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雪量还是积雪深度?

我是认真的

满天星斗,我看见了我
VIP
注册
2012-10-24
消息
1,794
荣誉分数
1,204
声望点数
223
昨天大雪比较兴奋,忙着刷微信,报告渥太华降雪量达到了50厘米,刷新历史记录。有认真的朋友问,是降雪量还是积雪深度?谷歌了一下,发现中国的降雪量是这样定义的:

降雪量,在气象上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它与降雨量的标准截然不同。雪量是根据气象观测者,用一定标准的容器,将收集到的雪融化后测量出的量度。气象上对于雪量有严格的规范。如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不同标准。在天气预报中通常是预报白天或夜间的天气,这主要是指12小时的降水量,各等基降雪量的标准: 零星小雪是指有量降雪量但小于0.1毫米; 小雪:大于等于0.1毫米,小于0.25毫米; 中雪:大于等于0.25毫米,小于3.0毫米; 大雪:大于等于3.0毫米,小于5.0毫米; 暴雪:降雪量大于等于5.0毫米。 降雪量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如此计算,97.7毫米降雪量约为1.5米厚的积雪。
http://www.chinabdh.com/bdhxdhny/Articleshow.aspx?id=384795


百度百科也是这个调调。或许 @老华侨 可以写篇科普,给大家解解惑:):):)
 
昨天大雪比较兴奋,忙着刷微信,报告渥太华降雪量达到了50厘米,刷新历史记录。有认真的朋友问,是降雪量还是积雪深度?谷歌了一下,发现中国的降雪量是这样定义的:

降雪量,在气象上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它与降雨量的标准截然不同。雪量是根据气象观测者,用一定标准的容器,将收集到的雪融化后测量出的量度。气象上对于雪量有严格的规范。如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不同标准。在天气预报中通常是预报白天或夜间的天气,这主要是指12小时的降水量,各等基降雪量的标准: 零星小雪是指有量降雪量但小于0.1毫米; 小雪:大于等于0.1毫米,小于0.25毫米; 中雪:大于等于0.25毫米,小于3.0毫米; 大雪:大于等于3.0毫米,小于5.0毫米; 暴雪:降雪量大于等于5.0毫米。 降雪量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如此计算,97.7毫米降雪量约为1.5米厚的积雪。
http://www.chinabdh.com/bdhxdhny/Articleshow.aspx?id=384795


百度百科也是这个调调。或许 @老华侨 可以写篇科普,给大家解解惑:):):)

Below is from accu weather, looks reasonable to me:)
http://www.accuweather.com/en/weather-news/how-to-accurately-measure-snow/4878639
 
有意思, 还真有个网站用的这个降雪量, 昨天是34.3 mm.
 
昨天大雪比较兴奋,忙着刷微信,报告渥太华降雪量达到了50厘米,刷新历史记录。有认真的朋友问,是降雪量还是积雪深度?谷歌了一下,发现中国的降雪量是这样定义的:

降雪量,在气象上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它与降雨量的标准截然不同。雪量是根据气象观测者,用一定标准的容器,将收集到的雪融化后测量出的量度。气象上对于雪量有严格的规范。如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不同标准。在天气预报中通常是预报白天或夜间的天气,这主要是指12小时的降水量,各等基降雪量的标准: 零星小雪是指有量降雪量但小于0.1毫米; 小雪:大于等于0.1毫米,小于0.25毫米; 中雪:大于等于0.25毫米,小于3.0毫米; 大雪:大于等于3.0毫米,小于5.0毫米; 暴雪:降雪量大于等于5.0毫米。 降雪量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如此计算,97.7毫米降雪量约为1.5米厚的积雪。
http://www.chinabdh.com/bdhxdhny/Articleshow.aspx?id=384795

百度百科也是这个调调。或许 @老华侨 可以写篇科普,给大家解解惑:):):)

呵呵,居然还有人记得俺写过气象科普。:)

这实际上是科学的生活化的问题。
客观地说,降水量最能体现大气的含水量特征。原因是,不同类型降雪的含水量是不一样的。比如有Alberta clipper天气系统造成的降雪,就是干雪,含水量较少;而由“大湖效应”造成的降雪就比较湿,雪中的含水量较大。所以“积雪深度”不能确切体现降水量(您引文里提到的1:15很不准确。干雪一般为1:15左右;但如果是湿雪,则可以多达1:10左右)。为了准确体现大气中的水汽通量因子,用液态的降水量就比较准确。
但是,把雪化成水,在气象内部使用可以,用在社会生活,则太远离民众的生活了。换句话说,中国所谓的“科学”,太远离生活。
尤其糟糕的是,大气运动的水汽通量只是天气预报中的半产品,具体到什么性质的降水(雨、雪、霰、雹等),则是预报的最终对象。大气的水汽含量作为半产品是可以较为准确计算和预报的,但是降水性质、特别是实际降雪量是比较难预报的,因为数理方程里没有积雪深度这个变量,需要加上统计学、以及天气学的方法来最终测算。所以,中国把积雪深度又转换成水、用液态的水来代表降雪量,不仅远离生活,而且是比较偷懒的做法。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