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就是合理”——一句被曲解并广为流传的伪名言

老闹子

知名会员
VIP
注册
2009-03-07
消息
4,178
荣誉分数
853
声望点数
123
今天和人辩论民主政权的必要性和专制政权的不合理性。我的辩论对方在否认北朝鲜人民生活得相对不幸福这样的基本事实之后,还抛出一句“存在就是合理”的名言,来为他心目中的专制政权辩护。

经常听到这句被有意无意地曲解了黑格尔本意而扭曲成目前这个样子的“歪理”。我提醒我的对手,先别说它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对黑格尔哲学的误解,就算依着这样误解过的字面意思去追究它要说明的道理,它也只是说凡是现实的东西必然有其客观原因,而不是说凡是现实的东西就是合理和正当的,更不是说凡是现实的东西就应该继续存在。

网上一搜,发现已经有很多对这句被歪曲和误解了的名言的纠正。摘录其中一部分解释,希望大家以后不要继续歪用这个伪名言。讨论或辩论问题要摆事实讲“正理”,不要拉大旗做虎皮,生拉硬套某些所谓名言来强词夺理。
 
http://sspress.cass.cn/news/840.htm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是黑格尔的命题
作者:陈启伟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本网发布时间:2009-4-7 13:55:00

来源:《读书》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成了一句流行语。人们常把“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句话当做某个哲学家的名言加以引用或转述,而且总是归之于19世纪德国大哲黑格尔。然而,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其源盖出于对黑格尔哲学的误解或曲解。
   黑格尔曾提出一个非常有名的哲学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在当时的德国,在保守派和激进派两个方面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前者赞赏,后者反对,但是他们对这个命题的理解却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此所谓“现实”意即“存在”、“现存”。所以如恩格斯指出的,他们认定这个命题“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替警察国家,替王室司法,替书报检查制度祝福”。黑格尔自己也知道,他的这个命题“曾引起许多人的诧异和反对”,因此他曾一再提醒人们“注意”他“用(现实)这个词的意义”,注意他对“现实”和“存在”所做的“确切的区别”。诚然,现实的东西都是存在的,但是并非一切存在者都是现实的。黑格尔说:“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幻想、错误、罪恶以及一切坏东西,一切腐败幻灭的存在,虽常有人随便叫做现实,但是,即使在平常的感觉里,也会觉得一个偶然的存在,不配享受现实的美名。”现实不是“偶然的存在”,而是具有必然性的东西,“发展了的现实性就是必然性”。恩格斯对黑格尔的这个观点特别加以阐释说:“在黑格尔看来,凡是现存的决非无条件的也是现实的。在他看来,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所以他绝不承认政府的任何一个措施都已经无条件的是现实的。但是必然的东西归根到底会表明自己也是合理的。”也就是说,并非任何存在的、现存的东西,而是只有适应历史必然性、顺乎世界进步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用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说法,是“绝对理念”自身的辩证发展)的东西才具有现实性,因而才是合理的。
   但遗憾的是,从19世纪以来,对黑格尔这个命题的误解或曲解一直持续下来,有的哲学家,例如罗素,虽然承认黑格尔所谓“现实”并非指“经验主义者”通常所说的东西(存在的事实),但是认为:“无论如何,(黑格尔)将现实的与合理的相等同,必不可免地会导致某种与‘凡是存在的都是正当的’这种信念分不开的欣然自足的心境。”有些哲学家在谈论这个命题时则索性径直改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以假乱真,广为流传,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伪黑格尔命题”。例如,日本哲学家安倍能成著《西洋近世哲学史》在讲述黑格尔哲学时就明白地把那个“有名的”命题称之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中国哲学家中最早论及黑格尔(译名海格尔)这个命题者是章太炎,他的表述是:“事事皆合理,物物尽善美。”其后另一位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在《新理学》一书中也谈道:“海格尔说,凡存在者都是合理的。”
   如上,“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或“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是对黑格尔原命题“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的篡改,而且含义迥然有别,然而它却假黑格尔之名而久传不息。对于这个以讹传讹的“伪黑格尔命题”,我们固然要究其由来,返“本”还“真”,但更重要的是要揭示它的思想实质,批其谬以杜其害。
(韩慧英摘)
 
http://bbs.tianya.cn/post-free-4139589-1.shtml
有时候,在天涯论坛上与人争论。有理屈词穷的一方耍无赖,来上一句“存在即合理“
  不明白这句话的人就不知道如何接招了。
  其实黑格尔的这句话不是字面上翻译的意思:存在的就都是合理的。这个大家都知道不对。因为存在如果都是合理的,从理论上来讲,那就没有合理不合理的区分,那这个理又是合得哪门子的理。道理,公理,法理,都是讲对错的。从现实中看,不合理的存在比比都是。杀人犯也是合理的吗,那还要什么法律。
  实际上他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存在即感知。是唯心思想的核心
  因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理论是强调绝对精神,即意识第一,存在第二。所以他的这句话是说“存在的就是符合我理性思维的,不存在的就是不符合我理性思维的,我感知的才是存在的,存在是依赖我的主观感觉而存在。”
  也有人把他这句话理解成存在的事物都是有合乎理性的原因,这样理解就有点多余,存在的事物当然都有原因,比如有鸡才有蛋。人有善就有恶。
  黑格尔是唯心哲学家,有文化的国人应该相信马克思唯物论。

黑格尔不仅强调存在即合理,即存在必须符合心理的唯心思想。他还强调自然世界都符合绝对精神。主张所有存在都是人精神世界主宰的,而事实上不被人感知的自然世界多了。
  他的"存在"指物质,"理"指心理,是唯心唯物两派哲学家争论的核心。
  唯物主张精神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
  唯心主张物质是精神的附属,就得出一些唯心哲学家的"存在即被感知""存在即合理"。
  所以存在即合理不是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是哲学词语。
 
最后编辑: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5115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51152/answer/19116204
来源:知乎

黑格尔首先强调的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绝对理性要先于现实性,而且会表现出其必然性;其次才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现实性是绝对理性的发展是必然性。两个命题的顺序不能颠倒。

看了正经的原文和正经的翻译后你会发现无论是作者和译者都没有赋予这句话任何曲解的空间,但是这句话还是常常被上半身高位截肢后广泛误传误解,并被当做颇有来历的谚语警句讹传于大众话语圈。通常的表述形式有:
存在即合理
甚至干脆就是
凡是存在的都是正当的/正确的。What is,is right.

在这些荒谬的论断中,「现实」被偷换成「现存」,「合乎理性」则被等同于「合理/应该/正当」,对此罗素说道「(黑格尔)将现实的与合理的相等同,必不可免地会导致某种与「凡是存在的都是正当的」这种信念分不开的欣然自足的心境」(罗素《西方哲学史》)。

过去人们曲解它是为旧的制度辩护(他们认定这个命题「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替警察国家,替王室司法,替书报检查制度祝福」);现在它降格为一般人的口头禅之后,则往往沦落为偷懒/逃避/不作为/瞎作为的借口。
 
这句话如何?

What the people having what to the government having right away

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有什么样的人民,就产生什么样的政府。
 
CFC 何时成了西单墙?
 
此处,合理应解释为有理由。
这是比较通俗的正解,或说存在的东西都是可以被解释的。
更接近黑格尔原意的解释是,能感知的东西,必然是符合理性思维的东西,才可能是现实存在的东西;现实存在的东西都是可以被感知的,可以被理性思维理解的。或者说,用理性思维想象不到、感觉不到的东西,是不可能存在的。
“合理”这个词在我们中华文化里,已经是一个价值判断的用词,有“好的,符合公平正义的,值得发扬光大”等含义。但当初用这词来翻译或解释黑格尔的时候,是把它当作一个中性的事实描述词来用的,而且其中的“理”是接近“思维”的意思。
 
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有什么样的人民,就产生什么样的政府。
這種比較像是 "社會史觀",人民決定了一切;
這相對於英雄史觀,就是有時候出現一個(群)偉人,在物質上或精神上,
把差不多就原來那樣的人民帶領向新的時代。我覺得兩個加起來就是現實了 (廢話)。
 
最后编辑:
网上一搜,发现已经有很多对这句被歪曲和误解了的名言的纠正。
我覺得社會上有很多很多很多種人,可以用很多種標準來衡量。
比如有一種標準叫 "活在未來"。用這個標準來衡量人群的話...
活在未來指數高的人不滿足現狀,他們的奮鬥不斷促成社會的改變 (但也不一定是變好)。
相對應的就是盡量使用現有社會的框架,信任過去的思維,信任當下的存在。說難聽是得過且過,說好聽就是保守主義嘛 :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