来的誓言。为了这十二年前与大桥的约定,我紧赶慢赶,可惜到达当天仍然天色已晚,只看见眼前的灯光,和远处的一片神秘黑暗。看着我的郁闷,同伴们很大度地调整了离开PEI时的计划,放弃直接去NS省的跨海轮渡,改为清早从大桥再度返回(得多开100多公里)。也许是相见不如怀念,车行桥上时,两边围栏,视线受阻,难以唤起当年的震撼感(不过当年是旅行社的大巴,高头大马,视觉冲击相当强烈,至少在印象中)。大桥西侧的观景点,是远观大桥的绝佳位置,水天一色间的横空而立。这短短十余公里,可算是整个旅途中的一抹亮丽。

今年加东很热闹,很多朋友都先后在路上。可惜时间不容易凑到一块,于是大家只好期待偶遇。在往PEI的路上,与邻居JX微信聊天时才发现,彼此也就是前后几十公里,于是有了第二天的PEI结伴而游。与来自多伦多的好友F兄则实实在在是偶遇了,以至于在Campbellton 的 Information Centre 碰到时,彼此情不自禁的欣喜和激动,几乎到了旁若无人的地步。。。

IMG_1962.JPG


IMG_2062.JPG


IMG_2060.JPG


IMG_1999.JPG
 
最后编辑:
加东八记(8)之有憾无悔篇

有人说,没有缺憾,何言完美(经常“有人说”,一来是行文习惯,二来也担心没准真有人说过,干脆先立于不败)。十天时间,要想探寻加东的秘密,不留缺憾是不可能的,而缺憾,某种意义上,也是旅游的魅力之一吧。于是,加东十日,有缺憾,无后悔。

曾经的阿卡迪亚,法国文化在加拿大东岸的存在,没想到,沿路刻意寻找的的阿卡迪亚旗(与法国三色国旗如出一辙),却好像几乎绝迹。没能更多地了解阿卡迪亚文化,甚至没能找到Chéticamp的阿卡迪亚博物馆,实在是遗憾。做行程时,本想在NB省的Bouctouche小镇停留一下,该镇据说是加拿大最美丽的10个小镇之一,同时是阿卡迪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应该值得一去。可惜头两天行程太满,又忙于赶路,只好直接省略了。

NS省在加东三省里,应该是旅游资源最好的。我们这次的重点在东边的Cape Breton,对西边显然就无法兼顾。我们累计放弃了有加拿大最美小镇之称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Lunenburg(德国风情,建筑设计保留完好),上了硬币背面的双桅帆船Bluenose(蓝鼻子号),以三座教堂而闻名的Mahone Bay,著名的干贝之都Digby,还有更西边的拥有Balancing Rock(平衡石)的Long Island。。。放弃的list 都如此之长,看来NS省是值得多花点时间的。就是我们去的东边的Cape Breton,也还有一些我们无暇顾及的地方,比如继续往东的Bay St Lawrence, 比如宁静的悉尼小城,比如若干值得一走的trails。我们还因为要走联邦大桥,而放弃了PEI – NS的轮渡,这本可是我第一次开车乘坐跨海轮渡的机会。不过在去宿营地的路上,跟着GPS,竟一不留神开到一条小河前,赫然横着一个小轮渡。虽说从75分钟的跨海轮渡打折成了75秒钟的跨河轮渡,但也算阴差阳错的奇特吧。

提到加东的人文景观,自然有诸多博物馆相佐证,尤其是大(相对而言)都市Halifax。在Halifax停留时间较短,没能认真体味其历史人文。下一次,也许可以补上我们错过的海洋博物馆(包括泰坦尼克沉没和Halifax大爆炸的介绍,以及蒸汽时代的航海历史),还有Pier 21 Canadian museum of Immigration(讲述百年来的加拿大移民史,看看前人如何从这里踏上陌生的土地,为后来者铺平道路)。Rimouski的沉船博物馆,NS省东边的贝尔博物馆,想来也都是值得一看的地方。

Hopewell Rocks,高低潮落差达16米,据说涨潮落潮都不要错过。我们的计划本也如此。不过事实再次证明,You can’t plan everything。高低潮时间每天都不一样(大自然就是这么任性),我们到的那天,低潮在中午12点过(足够的时间在海边随便溜达),高潮则是下午6点过,这就有点纠结了,在这等吧,时间消磨得很有罪恶感;中途去Fundy再回来,走回头路也就罢了,关键当晚订的是乡村小屋,离Hopewell超过180公里,而且远离大路,地图显示有40公里左右可疑的小路,不知路况,不明地形,实在不敢冒险开夜车。于是只好作罢,不过这也成全了当晚的龙虾大宴(就是我们对龙虾发起总攻的那次)。事实证明,乡间小路路况还不错,但的确偏僻,据说买点蔬菜就要开60公里。我们随身携带大批龙虾,却没蔬菜,只好洗劫了房东的冰箱和后院菜地(有房东授权)。Hopewell Rocks涨潮时最有吸引力的活动kayaking,听说旺季要提前五天预订,还需要简单的培训,想来当天也无法开展,一并留待日后吧。

如果再多五天,大部分缺憾也许都能补上,可惜假期有限,丫头们的的舞蹈集训又不容有误,只好接受现实。行程后期,孩子们计算着日子,感到旅行即将结束,又不可避免地开始失落了。从蒙特利尔出来,我们一路默默地开车,各自想着“学校”,“上班”等令人沮丧的字眼,惆怅感在蔓延。直到我们在对讲机里,开始谈论起下一次的加勒比度假计划,大家才又打起了精神。旅行总会结束,世界这么大,让我们逐一看去。

==========================================

九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渥太华已是初秋神情。细雨中,夜色里,女儿小小年纪,也轻轻叹了口气,喃喃自问:夏天结束了吧?我终于补完了承诺自己的加东八记。推窗而起时,无端想起纳兰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不过,美景于斯,美景于心,当永如初见。。。

IMG_2035.PNG
 
最后编辑:
好详尽的游记,如果图文并茂就完美了。
十天要走那么多地方,太赶走了,我就不喜欢赶的,十天我顶多去两到三个地方。
如果要 简单的去去加东比较有名的COVE或CAPE,三个十天都不够,如果要分开来去,那需要更多的时间。当然象我那样喜欢慢节奏的人也许不多,行程太紧奏,会让我感到不自在,别人十天去的地方,我也许一个月都去不完。
 
最后编辑:
为楼主点赞! 终于读到加动的游记了; 让没看到的人也可以体会到加东的壮美和历史。 写得很细腻完整, 令人回味无穷。 都贴在这里读起来很过瘾。 但是读得太快了。 得重读。 :jiayou:

如果配一些图片可能更好。
 
加东海岸,和美国东北部的缅因一样,风景迥异惊艳,人情淳朴宽厚,处处弥漫着自在和悠闲,在都市繁忙之余去那里感受几天,就好像就在雾霾中去新鲜空气中大吸一口,舒畅,安然。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